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故後,展昭,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去哪裡了?結局是什麼?

天道酬勤7ge


多年前熱播的電視劇《包青天》,使展昭等豪俠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展昭在《三俠五義》中,雖為江湖義士,但純屬虛構人物!上世紀在探討書中人物時,多方證明,書中的展昭是作者常用的一把剪子,歐陽春,是端午節綁在艾蒿上的一塊紅布。雙俠丁兆蘭丁兆蕙是作者掛畫的兩根鋼釘,五鼠更有意思,錦毛鼠白玉堂是作者西房牆上的一隻大白鼠!至於徹地鼠,翻江鼠,穿山鼠,鑽天鼠等更是……。關於包公手下的王朝,馬漢,張龍,趙虎,還有董超,薛霸,李貴,婁青,全是虛構的!只有包拯是歷史上真正存在的人物!因此,當包公離世後,這些人只能各奔他鄉,各奔前程!雖是虛構的,但這些人跟著包公主持正義慣了,又能投靠誰呢?


張永科38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辯忠奸,江湖豪傑來相助,王朝和馬漢在身邊……

上世紀80、90年代,隨著港劇《包青天》的熱播,包青天和開封府的故事風靡全國,婦孺皆知,長盛不衰。這部影視劇中,除了鐵面無私的包青天,還塑造了武功高強的“御貓”展昭、足智多謀的“謀士”公孫策,以及四大護衛:張龍、趙虎、王朝、馬漢。

不過這些人物大多隻存在於影視劇中,除了包拯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其他如公孫策、展昭、張龍、趙虎、王朝、馬漢都是影視劇虛構的角色。

包拯,號稱“包青天”、“包待制”、“包龍圖”,是我國曆史上最著名的清官之一,他鐵面無私的形象廣為人知,歷史上的包拯主要活躍在宋仁宗年間,確曾擔任權知開封府,主持開封府工作,並且以不畏權貴、鐵面無私著稱。

展昭,是古典名著《三俠五義》虛構人物,也是主要人物之一,號稱“南俠”,原本是江湖俠義人物,後來投入開封府,擔任包青天的貼身護衛,在《包青天》有關的影視劇中,展昭的人氣極高,甚至超越了包青天本人。

在影視劇中,包青天去世後,展昭不告而別,離開開封府,不是退隱江湖,不知所蹤,便是繼續行俠仗義,但歷史上並無此人,因此無所謂真實結局。

張龍、趙虎、王朝、馬漢,也是《三俠五義》虛構人物,他們原本是出身貧寒、身負武藝的百姓,因家庭破敗,無計為生,不得已佔山為王,做了賊寇,甚至誤打誤撞,把包拯劫掠上山,幸虧展昭路過此地,上山拜會,認出包拯,才化解一場誤會。

後來,張龍、趙虎、王朝、馬漢佩服包拯的為人,包拯也喜愛他們的武藝,便將四人收為護衛,從此對包青天忠心耿耿。包青天去世後,四人不知所蹤,但他們並非展昭這樣的江湖俠士,估計會繼續效忠下一任開封府知府,直至退休。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在有關包拯的許多小說、劇作中,都能看到展昭、公孫策,以及其他的幾名護衛,這幾乎是包拯故事的標配人馬,沒有這幾個人,讀者、觀眾似乎都不會買賬。但是實際上,這些故事裡面,只有包拯是真的,其他都是小說裡面為了劇情的需要,而虛構出來的。


真實的歷史裡,真的有這些人嗎?也許有,也許沒有,但即便是有,名字、生平肯定和小說裡面也有極大的不同,這些人都是一些陪襯,在正史裡面根本不會有他們的記錄,而小說裡面的東西又不足信,所以他們真實的生平是什麼樣,我們無從知曉,至於他們的去向、結局,就更無法知道了。

所以,說他們的歸宿,只能從小說層面來講。

展昭

年少有俠名,武功好人又帥,原本是綠林好漢,卻遇見了保證這樣的好官,於是甘願被官府約束,護衛了包拯許多年。在自己的偶像死去後,他不願繼續留在官府,不想再受到約束,於是棄官而去。

在小說裡面,最後並沒有寫他去了哪裡,小說裡面只是想塑造他英明雄壯的形象,但是他其實不喜歡去官府,因為他看不起那些高官。所以他在開封活躍的時候,難免惹下了許多人。到了後面他必然不被官場的人接納,那些曾被處罰的大臣王公,在尋仇之時更會去害他,所以如果小說裡面再寫,他難逃一死,可能是想給大家留點念想,於是後來就沒寫他的結局。



