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星点斗,中状元之后,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中状元着红袍

帽插宫花好啊好新鲜

我也曾赴过琼林宴

我也曾打马御街前

这是黄梅戏《女驸马》中的耳熟能详的选段,了了数字已把中状元后的骄傲荣光及皇家待遇写得一清二楚,但这毕竟是戏曲的文学创作,只是道出了表面风光的状态。不算最能体现中状元之后状元郎的心里状态。

如果论最能体现中状元后心里变化的,当属唐代诗人孟郊于贞元十二年(796年)进士及第时所作的一首七绝《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此诗创作于孟郊46岁之时,当时的他奉母亲之命第三次赴京参加科举考试,终于进士及第。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胜,当即写下此诗。着实抑制不住愉悦得意之情,以马蹄的飞快奔驰来体现。

魁星点斗,中状元之后,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明代 珐华春风得意图罐

观复博物馆藏

你的眼前似乎浮现当年他春风得意、神采飞扬,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情景。你要感觉他不够低调,转头想想“范进中举”的近乎疯癫的场景,你也就感觉没什么了,因为进士及第的级别可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了。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要经过乡试、会试,才能进入殿试,殿试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可见进士的分量。而这进士及第的三人中,第一名就是大家所说的“状元”了,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封建社会通往仕途之路除了少数官家子弟通过世袭或举荐获得,普通人的路线只能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读书参加科考,“中状元”是当时读书人的终极梦想,不管缘由是于公为民还是于私为已,所有人都想借此途径一步登天达成心愿,但是真的到了“进士及第”中了“状元”就从此走上康庄大道了吗?不尽其然。

据现有史料统计数据,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 (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1283年间,可以考证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一说504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文武状元为777人。

在这七百多位状元郎中,虽然选拔了一大批优秀的有真才实学的治国安邦人才,构成了统治集团从中央到地方官僚队伍的中坚支柱,比如文天祥、郭子仪、柳公权等。但平庸之辈也不在少数,他们高中状元后,一事无成。例如唐代昭宗光化二年(899年)状元卢文焕,喜欢到处游玩,生平常以宴筵为急务,后来无所作为、穷苦潦倒,不知所踪。更有甚者,投降叛军,诬陷谄媚,被史书称为“奸邪小人”。如投降金兵、助纣为虐的北宋状元莫俦[chóu]。更多的状元,为官一任,了无政绩,终生平平。

以上数据和实例表明中状元之后,风光无限只是刹那,那些有所作为和被人铭记的绝大多是为国为民,奋斗不止的人。不可否认,十年寒窗甚至更长时间的付出和艰难,一步步走到“状元”之位的不易,但恰是如此,更应时时自省,时时珍惜,方不辱没其名。

新展

展览名称

金榜题名·必定如意——古代文房器物展

展览时间

2018年5月22日—2018年6月10日

展览地点

观复博物馆(北京)· 工艺馆

魁星点斗,中状元之后,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魁星点斗,中状元之后,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铜魁星点斗像 清早期

此立像魁星和书生双双立于云形底座之上,书生衣带飘逸,魁星从右侧探身出来,面部狰狞,其状如鬼。魁星本指斗魁,是北斗星上四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斗为众星之首,魁又是斗之首,且古人认为魁星主文运,因此以魁比喻状元。

自宋代起就记载民间有文人流行在七月七日或七月初拜魁星,也有说七月七日是魁星生日。这个习俗曾广泛流行于东南沿海一带,特别是闽、浙、赣地区,有建魁星楼、魁星堂、供奉星神塑像,甚至给魁星加以“帝”的尊号进行祭拜的活动,可见魁星在文人心中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