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诗的理解是什么?

用户8447433467141


现在写诗的人很多,各种诗歌网络平台也如雨后春笋,对于什么是诗,诗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对于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尚不了解。

诗是有节奏、有韵律的,它是用比较精简的文字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意境。在古代,不合乐的是诗,合乐的一般称为歌。诗给人一种意境之美,语言之美,音韵之美的特点。诗大多短小精悍,重修辞、自由、开放。它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诗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蓝天白云山川桃李是诗,莺飞草长桃红柳绿是诗,海上明月蓬来仙阁是诗,春夏秋冬春华秋实是诗,小桥流水江南人家是诗,大漠孤烟平沙落雁是诗,钟南山与抗疫医护是诗。天籁、人体、旋律、线条,恬静与闲适,事业与理想,童趣与天真,淡泊与宁静,一切美好的都可以用诗事表达。

诗,分古风诗,近体诗和现代诗。唐代以前的诗一般称为古体诗,它较少受格律限制,如乐府民歌等,押韵也较自由。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

近体诗,有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称五绝,四句七言的称七绝。另一种称律诗,每一首八句,五言为五律,七言为七律,超过八句称长律。律诗格律要严格,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音韵定位,字有定声(平仄固定),联有定对。

现代诗,形式自由,内涵开放,意象重修辞。现代诗,有高度的概括性,形象鲜明,抒情浓烈,分行排列。

总之,诗歌上下几千年,来之于生产生活中,用之于生产生活,每个时代的诗,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用户晓月望云


离开苏州十年后,我还一直觉得,十全街与凤凰街的十字路口,就是我青春世界的中心。我从苏大南门出来,走过东吴饭店门口的普罗旺斯咖啡馆,走过车库音乐和摇摆廊,走过同学工作的十中,往带城桥稍拐几步又折回,最终坐在静思书轩的阴凉里等朋友来。这短短的路上,无穷的春意、璀璨的光影、炒肉团子和炒栗子的香味,与我我青春时代所有关于诗歌、音乐、美术和爱情的话题,完美地交织在一起。多年以后,当我写出这本《诗人十四个》,我才发现,是苏州教会我认识中国诗歌中独特的的轻盈、柔和、美妙和感伤。

1.诗与春天的江南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我是在二十五岁才离开江南的。第一次去天津是参加博士入学考试,回来的时候北方还是漫天大雪。当时没有 高铁,火车到达苏州站,车门一打开,车厢在往下滴水, 我顺着水滴看到铁轨下面铺着的碎石中间有非常嫩绿的一 丛草长了出来。我不知道是否还有其他人看到这丛草,但是就在那个瞬间,那种“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感 觉就活了起来。其实,当时是一个等待考试结果的忐忑不 安的时刻,但我忽然就有了一种优裕感,好像作为一个江 南人,哪怕一无所有,也会比别人更多地享有春天,甚至 可以把春天毫不寒碜地馈赠给他人。

2.后庄的陶渊明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上大学时,宿舍里很热闹,我常等同学都出门了才搬 张椅子坐在阳台上看书。春天时,往阳台下看,潮湿的地 面是深灰色的,往远处看,各个方向同时变得昏暗,这就 是“八表同昏”,然后雨渐渐下下来,四处的道路因为积 满雨水都不好走了,这就是“平路伊阻”。其实这种感觉 并不十分糟糕。既然下雨,我不方便出去,别人也不会来,天地之间,忽然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居所。一方面好像不 能够去做些什么,可是一方面,在被迫停止的时间里,一 个内在世界的活动空间被创造了出来。(《春云的思念:陶渊明与辛弃疾》)

