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过疫情,熬不过“无收入”,年轻妈妈将7岁女儿绑身上跳江

01

3月10日,四川南充一位33岁的屈女士给娘家发短信,说自己实在熬不动了,决定带女儿离开。

宅过疫情,熬不过“无收入”,年轻妈妈将7岁女儿绑身上跳江

收到短信后,所有亲人都被吓了一跳,怎么也联系不上她。最后,通过监控与手机最后的定位位置,警察于3月20日在嘉陵江发现了这对母女的遗体。

让人心碎的是,7岁的女儿被紧紧绑在妈妈身上。在和妈妈刚出门时,这位小女孩还是活蹦乱跳的,茫然不知自己将被母亲带上一条不归路。

宅过疫情,熬不过“无收入”,年轻妈妈将7岁女儿绑身上跳江

其亲人透露,屈女士早已离异,目前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还要还房贷,带女儿,压力非常大。

很多网友在替7岁的小女孩可怜的同时,也纷纷发出理性的疑问:为什么不卖掉房子?

站在我们旁观者的理性角度来看,确实是这样,卖掉房子,能极大缓冲经济压力,还不用再还房贷。

但,很多时候,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只在一瞬间,与理性无关。

以前,见过一个光鲜亮丽的白领,在深夜的马路上肆意哭着。

有位好心的大妈上前去问:“你为什么哭?”她回答道:“因为我打不到车。”

大妈很纳闷:“打不到车就哭啊?”那位女白领说:“不是,打不到车只不过是压垮我的最一根稻草。”

无独有偶,我在某次在外面吃中饭时,听到一个女人和饭店老板因为菜里没有放肉发生争吵。老板说有肉,女人说没有。

然后,女人哭了。

老板很郁闷,连忙说:“咱有话好好好说啊,实在不行我再给你炒一盘,不用那么生气,犯不着哭啊。”

女人说:“我没有生气菜里没放肉,而是我都30岁了,我生气自己为什么要为了这点钱的中午饭活得这么累。”

一句话的背后,隐藏了旁人无法探知与理解的辛酸苦辣。

著名作家莫泊桑在书籍《一生》中说过:“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有时候,我们崩溃起来,连自己都无法理解自己,更别提他人的感同身受。

但是,崩溃过后,我们需要有重新站起来的信念,并成为“长期主义者”。

宅过疫情,熬不过“无收入”,年轻妈妈将7岁女儿绑身上跳江


02

我有个关系非常好的朋友,前两年,他身上发生了一连串的打击。

女儿刚出生时,他父母便一同过来帮他带孩子。结果没几个月,他母亲突然出现了一些异常的举止。经过医院检查,被查出有精神方面的疾病。

为了让母亲有更舒适的疗养环境,他便将父母送回了老家。结果,他在外面出差的时候,突闻母亲在老家去世的消息。

忙完了母亲丧事后,他老婆把自己母亲叫过来帮忙带娃。没过几个月,老婆的母亲却因身体不适,被查出癌症晚期,只得边治疗边在老家休养。

为了照看孩子,他老婆只能放弃找工作,留在家里带娃。为了帮老婆分摊压力,有时候,趁他父亲有空的时候,会把父亲叫过来帮忙照看娃一段时间。

天有不测风云,去年公司因为战略调整,很多部门被裁掉,他也是其中的一员。

在被裁掉时,他已经快30岁,背负着房贷和车贷,老婆没工作,岳母晚期癌症,女儿还还么小。

如此戏剧般的事情,就是这么真实的在他身上接二连三降临。作为他的朋友,我都能感觉到生活的窒息感扑面而来。

最近,疫情风波刚过,他带着老婆女儿刚从老家过来,我便和他聚在一起聊了聊,问他接下来想好怎么办没有。

他说先找个工作,先撑下去。老婆则在家里搞亚马逊,尝试从电商方面找找机会,还能兼顾孩子。

在工作的同时,他准备多注意下外部机会,想着再5年内看能不能找到机会不打工,自己掌握一定主动权。

如果实在不行的话,贷款把老家房子装修下,回老家待着。反正互联网这么发达,总会有机会的。

看着他比起以前更加臃肿的身形,我知道他虽然嘴上说着有时候确实挺崩溃的,但心态还算OK,也拎得清主次和现实。

要说这一连串打击给他带来的最大变化,便是以前只想着好好工作,现在会多为自己未来考虑,为自己未来提前做好出路与打算。

他从一个“短期主义”变成了“长期主义”。

宅过疫情,熬不过“无收入”,年轻妈妈将7岁女儿绑身上跳江


03

什么是短期主义?什么又是长期主义?

