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農村家庭為了供三位大學生上學變得一貧如洗,是否值得?

lucky小默


孩子考上大學對於整個家庭來說,應該是件大喜事,但大學四年的費用對於一些經濟狀況不好的農村家庭來說,會有點吃力,但孩子爭氣,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如果父母因為經濟原因無法支持孩子順利大學畢業,不僅會影響以後孩子的前程,父母心中也會一直懷有愧疚。

一、大學四年,總計需要多少費用呢?

大學是學生步入社會的一個過渡期,在這個階段,他們的學習內容不再是語數外物理化學了,他們開始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為自己以後更好的就業奠定基礎。另外,大學生的求學之路也是不同於初高中的,高中以前,他們求學的地方一般是離家不遠,並且會有家人的陪同或照顧,而上大學後,很多大學生會背井離鄉,到離家很遠的地方求學,並且整個大學時期,沒有家人的陪同,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個人解決,所以家庭要為孩子四年的大學生活提供經濟保障,才能讓他們外出求學時,沒有後顧之憂。

大學四年的開銷一般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學費:學費的主要有公辦和民辦之分,一般來說,公辦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學費4000~6000元/年(藝術、體育類等專業8000~10000元/年);民辦(獨立)學院學費普遍較高12000~20000元/年,有甚者達到50000元/年。按普通公辦大學計算四年學費16000~24000元,按民辦學院計算四年學費48000-80000元。

2、住宿費:一般而言,四人間1200元/年,六人間1000元/年,八人間800元/年。

3、生活費:主要還是要看學校所在城市的消費水平,一般而言,一二線城市的生活費1500以上,三線城市的生活費1000左右,平均的話,大概在1000-2000左右。

那大學四年,累計總共需要多少錢呢,我們來聽聽網友是怎麼說的。

根據網友提供的信息,一個大學生要想順利完成學業,四年大概在70000-150000元。這筆費用對於一些經濟狀況不好的農村家庭,是筆不小的壓力。他們即使再省吃儉用,也很難保障孩子的四年大學生活。

二、家庭實在供不起孩子四年的大學費用,那孩子到底要不要上大學呢?

“家庭實在供不起孩子四年的大學費用,那孩子到底要不要上大學呢?“,對於這個問題,答案肯定是要上,而且必須上。雖然現實很殘酷,實在無法拿出這筆錢來支持孩子,但是我們試想一下,如果因為經濟原因,孩子寒窗苦讀十年的辛苦就白費了,很多孩子不上大學是因為他們考不上,但孩子考上了卻不能上,對於孩子來說,心理的落差會有多大,對於他們來說,這可能是這輩子最遺憾的事,你們想讓自己的孩子永遠帶著這個遺憾過一輩子嗎?農村家庭的孩子努力讀書考大學,就是希望自己能通過知識改變命運,他們想了解世界,開闊眼界,學習專業技能,改變自己的生活環境,他們知道父母一輩靠體力生活的不易與心酸,所以他們想用自己的知識來生存,回報父母。對於父母來說,因為自己的原因,讓孩子無法上大學,他們內心難道會好過嗎,雖然是不得已而為之,但父母還是會愧疚,他們的孩子本可以和其他大學生一樣找一個體面的工作,擺脫底層階級,有一個很好的前程。所以,不管從父母的角度還是從孩子的角度考慮,既然有上大學的資格,為什麼不上呢?

