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用可樂洗鋼琴,家長耍賴拒賠錢,家長:想訛錢?

文|小梅媽媽

熊孩子大概是每個成年人的噩夢了,他們無法無天,胡作非為,偏偏還有爸媽做“護法”,讓大家拿他們沒有辦法。俗話說的好,風水輪流轉,之前看到的一則新聞裡,熊孩子的父母就為孩子的所作所為付出了代價。

熊孩子跟父母一起去逛商場,趁服務人員的阻止,將可樂倒在鋼琴上面,還美名其曰“洗鋼琴”,事發後,鋼琴老闆提出了兩個解決方案,一是他們買下這架66萬的鋼琴,二是解決鋼琴的折舊費約20萬元。

熊孩子用可樂洗鋼琴,家長耍賴拒賠錢,家長:想訛錢?

不出所料,熊孩子的家長緊接著開啟了撒潑耍賴的模式,認定店家是想訛錢,一會兒質疑鋼琴的價格,一會兒誣賴店家自己保護不到位,反正就是不想賠償,協商無果後,店家只能報警,結果大快人心,警察判定熊孩子一家賠償店老闆共計19.8萬元,這下熊孩子的父母可傻了眼,只能東拼西湊賠錢了。

熊孩子用可樂洗鋼琴,家長耍賴拒賠錢,家長:想訛錢?

孩子原來都是好孩子,為什麼有些孩子卻變成了討人嫌的熊孩子呢?

一、孩子是如何變成熊孩子的

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不負責任的家長。

1、家長過分寵溺,讓孩子有恃無恐

熊孩子之所以被大家所討厭,是因為他們沒有分寸感,偏偏還想要挑戰別人的底線,做一些別人討厭的事情。

孩子在一開始作事的時候是沒有分寸的,通過外界的反饋,他們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犯錯後,有些家長只是一味的寵溺和包庇孩子,導致孩子不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甚至還沾沾自喜,從而仗著家長的寵愛,屢教不改,引起大家更多的不滿。

熊孩子用可樂洗鋼琴,家長耍賴拒賠錢,家長:想訛錢?

2、家長沒有原則,讓孩子無法無天

很多家長沒有原則,孩子做錯了,不是教育孩子,而是無止盡的包容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下,孩子的行為就會越來越過分,一開始只是擾亂家庭生活,之後就會危害別人的生活,變成熊孩子。

二、家長如何避免孩子變成熊孩子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家庭教育是否到位,都通過孩子的言行舉止體現出來,聰明的家長,懂得應該怎樣引導孩子走上“正途”,避免出現不良行為。

1、樹立威信

家長要有威信,才可以管教孩子,這種威信不同於恐嚇,不是說讓孩子害怕父母,而是在雙方發生分歧或者是孩子非常執著的時候,家長可以通過威信來動搖孩子,讓孩子乖乖聽話。

例如在商場時,孩子一定要買一個玩具,放在普通孩子身上,可能會發生撒潑打滾的情況,如果家長很有威信,孩子就不會哭鬧而是跟父母講道理,爭辯不過家長就會聽話。

熊孩子用可樂洗鋼琴,家長耍賴拒賠錢,家長:想訛錢?

2、立好規矩

無規矩不成方圓,給孩子立好規矩,可以有效降低生活中發生矛盾的概率。

家長可以跟孩子約定,不能欺負其他的小朋友,不可以說髒話,不允許撒謊,不要無理取鬧,想要什麼可以跟爸媽好好溝通,約束讓孩子作事有了分寸,樹立了基本的處事原則。

3、關愛孩子

家長對孩子的關心不夠,會讓孩子變得偏執、任性和自私。很多家長忙於工作,沒有辦法顧及到孩子,孩子缺乏關愛,就會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來吸引父母的目光,只有家長多關愛孩子,給孩子足夠多的安全感,孩子才能靜下心來當一個乖寶寶。

熊孩子用可樂洗鋼琴,家長耍賴拒賠錢,家長:想訛錢?

4、以身作則

父母的言行舉止會在無意間影響孩子性格的養成。父母比較自私,不喜歡尊重別人,與人交往的時候總會戳別人的痛點,孩子就會下意識的學習父母的這種行為,用到與別人的交往中,因此父母要先嚴於律己,給孩子做出榜樣,孩子才能有樣學樣,變得更好。

熊孩子的出現,與家長的失職密不可分,人們討厭熊孩子,歸根到底,是討厭孩子背後沒有盡到教育責任的父母,孩子的成長為父母密切相關,想要孩子前程似錦,父母就要盡職盡責。

熊孩子用可樂洗鋼琴,家長耍賴拒賠錢,家長:想訛錢?

我是小梅媽媽,一枚90後寶媽,和你分享更多的育兒知識和過程,也希望這些能幫助每個有需要的寶媽,願每個寶貝都能更好的成長,更有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