3.流虹桥的朱彝尊

桥影流虹,湖光映雪,翠帘不卷春深。一寸横波, 断肠人在楼阴

如果你曾经在四五月份到过苏州的古镇, 而且是在一个游人并不很多的工作日的早上,就会看到“桥 影流虹,湖光映雪,翠帘不卷春深”的景象。其实江南四 季中,春、夏、秋三季植被都没有太多不同,微妙的差异 很大程度上体现于光线。一个在苏州住了四十年的朋友说:“每年 4 月 5 号左右,会有一年中最清亮的一天。”而“流 虹”“映雪”“翠帘”三者间体现出的清亮的光感,就是这 种天地焕然一新的感觉。在这样的天气里,我们会有一种 春天到来的狂喜,也会产生一种春天即将逝去的感伤。(《春闺的伤逝:朱彝尊与俞樾》)

4.沧浪亭的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楼

沧浪亭南面有一座假山,从假山内部 藏着的石阶爬上去,上面是一座戏台,匾额上写着“看山楼” 三个字。特别是在春光明 媚的四五月份,从阴暗的洞穴中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一 下子看到天光时,真有“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 的解放之感。“楼上晴天碧四垂”是说在一座高台上向四方观览时, 只有春色无穷无尽的天空,可以往任何一个地方翱翔。“楼前芳草接天涯”是说试图踏出楼阁时,面前是无边无际的 芳草坦途,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策马远行。这两句都表达 出我们只有在年轻时代才会有的那种感觉——世界存在着无数的希望,都在向我们敞开。(《春去的遗响:周邦彦与晏殊》)

5.北寺塔的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 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2001 年,我正在读大二,对于人在世界上能够追求什么, 想要找出最可靠的答案。那年我有两次暗室逢灯的经历, 一次是被苏州北寺塔廊间书写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 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震惊,另一次就是偶尔看到了叶先生的书。《金刚经》讲的道理是万有皆空, 而叶先生开篇即说 :“我以为中国诗歌中最重要的质素, 就是那份兴发感动的力量。”我在图书馆幽暗的书架间 席地而坐,看叶先生从陶渊明讲到杜甫,又从杜甫讲到 李商隐,直到丰厚高贵的人类情感在我心中激起的共鸣 盖过了对空无的知觉。那是江南仲春,半城花开,半城 花落。走出图书馆时,我似乎感到无常之中,有一贯之 物,在流转之中,有坚刚之气,因之,短暂的生命也值 得认真度过。(《代后记:春日忆迦陵师》)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读写号


中华几千年的浪淘,诗歌已经是我们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唐诗宋词,其人文魅力可谓震古烁今,俨然已成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了。

借题主高问,我表达一下我的理解。

一、对我来说作诗是我为数不多能快意的表达自己的情志的方式,同时也特别喜欢这种文体美。

二、它能让我在失意的社会竞争中让我得到抚慰,它能让我在快意的生活中更好的反思自己,基于前面两点,它能让我的思想更加精粹。

对于爱好诗歌的人来说,格律诗、古体诗、打油诗,现代诗这几种文体诗的争议都非常大,在这里借题主的问题稍微扩展一下,表述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一首好诗最主要是有意境,给人感觉不空白,有画面感,有共鸣处。

从我这些年来看过的诗,要发现一首好的打油诗比较难,因为好的打油诗对意境要求特别高。

为什么现在打油诗那么多人看不起呢,因其本身意境不够,文体上也缺少了一种文体美,又不押韵。但是最后,不知道有谁和我一样,我发现要写好一首打油诗要比写好一首律诗还要难。

所以说每一种文体都有它的天地,需要我们这样爱好者不断的去提升自己的境地,文字般若。

爱写打油诗,也可以去尝试写一下格律绝句,爱写格律的也可以尝试写一下打油诗,心血来潮也可以写一下现代诗。看自己能写的多好,陶冶情操,撩以情志,能文能武,多好。

最后补充一点:尽量不要带着有色观念去否定一样东西的存在,因为存在及道理。


大深


诗歌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诗人情感的表达。诗用文字做皮肉,用感情做血骨,再用意境充填作为灵魂,把自己的极致感情表达出来,这就是诗。

诗以言情,诗以言志,诗作为人们表达的一种形式,说出诗人的内心。李白的千金散尽还复来,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辛弃疾的气吞万里如虎,这些都能看出,诗表达的个人感情。

