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福建诏安官陂【张廖】源流

张廖龙桩(元子公)的后裔提供

廖姓,据族谱记载其祖籍陕西淮阳,后称武威。宋时廖圭随军驻扎在闽西上杭,分传八支裔孙。到官陂开基的廖任光,(生于元至顺3年,卒于明洪武31年[1324-1398],享年75岁)是在元末明初,从宁化石示下村迁入诏安官陂社坪寨村,娶妻江二娘传下四子即:汝常、杨荣、安献、感明。其次子杨荣,娶妻崔三娘,传下七子即:士荣、士宜、郭宁、士董、士宁、舜宁、福宁。其三子郭宁,又名廖化(廖三九郎),娶妻邱三七娘,只生一女取名爱玉(廖大娘)。廖家为人和善,家道殷实。于明宣德九年(1434年),原籍云霄西林和尚塘的张愿仔(又称张元子,字再辉,系开漳名将张伯纪公第二十四代裔孙)到诏安二都官陂游学、教书,常住廖化家中。廖化看到张愿仔英姿义气,忠厚风雅,是理想的东床之选,招其入赘为嗣,视若亲子,并把全部田园产业交其掌管。张愿仔也象对待亲生父母一样孝敬岳父母。张愿仔与廖大娘夫妻和睦,次年(1435年)生下一子取名友来。

在廖友来未加冠之时,廖家族有人触犯国法,犯法者已脱逃,事将累及全族。张愿仔以廖族人氏挺身往官衙申辩。因若上官司拖累多年,案结回家途中,身染重病垂危,抵家亲书嘱友来曰:父感外祖之恩,舍身图报未遂尽其义,我殁之后,尔当姓廖代父报德;死后当书张,以存祖根,生死不忘,张廖两全。

时值明景泰元年庚午岁(1450年),愿仔逝世后,友来奉父神主,往廖家祖祠,因书张不合入祠,廖族以酬篮盛神主善意奉还。而后,友来用篮奉父神主,往云霄西林张家祖地,并将其父所嘱告知族长,族亲嘉勉曰:“生廖死张,是一祠双祧”。甚善赐祠堂号“崇远堂”,并赐灯一对,书“清河衍派”、“汝水流芳”。还用八抬大桥,鼓乐送回官陂为张愿仔立祠。“张廖”两家遂成一脉,自立一族谓“张廖氏”,又称活廖死张或张骨廖皮。愿仔为张廖氏一世祖,友来为二世祖。

廖友来长大后,在廖大娘、岳祖母邱三七娘的呵护下,娶妻江十娘、柳五娘、吕一娘、章一娘。传下四子即:永安、永宁、永传、永祖。长子永安裔孙住官陂,次子永宁裔孙住云霄小枋;三子永传裔孙移广东;四子永祖裔孙住官陂的官北、坪寨、陈畲、郑坑、龙石示、红星进水,云霄水晶坪、白狗洞、饶平的杨梅坪。

在官陂的三世永安,娶妻萧一娘、徐七娘、罗五娘、江六娘。传下五子即:元钦、元仲、元志、元聪、元宗。长子元钦、四子元聪、五子元宗裔孙外迁。次子元仲传裔孙现有六千多人,其中三千多人住彩下。三子元志传下裔孙现有三万多人,分住在官陂镇的十四个行政村中。

四世元志,娶妻巫九娘、传下二子:道文、道行。两兄弟在新坎溪口楼建祖祠“上纪堂”,兄道文得上厅,弟道行得下厅。建祠地理师说:得下厅者宜外出。从七世起,道行派下裔孙每一代只留下一、两人在家经营祖业,其余的都外迁到台湾发展。

随着张廖氏族群的壮大,官陂可垦殖的土地资源有限,明崇祯三年(1630年),闽南闹饥荒,福建督师熊文灿采纳郑之龙开启台湾的建议,招募饥民“一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用船运至台湾让其在西岸垦荒造田,张廖族人,同秀篆王、游、李、吕、邱等客家人应募者众多。台湾岛土地肥沃,雨水阳光充足,成为客家人迁徙创业的首选之地,就在清朝初年,清政府为隔断郑氏政权的给养,实行“海禁”,官陂有元子公十二代裔孙,廖朝孔、廖朝河、廖朝路三兄弟和堂兄弟廖朝近、廖朝厅共五人,冒着禁令携带少量干粮,偷偷带上镰刀、锄头、铁镐等农具和少量五谷种子,登上破帆孤舟,在黑夜的掩护下,冒险向台湾驶去,辟波破浪,义无反顾,终于踏上台湾宝岛。他们来到云林二仑乡落脚,同先期到那里廖必达、廖建泉及钟姓、李姓等族亲,同心协力,披荆斩棘,开荒造田,兴修水利,播种五谷,以他乡为吾乡,实现他们立下的意向:到台湾垦荒,前途无量!清政府随着政权底定,逐渐开放禁令后,沿海一带掀起了渡海赴台热潮,张廖氏确有更多族亲来到宝岛,把西螺、二仑、仑背、港尾一带,原是一万公顷不毛之地,垦殖成物产丰富的农业生产基地;二仑乡成为台湾大谷仓,盛产香瓜更是一枝独秀,西螺浊水溪大米誉满岛内外,盛产蔬菜成为台湾蔬菜市场之牛耳,无籽西瓜更是市场上的畅销货, 这些无不展现出客家人的拓荒垦殖,艰苦创业的成果。他们薪火相传,人丁兴旺,至清末民国年间,宝岛上张廖氏成为二十多万人的泱泱大族。在西螺镇建造大宗祠“崇远堂”,祭祀廖公、元子公传下的列宗神主,其楹联:“崇建祠堂诏邑山连鲲岛峙,远寻地脉官陂水合虎溪流”。还建有分支宗祠近30座。留居祖地官陂的张廖氏族人,在民国年间,重新登记户籍时,都改成张姓,不论姓廖、姓张廖其实都是同一血脉,共同祭拜同一祖宗。


转发:福建诏安官陂【张廖】源流


平寨嵌下天兴公的字辈谱是:

(一世)再友永元道,天理振仕,宜可时世,大有进德,继述显名扬,传家礼义长,箕裘隆百代,宗绪庆荣昌。

清武溪口日享公的字辈谱是:

(一世)宗友永元道,日大继子心,为朝廷国土,良名万世钦,文章千载荣,中恕一生金。(按:此派及以下七派皆属于张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