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者都说大三元镜头好,三款镜头中,那么哪只镜头最鸡肋?

摄影微谈


大三元镜头是影友在长期的摄影活动中总结出的一个镜头使用经验,拥有了这三只镜头,就完全可以满足我们对于大部分摄影题材的需求。这三款镜头中,主要有接近鱼眼的超广角变焦镜头16-35mm,常用的超广角变中焦的24-70mm镜头,另外还有中焦变长焦的70-200mm中长焦镜头,包含了从广角到长焦的所有最常用焦段。有了这三只镜头,无论是拍摄大角度的广角、一般的中景画面还是远距离拍摄都可应对自如了。因此,影友们在购买镜头时,通常也都是购买这三款镜头。


但是每个影友在摄影创作中的偏好不同,有的喜欢风光、有的喜欢新闻、纪实或人像、还有的喜欢使用长焦距镜头远距离抓拍。不同的偏好,就会对镜头的使用程度有所不同。例如,喜欢远距离抓拍的影友,对于16-35mm镜头使用就会很少,这类镜头对于他们来说就有可能没有太大的用处,甚至根本就用不上。而对喜欢以广角拍风光的人来说,长焦镜头可能使用的机会又相对较少。而如果主要的拍摄题材是新闻、纪实,要拍摄不同景别的画面,各种镜头都有可能用到,那么这三只镜头就互为补充,缺一不可了。

所谓的鸡肋镜头,应该是指那种留之无用,弃之可惜,平时使用机会较少的镜头。如果要问大三元中哪款镜头符合这个标准,是鸡肋镜头?比较而言,应该是那款最小的16-35mm、超广角变小广角镜头。16-35mm鸡肋之处,主要是其大部分焦段与24-70镜头重合,只有16-24之间的8mm焦段差距是24-70mm镜头中没有的,而剩下的24-35的11mm焦段,24-70镜头全部包含。16mm的拍摄角度约为110度,24mm的拍摄角度为94度,两者相差16度,也就是两边各差8度,这样的角度,如果使用24mm镜头,只需向后多退几步就可以了。而对于有的影友来说,如果当时用的是24-70镜头可能都懒得再打开摄影包把16-35找出来。而仅仅因为这8度之差,就要花1万多再添置一款镜头,应该说是有些不太划算的。如果你真的就需要这样一个超广角,那还不如直接买一个16mm定焦,因为从超广角变到35小广角,这个变焦的意义真的不大。16mm定焦与16-35mm变焦相比,实用性更强,价格上那可是优惠得大了去了。而且16mm的光圈可以达到F1.4,拍星空更比16-35mm要强。

如果说,大三元的三款镜头中,哪款镜头是鸡肋?应该是16-35mm镜头。当然,这是针对资金不富裕,买镜头要仔细掂量腰包的影友而言的;如果您不差钱,想啥买啥,那还是镜头越多越好。不过我倒觉得:16mm定+24-70+70-200这样三款镜头配在一块更适用。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更多摄影资讯,欢迎关注“画说摄影”!


画说摄影


这三支镜头都有,我一般出去玩才带相机,纯属业余爱好。用的最多的是24-70。70-200拍人像、花草,画质非常棒,但太沉了;16-35用的是上一代,画质明显赶不上24-70(我一般微调直出片子),在16附近宽阔的画面,找兴趣点对焦是个问题,所以在测试了几次之后基本搁置不用了。


微风1673


没错,基本上每一个摄影人都会说大三元镜头好,很少会有人不喜欢大三元吧,毕竟是人像镜头主力,而且代表着镜头最高质素!
大三元镜头哪枚最鸡肋?那么我们先来看看是哪三枚镜头可以被称之为大三元。佳能大三元16-35mmF2.8,24-70mmF2.8、70-200mmF2.8,尼康14-24mmF2.8,24-70mmF2.8,70-200mmF2.8。就这三枚F2.8的镜头,焦段上看没有太多重复焦段,而且都代表着各类拍摄的镜头!鸡肋有吗?没有!