如果家里涨打水了,短期主义会给自己房子围上一圈沙袋,见效果不错,把水挡住了,便一直这样做,直到有天洪水越过沙袋淹没房子。

长期主义,思考的是为什么会有洪水,怎么避免洪水围住自己房子。

短期主义,考虑的是当前的得失与利益,长期主义,考虑的是长期解决问题的关键。

要培养自己的“长期”能力,则需要掌握这三个最基本的点:杠铃策略、家庭理财、持续成长


1、杠铃策略

畅销书籍《反脆弱》一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工作越稳定,人生就越脆弱。

人们往往容易处在两个极端,要么极端保守,要么极端冒险。

极端保守的安逸,是短期主义的经典表现。一旦危机突然降临,人就会惘然失措,失去目标。而极端冒险,则很容易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一旦失控,则会陷入万丈深渊。

最好的方式,并是采用“杠铃策略” - 保守 + 试错。

通过保守,保持一定的稳定收益,在保守的同时,不断去进行各种试错,探索并打开更多的“可选择性”。

我朋友圈有个做金融行业的朋友,疫情期间,很多人在抱怨没工作,没收入,他却过得非常滋润。

早在此之前,他就凭借自己的金融知识,针对普通白领开设了基础理财课程。在别人愁着没班上的间隙,他却凭借教别人理财,获得了远高于自己上班的收入。

为自己增加未来的更多选择性,是这个时代应对变换最好的方式之一。


2、家庭理财

曾有篇朋友圈刷屏的文章叫《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主人公一个让无数人羡慕的中产阶级,存款几十万,在北京有车有房。

结果岳父因为一场感冒,治疗29天后去世了。而在治疗的这段时间里,他花掉了积蓄,甚至一度变卖北京的房产,以供缴纳ICU病房的费用。

有存款有房产尚且如此,那些月月光,有钱就用掉的人,在意外面前,将更加不堪一击。

合理的家庭理财,成为了保障我们放心前行的有利支撑。

我也是在前两年才意识到家庭理财的重要性,开始控制每天的消费支出。

每月工资到手后,将钱分为了3份,1份用于固定开支,1份用来存款,1份用来作为意外开支储备。

而对于存款部分,我又分成了3份,1份买风险低的定期或货币基金,1份买中风险基金,1份买高风险基金,并将低:中:高的风险配置成了5:3:2或6:2:2。

于此同时,相应的疾病保险保障,我也根据情况进行了配置。

坚持两年下来,我发现比起以前的财务状况,要好上太多。同时,自己在财务方面也具备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3、持续成长

有句吐槽的段子是这样说的:“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许多职场上的大龄工作者,常喜欢用这句话比喻自己。

但比起这些,停止成长的前浪,才挂得更快。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正在淘汰那些停止成长的人。

不同于以前的“铁饭碗”,现在的时代更加考验一个人的持续学习成长能力。否则,别说你个人,就能你所在的企业,也会被时代浪潮无情拍死。

那么我么该如何成长?

  • 专业领域:在专业行业与领域,持续挖掘自己的成长空间,提升自己的能力天花板;
  • 通用领域:无论什么行业与岗位,都存在许多通用能力,例如写作、演讲、沟通等能力,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持续投入学习成长;
  • 潜在领域:除了自己的专业,不停试错探索其他的可选择性,增加自己的选择渠道也是值得我们去持续投入的。相对应的,在其他可选择渠道,我们也能发现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总得来说,成长,是个伴随我们一生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触手可及世界的变换与精彩。

宅过疫情,熬不过“无收入”,年轻妈妈将7岁女儿绑身上跳江


04

职业生涯规划领域中有这样一句话:“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掌握住现在,看得见未来。

有人说,未来变换太多,不可预测。但对于我们自己的未来,我们是有能力去把控的,自己的思维,自己的钱,自己的能力。

理解并掌控自己,持续打磨自身,面对未来的变化,我们才能有更加足够的底气与能力去大胆拥抱。

莫要等到未来已来时,心有余而力不足。

宅过疫情,熬不过“无收入”,年轻妈妈将7岁女儿绑身上跳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