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東方戰敗國的崛起—汽車那些事兒之《汽車百年》

豐田英二,工程師,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原董事長。

十六:東方戰敗國的崛起—汽車那些事兒之《汽車百年》

1950年夏天,這位公司最年輕的董事,對福特汽車公司的製造廠進行了三個月考察。這是豐田家族對福特汽車公司的第二次訪問。

21年前,豐田英二的叔叔豐田喜一郞就曾訪問過福特汽車公司。回到日本後,豐田喜一郞將父親經營的紡織機廠改成了豐田汽車公司。

豐田英二的這次考察,他帶著一份更為重要的使命。

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雖然和德國同是戰敗國。但戰爭沒有在日本本土進行。汽車工廠沒像德國等歐洲國家那樣遭到毀滅性破壞。然而,由於生產過剩,購買力下降,豐田汽車公司已經變成置身於貧民窟裡的汽車工廠。

1949年,豐田汽車公司負債已達十億日元,情況極其的糟糕。

就在日本的經濟生產開始出現停滯的時候,一個轉機出現了。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作為侵朝美軍的後方基地,日本接到大批特需訂貨單。庫存一下售空,生產迅速上升。這個從天而降的大繁榮為日本帶來了一個特殊的時代,也把日本的汽車業從瀕死狀態拯救了過來。

美國《紐約時報》後來報道說:就汽車而言,日本的汽車工業由於戰爭而瀕於毀滅。如今又由於戰爭而蘇生過來。頗具意味的是,這第二次機會完全是美國提供的。美國極有可能為這次無意的友好而感到苦惱。因為不久的將來,美國可能會因此招來報應。

朝鮮戰爭幫助日本汽車業暫時脫離了困境。但戰爭總有一天會結束,等到進口外國汽車不受限制的時候,歐美各國的汽車仍會一擁而入跑遍日本列島的街頭巷尾。

豐田喜一郞意識到,單憑日本目前擁有的技術還很難大規模的製造出世界一流的汽車,要在戰後繼續生存,必須學習美國的汽車製造技術和管理方法。

福特汽車製造廠,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效率最高的汽車製造廠。當豐田英二抵達美國的時候,對這個生產和銷售出現了欣欣向榮的景象龐大企業的每一個細微之處都做了最細緻的考察。

回到日本後,他對公司提交了一份這樣的報告:福特汽車公司的製造廠每天能夠生產八千輛汽車,而豐田汽車的製造廠每天只能生產四十輛汽車。光從規模來講,這兩家公司實在是螞蟻和大象的對決。我認為,這種大規模的福特生產線是值得豐田效法的方面之一,但那裡的生產體制還有些改進的可能。

從此之後,一種新的生產方式誕生了。今天,它被稱作豐田生產方式,也叫精益生產方式,它將成為今天工業界最佳的一種生產組織體系,也將重新改寫世界大國的格局。

十六:東方戰敗國的崛起—汽車那些事兒之《汽車百年》

批量化生產,它在汽車組裝的過程中允許一定量的缺陷存在,然而精益化生產不接受這些,豐田汽車公司想讓產品第一次就很完美,所以當裝配線上的工人看到有問題時,工人會停下生產線解決問題。缺陷和浪費被及時消滅在每一個崗位,此時的工人不再是機械化操作的機器。用一半的人力資源,一半的開發週期,一半的製造空間,四分之一的庫存條件,生產出三倍質量的產品。這,就是精益化生產方式。

豐田汽車生產方式,開創了製造業的又一個新時代。汽車工業再度改變了世界。

--------------------------------------------

下期精彩預告:十七:日本和美國的較量-汽車那些事兒之《汽車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