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選擇導師,您們覺得選年輕有為的副教授還是榮譽滿身的教授呢?

知返小書童


選擇導師應該從哪幾方面入手呢?是應該選擇年輕有為的副教授還是榮譽滿身的教授呢?這是很多考研學生都將面臨的問題,之所以會這麼重視這個問題,是因為在讀研期間導師對於碩士研究生讀研期間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因此,選擇碩士導師時或許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並且按照前後順序進行:

首當其衝的是導師的人品。這是基礎和前提,是每一個考研學生選擇導師時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我們常說人品好師德才好,對於碩士研究生的你來說這尤其重要,因為三年的讀研期間如果遇到了一個人品極度無底線的碩士導師,完全可以相信你的研究生生活將是多麼的黑暗。

那我所在的學院的一個導師來舉例,是我們院出了名的人品差,幾乎所有的導師和學生對她沒有好感,而她帶的一個研究生日常捱罵(劃重點:不是責怪,是責罵,無厘頭的責罵)已經是家常便飯,即使這樣都沒有帶著自己的研究生做課題,只是經常忙於各種學術論壇。

不得不看重的科研能力。研究生和大學生不同,研究生的我們如果沒有科研的話,那麼或許研究生也就沒有價值了,因此在選擇導師時衡量導師的科研能力這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因素。可以查看碩士導師近5年的科研成果,包括髮表的高端學術論文、支持或者是參與的項目和課題、參加的學術論壇,以及現在碩士導師手裡是否還有項目和課題等。通過衡量,然後選擇適合選擇科研能力比較強的導師。

導師職稱重要也不重要。選擇導師時有一部分研究生總是喜歡教授級別的導師,將職稱放在了第一位,認為只要職稱高那麼這個導師就非常的圓滿。然而有很多不是教師的副教授或者是講師,依然有著熱情的科研態度,依然在主持著國家級的項目或者是課題,再加上一些教授在科研方面已經沒有了青年副教授的熱情,所以教授並不見得一定非常的好。

總之,選擇碩士導師有些學生相信眼緣,只要第一感覺是好導師就義無反顧的選擇;有些學生是隻看職稱,只要職稱高就義無反顧的選擇。而正確的選擇導師應該是人品、科研、職稱,三者都具備時,那麼這或許才是我們最理想的碩士導師。


領略教育魅力


讀過研究生的同學都很清楚,研究生筆試一結束,有些學生就開始著手選擇導師,當然這是針對筆試結束後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能過過線的學生來說的,由此可知,選擇一個好的導師對於研究生來說至關重要,如何才能選擇到一個合適的導師,從兩方面考慮。

第一:個人發展方向:如果打算碩博連讀或者是碩士畢業後繼續攻讀博士,那麼就需要選擇一個老教授。優勢:老教授有博導資格,成熟的研究平臺,完整的科研團隊,明確的研究方向,這些條件對於博士來說非常重要。你可以讀博不用轉導師,在你碩士的基礎上繼續研究,隨便用實驗儀器,有了疑難問題可以請假師兄師姐,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好發文章,沒準發出的一篇文章,審稿人就是自己研究團隊裡的成員。如果自己沒有讀博的打算,那就年輕有為的副教授也可以,接觸機會多,年齡差距小,溝通交流容易。

第二:研究方向:每個學校的導師介紹裡都會清楚的把老師的研究方向放上去,選擇時儘量選擇一個和自己所學知識接近的研究方向,這樣在後續的研究中也容易進入狀態,如果研究方向不一樣,第一導師沒有實驗平臺,第二老師不清楚你研究方向的內容,沒法指導,最後結果就是,自己隨便鼓搗兩三年畢業了,也沒學到多少知識。

上面所說的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從老師的角度來看,有一些老教授,不碩博連讀的學生,他一般也不會接受,除非你個人非常優秀。


wxqing999


個人意見:找導師時,儘量不要選太年輕的導師,不要選與自己年齡相差很小的導師。導師如果太年輕,也許學術優異,觀念很新,可是,他自己正處在學術繁忙期,不一定能夠充分顧及教學。他的教育經驗可能還不夠,教育能力還有待提升,不一定能夠成為很好的導師。而且,師生年齡如果太接近,怎樣把握師生關係的度,是不那麼容易做得恰如其分的。