很多时候,读诗需要把语句这层皮扒开,才能让你能从情感意境角度来看诗。

例如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首诗,关键并不是在写的美丽景色,景色就是这个诗的皮肉,关键在诗里的毕竟,不与,无穷,别样。这首诗是送别有人外放当官的诗。毕竟和风光说的是这个,而不只只是景色。不与四时同,说的是外放和在中央做官的对比,无穷说的是琐事,别样是劝慰有人看开点。好诗词从来没有为了写景而写景的,美丽景色后面都有相当的感情和灵魂。



诗是情之极


我理解:

诗,是

灵魂的感悟、感受、感伤、感叹,

用心、用血、用泪、用情诉说,

用优美、律动、幽深、意远的文字书写,

让人欣赏、诵读、共鸣、联想的词句。


九思堂笔记


你好,我是曹镜明

笔者以为,凡知所以然才能知其然;如若想要对“诗歌”有一个较为清晰、客观的理解认知,首先需要弄清的就是“诗歌”是什么?以“文字的形式”承载着什么,最后对人类文明产生怎样的作用?如此才能对“诗歌”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

诗是什么?朱光潜在《诗论》中谈到:“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

笔者深以为然,并作出如下分析:

从历史和考古学来分析:诗是最早以文字为形式的艺术种类,尤其是在初民时代,诗更像是一种形式,将人类遇到值得留传的人物事迹或是学问经验,以诗的形式写下来,其中带有艺术性质的文字,如原始歌谣,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变,最终发展成诗歌;

上述观点是,目前全世界学界共同认可的基本理念;

然而在诗的具体演变、创作上,由于地域文化的影响,产生了一定分歧;

首先是以我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

《诗丶大序》(亦称《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其中,朱熹在《诗序》中也有进行补充:人生来就有情感,有情感便需要表达,有表达就有诗歌,最恰当的语言节奏和内在节奏,是最自然的下意识行为;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

简而言之,诗是人情感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次是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

古希腊人将诗定义为“模仿的艺术”,其中“模仿”的对象可以是心理活动,也可以是自然现象,类似于“雕塑”“绘画”类的“再现”艺术,最主要的功用也是“再现”外界事物的印象;后经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以“心理学”的角度进行重新分析:

事物本身纵然也许看起来令人产生不快,用最写实的方法将它们再现于艺术,确实是我们高兴的看到……

简而言之,诗的起源主要在于人类模仿的本能和求知所生的快乐;

综述,在上述内容中大家可以对“诗歌”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

诗歌无非就是“表现”内在的情感,或是“再现”外来的印象的一种以“文字”为艺术的表现形式;

诗承载着什么?木心在《文学回忆录》里讲到:文学(诗,诗是最早的文学形式,研究初民时代的文学便是在研究原始诗歌)的起源就是有东西需要表达;而诗所承载的就是这个需要表达的东西;

上述内容中,笔者已经谈到诗是什么,怎么来的,那么由此推论出诗所承载的是什么的时候,也便显而易见;既然“诗”是人类有东西需要表达,“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那么“诗”所承载的也无非就是“想要表达的人生世相的返照”;

从绝对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其实人是一种应激生物,生活在客观的世界之中,尤其是人的精神活动;甚至部分偏激的研究者提出:如若没有外界的刺激,那么人类将如同行尸走肉,虽然现今看来有些偏颇,但道理已经很明显了;

现在需要仔细探讨的是如何“返照”?

每个人对于世界、种族、文化而言,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各自经历着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相对应的也产生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点,这也就是人的“独一性”,正是这个“独一性”,意味着我们每个人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千奇百怪,投入的深度也是不尽相同,由此收获到的东西(也就是观照的过程)因人而异;

综述,诗所承载的就是“你是如何对待世界,世界是如何对待你”的结果,也是自己在这世界走一遭的最直接、有力证据;

最后一个问题:诗歌对人类文明产生什么影响?

