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給孩子“公平”的愛,是個偽命題?


為什麼說給孩子“公平”的愛,是個偽命題?


家裡有兩個孩子,經常因為爭寵鬧得不可開交,我為此沒少頭疼過。

直到學習了《多子女養育》課程,我才恍然大悟:孩子們的爭寵,都是因為我們大人的處理原則和方法有問題。

先來說說給我啟發最大的按需給予吧!

以前,我喜歡在兩個孩子面前做法官,不僅僅給他們調節矛盾時,就連平時分東西都是自以為“公平”地給他們分配。

結果呢,哥哥總是不滿意,覺得我偏心妹妹。妹妹一聽到哥哥的抗議和挑剔,也不高興。

剛聽到“按需給予”時,我不太明白怎樣才算是按需?是孩子需要時我才給到他們嗎?

聽完課程後,我越來越清晰了:所謂按需就是徵求孩子的想法、瞭解孩子的需求,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去給予,而不是用自以為的方式去給。

比如,給孩子分東西的時候,可以先問問孩子想要多少個。週末做了包子,我詢問哥哥,你想要多少個奶黃包呢?

為什麼說給孩子“公平”的愛,是個偽命題?


哥哥說好多少之後,我就給他分配多少,之後我再問妹妹要多少個,然後也按照妹妹的自我評估分給她。

這樣一來,兩個孩子沒有了比較,哥哥也不再覺得我給妹妹分得更多、給他分得更少。

按需給予最棒的地方在於,對孩子來說,他需要多少媽媽就給多少,孩子得到的是百分百滿足。

為什麼說給孩子“公平”的愛,是個偽命題?

這樣的愛,才是孩子真正渴望的,以前我都忽略了孩子內在的需求,只是在表面的“公平”上做功課,難怪我越努力兩個孩子越“爭寵”呢!

所以說,很多家長努力給孩子“公平”的愛,其實是一個永遠難以評定的“偽命題”。

因為,只要孩子覺得自己並不比其他兄弟姐妹獨特,就永遠覺得自己得到的愛並不足夠。

為什麼說給孩子“公平”的愛,是個偽命題?


02

這個按需給予呢,還包括了兩個比較重要的部分。

第一個部分: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的需求也是獨一無二的,那麼爸爸媽媽給他的愛也是獨一無二的。

當孩子確定自己在爸爸媽媽心裡是獨一無二的,他自然就不會跟其他兄弟姐妹進行比較啦!

為什麼說給孩子“公平”的愛,是個偽命題?


老師舉了一個她家兩個寶貝的例子。

當小寶問媽媽有沒有愛她多一點的時候,雪娟老師就讓小寶畫了一個自畫像,讓她寫上自己的優點。

小寶寫完之後,媽媽又補充了很多小寶的優點,然後告訴小寶,你所有這些優點在媽媽眼裡都是最獨一無二的,我都非常喜歡,非常愛。

為什麼說給孩子“公平”的愛,是個偽命題?


這樣一來,小寶就感到非常滿足,不再追問媽媽愛誰多一點,因為她確定在媽媽眼裡自己是那麼的好。

然後,媽媽也讓大寶做了一個動力自畫像,也寫了好多好多自己的優點,媽媽也針對大寶的優點給了充分的愛和欣賞。

於是,兩個孩子都感覺到在媽媽眼裡她們都是寶,而且還是獨一無二的,兩個孩子都得到滿滿。

為什麼說給孩子“公平”的愛,是個偽命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