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早年游学,碰到朱元璋躺在地上,为什么就能预测他成为皇帝?

醉墨客


据《明史》记载,当年朱元璋打天下的时侯,刘伯温统领全局,指引朱元璋以绝对的弱势一次次大获全胜。在 刘伯温 的指引下,一介布衣的朱元璋得以登基称帝,并在皇帝位置上游刃有余。大明立国后,朱元璋全面采纳刘伯温有关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的治国策略,开创了大明盛世的百年基业。

一代帝王师刘伯温 ,知天文,晓地理,能预知一切未知事物,洞彻天机、神机妙算、未卜先知的一位伟大的神人。所以后世也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的说法。

(牧牛版朱元璋)

刘基从小就聪明伶俐,家里的条件也不错,读书也很勤奋,终于在23岁的时侯考中了进士,并且以此为阶,26岁的时侯入仕做了官。当时是元朝的天下,人分三六九等,阶级特别分明。像刘基这样一“南人”,纵使他有一身治国的抱负,但是他并不很受元朝统治阶层的待见。加上刘基本人妒恶如仇的性格,所以他在元朝官场混得极差,做的都是小官。

刘伯温初见朱元璋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不起眼的农民家庭,小名朱重八。他的老爹叫朱五四,当时在元朝,汉人是没什么地位的,老朱家一没功名二没地位,像很多汉人家庭一样,只能按父母出生的日期来命名。

朱重八的小时候的生活也确实艰苦,家徒四壁,而且还是茅草屋,家里一日三餐无以为继,所以更不用说有钱去念书了。因为要吃饭,所以朱重八很小的时候,就在地主刘德家放牛了。放牛的日子倒是无忧无虑,和常遇春等小伙伴一起,每天就在放牛和玩泥巴中渡过。

(神机妙算刘伯温)

某一天,一个骑着驴子的人经过一棵大树,想休息一下,此人正是官场失意出来散心解闷的刘基。走近大树,刘基看见一个放牛的娃娃,正躺在树荫呼呼大睡,刘基不忍心扰人好梦,但是这个放牛娃睡姿也是奇特,成功吸引了刘基的注意力。放牛娃四肢都摊开,躺成了一个“大”字,一根棍子刚巧横躺在他的头顶处,从脚往上看的话,就是一个“天”字。

刘基觉得很有趣,玩心大起,拿了一根茅草挠放牛娃的脚心,放牛娃也许是玩得太累的缘故,并没有马上醒来,只是翻了几次身,身体转动了几下,一会又侧身睡熟过去了。刘基觉得有些悻悻然,站起来准备离开,这时侯却发现放牛娃弯曲如虾米的身体,下面刚巧压在棍子的中间,活脱脱一个“子”字,结合刚刚的“天”字,不就是寓意这放牛娃是未来的天子吗?这个发现让刘基欣喜若狂,郁闷的心情一扫而光,当下便有了计较,深深地记住了这“未来天子”的相貌后便离开了。

助朱元璋开国

公元1360年,当年的放牛娃朱重八,已经摇身一变成了一方诸侯。刘基刘伯温也成功做了朱元璋的谋臣。此时的元朝已经是千疮百孔,各地方势力割地而据。其中又以陈友凉、张士诚的势力最为强大,朱元璋的势力比之二人都要弱。三方陈营都想消灭对方,但都互有胜负,一时僵持不下。

陈友凉求胜心切,便谋求和张士诚联盟,先击败朱元璋再论英雄。听到消息后,朱元璋帐下各位大将各抒己见,有的说投降陈友凉再徐徐图之,有的认为必须避其锋芒先撤退,他日东山再起。

谋臣刘基说:“天道后举者胜,吾以逸待劳,何患不克,莫若倾府库,开至诚,以固士心,伏兵伺隙击之,取威制胜,以成王业,在此举也”。

刘基提议:朱元璋投下军令,凡是再说投降、逃跑者格杀勿论,以定军心!再根据陈友谅目空一切的性格弱点,避免同时和陈、张两股势力同时作战,采取诱敌深入,逐个击破的战略,挫一挫对方的锐气。


朱元璋采讷了刘基的提议,在鄱阳湖诱陈友谅深入,那个张士诚也是猪队友,他本来就没有安好心,表面上答应陈友凉一起打朱元璋,暗地里却想让朱、陈两败俱伤,坐收渔人之利。是役,朱元璋在鄱阳湖大败陈友凉,陈友凉突围时被流矢射中而死,终年四十四岁。

从此以后,无论大事小事,朱元璋都听从刘基的安排建议,而刘基也一心追随朱元璋,刘基运筹帷幄,统全大局,在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是为明太祖。

公元1375年,刘基感染了严重的风寒,几个月后在家里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