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别裁】梦也无声:《诗经~大雅~板》——浅说大雅正声之三

【建安别裁】梦也无声:《诗经~大雅~板》——浅说大雅正声之三


2、【建安别裁】《诗经~大雅~板》——浅说大雅正声之三


——振聋发聩的板荡之声

诗坛莫笑我痴狂,雅道于今久不张。

宵小无行蝼蚁事,争相混水试泱泱。


《大雅~荡》通篇以文王慨叹殷纣之失为依托,委婉地从侧面揭示当朝存在的事关生死存亡之大计的弊端,警示同僚讽谏天子,直斥厉王昏庸失德。从形式和艺术上上开启楚汉大赋的格局,与《板》联手,成《诗经~大雅》之双壁,是为国语论文的标志性范例。


诗文以“板”“荡”开篇,沿袭几千年,至太宗后,板荡遂成为江山陵替皇权倾覆的代名词,由此可见板荡作者之胸襟气势威仪风骨社会声望与历史地位的不可轻视。


时隔整个中国文明史的风物变迁,我们至今读来,仍有传自远古的黄钟大吕“荡荡”回音由远及近如惊雷之势似动地风飚给我们醍醐灌顶之憬悟。

我们难以想象,身为重臣的《板》《荡》作者,是何等的气度威仪,是什么量级的气场,可以传承千年而不减其势,生隔百代而犹自惊心,让我们看见正道在身的沧桑念力,和大雅之音的澎湃激昂……


今天,重读历史,重温雅道,更进一步理解了体会到振聋发聩和英气逼人的形象意义,也更加相信,正道的力量带着摧枯拉朽的愿念之重,一往无前所向披靡。感受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底蕴,明白了“虽万千人吾往矣”的坚定信念所从来,理解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深沉慨叹。


总而言之,理解了千百年来在黑暗中孤独地穿行寻找光明的伟大人物光辉业绩的精神力量之源泉。


大雅正声是我们理想的精神世界,更是我们离不开的现实力量,它掌握在每个时代有识之士的手中,薪火相传,让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侵凌而不改其质,让我们的文化几起几落总能起死回生。


秦儒甚嚣尘上之后,洗礼出汉诗汉赋的繁荣,汉末生灵涂炭之际,锤炼出建安竹林的风骨,东晋五胡乱华之灾,启发了北朝民歌的崛起,六朝粉黛淫靡之乱,催生出盛唐诗坛的异彩。


古代诗歌的历史,就是一部大雅正声的传承史,在每个濒临绝灭的危急关头,总有不肯随波逐流的真正的风雅志士,重拾雅道的传统,把偏离方向的舵把,揽回到黄钟大吕的正道。


不管是温软淫靡的雕饰,还是学问入诗的铺排,都或多或少地偏离了“诗以言志”“诗为心声”的初衷,学问入诗的本质,也是学者们以学问为粉黛,修饰雕琢的妆容,其实质还是悖离了诗为心声的原道,偏离了大雅正声的淳朴厚重,几把诗道引入消亡的绝路,粉黛也好,温软也罢,学问点缀与秾词丽句并无本质上的真正区别,都是粉黛胭脂一族,不要以为学问入诗就高于粉黛入诗,同为粉黛,其作用与偏好无非白菜萝卜而已,并无高下之别,远离风骨远离雅道固无可疑,宋人的这一尝试,加之明清腐儒的追捧,致使近代古体诗歌濒临绝灭。


宋代的有识之士重拾起诗以言志的古训,以词为诗,重振诗道,把流连于市井青楼之间的俗语套词发扬光大,让词这种新的文学形式后来居上取代了诗的历史地位,绕开学者达官的上流文坛,从民间崛起,日渐兴隆,从进境到规模都势如破竹,成为雅道正声的新的标志。


至于今日,雅道之不传也久矣,文风腐败到令人发指。


如今的诗坛,是何等样的杂乱和无行,各色人等蜂拥而上,争抢这片古往今来为人称道的净土乐园,争戴这顶高洁纯正的桂冠,丑态百出人欲横流,让人扼腕。


历史地看,新的一轮文学风暴就要到来,雅道正声同样也不会因为今天的宵小甚嚣尘上而烟消云灭,还是那古老的格言,同样被洗脑,我情愿被雅道洗脑,为正声进言。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虽万千人吾往矣。”——孟子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


“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大雅之板


——摘录于此与同道共勉!


【建安别裁】梦也无声:《诗经~大雅~板》——浅说大雅正声之三

梦也无声 著名诗人、诗词评论家,中国古典诗歌的爱好者实践者传播者,作家、影视编剧、影视策划人。少儿戏剧体验计划的总导演,项目策划和发起人之一。电视剧《爱无罪》《无处可逃》《剑拔弩张》主创之一南海旅游项目大型动画片《永乐龙洞》主创之一“禅月诗心”广东省2018年度十大年度诗词人物评选活动主要发起人、组织者,主创和艺术指导

【建安别裁】梦也无声:《诗经~大雅~板》——浅说大雅正声之三

审核:小楼听雨 校对:冯 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