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宝男”诗人孟郊的悲催人生

引言

“妈宝男”一词是现代网络用语,是指那些比较听妈妈的话的男人。这里用来说唐代大诗人孟郊,因为孟郊相当听妈妈的话,而且孟郊的妈妈对孟郊不仅关怀备至,而且对孟郊的学习,仕途都拥有很大的发言权。唐代诗人孟郊以一首《游子吟》响彻古今,可以说国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我们对其背后的故事,以及诗人孟郊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妈宝男”诗人孟郊的悲催人生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人

孟郊的悲催从童年开始

公元751年,天宝十年孟郊出生在了一个幸福的小康家庭,爸爸是昆山县尉,也就是在昆山县主抓治安安全的公安局长,妈妈裴氏则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在这样一个幸福的家庭,自幼聪明有大志的孟郊顺利的话一定会有一番大作为,但现实往往就是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

公元755年,孟郊四岁,安史之乱开始了,战乱席卷了大半个唐朝,持续八年。这八年可以说是孟郊性格、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但孟郊却在战乱中度过。安史之乱六年后,孟郊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家里的顶梁柱突然去世,这对一个刚刚开始认识世界,展开自己未来规划的孟郊无疑又是一记重锤,但孟郊在母亲裴氏的全力支持下还是能够顺利的读书学习下去。

“妈宝男”诗人孟郊的悲催人生

安史之乱使唐朝人口锐减,由盛转衰,影响了一代人


我愿分众泉,清浊各异渠。

我愿分众巢,枭鸾相远居。

此志谅难保,此情竟何如。——孟郊《湘弦怨》节选

从湘弦怨中可以看到孟郊的理想,也可以看出安史之乱对孟郊的影响。同时,十岁丧父,靠着单亲妈妈的独自抚养自己以及两个弟弟,从原来幸福的小康家庭一下跌入谷底,这种落差对一个人的性格影响也是不可估量。

好在孟郊尚有才气,这也慢慢变成了孟郊的傲气,同时也奠定了孟郊以后的苦吟的诗路以及不顺的仕途。

中年奉母命参加科举选士,起落中看尽人间冷暖

孟郊有才气,能够入仕为官是当时困境中孟郊一家的唯一出路。孟郊的才气,从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的推崇中可见一斑。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吾与东野生并世,


如何复蹑二子踪。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韩子稍奸黠,
自惭青蒿倚长松。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蛩。
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撞巨钟。我愿身为云,
东野变为龙。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韩愈《醉留东野》

诗中韩愈对孟郊,孟东野的推崇近乎极致,也说明孟郊确有其才。有才气,唐朝又以诗赋选材,孟郊岂不是如探囊取物,然而现实并不是这样,孟郊到了41岁才中贡举,也就是才有资格进京参加科举。

“妈宝男”诗人孟郊的悲催人生

高中后的孟郊马不停蹄的回家报信


42岁的孟郊终于可以进京参加科举了,终于可以一展其才华抱负了,而且还认识了他人生的挚友韩愈。可以说第一次科举就是落榜了,也是值得的。

骑驴到京国,欲和熏风琴。

... ...

举头看白日,泣涕下沾襟。

朅来游公卿,莫肯低华簪。

谅非轩冕族,应对多差参。——韩愈《孟生诗》

诗中描绘了孟郊骑驴第一次到京都的情景,也写出了孟郊不善交际,为人孤傲的性格。当时唐朝的科举不是封卷糊名阅卷,所以考试前参加各种交际活动,拜访都城上层名流是个加分项,这需要有高情商。但是家境贫寒,从小孤傲的孟郊空有才气,却融不进这个繁华的京都,落第也在情理之中。

落第后他并没有放弃,第二年又再次参加了科举,现实是,他再次名落孙山。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

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孟郊《再下第》

两次落第的孟郊,受到了不少的冷眼,看尽了冷暖。

古人结交而重义,今人结交而重利。

... ...

我亦不羡季伦富,我亦不笑原宪贫。

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同路人。

因知世事皆如此,却向东溪卧白云。——孟郊《伤时》节选

这可能是孟郊比较推崇古风的原因之一,也可见时人浮华入不了孟郊的眼,孟郊也不愿与之同流。

兽中有人性,形异遭人隔。

人中有兽心,几人能真识。

古人形似兽,皆有大圣德。

今人表似人,兽心安可测。

虽笑未必和,虽哭未必戚。

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

好人常直道,不顺世间逆。

恶人巧谄多,非义苟且得。

若是效真人,坚心如铁石。

不谄亦不欺,不奢复不溺。

面无吝色容,心无诈忧惕。

君子大道人,朝夕恒的的。——孟郊《择友》

能写下这样毫不掩饰心中愤怒的诗文,也足见孟郊对时人人心不古的愤恨。

第二次落第的孟郊终于不能再忍受京都的人和物,决然的回到老家,回到母亲的身边。回家后,母亲也没有多说什么,想着时间可以抚平儿子心中的愤恨。在第二次落第后的三年,母亲再次鼓励孟郊进京赶考,孟郊不敢违背,就再次参加了科举考试,这次他出乎意料的高中了。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高中后的孟郊毫不留恋长安,只想尽快将喜讯告诉自己的母亲,所以马不停蹄的赶回了老家,同时毫不掩饰心中喜悦的孟郊,作了一首后世仅次于《游子吟》的另一首旷世佳作《登科后》,因为这首诗,孟郊死后也受到了千年的贬低,真的可以说他生前苦,死后也苦。

晚年奉母命外出为官,孟郊的人生也以悲剧结束

科举高中并不会马上封官,需要侯缺,而孟郊在将近五十岁才高中,现实早就磨平了他心中的志向,也夺取了他建功立业的机会。所以他对为官也不抱有太大的希望,进士身份的补贴勉强糊口了。好在自己最敬爱的母亲仍在,可以膝前尽孝。

五十岁时,母亲再次希望儿子能够为官,所以孟郊再次去了都城,这次谋到一个缺,就是去溧阳当县尉。上任后,安顿好了,就将自己的母亲及家人接了过来,生活也终于有了起色。同时写下了《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妈宝男”诗人孟郊的悲催人生

母慈子孝,一片祥和

可惜的是,自己一个文人管不来县尉这种工作,也没有了工作的激情和精力。县令就将这种情况上报,希望另外委派合适人选,同时要求用孟郊的俸禄去养。孟郊在任干的并不愉快,抽空就去溧阳县唯一的景点去散心,母亲也看出了他心中的不快,终于说出了让他辞官的请求,孟郊再次奉母命辞官归隐。

归隐后不久母亲就去世了,母亲去世后没多久,自己的三个儿子相继离世,“天昌其诗不昌其后”的悲剧再次让孟郊备受打击。

一闭黄蒿门,不闻白日事。

生气散成风,枯骸化为地。

负我十年恩,欠尔千行泪。

洒之北原上,不待秋风至。——孟郊《悼幼子》

母亲及儿子的相继离世,让这个悲催的老人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死后无钱下葬的孟郊,最后在友人的赞助下才得以入土为安,谥号贞曜先生。

一生听妈妈的话的“妈宝男”孟郊,在苦难悲催中成长,最后又在悲催中离去,死后没有后人,没有钱财,凄凉至极,悲催至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