師生之間有一定的年齡距離,相處可能會更自然些,導師通常會有更多的時間與熱情來輔導弟子。

導師的學術地位、名氣之類固然很重要,這樣可以給弟子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但是,導師的人品如何,導師與學生相處時是否有親和力,師生間是否能夠相處自然、愉快、順暢,這恐怕比他的名氣更重要,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學業和未來成長。

如果攤上了一個很有名氣、可是望而生畏、對學生很冷漠的導師,恐怕會苦不堪言。

反之,導師哪怕不一定是“名家”,但是,為人非常可親、可近、可敬,那就是學生的莫大福分。

我在讀歷史系本科期間,有幸遇到一位比我年長很多的恩師——王老師。他雖然在學術上不算頂尖地位,但是,人品極佳,向我授業中,與我相處中,他自然展現出崇高師德,毫無架子,謙和風趣可愛,非常有人格魅力。王老師深深影響到我的文化觀與人生觀。我在歷史學習中對於歷史人物留下的隨筆札記的留意,對於風土民情雜史資料的關注,很大程度就是來自王老師的親切漫談之中。如果說,我在言行舉止及思想方面有那麼一點進步與自重,很大程度要歸功於王老師的不言之教。他已經離開人世許多年,可他始終是我心中的豐碑,令我在人生征途中時時產生神奇的前進力量。

人生有幾位恩師足矣!

望年輕學子們能夠遇到各自的恩師!


曉帆輕舟


看到這個話題,我就在回想自己當初考研的時候是怎麼選擇導師的。哈哈,我是看官網的時候看到一個老師覺得顏值好高,又看了一下成果和方向,剛好是自己喜歡的方向,於是我就選了她。

關於選導師是選年輕有為的副教授還是滿身榮譽的教授,大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研究方向。問自己自己是否有比較中意的研究方向,儘量選擇自己喜歡的研究方向,這樣會在以後的學習中充分調動積極性,能讓你有飽滿的熱情去開始你的研究生生活。哪個導師的研究方向和自己中意的最靠攏,就選擇哪一個。

二、分析自己的性格看適合哪位導師。一般,年輕有為的副教授因為年輕,對待工作熱情飽滿,到處都會洋溢著青春的氣息。而且年輕的副教授為了他自己的以後,肯定很認真負責,跟著他會學到很多東西。榮譽滿身的教授經驗都非常豐富,相對年輕有為的副教授來說年齡偏大,成熟沉穩,對待學術有自己獨特的要求。

三、適當從側面瞭解兩個導師的大概情況。現在的高校中,很多導師都有自己的研究內容,因為安排比較滿,不一定有那麼多時間來帶你這個研究生,甚至常年在國外,一年都難碰一個面,這種情況其實並不利於研究生階段的學習。

其實,無論選擇哪位導師,自己都必須要加油。導師只是起個教育和引導的作用,所有的成績都得靠自己努力一步步獲得。

加油!


考場小公爺


榮譽滿身的教授也是從年輕的副教授一步一步走過來的,選擇兩種導師各有利弊,選擇什麼導師要結合自身情況。

年輕的副教授的優勢是時間多,學生少,願意在學生身上下功夫,從實驗指導到論文修改,因為導師比學生大不了多少,平日裡稱兄道弟,一起打球吃飯,關係融洽。而且年輕的導師正需要論文評職稱,跟著年輕的導師更容易發表論文,也更容易畢業。複試選導師時大家都盯著名氣較大的導師,對副教授的關注程度較小,對於初試分數不是很高,或者感覺複試成功率把握不大的同學,選一個副教授成功率更高。


對於榮譽滿身的教授來說,一般年齡較大,優點是關係網強大,資源多,方便以後推薦工作,缺點也很明顯,大老闆事情多,時間少,沒有時間指導,給你資金,給你實驗室,想做什麼自己琢磨,對實驗的干涉也少。這種導師更適合自學能力強,創新能力高的學生去選。

年輕的副教授一般是碩士導師,尚不具備博士生指導資格,對於有意攻讀博士的學生選擇一個博導以後會省去很多麻煩。凡事有利就有弊,選擇名氣大的導師,畢業要求也高,除了達到學校的基本要求外,一般情況下課題組還會設置單獨的畢業要求。

最後,無論是選擇年輕副教授還是榮譽滿身的教授,導師的人品比學術能力更重要。


考研小秘書


2019年考研成績即將放榜,很多同學已經開始糾結選導師的問題了。的確,對於一個研究生來說,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導師至關重要。他(她)決定了你未來的走向,某種程度上也決定了你的未來。

