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對“天人之際”也就是天人關係是如何理解的?

古人對“天人之際”也就是天人關係是如何理解的?


中國古代對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非常重視。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自述其志向,就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那麼,古人對“天人之際”也就是天人關係是如何理解的?


那麼【天】到底是什麼?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不妨繞個彎子。


臭豆腐是什麼味道的?


我覺得是香的,可我朋友覺得奇臭無比。為什麼我們會產生這種完全相反的觀點?


再問一個問題,下面這朵花是什麼顏色?


古人對“天人之際”也就是天人關係是如何理解的?


在我看來是紅色,可在一些色盲眼中就是綠色。


這兩個問題中孰對孰錯?其實我們都對,因為決定味道和顏色的都是一個東西,那就是我們的【心】。


我們的“眼耳口鼻舌身意”負責把外界信息傳遞給【心】,【心】感受到的就是“我們看到的世界。”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自然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心】,所以我們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


同樣,每一個生物都有他們各自的由自己的【心】構成的世界。


這樣我們不難推斷出一個結論:在我們自己眼中的世界裡,我們的心就是主宰,“我們的心”就是“天的心”!


古人對“天人之際”也就是天人關係是如何理解的?


迴歸到最初的問題:【天】到底是什麼?


【天】就是我們的【心】啊!天人本就是一!


說到這裡,可能會有朋友產生疑問,“既然你說天人本一,為什麼我不能掌控天地,成為主宰呢?”


這是因為人長大以後,被外界環境所影響,【心】被慾望支配,已經沒有了最初的功用。


老子教化人民“復歸於嬰兒”,迴歸到嬰兒那種純真質樸的狀態,就是因為嬰兒的心是最為純淨的赤子之心,無思無想,無垢無淨,這樣的心才是【天心】。


《黃帝陰符經》中的“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機也。”和佛教經典《華嚴經》中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說的都是【天人本一】的道理。


道教的修行就是就是不斷髮現本心,透徹的瞭解自身,再延伸開來認知世界的過程。


古人對“天人之際”也就是天人關係是如何理解的?


“天人合一”的人天整體觀對於現代人重新樹立生態整體意識,不無借鑑價值。英國科學家彼得?拉塞爾(Peter Rusel)指出:“一種對天地萬物其餘部分真正的愛來自個人對於和宇宙其餘部分同一性的體驗,來自這樣一種認識,即在最深層次上,自我和世界是一體的。”


通過對世界同一性的體驗,人們就會像感覺到自己身體一樣感覺到同一切人和一切事物的親密關係,就會自覺形成高度協同的世界觀。


這樣,人類就可以期望扭轉各種浪費現象和對生態環境的的破壞行為,就能有力地促進從個人到家庭、團體、民族和國家,以至全球的所有層次上的自主性與合作性的綜合協調,促進高度協同的社會的形成,從而使全球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