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安徽事业单位面试:推动“粉丝经济”行稳致远

【时政背景】

以购买明星的专辑、代言的产品,为明星提升流量等为特征的“粉丝经济”,正在成为近年来经济生活中的新亮点。以2019年“双11”前的电商营销为例,某化妆品牌请明星代言1小时,销售额就突破4000万元;某日常用品请明星代言预售3万件产品,3分钟即告售罄;某明星代言的一款电动牙刷,3天预售额近2000万元……明星“带货”能力的背后,是粉丝们的强大消费能力。粉丝们从情感出发进行消费,通过商品购买、社群聚集、交流互动等环节,满足了自身的需求。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升级迭代、文化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粉丝经济”兴起的深厚土壤。对商家来说,粉丝们带来的“流量”,往往与“销量”直接挂钩。在利益的驱使下,行业内滋生了“流量至上”甚至“流量造假”等现象,亟待规范和引导。而粉丝群体中存在的“刷单”“刷票房”“刷好评”等不良行为,也为自身带来负面评价。理性对待粉丝热情、引导粉丝合理消费,同时将明星效应转化为提升商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契机,才能更好体现“粉丝经济”背后的流量价值。

作为文化娱乐产业和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粉丝经济”同样要遵守市场经济对于诚信、法治的要求。有数据显示,36%的粉丝表示愿意为偶像每个月花100—500元,相关领域市场规模高达900亿元。面对这一庞大的市场规模,如果任由“流量至上”等非理性因素野蛮生长,不仅将破坏这一正在成长中的新生事物,也将侵蚀社会诚信体系。正因如此,近期国家相关部门要求电商第三方平台须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并将对涉嫌违反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依法依规、诚实守信形成健康的商业模式,将更好推动“粉丝经济”行稳致远。

【小试牛刀】

“双11”“双12”“双旦”接踵而至,很多电商平台和品牌把重点放在吸引粉丝“流量”上。从明星发布预售链接,到推出明星定制礼盒、联名款产品,再到购物赠送签名海报、线下见面机会等,“粉丝经济”比往年更为抢眼。对“粉丝经济”,请谈谈你的看法。

【思路点拨】

1.概括提炼话题,给予否定评价。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升级迭代、文化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粉丝经济”兴起的深厚土壤。“粉丝经济”的出现,也是一道治理课题。理性对待粉丝热情、引导粉丝合理消费,同时将明星效应转化为提升商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契机,才能更好体现“粉丝经济”背后的流量价值。

2.结合实际,分析现状、消极影响等。

任由“流量至上”等非理性因素野蛮生长,其一,将破坏这一正在成长中的新生事物;其二,将侵蚀社会诚信体系;其三,破坏良好的社会发展氛围,营造追星、追主播、物质享乐等不良风气,甚至会侵蚀未成年人价值观体系的形成。

3.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一方面,对商家来说,粉丝们带来的“流量”,往往与“销量”直接挂钩,利益的驱使,致使行业内滋生了“流量至上”甚至“流量造假”等现象。另一方面,粉丝群体中存在的“刷单”“刷票房”“刷好评”等不良行为,也造就了这一问题的出现。

要解决这一问题,使得粉丝群体真正贡献正向价值,就需社会合力,从多方面入手解决。第一,管理部门要加强事前监管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全过程监管意识。第二,优质流量明星应当更加自律、更有担当、更具表率。第三,平台方面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杜绝管理漏洞。最后,各方协力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善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才能为“粉丝经济”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020安徽事业单位面试:推动“粉丝经济”行稳致远

文章转自:http://wuhu.offcn.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