那麼,如何選導師呢?這主要是看你自己的興趣愛好了,不同的導師研究方向不同,你對什麼方向感興趣,就選擇那個方向的導師。把自己的興趣放在首位,再去考慮其他的因素。現在的問題是該選年輕積極的副教授還是頗具盛名的大牛教授作為自己的導師,其實各有利弊。

首先我們看年輕的副教授,一個老師很年輕,他的積極性和精力相對會較高。副教授一般一年只招兩三個學生(以我學校來說),帶的學生人數少,可以給予每個學生指導。老師的精力旺盛,學生有事有問題可以隨時去找他。每當我們在課題上遇到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都會去找他。他悉心給予指導,幫助我們解決問題,還提供解決思路和方案。因為年輕又是副教授,他們也想成為教授、大牛,所以他們的積極性都很高。在帶學生、發文章等方面像打了雞血一樣,每天充滿激情、不覺疲憊。週一到週五,基本全天都在辦公室,有時週末也在,所以遇到問題去找他會比較方便。有時還可以手把手教你做實驗。缺點可能就是,過於年輕、副教授頭銜不高、影響力不大、人脈關係不廣。

再說說頗具盛名的教授、大牛,如果選擇大牛作為導師,也有很多好處。別人既然評上教授,說明知識是比較淵博的,在學術方面的成就比較高。跟著這樣的導師讀研,你會進一個比較大的課題組,接觸到的人也會比較多,解決問題的能力會提高,視野更加開闊。我們都說平臺很重要,的確,如果跟著大牛做研究,你的平臺相對比別人高,對於你以後得發展也有好處。通常教授、大牛他們的人脈關係比較廣,你也可以間接用到這些關係。對於自身發展有好處還是很多。缺點就是,大牛帶的學生多,不一定能給予你指導。平時很難見到這些大牛,他們都很忙。

所以,還是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導師,副教授與教授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小丁小志


15號公佈初試成績,接下來就是複試了。然後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如何選擇導師。是選擇年富力強的副教授還是榮譽慢慢的教授呢?



不同的需求面臨不同的選擇。如果你想碩博連讀或者是碩士讀完後繼續讀博士,那選擇榮譽教授比較好,因為這類教授一般既是碩導又是博導,對想讀博士的同學來說非常方便,因為和碩士不同,讀博基本上是老師說了算。

年輕的博士副教授和榮譽教授各有優勢。

年輕的副教授,一般剛畢業沒多久,研究方向應該也都是最新的。如果是大牛弟子,還有老師的資源可以利用。同時,年輕人本來就有衝勁,副教授還面臨著升教授,升博導,所以對自己的碩士指導這一塊應該沒問題,經常能見面,經常能討論,有什麼問題也可以得到及時的回覆。缺點就是第一,一般來說他不是博導,要讀他的博士基本不可能,第二,發表文章時要面臨著第一作者署名的問題,因為導師評職稱需要,第三,年輕人的資源比不了教授,教授的人脈和資源肯定更豐富一些

而榮譽滿身的教授,資源豐富,項目很多,他同時,很多精力用來跑項目,跑關係,真正投入到科研上的精力有限,他更類似於老闆。這類教授碩士博士眾多,而且博士是他的主力軍,而且由於他的學生太多,真正知道學生的時間未必很多,一年當中你也未必能見幾次,一般,碩士都是由博士來指導。優勢是第一讀博方便,第二找工作的時候可能有推薦機會,第三如果以後在高校,申請項目和發表文章時有更多機會。

尺有所長短有所長,兩者各有優缺點,按照自己的本心選吧。


一葉知秋有仙則名


我是研途小貼士,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先來說說兩者優缺點,看完之後,你應該會有答案的。

年輕有為的副教授

一般在高校任教的老師的職稱都是從講師、副教授、教授這樣往上評級的,那對於年輕有為的副教授而言,他對科研肯定是非常大的熱情的,一定會努力想增加自己的學術成果的,畢竟有評職稱的壓力和動力在那裡,那這樣的話,對於學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加入這類課題組的話,導師一定會非常認真的教授你科研的各種相關知識,讓你快速的成長起來,開展學術科研工作,這樣的話,你能很快的得到成長,得到鍛鍊,你的進步是神速的,所以你出學術成果也會非常快,和這樣導師合作是個雙贏的過程