王朝馬漢

這二人原本可是考武舉人的材料,卻因為朝廷黑暗,所以只能做一個下人,被人呼來喚去。後來他們意外結識了包拯,等到他上任後,做了他的侍衛,負責站堂問話等活兒。在小說裡面,包拯可是一個書生,而他們倆卻是武夫,所以許多跑腿的活兒都是他們乾的,甚至一些重要的事情也是他們去做,因此他們自然也陸續和許多高官結仇。包拯死後,小說並沒有說他們的去向,因為他們比展昭都不如,都是一些次要人物,不過他們不是江湖之人,應該還要在開封辦差,但是後來應該會受到各種陷害,然後被害死。



張龍趙虎

包拯有幾口鍘刀,罪犯被斬斷時候,要被押到這鍘刀裡面,這二位就是負責把人抬近去的。這活兒挺起來很嚇人,把犯人推向死亡,還要看著他們受死,應該不太好受。不過雖然活兒有點粗糙,他們卻是保證最信任的人,趙虎還有點幽默色彩,平時總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歡樂。不過,他們也幫助保證查探過一些案件,所以也會受到那些奸臣的憎恨。長官死後,他們作為校尉,肯定還要繼續留在開封做官,但是和上面的兩位一樣,估計也活不長久,早晚都會被人害死。



所以,這五位武將,其實應該分成了兩類,展昭和另外的四人,是完全不同的,人家不但有皇帝的敕封,關鍵是綠林裡面受人尊敬的好漢。包拯死後,他能全身而退,但是另外四人卻因為自己能力有限,只能繼續在“體制”內幹活,如果日後不肯變節討好權貴,肯定沒什麼好結局的。


小鎮月明


包公,也叫包青天、包龍圖,曾任北宋開封府尹,敢於為老百姓主持公道,在審理民事、刑事案件的過程中,平反很多冤假錯案,為被害人爭取了公平和正義,獲得老百姓的歡迎和愛戴,所以被人們稱為包青天。

後來的評書藝人,就把包公斷案的事蹟進行加工創造,寫出了一系列有關包公的傳奇故事,這些故事大多是包公斷案如神、除暴安良、敢於碰硬的故事,故事都是以包公秉公斷案,為普通百姓平反昭雪,而將官僚貴族繩之以法為主要結構的。

這些故事使老百姓看到了在生活中看不到的公平正義,於是乎就迅速流傳,不但有評書,還有各種戲劇改編這些故事,到處上演,其中著名的有《鍘美案》、《打龍袍》等等,幾乎是家喻戶曉。

甚至連《鍘美案》的主人公陳世美,都成了負心漢的代名詞,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可見這些評書和戲劇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有多深。

在這些故事中,除了包公這個光彩照人的偉大藝術形象之外,他身邊還有一群富有個性、身負絕世武功的江湖奇俠的保護和輔助,其中就包括南俠展昭,張龍、趙虎、王朝、馬漢四個捕頭,還有一個神機妙算的師爺——公孫策。

其實,這些人物都是後世的人們,在創作包公傳奇故事的過程中虛構出來的,這些人本不是歷史上的真實存在,因為包公一再打擊權貴,主持正義,所以難免會遭到這些受到打擊的亡命之徒的暗算,所以人們就想象出了這些身負絕世武功的俠客來保護包公。

同時為包公審案抓人提供幫助,這些人都是豁出命跟著包公幹的,他們之所以要跟著包公幹,主要是被包公的清廉和公正所折服,這樣的官員在封建社會極為罕見,所以這些江湖俠客一旦見到就會立即被折服,然後誠心歸附,成為包公的左膀右臂。

公孫策這個人物形象是對包公的襯托,包公不但公正廉明,而且知識淵博,使公孫策為之傾倒甘心給他做幕僚,同時也說明包公有著虛懷若谷的胸懷,能從諫如流的聽取別人意見和建議,使破案和捉拿犯罪嫌疑人的工作,進行的更為順利。

包公及其傳奇故事的出現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著深刻的社會政治原因的,古代的官員對待普通百姓是很惡毒的,從清朝末年的冤案——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就可以看出來。

楊乃武是一個秀才,後來還考上了舉人,依仗著自己的功名和學識,經常為老百姓打抱不平,結果得罪了當地的縣太爺。於是縣太爺就敢借著一樁和楊乃武沒有什麼瓜葛的案件陷害楊乃武,結果就敢給楊乃武判死刑,給小白菜判36刀魚鱗刮。

