乾隆号称“十全老人”,那他的“武功”究竟如何?

第一军情


上图为《乾隆大阅图》,朗世宁所画二十九岁的乾隆戎装像。

“武功”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功夫,比如骑射;另一是指以武力开疆拓土取得的成绩。

如果说到骑射,当其年幼时,当时的康熙皇帝曾经让弘历和叔父二十一皇子允禧学习骑射,并向另一位叔父十六皇子允禄学习火器。在这两位优异的师傅教导下弘历无论是演武还是围猎都表现得非常出色。

故宫博物院里展出有乾隆使用过的火枪及哨鹿用的弓箭,乾隆也曾为哨鹿角作赋,看样子应该是精于骑射。

“十全”出自于《周礼》“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意思是指非常完美。就乾隆个人而言,无人争储,青年继位,在位时间六十年在中国历史的封建帝王中仅次于祖父康熙皇帝。乾隆这个皇帝当得也非常有味儿,处于清代的全盛时期,国库充盈少了很多乱世帝王的忧惧。乾隆寿至八十九岁,在世时得见玄孙,善始善终,这几乎是完美的一生,称得上“十全”。

下图御制《十全记》

不过乾隆皇帝自诩为“十全老人”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指的就是他的“十全武功”。乾隆五十七年,清军抗击尼泊尔廓尔喀第二次入侵西藏取胜,至此乾隆《御制十全记》表述自己的十大武功:“昨准廓尔喀归降,命凯旋班师诗,有十全大武功之句,盖引而未发,兹特叙而记之。”“十全大武功”指的是: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今两次受廓尔喀降,合为二。

乾隆的“十全大武功”其实正体现了其好大喜功的性格。比如第一次金川之役实际上大金川投降而不是清军在战场上取得真实胜绩。但也有像抗击尼泊尔部落廓尔喀坚决捍卫领土的这种。


沅汰


有网友问:乾隆号称“十全老人”,那他的“武功”究竟如何?有网友认为乾隆时期的武功不值一提。但是如果从我国古代皇帝里对比,就会发现乾隆时期确实战功赫赫。

首先两战金川,清军在地形险峻的大小金川,2次远征最终平定了最凶悍的土司武装。为改土归流政策的执行,加强了边疆管理和文化交流。其次,乾隆时代经过2次大规模远征,清军彻底打败了准葛尔汗国,从此整个清代彻底铲除了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的骚扰和劫掠。

还有就是大小和卓在回部叛乱,清军越过从甘肃一直到回部的千里大沙漠,打败大小和卓,统一西域,并且命名为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对这里进行直接管理。

缅甸军队入侵云南,清军虽然初战失利,但是清军连续发动远征,必须要打服缅甸,最终缅甸纳贡投诚,正式成为清朝属国。

还有乾隆时期远征越南,最后越南“赍表入贡”,还有廓尔喀入侵西藏,大军进入拉萨。清军从东北黑龙江出兵,一路穿越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再进入西藏,越过大片无人区和雪山,最终出现在战场上。连续击败廓尔喀军队,反击的清军甚至越过喜马拉雅山,进入尼泊尔,迫使廓尔喀臣服。

从此,清朝正式在西藏设立,金瓶掣签”制度来认定达赖班禅转世灵童,同时驻藏大臣地位得到确认。

十功者,平准噶尔二,定回部一,打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

在我国古代可以取得如此军功的皇帝其实也并不多。对于大多数皇帝来说,不要说开疆拓土,彻底消灭游牧骑兵,控制草原大漠,就是可以抵御住北方游牧骑兵侵扰,就已经算是战功显赫的皇帝了。


深度军事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帝王喜欢自吹自擂,自诩功绩卓越,无人能比。像一统六国的秦始皇,自诩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以善于纳谏被后人熟知的唐太宗,被当时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这些都算是都很大功绩的皇帝了,但在清朝历史上,有一位自称“十全老人”的皇帝,感觉自己文治武功都超过了以往所有的帝王,再没办法自己夸奖自己,只能用“十全十美”来形容了。这就是清乾隆皇帝,他的“文治”我们大家都知道,就是一到九片数树叶的功夫,那他的“武功”究竟如何呢?

