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心聲:這不是我的報復,只是希望能對我好一點

用日記記錄熱點。

從2020年1月全國疫情警報拉響,到今天也已經過去兩個月了。

這就像一個冷笑話,之前是人把動物關了起來,現在反過來,是動物把人關了起來。

只有在災禍面前,人們才會警覺起與大自然的關係

颱風“山竹”重創香港,海水湧入淹沒街道,積水退去後,街道上留下了滿滿的泡沫塑料、飲料瓶。這些原本被人類丟在海邊或海里的垃圾,在一場颱風後“還”給了人類。


大自然的心聲:這不是我的報復,只是希望能對我好一點


中國七大水系遼河、海河、淮河、黃河、松花江、珠江、長江,其中42%的水質超過3類標準(不能做飲用水源),全國有36%的城市河段為劣5類水質,喪失使用功能...

空氣質量的下滑,讓原本只是一個笑話的生意成為事實:販賣空氣。


大自然的心聲:這不是我的報復,只是希望能對我好一點


早在2000年,我國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995萬噸,居世界第一位。據專家測算,要滿足全國天氣的環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現有基礎上至少削減40%。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動植物滅絕、草原退化......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其實早已經不堪重負。

大自然是讓人類閉門反思:希望能對我好一點

工廠停工,排汙減半,每天起床汽車擋風玻璃上不在是厚厚的灰塵;生活、工業、餐飲汙染的減少,江河湖海恢復野生風貌。

今天,威尼斯河道變清出現海豚上了熱搜。


大自然的心聲:這不是我的報復,只是希望能對我好一點


可見人類活動對環境造成的汙染有多大了,隔離時間還不算長就有如此明顯的變化也算是個警醒 ​​。

人類的生產生活按了暫停鍵,大自然得到了一個短暫的喘息機會。

“依存、開發、掠奪、和諧”是人類與大自然相處的四個時期。

疫情總歸會過去,人類還會恢復以往的生活,慢慢步入正軌,只是在那之後,我們要清楚和諧和相互尊重才是發展的主旋律,過分的索取只會加速彼此關係的破裂。


大自然的心聲:這不是我的報復,只是希望能對我好一點


正如董卿所言:“傷害與被傷害,有時候也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傷害他人,有時候也意味著在毀滅自己,如果我們失去了平衡,那對不起,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血疫》裡有這樣的一句話:“大自然似乎在逼近我們,高高舉起屠刀,卻忽然扭過臉去,露出微笑。這是個蒙娜麗莎的微笑,誰也不明白其中的含義。”

小強更希望這個微笑是苦澀的,就像小時候犯錯,母親打我時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