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的西安最早都城建设丰镐二京

提起西安大家都知道是十三朝古都,历史悠久。中国古代能被长期作为都城的城市不多,选择西安地区自然有其道理,这其中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诸多因素。西安历朝历代城市的选址上也有多次变迁,我们今天就先来了解一下西安最早的都城建设,始于西周时期的丰京、镐京。

从我国文字字义来看,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市是一种交易的场所。我国在商代开始出现了城市雏形。中国最早形成城市记载的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就是始于西周,建于西安的丰、镐二京,二京分别位于沣水的东西两岸,隔河相望,位于今天西安市的西南方向,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昆明池以北。

周人早期是活动于宝鸡一带的周原地区。约公元前11世纪,灭商以后,周文王在沣水西岸营建丰京, 公元前1133年,周武王在沣水东岸建立了镐京,合称丰镐二京。镐京为两京之主都城,周武王和他的后继者治国理政皆于其中,各诸侯王前来朝拜、贡贺或议事也在此进行,丰京也一直承担着宗法传承作用。

《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匠人营国是指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设城市。方九里应为每边长九里,旁三门是指每边开三门,国中九经九纬指城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每条干道由三条并列的道路组成,经涂九轨指为车轨的9倍,可并排走三辆车,相当于18米,市朝一夫,即市与朝各方百步。左祖为祖庙,右社为社稷坛。

周人以农立国,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上打下烙印,国中的道路就像是田中的阡陌一样,把城市划分成不同等级的“井”字,“夫”即一农夫所受之一百亩耕地,被用来作为城市规划用地的基本单位。城市中轴对称、格网布局,体现礼制思想,与周朝社会推行的“礼制”能很好的配合,在后世得到了很好的发扬光大,影响颇为深远。

公元前771年,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戏而不加理会。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因镐京曾发生过地震受损,残破不堪,又接近戎、狄等外患威胁之下,于是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将国都迁至洛邑,开始了东周。

见证了西周王朝三百余年兴衰起伏历史的丰镐二京,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逐步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下。自此以后,西安地区下一次的都城建设,则要等到公元前383年秦栎阳城的修建,这已经是将近400年以后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