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让你想起的诗是哪首?有什么意义?

鸡鸣白鹤


毛主席的《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一,让我们明白了谁是妖。

1,病毒。

冷漠无情,收割生命。

2,故意阻碍中华民族复兴的帝国主义分子。

愚昧无知,见利忘义,蛮横无理,众叛亲离。

3,脱离中国国籍还回来装模作样的媚洋分子。

不肖子孙,数典忘祖,崇洋媚外,奴颜媚骨。

二,让我们明白了谁是孙大圣。

1,抗疫一线的各路英才。

面对病魔,冲锋在前。挥汗如雨,呕心沥血。

2,报效祖国的各行各业建设者。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夜以继日,纵横捭阖。

3,中国人民的铁杆朋友。

守望相助,不离不弃。见义勇为,仗义直言。

三,让我们明白了怎么办。

1,健康梦。

全心全意,守护人民健康。

2,中国梦。

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世界梦。

众志成城,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

毛主席这首诗太适合当下了。



龙脉树


坐在电脑前,头却看着窗外,身在浙江玉环,突然想起李白写的一首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的家乡是湖北利川市,疫情原因没有回老家,就一直待在工作的城市。离开老家已经2年了,家里爷爷奶奶早已相继去世,但还有很多亲人在哪里,叔叔伯伯,婶婶阿姨,弟弟妹妹,哥哥姐姐,还有出生了还没有见过一次的小外甥。想家了!很想去看看祖屋,童年就是在祖屋,哪里有爷爷奶奶生活的痕迹。



需要奋斗的青春小陈


因为刚到杭州,让我突然想起的是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诗人的何日更重游,这一次都游不够的心情更说明了杭州之美,美不胜收。

怪不得南宋小朝庭,只剩半壁江山,依旧纸醉金迷。

然而,疫情过后的杭州却与古南宋大不相同,井井有条的复工复产,到处是一片繁忙,杭州人民正戴着口罩,谨慎地努力拼搏着,杭州一片美好。



陈新鉴


  • 在全球新冠疫情爆发,面对疫情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的这一刻,我突然想起苏东坡的那句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句词出自东坡的《定风波》,整首词如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东坡人到中年被贬黄州,一日与朋友们外出时遇雨,没有雨具,同行的人狼狈,“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唯独东坡达观、超然。事后东坡作了这首词。


第一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很富哲理性。人生的遭遇,亦如风雨,就比如眼前的疫情,既然避不开,我们何必自己在精神上制造紧张,如若因为紧张而慌乱,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容易让我们在风雨中跌倒,节外生枝,倒不如坦然处之,淡定前行。


第二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可见东坡面对逆境时仍知足和坚持,常常令我感动。没有马,没有雨具,“谁怕”,东坡仍知足励前。哪怕“一蓑烟雨”,全身都在风吹雨打中,东坡依然吟啸徐行,走自己的路。


第三句“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读至此,我仿佛跟着东坡经历了一番风雨,“微冷”,看到山头那西斜的太阳,心中却升起一种亲切和温暖的感觉。我们都知道风雨之后终究会晴,不论现在我们经历什么挫折和困难,一切一定都会过去,只要我们有一份定力和持守,前方一定阳光灿烂。


  • 最后一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生风雨时常有,我们应当不畏惧,不退缩,迎着风雨向前,坚持走自己的路,待风雨过后再回首,一切都会归于平静,那时在我们的心中,既没有风雨,也没有晴天。

东南飞笔尖上的世界


唐朝诗人杜牧的《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想起了这首诗,是因为经过了疫情,终于不用宅在家里,春光明媚,万象更新,一切生机勃勃的景象。一年之计在于春,开足马力全面复工,春意盎然的景象随处可见。现在是早春,面对树木的含苞待放,娇艳欲滴,不禁也写了一首现代诗,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只争朝夕。

《枝头上的早春》

冬天收起了怒吼,

春天爬上了枝头。

春风伸出了轻柔的手,

唤醒了熟睡的白玉楼。

不经意间张开了小口,

犹如粉团里夹着荔枝肉,

含苞待放,不笑更娇羞。

这里几束,那里几朵,

“春天来了”,大家呼朋唤友,

在大地上轻歌曼舞。

忽然间,花骨朵儿抖了抖,

暗香浮动,悄悄把蜜蜂诱。

无论多么风情万种,

也挡不住春的脚步。

似乎还没玩够,

有些惆怅,有些忧愁,

待到山花烂漫时,

韶光似水最难留。


飞鱼蜗牛


看到你的提问我反而首先想到的是毛主席的那名言“落后就要挨打”,不错,就是这句话。这次疫情以来,中国的政府和百姓都作出巨大牺牲奋力抗疫,既为自救也是为了防止疫情向其他地方输出,而且待疫情好转以后,中国又慷慨舍己地开始帮助其他国家和地区。可是,即便如此,那些防疫不力的外国各界人士无视中国为其争取的2个月缓冲时间,反而恬不知耻地将所有责任都归咎于我国,有些人士还厚颜无耻到要求中国对他们进行赔偿,真是够扯淡的。这也充分表明了中国的还不够强大,回想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起源于北美,可曾有人称呼为“北美流感”,可曾有人要求米国进行赔偿,所以说“打铁还是要靠自身硬”,努力吧,骚年们!


尘世白丁


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就觉得把它作为人生的准则。

现在的花花世界物欲横流,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为了自身利益出卖他人,有人利用他人的善良进行敲诈,有人因为害怕而不敢伸张正义,这个世界逼迫着我们同流合污。为了维护自己的安全满足自己的欲望,人们不得不出卖自己的灵魂,做着明知不对却不得不为的事情。

虽然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但我希望自己能够顺从自己的良心,在纷纷扰扰的世界独善其身,做个善良正直的女子。


有想法的呆瓜


当然是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渌波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无问东西,共克时艰,云帆直挂,沧海可期!


山水行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的《静夜思》儿时应该是最早会背的一首诗,近几年网上还有不少用这个模板写的“歪诗”。儿时的自己会摇头晃脑的把它背了一遍又一遍,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自己大学毕业踏入社会,真正的背井离乡,随着自己一个人在外,过了中秋,过了春节,随着每年,每次的离家。这首诗,变成了,自己在外时候的真实写照。每当睡不着的夜晚来临,心头装着的是远在故乡的父母,愿你们一切安好。儿子和你们在同一个月亮下,为你们祈福,愿月光能把我对你们的思念,带到你们的身边。。。


中二男的趣味视频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旅途遥远且坎坷不平;风风雨雨、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反复无常!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淡定前行,并保持足够的好心态。每逢遇到困难之际,就要增强抵抗力,增强信心,增强勇气,以豁达的心态接纳未知的困难。走过去,前面就是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