与其说“诗歌”对“人类文明”产生什么影响,倒不如说是“文学”对“人类文明”产生什么影响;因为“诗歌”本身就是“文学”的源头,现今任何由“文学”对“人类文明”所产生的影响,都可以归列为“诗歌”对“人类文明”所产生的影响;

由于文学作品以及人类文明的复杂性,笔者再次就不在展开对于人类文明的影响了,仅作为“形上”意味上的探讨:

1)诗歌(文学)是人类文明的载体;

顾名思义,任何一种人类文明都是建立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上的,不管是以地域为划分的华夏文明、古印度文明、希腊文明、埃及文明;还是以文化划分的佛教文明、儒家文明、道家文明等等,这些文明的建立都是在丛林法则和弱肉强食的动物法则程度对立面,标志着人类彻底摆脱了野蛮生活;

——是人类发展的跟要!

可是这些文明最直接的载体就是人类,人类的生命受限于时间,再加上古代与自然博弈的能力较差,导致再大的自然灾害之下,文明很容易失传;譬如说: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我们国家的传承未曾中断过,其他国家的古文明只能在断层中学习,而不是在继承中发展,这便是诗歌“文化”对于人类文明最大的补充作用;

2)人类文明的发展依托诗歌(文学);

既然上述内容以提到,诗歌(文学)是人类文明最大的补充、载体;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我们国家可以在继承中发展,而其余三大文明古国却只能在断层中汲取知识;

这就标志着,“人类文明”若想安稳高效的传承下去,必然依托于诗歌(文学)作品之中,这也正是高尔基所说的:“文学就是人学”的道理之所在;任何一个独立的文明载体,也就是个人,若想将自己的想法以口述、人传人的方式传递给更多人,一方面是不现实,效率太低,另一方面就是很容易在口述的过程中产生误解,效率慢还好,一旦产生误解就很容易导致文明的倒退,尤其是部分伟人、思想家的口述话语出现问题;

譬如说现在的人,乃至未来的人一样都研究不透类似于“散步学派,述而不作”的先贤的想法,如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他们的思想主张都是有弟子记述成书,本身是不是本人所说的原话还不得而知呢,更何况是本身的具体想法;

以上仅是笔者的浅见,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曹镜明


诗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字体裁,也是一种文字艺术,我是邮差蒙小侠,以下是我对诗的理解。

1,古代不合乐的称之为诗,合乐的称为诗歌,他按照一定的音节和音律要求组合,表达一种生活或者某种意义。

2,有时候路过一个地方或者听到某种音乐,忽然来了灵感,随后把那种感觉幻化为文字,把当时的感觉通通融入文字里,字里行间对称押韵,过后翻阅还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诗是一种语言艺术的精华体现,是具有表现形式相对宽松、思想内涵相对宽广、意象和修辞相对完善的一种文字体现。

总结一下,诗是一种充满生机的体现,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心境,我也喜欢写诗,随时随地有感而发,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情怀,我不是诗人,却向往着诗意人生。感谢



邮差蒙小侠


个人愚见,诗简单的说就是对事对物对人的感悟,一种抒发内心想法和情绪的方式。





罗长福剪纸艺术


中国古典诗词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那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作品,那富有民族性精华的古典诗词,在今天仍然有着无可比拟的美感教育作用,大量的古典诗词依然被人们所喜爱,这也就是古典诗词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如果从《诗经》算起的话,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已经有3000多年了,正因为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统和历史,也正因为诗歌在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在长期发展的进程当中,中国古典诗词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古典诗词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那些表现作者人格魅力、高尚情操、智慧理性的作品,对学生产生着深刻的思想启迪和道德熏陶作用;那些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的妙诗佳词,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方面,起着潜移默化、摇情移性的影响。古典诗词的艺术特征千姿百态,谁也无法对其艺术成就进行全面的概括和总结,一般我们都会从语言美和意境美两个方面,作为鉴赏古典诗词的切入点。


一天影音制作


我对诗的个人理解,抒发自己情感,宣泄情绪。文字可以长久存在,在不同的年龄段回看有着不一样的感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