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讀《史記的讀法》有感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讀《史記的讀法》有感

合上《史記的讀法》這本書,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37.5萬字的著作我花了3天時間讀完。

《史記》對我們每一箇中國人來說,或多或少都聽過,或看過。《史記》裡很多動人的歷史故事、行事準則都深深地印在中國人的血脈裡,影響了後世中國人。因為《史記》是文言文,對於解放後接送白話文教育成長的孩子,很少有人能順利讀完《史記》,我亦不例外。好多年前買過《史記》全本,但一直沒有讀得下去。前兩年嘗試用聽的方法,終於不久前聽完《史記》全本。

前幾天去了新華書店,看到書架上《史記的讀法》這本書,算是《史記》的導讀本。我看了一下,雖然作者楊照不認識,以前未曾讀過他的書,但粗翻了一下書,覺得寫得很好,就買了此書,好好一讀。

通過楊先生的解讀,對《史記》中的人物,你會隨著不同人物的命運起伏感到感慨、氣憤,甚至恨其不幸,怒氣不爭。有時候,人失敗會因為時代的原因,戰之敗,非吾之罪。但也不少情況,純粹是自身的原因,按現代話講,不作死不會死。通過不同人物的故事,我受到了不少啟發。

作為一名普通讀者,不是《史記》專業歷史研究人員,我們可能寫不出《史記的讀法》這樣一本專業、深入的解讀書。但從《史記的讀法》深入淺出的解讀中獲得很多啟發。帶著這樣的啟發,再回過頭去讀《史記》原著,會更容易理解《史記》,理解司馬遷。先看導讀再讀原著,這樣的讀法可能會受到導讀者的影響。但這不要緊,我們要相信楊照這樣的專業人士的解讀。

讀完《史記的讀法》這本書,我覺得本書還是不錯,值得一讀。


附錄本書好句摘抄:

(1)歷史不應該那麼現實,只記錄成功者,忘掉失敗者。一個失敗者如果有好點 失敗理由,反倒可以讓我們學到更多。第023~024頁

(2)一個真誠的人懂得如何真誠地對待別人,一方面因為真誠成就了事功,另一方面也可能因為真誠付出了代價。第029~030頁

(3)如果不是在戰場上的武勇,項羽不可能得到這麼大的權力,可是他的個性、思想、所作所為又不能幫他守住這樣的權力,一次次地錯失鞏固權力的機會。第100頁

(4)這麼大比例的人口都變成刑徒,是導致秦滅亡的一個關鍵的結構性因素。第154頁

(5)一個大的時代如何讓更多的人活得更好,一個社會如何建立起一套更美好的機制,往往都跟這些充滿陰謀、鉤心鬥角的宮廷戲劇一點關係都沒有。第171頁

(6)官僚體系敗壞的雙重效果是,一些人只要有錢就可以買官,還有一些人,有錢就可以贖罪。第186頁

(7)“有教無類”不只是一句簡單的口號,它彰顯了孔子真正的歷史貢獻,孔子把原屬於王官學的貴族教育內容,尤其是那些關於人如何建立自己、修養自己的想法教給了他的學生。第216頁

(8)今天,人們對封建制度的認識已經越來越清晰。封建制度其實是周人把自己的親戚及可以信賴的友邦勢力結合在一起,然後不斷地對外擴張。第328頁

(9)在看《刺客列傳》的時候,需要關注的不是行刺行為本身,而是背後強烈的動機,這個動機甚至強烈到超過一個人的求生意志。第373頁

(10)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第396頁

(11)遊俠表現出一種徹底相反的生命情調和生命追求。他們雖然是布衣之徒,沒有什麼身份地位,可是對自己的諾言是清清楚楚的,他們堅持自認為對的原則,可以不顧性命。那些有權力的人勉強裝出一副仁義的外表,但遊俠是真正相信“義”的人-“義”就是去做自己覺得應該做的事,一旦承諾了一件事,無論如何都會把它完成。第397頁

(12)我們理解刺客,不在於他們做了什麼,而在於他們抱持著什麼樣的態度來看待歷史、社會和自己的處境。第414頁

(13)在管理社會、用政治權力來和社會進行互動時,不能把法律放在首位。法令的背後有更廣泛的人性,有更深厚的道德。如果法律使系統裡的人都沒有了道德,將是一件可怕的事。酷吏象徵了這種可怕的情境,因而有了認識酷吏的必要和理由。第416~417頁

(14)為什麼人們需要歷史,就是因為只有通過歷史,才能夠彰顯世間的千百種人,以及千百種生命追求。一旦他們認真地面對自己生命的追求,在對待自我、對待生命的情調上忠於自己,在對待別人的時候忠於他人,那麼這個人就是高貴的,就是值得肯定的,絲毫不牽涉他究竟有多少錢,有多少權力,或者住在哪裡、從事什麼樣的行業。第477頁

(15)太史公最後引用老子的話:“美好者不祥之器。”人身上有特別能力不見得是好事,這樣的特質勢必會引起許多嫉妒甚至仇恨。第501頁

(16)司馬遷的“天”指龐大的背景,是與個人努力無關的部分,而“人”就是一個人如何思考、如何選擇、如何作為,在最後如何承擔責任。第517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