我們讀研究生,最終的目的就是能得到很好的科研訓練,能夠有學術成果,這樣對於以後評獎學金是有相當大的好處的,讀博的話更是需要很多的好成果。總之一句話,在這樣的課題組,能學到很多東西,成長很快,學術成果很豐富。唯一的缺點可能就是太辛苦,可能真的就是苦行僧了,但是熬過去了,未來也是不錯的。

大牛級別的教授

一般像最高學術稱謂的院士,以及其他國千、長江學者等稱謂的大牛級別教授,他們課題組的優勢是平臺特別大,這樣的課題組科研氛圍特別好,研究經費很充足,學術資源特別多,學術人脈圈特別大,課題肯定也是非常多的,但是不足的就是,這樣類型的教授,他是非常忙的,整年都在外面開會和參加各種學術論壇和講座,可能一個學期都難得見幾次面,所以得到他親自的指導的機會就比較少,很多情況都是自己在科研中摸索,更多的是向課題組的師兄師姐們請教,這就要求你自己有極強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方面的要求比較高,所以如果你是此類的話,可以選擇這種導師。

其他的因素還要看這導師的人品啊,性格啊,也要去了解清楚。所以最好是你根據你自己的特性去選擇相應類別的導師。


學途小貼士


兩者各有利弊。

選擇青年導師,青年導師為了職稱或者其他榮譽,可能對你的課題給予更多的指導,對你科研能力的培養有更好的幫助。另外,一般青年導師很多都是博士畢業沒幾年,也經歷過碩士博士階段的困惑,煩惱,迷茫以及快樂,自然也會感同身受學生的感受。另外,青年老師一般都不會有擺架子,脾氣也比較小,更願意和學生溝通交流。然而,青年老師的名氣小,合作企業也少,畢業找工作時候,推薦工作的機會自然也少了。

能夠升職到教授,不僅僅代表他的學術水平在研究方向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也代表他積累了一定的人脈。相對而言,教授的空餘時間較少,對學生的指導自然也少了很多。有的教授都是讓課題組年輕老師或者博士幫忙帶自己的碩士學生。有的特聘教授長期不在學校,每年博士學生都有可能只是見三四次,更不用說碩士了,連見面的機會都沒有,更不用提指導。當然,也有一定好處。教授的名氣較大,合作的企業也多,學生畢業時候推薦的機會自然多了。

對於有繼續深造打算的碩士,當然是找個教授好一點。不論是去其他學校還是本學校繼續讀博士,教授推薦的一句話頂你發好幾篇論文,還有就是畢業之後,教授可以推薦你去其他學校任職。


疏醉狂圖


坦率的說,做科研也是吃青春飯。不過,這個青春不是指的十七八歲的小鮮肉青春,而是三四十歲的春秋正盛的青春。



30歲上下是一個人最富創造力的時候,也是個人科研出成果最多的時候。從這一點來說,如果今後要從事學術方面的工作,要在科研的路上繼續走下去,選擇年輕有為的副教授,也許會更好一點。

道理也很簡單。

對於一個副教授而言,目前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評上教授。要評上教授的話,那就得有研究成果。現在的形勢是,國內的高校都是教師指導,由學生操刀做實驗。最後發表論文,學生拿一作,老師拿通訊作者。副教授評職稱需要文章,學生畢業以後找工作也需要文章,兩者的目標是一致的。在這種情況下,更容易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相比而言,榮譽滿滿的教授,已經功成名就,並且大多上了年紀,即使不怎麼奮鬥,也能過得很好。國內的教授,如果過了45歲沒上傑青、長江學者。在學術這條路上,就不大可能有太多的進展。說得更直白一點,很難評上院士。所以,不少教授就會退而求其次,去搞橫向課題,獲取物質上的收益。做橫向課題很難發文章,這對學生的畢業以及今後的職業發展非常不利。



與之相反,還存在一種情況。有的教授在上了年紀以後,壯心不已,仍然有非常高的學術追求,因為他已經榮譽滿滿了,發表普通文章對他已經沒什麼意義。這時候如果偏執地追求更高級的文章的話,往往學生的畢業就成問題了。

個人以為,就目前國內的情況來看,最好的導師,莫過於青年千人計劃回來的年輕導師。這些人在國外留過學,發表過頂尖學術論文,學術水平沒的說的。關鍵是年輕,有幹勁,剛來到學校屬於事業的初創期。選擇這樣的導師,有可能就成了他的開山大弟子。師生同心,如果短期內做出好的成果,發表頂尖學術論文,就可以為自己今後的科研事業,奠定紮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