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福建詔安官陂【張廖】源流

張廖龍樁(元子公)的後裔提供

廖姓,據族譜記載其祖籍陝西淮陽,後稱武威。宋時廖圭隨軍駐紮在閩西上杭,分傳八支裔孫。到官陂開基的廖任光,(生於元至順3年,卒於明洪武31年[1324-1398],享年75歲)是在元末明初,從寧化石示下村遷入詔安官陂社坪寨村,娶妻江二孃傳下四子即:汝常、楊榮、安獻、感明。其次子楊榮,娶妻崔三娘,傳下七子即:士榮、士宜、郭寧、士董、士寧、舜寧、福寧。其三子郭寧,又名廖化(廖三九郎),娶妻邱三七娘,只生一女取名愛玉(廖大娘)。廖家為人和善,家道殷實。於明宣德九年(1434年),原籍雲霄西林和尚塘的張願仔(又稱張元子,字再輝,系開漳名將張伯紀公第二十四代裔孫)到詔安二都官陂遊學、教書,常住廖化家中。廖化看到張願仔英姿義氣,忠厚風雅,是理想的東床之選,招其入贅為嗣,視若親子,並把全部田園產業交其掌管。張願仔也象對待親生父母一樣孝敬岳父母。張願仔與廖大娘夫妻和睦,次年(1435年)生下一子取名友來。

在廖友來未加冠之時,廖家族有人觸犯國法,犯法者已脫逃,事將累及全族。張願仔以廖族人氏挺身往官衙申辯。因若上官司拖累多年,案結回家途中,身染重病垂危,抵家親書囑友來曰:父感外祖之恩,捨身圖報未遂盡其義,我歿之後,爾當姓廖代父報德;死後當書張,以存祖根,生死不忘,張廖兩全。

時值明景泰元年庚午歲(1450年),願仔逝世後,友來奉父神主,往廖家祖祠,因書張不合入祠,廖族以酬籃盛神主善意奉還。而後,友來用籃奉父神主,往雲霄西林張家祖地,並將其父所囑告知族長,族親嘉勉曰:“生廖死張,是一祠雙祧”。甚善賜祠堂號“崇遠堂”,並賜燈一對,書“清河衍派”、“汝水流芳”。還用八抬大橋,鼓樂送回官陂為張願仔立祠。“張廖”兩家遂成一脈,自立一族謂“張廖氏”,又稱活廖死張或張骨廖皮。願仔為張廖氏一世祖,友來為二世祖。

廖友來長大後,在廖大娘、嶽祖母邱三七娘的呵護下,娶妻江十娘、柳五娘、呂一娘、章一娘。傳下四子即:永安、永寧、永傳、永祖。長子永安裔孫住官陂,次子永寧裔孫住雲霄小枋;三子永傳裔孫移廣東;四子永祖裔孫住官陂的官北、坪寨、陳畲、鄭坑、龍石示、紅星進水,雲霄水晶坪、白狗洞、饒平的楊梅坪。

在官陂的三世永安,娶妻蕭一娘、徐七娘、羅五娘、江六娘。傳下五子即:元欽、元仲、元志、元聰、元宗。長子元欽、四子元聰、五子元宗裔孫外遷。次子元仲傳裔孫現有六千多人,其中三千多人住彩下。三子元志傳下裔孫現有三萬多人,分住在官陂鎮的十四個行政村中。

四世元志,娶妻巫九娘、傳下二子:道文、道行。兩兄弟在新坎溪口樓建祖祠“上紀堂”,兄道文得上廳,弟道行得下廳。建祠地理師說:得下廳者宜外出。從七世起,道行派下裔孫每一代只留下一、兩人在家經營祖業,其餘的都外遷到臺灣發展。

隨著張廖氏族群的壯大,官陂可墾殖的土地資源有限,明崇禎三年(1630年),閩南鬧饑荒,福建督師熊文燦採納鄭之龍開啟臺灣的建議,招募饑民“一人給銀三兩,三人給牛一頭”,用船運至臺灣讓其在西岸墾荒造田,張廖族人,同秀篆王、遊、李、呂、邱等客家人應募者眾多。臺灣島土地肥沃,雨水陽光充足,成為客家人遷徙創業的首選之地,就在清朝初年,清政府為隔斷鄭氏政權的給養,實行“海禁”,官陂有元子公十二代裔孫,廖朝孔、廖朝河、廖朝路三兄弟和堂兄弟廖朝近、廖朝廳共五人,冒著禁令攜帶少量乾糧,偷偷帶上鐮刀、鋤頭、鐵鎬等農具和少量五穀種子,登上破帆孤舟,在黑夜的掩護下,冒險向臺灣駛去,闢波破浪,義無反顧,終於踏上臺灣寶島。他們來到雲林二崙鄉落腳,同先期到那裡廖必達、廖建泉及鍾姓、李姓等族親,同心協力,披荊斬棘,開荒造田,興修水利,播種五穀,以他鄉為吾鄉,實現他們立下的意向:到臺灣墾荒,前途無量!清政府隨著政權底定,逐漸開放禁令後,沿海一帶掀起了渡海赴臺熱潮,張廖氏確有更多族親來到寶島,把西螺、二崙、崙背、港尾一帶,原是一萬公頃不毛之地,墾殖成物產豐富的農業生產基地;二崙鄉成為臺灣大谷倉,盛產香瓜更是一枝獨秀,西螺濁水溪大米譽滿島內外,盛產蔬菜成為臺灣蔬菜市場之牛耳,無籽西瓜更是市場上的暢銷貨, 這些無不展現出客家人的拓荒墾殖,艱苦創業的成果。他們薪火相傳,人丁興旺,至清末民國年間,寶島上張廖氏成為二十多萬人的泱泱大族。在西螺鎮建造大宗祠“崇遠堂”,祭祀廖公、元子公傳下的列宗神主,其楹聯:“崇建祠堂詔邑山連鯤島峙,遠尋地脈官陂水合虎溪流”。還建有分支宗祠近30座。留居祖地官陂的張廖氏族人,在民國年間,重新登記戶籍時,都改成張姓,不論姓廖、姓張廖其實都是同一血脈,共同祭拜同一祖宗。


轉發:福建詔安官陂【張廖】源流


平寨嵌下天興公的字輩譜是:

(一世)再友永元道,天理振仕,宜可時世,大有進德,繼述顯名揚,傳家禮義長,箕裘隆百代,宗緒慶榮昌。

清武溪口日享公的字輩譜是:

(一世)宗友永元道,日大繼子心,為朝廷國土,良名萬世欽,文章千載榮,中恕一生金。(按:此派及以下七派皆屬於張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