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三問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關鍵時刻,穩投資作為重要政策工具被凸顯出來。中央日前提出,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以擴大新一輪基建規模穩定投資進而拉動經濟增長的思路,受到矚目。

新基建包括哪些

加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是當前中國經濟佈局的重大部署。早在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明確了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定位。隨後“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開年的首場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明確提出,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出臺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政策,推進智能、綠色製造。

綜合來看,新基建大體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對於人口流入的都市圈城市群,長遠來看道路橋樑建設的空間仍大。此類基建投資仍以政府投資為主導,穩基建能更快起到託底經濟的作用。

其二,彌補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等領域的投資短板。此次疫情暴露出我們在社會治理、公共衛生設施、應急能力建設、物資儲備體系等領域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這正是下一步投資增長潛力所在。從近期透露的重大項目建設情況來看,不少地方明顯加大了對醫療衛生等領域的投資力度。

其三,一些新的投資領域,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這些領域是兼顧短期刺激有效需求和長期增加有效供給的最佳結合點,投資潛力巨大,經濟社會效益顯著。比如,未來5G網絡建設投資將達到1萬億元以上,帶動的產業鏈上下游以及各行業應用投資將達到數萬億元。更重要的是,5G網絡建設將有助於培育繁榮互聯網經濟、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新技術新產業,帶動十幾萬億元產值的新經濟,為搶佔全球新一代信息技術制高點奠定堅實基礎。

新基建新在哪

中國過去幾十年,是適度超前基礎設施建設的最大受益者。未來仍需重視投資的關鍵作用。相比較此前,新一輪的基建有六個比較鮮明的新特色。

一是新基建有新的市場需求。近年來,中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此次疫情防控期間,數字經濟撐起了一片天,增強了中國經濟的抗衝擊能力。數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5G、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新技術的支撐。這些既是基礎設施,又是新興產業,一頭連著巨大投資與需求,一頭牽著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二是新基建是新的發力點。未來20年,支撐中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新基建”是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互聯網等創新領域基礎設施,以及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消費升級領域基礎設施。近期北京、河北、山西、上海等13個省市公佈了總投資規模接近34萬億元的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清單,除了交通、能源等傳統基建領域外,各地區都加速推進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教育醫療等新型基建項目建設。

三是新基建有新的投資節奏。上面說的34萬億元看起來很多,但多數是未來幾年的累計投資,不是一年的投資總規模。這一次的基建投資,多數都在各地的投資計劃之內,不過在疫情影響之下有所加強,一些地方加快了推進速度,一些投資項目提前到2020年開工。

四是新基建坐落於新的地區。2019年中國城鎮化率為60.6%,而發達國家平均約80%,中國還有很大空間,但城鎮化的人口將更多聚集到城市群都市圈。我們預測,到2030年中國城鎮化率達71%時,新增2億城鎮人口的80%將集中在19個城市群,60%將在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等7個城市群。未來上述地區的軌道交通、城際鐵路、教育、醫療、5G等基礎設施將面臨嚴重短缺,因此也必將是新基建落地的重點地區。

五是新基建會有新的政策手段。近年我國經濟社會領域出現的一些重大挑戰,暴露出經濟社會大轉型背景下,我國一些領域存在諸多制度短板,深層次體制機制改革的緊迫性提升。可以預見,在新基建建設過程中,制度建設也必將跟進。包括改善營商環境、大幅減稅降費尤其是社保繳費費率和企業所得稅;落實競爭中性、建立新激勵機制調動地方政府和企業家積極性等。

六是新基建會有新的效率追求。新基建投入巨大,所需資金要麼來自財政,要麼來自民間投資,要麼來自債務。當前,財政收入增速不高,以城投債、專項債為代表的債務存在壓力。新基建加槓桿是審慎和剋制的。在此背景下,提高投資效率十分關鍵。國家多次強調,“發揮好有效投資關鍵作用”。所謂有效投資,某種意義上就是高效率投資。

如何避免“副作用”

本輪新基建投入,要避免產能過剩、資產價格上漲等副作用,以下三條可資參考。

第一,持續穩定發力,急放與急收都會加大經濟波動。強力政策的快放快收會紊亂市場預期,增加企業經營難度,增大了經濟波動。當前新基建政策需要保持穩定發力態勢,既不要一時用力過猛,也不必急於撤出。這樣方能給各方穩定預期,保證經濟增長的平穩。

第二,不可刺激產能進一步擴張。金融危機及此次疫情全球擴散,很有可能長久地降低全世界的總需求,在這一背景下,我國會在相當長時間內面臨產能過剩的壓力。因此,當前新基建應該更多依賴基礎設施等消費型投資。通過減稅、完善社保等政策來提振消費也是應有之義。

第三,更多依靠財政政策來進行。當前的新基建政策需更多依靠財政政策這種不帶來貨幣總量擴張,又能更直接支持實體經濟的方法來進行,以避免貨幣過快增長產生的諸多副作用。


讀者如有產業諮詢,資產重組,產業招商和產業保險等產業相關的建議或需求,可私信小編,與小編聯繫。

您的發展,有我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