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明朝十六帝之朱允炆

明朝十六帝中有兩個比較尷尬的存在,分別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明惠宗朱允炆和明代宗朱祁鈺(這個以後會單獨講)


姓名:朱允炆 明朝第二位皇帝,

廟號:惠宗,讓皇帝,惠皇帝 生於應天府(今南京人)

在位時間: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

年號:建文

我眼中的明朝十六帝之朱允炆

朱允炆的幸與不幸


和他祖父一樣,朱允炆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幸運的是他從眾多皇子皇孫中脫穎而出榮登大寶,不幸的是他在本就不成熟的年紀憑著本就不熟練的政治手腕偏偏遇到了一個最為強勁的對手,自己的親叔叔,燕王朱棣。
在人們的印象中朱允炆是仁厚善良的,近乎懦弱的形象,誠然與燕王朱棣比起來確實是這樣。講起明惠宗可能大多數人比較陌生,說這是哪位皇帝啊,一說起建文帝大家才恍然大悟起來,原來是朱允炆啊。
朱允炆從被朱元璋選為皇太孫的那天起,就註定了與他的那些叔輩們的糾葛。老皇帝設立藩王初衷是為了屏佑大明,以期世世代代守住朱家這份“產業”。雖然現在看來初衷已然達到,可是由於長子朱標的突然去世,太子之位空出,其副作用也似乎顯露端倪。
老皇帝不得不另擇新君,權衡利弊,無奈之下,只得選了皇孫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元璋雖然老了,可只要他在一天,沒人敢怎麼樣。朱允炆暫時是無憂的。朱允炆與他的叔叔們比起來可真的是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況且年齡不大自然閱歷也多不到哪兒去,人是需要磨練的,所謂玉不琢不成器。朱元璋打小就經受外面的風風雨雨怎會不知道這些道理,可他畢竟老了,兒子們也都羽翼漸豐了,倘若朱標不死這一切都不是問題,可現在……只有盡人事了。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老皇帝撒手人寰。年輕的朱允炆隨後順利接班,一切都顯得有條不紊,似乎朱元璋的離開預示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就要來臨了,想必此時的允炆也是躊躇滿志的。
朱允炆和他的父親朱標一樣都是深受儒家文化薰陶的,都主張“仁政”,這本沒有什麼問題,蓋老皇帝御極以來,用法頗厲,後期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如今新皇登基,改弦更張,施法寬容幾分,未嘗不可。
奈何朱允炆還太年輕,少的可憐的執政經驗,註定了他現在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更遑論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了。老祖父朱元璋在世時,尚且還能為他壓住陣腳,如今朱元璋駕鶴西去,朱允炆也只有靠自己了。
朱允炆自己可能也知道失去祖父庇佑的他,情況可能不妙。但他自認為自己有皇帝之尊,手握至高無上的權利,加之本身血氣方剛,祖父的離去雖然使他失去了庇佑,也讓他更為“自由”起來。
朱允炆即位時年僅21歲,燕王朱棣時年38歲。朱允炆在剛剛即位的幾個月後就開始著手“強力削藩”,一年內連廢五個“藩王”,可謂“魄力十足”。如果朱允炆最後成功的話,或許這是他執政生涯中最為光彩奪目的一筆。但是,歷史沒有如果,回到現實來講朱允炆這麼迫不及待的“削藩”,失敗反而成了意料之中。“藩王”之弊,人所共知,當然年輕的皇帝朱允炆也不例外,所以他要“削藩”。

我眼中的明朝十六帝之朱允炆


朱允炆“削藩”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原因:

一、加強集權,怕藩王尾大不掉,威脅中央 。

二、自己初登大寶 急需拿得出手的“政績”建立自己的威望。

三、認為自己穩操勝券,貴為九五 ,擁有無可比擬的權力。

四、盲目自信,自認為有能力擔起祖父交給的重擔 。
燕王朱棣什麼時候開始有“反心”,我們不得而知。但當他的“好侄兒”磨刀霍霍要砍他時,作為一個無論從年齡上、還是個人能力上、性格上都甩朱允炆幾條街的他來說,“坐以待斃” “束手就擒”幾乎是不可能的。但直接硬碰硬,也是行不通的。畢竟小皇帝是父親朱元璋指定繼承大統的人,名正言順,手握天下的兵馬。與他對著幹就是謀反,加之自己雖久歷邊疆 但兵馬與朝廷相比還是不足以抗衡。
但是隨著時勢的不斷變化,和朱允炆自身諸多的失誤。朱棣起兵了,他以“清君側”名義起兵“靖難”,並最終用三年的時間獲得了勝利。打敗了朱允炆,榮登九五,史稱“明成祖”。


朱允炆雖然最後失敗了,卻博得後世許多人同情,特別是士大夫。一來他在位期間主張“仁政”。多重用親近讀書人,自然頗得讀書人愛戴,以致後世其“合法地位”亦是讀書人為其爭取。二來,其得位“正”,符合讀書人的價值觀。三來吾國素有同情“弱者”的優良傳統。


我眼中的明朝十六帝之朱允炆


下面再來談談,朱允炆為什麼註定失敗:


朱允炆個人經驗、威望與能力嚴重不足,“削藩”急於求成且過於嚴厲。漢“七國之亂”初現端倪在漢文帝之時,爆發於漢景帝之時,漢武帝時實行所謂“推恩令”,藩王之害才得到一個有效解決,此時已歷三代。朱允炆儘管即位名正言順,但其實作為皇帝他當時的根基是壓不住陣腳的,而其“削藩”方針雖然是正確的,但是“不得其時” “不得其法”自然不得“人心“,失敗也是再所難免。此外,朱允炆失敗也與其祖父朱元璋濫殺功臣宿將有一定關係,致使建文朝可用大將不多,但也並非沒有。綜合來說,朱允炆的失敗與其自身關係頗大。
朱棣以“清君側”攻入南京,朱允炆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從此行蹤成謎。朱允炆的失蹤正中朱棣的下懷,畢竟他是以什麼名義起兵的天下人皆知。

我眼中的明朝十六帝之朱允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