广角16-35mm或者14-24mm鸡肋吗?不可能啊,这可是风景加人像的主力镜头呀,很多风景爱好者可离不开这样焦段(不一定光圈要F2.8)。超广镜头对于风景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磅大气势的照片就是用这些镜头才可以拍的出来!不可能鸡肋!
24-70mm鸡肋吗?同样不鸡肋,室内拍摄没有任何镜头有24-70方便,能长能短,而且光圈不小,室内人像主力镜头,除非你用定焦,不然的话,这枚镜头画质还是可以的,主要是方便。我在室内拍摄包括婚礼仪式的时候,这枚镜头可是发挥了不小的优势!

70-200mm鸡肋吗?如果说前面两枚都不鸡肋,最后一枚70-200要说鸡肋的话,估计要被人打死。这可是外景人像最好用的变焦,甚至风景拍摄都可以用这枚镜头,可见这枚镜头的用途之广。明显感觉这三枚镜头没有哪一枚是鸡肋镜头,如果说真有人认为鸡肋,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好比我不喜欢风景,那么,我就觉得16-35之类的镜头鸡肋,我不喜欢人像,我就觉得24-70mm鸡肋,以此类推罢了!


婚礼摄影师Tanke


针对佳能机来讲,大三元镜头中,指的是超广角镜头16-35mm,中变焦镜头24-70mm,中长焦镜头70-200mm,整个涵盖了从广角到长焦的所有常用焦段。通常也是最受发烧友追捧的三款镜头。

在实际拍摄中,通常都通过不同的爱好使用不同的镜头,相对来说,16-35mm镜头处于超广角焦段,除偶尔拍个大场景风光外,平时使用就会很少,这类镜头很少用。

平时指的鸡肋,是指那种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东西。如果要问大三元中哪款镜头符合这个标准,是鸡肋镜头?相对而言,应该是使用率最低的16-35mm超广角镜头。

因16-35镜头大部分焦段和24-70镜头重合,对于大多数影友来说,平时都使用的是24-70镜头。

综上所述,大三元三款镜头中,如说哪款镜头是鸡肋?当数16-35mm。

我是"深蓝",您的点赞和评论都是给我最好的鼓励,我的发帖如有哪里说得不对,请老师们多多指教,欢迎关注,便于我们更好的交流摄影技巧。

图片来于网络





重庆深蓝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大三元镜头指的就是恒定F2.8最大光圈的三只变焦镜头的总称。这三只镜头一只是负责超广角、一只负责标准变焦,一只负责长焦,三者加起来可以覆盖从超广角到长焦的最常用焦段(佳能和索尼是16-200mm,尼康是14-200mm,宾得是15-200mm),因此,就被称为“大三元”。同时,只有最高档次的恒定光圈镜头,才能被冠以“大三元”之名,

佳能大三元

超广角:佳能 EF 16-35mm f/2.8L III USM

标准:佳能 EF 24-70mm f/2.8L II USM

长焦:佳能 EF 70-200mm f/2.8L IS III USM

尼康大三元

超广角:尼康 AF-S 14-24mm f/2.8G ED

标准:尼康 AF-S 24-70mm f/2.8E ED VR

长焦:尼康 AF-S 70-200mm f/2.8E FL ED VR其实怎么说呀,大三元镜头都是不错的镜头,各有各的好处,如果非要去掉一个那就是24—70这个镜头吧,以下照片就是我的家乡呼伦贝尔大草原,如果朋友们喜欢可以关注我谢谢了











呼伦贝尔谷哥


不管是佳能,尼康,索尼,能被称为大三元,一定有他的道理,一共有那么多镜头,为什么这些镜头被称为大三元呢。佳能索尼的16-35f2.8 24-70 70-200 尼康的14-24 70-200 24-70。


首先16-35和14-24很好的广角镜头,f2.8恒定光圈,在拍摄广角时必不可少的镜头,一点也不鸡肋。不论是画质,还是效果,都是很好的。24-70作为流程满足中焦段,拍合影。婚礼流程,活动,都是非常好的镜头,基本可以一镜到底。非常方便。70-200作为中长变焦人像镜头,拍摄人像景深,虚化都很好。拍特写。一点也不鸡肋。

三款镜头都是f2.8的恒定变焦镜头。焦段也不冲突。互相配合,满足大部分焦段。所以我觉得都不鸡肋,都非常好用。广角特写,流程。我觉得都是非常适合的镜头。
如果非要挑一个。我觉得。24-70可以替换,只是觉得鸡蛋里挑骨头,并不是说它鸡肋,我觉得都不鸡肋。都是该焦段最好的镜头。