要不是楊乃武的姐姐和妻子不斷上告,要不是浙江官場的派系鬥爭,要不是慈禧太后想借此整肅湘軍,這個案子也就定了,冤殺也就冤殺了。

從縣令到浙江巡撫的很多人都知道或者看出了案件的疑點,但是沒有人主動站出來為被害人申冤,只是草草定案,維護官場秩序。

在這樣的一種社會政治環境下,包公的出現簡直就是黑夜裡的一盞明燈,照亮了黑暗的封建社會的一角,所有人都對包公奉若神明,當然除了貪贓枉法之徒。所以包公的故事越講越多——從陽世降到了陰間,包公身邊的人物越來越多——從落魄書生到江湖奇俠到山賊草寇。

古代封建專制制度對百姓的殘酷迫害是包公產生的根本原因,包公身邊的謀士和奇俠都是虛構的,在包公去世後自然沒有了下文,只不過這些人都是民間正義力量的化身,他們會尋找新的官方正義力量相結合,如果找不到很可能就重回江湖,再當草寇,自發的反抗封建專制的邪惡統治。


小小嬴政


包拯是歷史上有名的清官,28歲考中進士,因歷權知開封府而聞名。因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而被人稱為包青天。他這種親民的形象,在後世中出現了大量關於包拯的藝術作品。在宋代時有《合同文字記》(《包待制智賺合同文字》)和《三現身包龍圖斷冤》三部關於包拯的斷案故事。

到了元朝的時候,因為政治不清明,普通百姓更為迫切希望清官主持正義。所以,包拯在此時被塑造成半人半神的形象,大量出現在元雜曲中。

到了明清時期,《龍圖公案》和《三俠五義》則成了包拯藝術形象的巔峰代表。其中的《三俠五義》堪稱中國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其中描述的俠義精神也為人們所追捧。題主提到的展昭、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就是其中的人物。這幾位都是小說中的虛構人物,小說沒有交代結尾,因此,只能進行一種推斷。

展昭

尊號“南俠”,少年行俠,仗劍四方,好不平事,百里傳名。在包拯入京趕考時,兩人相識,之後展昭多次救包拯於危難。包拯愛其才,感其人,之後引薦給天子,這才入仕當官。被皇上御封為御前四品帶刀護衛,封號“御貓”,任職開封府。

王朝、馬漢、張龍、趙虎

這四人號稱開封府四勇士,都是包拯的護衛。官職同為六品校尉。張龍趙虎本事龐太師府中衙役,因不滿其為人,兩人上山落草為寇。王朝、馬漢是應武舉的考生,考場中因得罪龐太師被逐出考場。在路過土龍崗過,被張趙二人請上,四人結為兄弟,就此佔山為王。

之後包拯因為“烏盆案”後被罷官,路過土龍崗時被抓上山。在這裡遇到四人及展昭,最終,幾人仰慕包拯已久,隨其下山,成就了後來的破案天團。

展昭、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可能的歸宿

首先要進行一下年齡的考證,展昭與包拯相遇時,包拯已經28歲,展昭年齡略小於包拯。其他四人年紀也相差不大。包拯過世的時候是1062年,享年64歲。這時的“御貓”也變成了老貓,也得有個60來歲來。武功再高,也不適合這個御前侍衛了。更何況,他對當官也不是很熱衷。

其實在《三俠五義》中,包拯在臨死前,已經給了展昭等人退路:“宦海沉浮,處處是明槍暗箭,以前有我保護,還可無事。老夫死後,你們這些人最好辭官回鄉,隱居山林,可保安全無虞!”

這無疑是最明智的一條路,包拯一生得罪了太多的權貴,在他死後,展昭這些人失去了依靠,必然遭到清算,只有離開才是最好的歸宿。這也我對小說人物結局的一種推斷吧。


歡迎關注【文史侃大山】,每天分享不同的歷史知識,讓我們每天在歷史的海洋中學習進步。

文史侃大山


都被小說作家收走了。去了其他小說裡面飛黃騰達或者修煉成仙了。


李白看天下


估計又迴歸江湖,或者歸隱鄉間了吧。其實我也想知道去哪了。


陳龍酉


說史實的話。那這些人都是虛構的

說文藝作品,這些人俠義道的歸隱江湖,公差的繼續幹本職工作一直到退休。因為他們不是主角,所以就不用再仔細描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