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得了致死率極高的傳染病,卻因禍得福,八歲就當上了皇帝

天花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一種烈性傳染病,沒有患過天花或沒有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均有可能被天花病毒感染,而且致死率極高。然而,得過這種病的人一旦被治癒,就可獲得終生免疫。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康熙就是由於這種情況,因禍得福,在八歲那年就繼承了皇位。可以說,他當上皇帝,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天花病毒。

公元1660年底,正值新年即將來臨之際,清朝皇帝順治(愛新覺羅·福臨)突然染上了天花。

天花病在當時被視為不治之症,這在官內引起了極大震動。頓時,節日的氣氛一掃而光。宮中才掛上的全部門神、對聯、彩燈、綵帶被撤去了,禮部奉旨宣佈免去一年一度的元旦大朝慶賀禮,早已做好準備進宮參加元旦盛宴的大臣們聞訊忐忑不安。

正月初四日,朝廷正式向文武大臣宣佈皇帝患病,傳喻全國“毋炒豆、毋點燈、毋潑水”,下令京城內除於惡死罪外,其餘死罪及各類罪犯悉行釋放,以祈求皇帝康復。

此人得了致死率極高的傳染病,卻因禍得福,八歲就當上了皇帝

順治病臥養心殿,自知危在旦夕,思慮萬千,憂心忡忡,自己才24歲,膝下的幾個兒子都還年幼,究竟選擇誰來繼任?又選誰來輔佐?

妥善處理好這兩個重大問題,對於幼帝和平而穩定地渡過輔政到親政的交替時期,無疑是有決定作用的,而且這直接關係著清朝統治的安危。

鑑於漢族嫡長子繼位已被太祖努爾哈赤所否定,由是順治吸取了漢族皇位傳子制與滿族君主推選制的特點,憑藉自己所處的至尊地位,創立了由皇帝從眾皇子中選擇繼承人的建儲制度。

這一建儲制度後來成為有清一代的定製,玄燁繼位就是這一建儲制度的首次實踐。

選定皇位繼承人同皇子生母在皇帝心目中佔有的地位有著十分重要的關係。當時最受順治寵愛的是滿洲世族內大臣董鄂碩的女兒董鄂妃。可惜她在順治十七年就因病死去,讓順治痛不欲生。

此人得了致死率極高的傳染病,卻因禍得福,八歲就當上了皇帝

董妃只生一子,排行第四,很得順治的寵愛,據說順治要指定董妃之子為未來的皇太子,不料這個孩子生下來只有三個月就夭折了。順治還特封他為榮親王,並按親王禮儀埋葬。如果此子尚在,皇位也就輪不到玄燁繼承。

董氏所生的皇子夭亡後,玄燁在順治心目中方取得了突出地位。

順治的長子牛紐二歲時就死了。玄燁是順治的第二子,他以下的四個弟弟年齡都還很小。

這時只有寧妃所生的二兒子福全和玄燁年齡較大,他倆都是庶出。他們的生母都沒有受到順治的寵愛。但玄燁較福全有著更多的優勢,特別是他比福全更聰明、更有頭腦。

據史料記載,玄燁六歲時,曾與福全和皇五子常寧去向父親請安,順治逐個面問三人的志向。

此人得了致死率極高的傳染病,卻因禍得福,八歲就當上了皇帝

皇五子常寧剛三歲,還不懂事,默默無言。福全表示“願以賢王對”。玄燁卻機靈而大膽地答道:“待長而效法皇父,黽勉盡力”。

一個六歲的幼童就有了效法皇父的遠大抱負,而且表示將竭盡全力去實現這個目標。順治帝聽了十分賞識,心底有了個譜。史載:“世祖皇帝於是遂屬意焉”。

順治帝染上天花、臥病在床之際,曾特地派人去徵詢平時很受自己信賴的欽天監監正、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的意見。湯若望認為玄燁比福全略小,不過已出過天花,有免疫能力,福全卻未曾出過天花,很有可能發生類似眼下順治這樣的悲劇。

順治鑑於自己的病狀,覺得湯若望說得很有道理。

此人得了致死率極高的傳染病,卻因禍得福,八歲就當上了皇帝

尤其是玄燁一直受到祖母孝莊文皇后的深愛,在孝莊文皇后的全力支待下,順治帝經過深思熟慮,最後決定立玄燁為嗣。也就是說,玄燁不會再被天花病毒傷害,竟成為他日後繼承大統的關鍵因素。

公元1661年正月初九,順治帝死於養心殿。他在頭一天已經頒佈遺詔,明確指定玄燁為自己的繼位人。

客觀而言,玄燁能繼承帝位,是滿族君主的傳統繼位制與漢族嫡長子世襲制相結合的產物,是清朝以皇權為核心的封建專制政體進一步強化的結果,也是順治帝對滿族繼位制歷史發展的總結;同時,這與玄燁取得祖母孝莊文皇后的全力支持、自身的優勢與機遇是分不開的。

那麼,玄燁的機遇具體是指什麼呢?應當說與他得過天花而且痊癒的經歷是密不可分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玄燁之所以能在並不具備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成為真正的皇位繼承人,並當上清朝歷史上第二任皇帝,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是病毒的功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