说起“武功”,也就是乾隆晚年总结的自己一生派兵打仗的故事了,总共为:乾隆14年平定大小金川的战斗,乾隆20年平定准噶尔的叛乱,乾隆22年再此平定准噶尔的叛乱,乾隆24年平定回部叛乱,乾隆34年平定缅甸,乾隆41年再此平定大小金川,乾隆53年平定台湾的民间起义,乾隆54年平定安南,乾隆56年平定尼泊尔,乾隆57年再此平定尼泊尔。

估计也是历史和他开了玩笑,让他只出兵了十次,如果再多的话就都不好形容了。这些战斗除了平定葛尔丹对中国的历史版图有重大的贡献外,其余都是小打小闹,根本没有多大实际作用,放在历史当中的随便一个帝王身上都发生过很多次。

如果把他的这些“武功”放在同时代的欧洲各国帝王君主身上,那简直就只能用滑稽来形容了。别人家的君主对内积极发展生产力,工业革命搞得热火朝天;对外积极发展贸易,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而我们的“十全皇帝”还睡在自己那点可怜的功劳薄上沾沾自喜、自娱自乐,让中国与世界的节奏脱离的更远。(欢迎关注第一军情,若有其他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


第一军情


乾隆平生最喜欢夸耀的就是自己所谓的“十全武功”。 “十全武功”,按照乾隆自己说的是:“十功者,平准噶尔二,定回部一,打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合为十。”

在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广场上,坐落着一座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落成的“御制十全记碑”。碑上用藏、蒙、汉、满四种文字刻下了乾隆亲自撰写的碑文。

但乾隆“十全武功”的水分不是一般大。拿平定大小金川来说,对手也就是藏区的两个土司,弹丸之地,偏居川西一隅,人口大约只有两三万,却却致大清王朝先后共投入了数十万兵力,时间长达十余年,才艰难获胜。在大小金川前线,清军经常集结了十万大军,面对着几千装备落后的土司军队儿一筹莫展损兵折将,乾隆在盛怒之下。仅第二次平定金川,就花掉了六千万两白银的军费,相当于乾隆朝中期国家一年的财政收入。

乾隆帝在捷报上批复,“嘉悦之外,几欲垂泪……”就这样一场实在尴尬的“惨胜”,竟然也被列为“十全武功”,还占了两个席位。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大小金川之役清军的表现甚至比鸦片战争还要糟糕,鸦片战争面对的好歹是当时世界第一军事强国英国,失败很多也是因为武器装备的巨大差距造成的,在局部战场上英军在人数也经常不落下风,但某些战役的清军表现仍然比大小金川之役好。

如果说大小金川之役是代价巨大的惨胜的话, 平缅甸和平安南这两次就是不折不扣的惨败了。在这两个战场上,清军都遭遇过数万人被全歼的败绩,最后所谓的胜利,只是缅甸和安南算了算经济账喝政治账,都不想打了,主动求和,从而被乾隆装修成“胜利”。

这样一算,乾隆时代的武功实在平平,除了几次惨败以外,很多胜利其实都是靠国力“以本伤人”所致。


张明扬不说话


首先说“十全老人”不是后人对乾隆帝的评价,是他的自称。那么十全是指什么?

乾隆的"十全武功"是:十功者,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

功劳是不可磨灭的,也确实值得骄傲。但是功劳却不是乾隆一个人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之前他的祖父康熙,父亲雍正已经为他打下了一个特别好的基础,祖父康熙平定内乱,收复台湾,父亲雍正励精图治,将江山治理的井井有条,到了乾隆皇帝这一代,可谓是清朝的顶峰时期,也难怪乾隆皇帝有“天朝上国”的思想。

不过乾隆皇帝也确实很优秀,不然为什么当年康熙皇帝偏偏在众多皇子皇孙中单单看中了乾隆呢。


承影Y


乾隆皇帝是守成之君,“武功”实在是很一般,没有康熙那么厉害。在此仅举一例子,就是清缅战争,大清几十万军队居然收拾不了几万缅甸军,最后还签订合约,自愿罢兵,赢了面子,输了人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