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二,恭贺茅山上清派第七代宗师陆修静祖师圣诞

三月初二,恭贺茅山上清派第七代宗师陆修静祖师圣诞

陆修静(406-477年),茅山上清派第七代宗师,字元德,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东)人,其父陆凯曾是三国时东吴名相。《茅山志》记载:真人蹠有重轮,足有双踝,掌有大字,背有斗文。陆修静笃好文籍,尤好清静养生,对大易象数,河洛图谶等均感兴趣,性喜道术,精研玉书,勤而习之,不舍寤寐。后来弃绝妻子,坚志入山修道,起初隐居云梦山。他为了继承道业,搜集道书,寻访仙师高道,曾历游名山洞府,只要听到何处有异人,皆不远千里而拜访。元嘉三十年(454年),他来到建康卖丹药,时宋文帝命左仆射徐湛之请他入宫讲道。旋即入宫,论道说玄,不舍晨夜,孜孜诱劝,未显倦容,帝服膺尊异之。这时,太后王氏雅信道教,崇拜黄老,行门徒之礼于先生。后避太初之难,离京南游,游至庐山,因慕庐胜景,遂止于庐山,于宋孝武大明五年(461年),选址庐山东南瀑布岩下,建立道馆,后名简寂观,他在这里度过了长达17年的隐居修道生涯。宋明帝即位,思弘道教,欲以清静济民,屡诏陆称疾不赴。后于泰始三年(467年),再赴建康,为帝讲道,礼遇甚厚,于北郊天印山,修筑崇虚馆,供陆修静居住修道,大约10年。在此期间,他大阐道学真风,朝野关注,门徒俱增。后返庐山,三月二日,于庐山解化。据《道门通教必用集》说:升明元年(477年)正月,忽谓门人曰:吾迫于恩命,违其宿,尚今将还旧山矣。弟子讶之,至三月二日,忽然解化,肤色辉映,异香芳郁(卷一)。仙化后三日,庐山信众见车从霓旌纷然归旧址,不久,不知所在。谥简寂先生。宋徽宗封其为丹元真人。

三月初二,恭贺茅山上清派第七代宗师陆修静祖师圣诞

陆修静对道教的最大贡献是他将长期收集的众多道经加以校刊整理,辨别真伪,把经戒、 符图、方药等道书1228卷分为洞真、洞玄、洞神三大类,简称三洞,其主要是由上清经系、灵宝经系、三皇文经系构成的,他于泰始七年(471年)编定《三洞经书目录》,开创了中国道教最早的道经总目。

三月初二,恭贺茅山上清派第七代宗师陆修静祖师圣诞

陆修静自称三洞弟子,这与他一生所学有关,他著述《道门科略》,整顿改革天师道组织;他在建康崇虚馆得杨许真经手迹并加以整理,风行于世。他从茅山殳季真处得到了《上清经》,从句容葛粲处得《灵宝经》,又获得《三皇文》。《云笈七签》卷5《齐兴世馆主孙先生》中有得到杨真人许掾真经手迹的记载。泰始三年(467年)陆修静从庐山入京,居崇虚馆,得到朝廷收藏的杨许手书《上清经诀》的真迹,他早年就开始收集道教经书,尤其对上清经系的搜集更为突出。《玄品录》卷三记载他南诣衡湘九疑,访南真之遗迹;西至峨眉西城,寻清虚之高躅。这里南真指魏华存元君,清虚指王褒真人,他们都是早期上清派系的重要人物。

陆修静考订灵宝经文,撰写灵宝斋仪,据传他撰斋醮科仪达百余卷,但大多已佚失。目前 ,《道藏》保留下来的有《灵宝经目序》、《太上洞玄灵宝众简文》、《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洞玄灵宝五感文》、《洞玄灵宝斋说光浊戒罚灯祝愿仪》、《陆先生道门科略》等科范道书。道教斋醮法事活动的意义是宣传道教,弘扬道法的特殊形式,一方面是道教徒日常修行的功课,另一方面也用来为帝王或世俗民众祈福禳灾,祈愿国泰民安。斋醮法事属于祭祀祈祷活动,它通过道观设坛上供、焚香诵经、书符念祝词、请神降神、踏罡步斗、上章申表等仪式。陆修静斋法的目的是以礼拜、诵经、思神等来检束身心口三业,说明斋醮在道教活动中的重要性。陆修静说:是故太上天尊开玄都上宫,紫微玉笈,出灵宝妙斋,以人三关躁扰,不能闲停,身为杀盗淫动,故役之以礼拜;口有恶言,绮妄两舌,故课之以诵经;心有贪欲嗔恚之念,故使之以思神。用此三法,洗心静行,心行精至,斋之义也。陆修静制订了九等斋凡十二法,对于洞真上清斋法,他规定有二法:其一法,绝群离偶,无为为宗,寂胃虚申,眠神静炁,遗体忘形,无与道合。其二法,心斋,疏瀹其心,澡雪精神。由于他规定了上清、灵宝、三皇斋法的品次,且考订《 灵宝经》真伪,又编制了大量灵宝经仪范,在齐初,灵宝之教,大行于世,在齐梁时代超过了上清派。《真诰》卷11注曾记载,茅山每年三月十八日的庙会,上清派信众作灵宝唱赞,这显然表明灵宝派信众在当时的影响力。

总之,陆修静整理三洞经书,对上清灵宝三皇经系进行系统汇集,且撰述大量斋醮科仪,唐朝吴筠说:斋戒仪范为将来之典式焉。无论是站在整个道教,还是从上清派的角度出发,其贡献都是非常突出的,茅山上清派尊他为第七代宗师,应是当之无愧的。陆修静门徒众多,最著名的弟子有孙游岳、李果之等。其中孙游岳继陆修静之后,大振其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