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信,茶礼,愿我如星君如月


燕信,茶礼,愿我如星君如月

从诗词到绘画,中国古人习惯用一种永恒的方式留住生命力有限的花草禽鸟。作为中国独立的画科,花鸟画不仅是一部生物史,更是中国人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


中国古代花鸟画史上有不少响当当的名字:黄荃、徐熙、徐渭,又或是宋徽宗赵佶……他们留下了经典也留下了不少故事,而还有许多名字鲜为人知。


燕信,茶礼,愿我如星君如月

故宫博物院藏

《梅花绣眼图》页,宋,赵佶



宫中飞燕来

周之冕,一位活跃于明代万历年间的花鸟画家,虽没为后世留下多少轶事供人笑谈,而花鸟画中“勾花点叶派”,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不好写字、不喜交友的周之冕,把全部的精力都注入到了绘画当中。他留下的画作十分丰富,据说留存至今大概有100多幅,其中由国内各大博物馆收藏的就多达90多幅,《双燕鸳鸯图轴》,就是其一,为故宫博物院藏。

燕信,茶礼,愿我如星君如月

故宫博物院藏

《双燕鸳鸯图》轴,明,周之冕



平安信来刚半纸,几对鸳鸯字。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

——元张可久



收到你短短几行信笺,

想象着燕衔泥筑的样子。

墙角数枝,微风春盛,

燕子也要归来了吧。

停驻在这一抹春色上,

壶换作“燕喜”。


燕信,茶礼,愿我如星君如月


久别重逢,与你相遇。

将绿意揉进黄铜,点缀几处生机,

色泽如春如墨,触感如珠如玉。

清新与典雅在低调的和谐中流露的是斟酌再三的精致,

茶礼为先,低吟浅唱。

燕信,茶礼,愿我如星君如月

提起吃茶,不得不提到《红楼梦》中的一个片段。



二十五回中,黛玉看望受伤的宝玉,适逢王熙凤也在,问起送她的暹罗茶如何,还打趣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结果黛玉红了脸,一声也不言语地回过头去。


茶树一旦植株,不可移转,结籽良多。

茶成为矢志不渝与多子多福的象征,如此婚娶聘定中必有茶,谓之“茶礼”,又名“吃茶”。

采撷停泊在枝头的春色,浸润心间第一抹悸动,藏于“燕喜”。

少女怀春,轻嗅青梅。

燕信,茶礼,愿我如星君如月


美在东方时

《诗经》丽水“铜壶煮茗,如仙琼玉浆”,山泉水取之不易,单用铜壶煮水,却有“山泉水效应”,煮出来的水,古人称之“若绢水”,便是形容其丝滑口感,可谓“乾坤釜中沸,出水及为泉。”

燕信,茶礼,愿我如星君如月


一代“铜”师——朱炳仁

朱府铜艺是始于清朝的老字号,它的第四代传人朱炳仁是铜雕届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世界上第一幅熔铜艺术壁画《阙立》便是他的作品,目前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燕信,茶礼,愿我如星君如月

国家博物馆藏

《阙立》,朱炳仁

你可能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但你一定知道这些建筑:雷峰塔、峨眉山金顶、灵隐铜殿······诸多国内外知名的铜建筑与铜装饰都是由朱炳仁担任铜艺总工程师。

在故宫博物院也能见到朱炳仁大师的作品,故宫寿康宫前曾有两个铜缸,由于战乱被侵略者盗走,现便是由朱炳仁妙手复刻归位。

一代大师,可以撑起地标建筑,也做的了手中一把小壶。

燕信,茶礼,愿我如星君如月


铜,原料取自东川。

从铜板到铜壶,手工锻打。

釉彩铜,珍贵珐琅制成。

燕信,茶礼,愿我如星君如月


千锤百炼,运斤成风

一把壶,八千锤,

刻、锤、凿、锉的手工打磨,

铜片在匠人的手中自然落成,自然古朴。

燕信,茶礼,愿我如星君如月


国风之美,寄情于物

经典长身造型,古朴高雅,

壶盖含苞菊钮,肩线提神清晰,

半月梯梁细腻有力,与壶身浑然一体。

恰到好处的体贴,不喧宾夺主,弃华而不实。

燕信,茶礼,愿我如星君如月


大雅之藏,传家传世

从一把铜壶开始,心事与光阴相遇。

尝试生活的更多仪式感,烙印传统文化的浓墨重彩,

是日常的一天,也是无法取代的一天。

燕信,茶礼,愿我如星君如月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邀一二知己,偷浮生半日,

清茶好酒,以适幽趣。

所谓铜壶煮新茶,闻香候佳人。

人间烟火气,不过如此。

燕信,茶礼,愿我如星君如月


春分已至,来一把铜壶吧。

在这片新绿之中感受春风十里,鸟吐清音。

啜饮一杯茶,但盼诸事顺。

喜欢的话,请联系身边铜掌柜,有惊喜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