青木摄影工作室浪漫


公元2000年,我在摄影之友杂志上发了一篇小文《要头要尾不要中段》,讲述了当时,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对大三元选择的想法,当年更多的是追求所谓的艺术摄影,真心的感觉中段焦距的镜头视角太过平庸,并且“以身作则”地出掉了我的24-70,换了一支50mm的大光圈标头……

但现在,我理智很多了,也或许我更多会去关注人文题材,觉得这个中段同样的不可或缺,甚至前后进了两支24-120这个焦段的“中段”,自我打脸了一回……

假如你非要让我给个建议,我建议大家根据自己常拍的题材而定,你如果常在室内拍摄,我建议不要长焦那支,如果你喜欢拍摄户外美女,我建议你不要广角那支,如果你喜欢风光大景,可以放弃中间那支,如果你是全面题材都不肯放弃,那还是全拿下吧,因为也花不了多少钱,也占不了多大地方……


黄崴的歪理谐说


最鸡肋的就是2470,有它不多没它不少。


这枚2470镜头拍风光视野不如1635.拍人像不如50镜头,价格还贵,光圈还小,体积大不说,重量不轻,拍纪实又 太显眼,可操作性也差,手感也不如50镜头。

最简洁使用的是1635+50+70200组合,不但省钱还能适应各种题材,当然,如果相机只配一枚镜头的话,可以独选2470.它拍什么都行,标准万金油镜头。


镜头选择,还是根据自己实际需要,量力而行,毕竟都不白给,善于了解自己拍摄的题材配置适合的镜头,不但能节约资金,也能减轻负重,留有更多精力用在图片拍摄上,用在题材发现上,把一种题材能拍好,也算是一种成功。


秦唐3220


三支镜头都很好,要在三支选一个,那就是16-35,为啥?拍星空不够广,拍风景大光圈没有必要,拍人文?加上变焦范围小,镜头要做好,大的不能超过初设的三倍。相机有60d,5d4,镜头大三元只有24-70,小三元有24-105,16-35f4,70-200f4,适马12-24,定焦50f1.8,蔡司35f2.4,50f1.4,55f2,不要过于迷恋德味,以前出门带11-24,24-105,现在出门16-35,24-105,要是去苏州园林之类城市旅游12-24必带,稍微空旷的就不拿了,拍不好畸形大,不好驾驭。70-200一般都是去公园拍孩子和老婆。现在正考虑20-700选f4二代还是f2.8三代,f4出门还能拿,f2.8只能卧家里。


暮雨三月


没有鸡肋的镜头。

这三只镜头每只都性能出众,每只都有鲜明的特点。

所谓的鸡肋,是指摄影者盲目选择购买了与自己摄影风格或题材不搭的镜头,结果搞的自己无法发挥镜头特性,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选择镜头的时候,多想想是不是需要用这只镜头去创作,是否适合你的摄影习惯和摄影题材;比如说24-70这只镜头,广角端不够宽广,70端又略短;可是他却涵盖了35、50、两个最常用的焦段,风光、人像中规中矩;16-35这只镜头用的最多是其广角端,24也做到中规中矩;70-200就不说了,那是每个佳能用户的神一样的存在。

初玩数码单反时我就犯过贪多的错误,曾把大三元全部购入囊中,可一段时间后觉得16-35和24-70达不到我的要求先后出掉,70-200用到了二代后也出掉了;出掉的原因不是大三元的素质不好,而是有更高阶的镜头可选择,于是就入手了14L、35L、50L、85L和200L。应该说是很不错了,可玩了几年后又发现24-70(已出二代)在风光摄影方面太实用了,于是又一次的购入了这只变焦镜头;而后相继把14L、35L出掉,原因是用的不如此前频繁,闲置太久,且所喜好的摄影题材有了变化……

啰啰嗦嗦的写了这么多,主要是想说明随着自己喜好题材变化和对镜头素质要求的提升,手中镜头也会随之变化跟随喜好;再有,镜头不是弄的越全越好,那样只会造成浪费,而是当你觉得某只镜头能够协助你拍出喜好的题材,能够达到你的成像要求,你再考虑是否购入,这样玩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才不会出现手中的某只镜头闲在干燥箱中无所用处,也就是鸡肋现象。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