三、家庭經濟困難怎麼辦?沒關係,這裡有這麼多求助途徑

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國家政策,幫助孩子順利上學,這麼多政策裡,相信總有一個能幫到你的。

● 國家獎學金

中央政府出資設立高校國家獎學金,獎勵特別優秀的二年級以上(含二年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專科(含高職、第二學士學位)在校生。國家獎學金每年獎勵5萬名學生,每生每年8000元。學生無論家庭經濟是否困難,只要符合規定條件,均可獲得國家獎學金。同一學年內,獲得國家獎學金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可以同時申請並獲得國家助學金,但不能同時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試行免費教育的教育部直屬師範院校師範類專業學生符合規定條件的,同樣可以獲得國家獎學金。

● 國家勵志獎學金

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資設立國家勵志獎學金,獎勵資助品學兼優、家庭經濟困難的二年級以上(含二年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專科(含高職、第二學士學位)在校生。國家勵志獎學金資助面平均約佔全國全日制普通高校本專科(含高職、第二學士學位)在校學生總數的3%,每生每年5000元。同一學年內,申請國家勵志獎學金的學生可以同時申請並獲得國家助學金,但不能同時獲得國家獎學金。試行免費教育的教育部直屬師範院校師範類專業學生不再同時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

● 國家助學金

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資設立高校國家助學金,主要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專科(含高職、第二學士學位)在校學生的生活費用開支。國家助學金資助面平均約佔全國全日制普通高校本專科(含高職、第二學士學位)在校學生總數的20%。全國平均每生每年3000元。同一學年內,申請並獲得國家助學金的學生,可同時申請並獲得國家獎學金或國家勵志獎學金。試行免費教育的教育部直屬師範院校師範類專業學生,不再同時獲得國家助學金。

● 國家助學貸款

國家助學貸款是由政府主導,金融機構向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的信用助學貸款,幫助解決在校期間的學習和生活費用。國家助學貸款利率執行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公佈的同檔次基準利率,不上浮。貸款學生在校期間的國家助學貸款利息全部由財政支付,畢業後的利息由借款人全額支付。為鼓勵金融機構承辦國家助學貸款的積極性,建立貸款風險分擔機制,財政(高校)對經辦銀行給予一定的風險補償。國家助學貸款是信用貸款,學生不需要辦理貸款擔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諾按期還款,並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按照學生申辦地點及工作流程,國家助學貸款分為校園地國家助學貸款與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兩種模式。

1、校園地國家助學貸款。

家庭經濟困難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專科生(含高職生)、第二學士學位學生和研究生,可以通過本校學生資助部門向經辦銀行申請國家助學貸款,原則上每生每學年最高申請金額不超過8000元。學生根據個人畢業後的就業和收入情況,在畢業後的1-2年內選擇開始償還本金的時間,六年內還清貸款本息。

2、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

家庭經濟困難的全日制本專科生(含高職生)、第二學士學位學生和研究生,向戶籍所在縣(市、區)的學生資助管理機構提出貸款申請(有的地區直接到相關金融機構申請)。借款人每學年申請的貸款金額原則上不超過8000元。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期限原則上按全日制本專科學制加10年確定,最長不超過14年,其中,在校生按剩餘學習年限加10年確定。學制超過4年或繼續攻讀研究生學位、第二學士學位的,相應縮短學生畢業後的還貸期限。學生在校及畢業後兩年期間為寬限期,寬限期後由學生和家長(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按借款合同約定,按年度分期償還貸款本息。

● 退役士兵教育資助

從2011年秋季學期開始,對退役一年以上、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包括全日制普通本科學校、全日制普通高等專科學校和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學校)的自主就業退役士兵,根據本人申請,由政府給予教育資助。資助內容包括:一是學費資助;二是家庭經濟困難退役士兵學生生活費資助;三是其他獎助學金資助。學費資助標準,按省級人民政府制定的學費標準,原則上退役士兵學生應交多少學費中央財政就資助多少,最高不超過年人均6000元。生活費及其他獎助學金資助標準,按國家現行高校學生資助政策的有關規定執行。

● 高等學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學費補償貸款代償

國家對中央部門所屬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應屆畢業生,自願到中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單位就業、服務期達到3年以上(含3年)的,實施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畢業生在校學習期間每年實際繳納的學費或獲得的國家助學貸款低於6000元的,按實際繳納的學費和獲得的國家助學貸款按照兩者就高的原則,實行補償或代償,在校期間每年實際繳納的學費或獲得的國家助學貸款高於6000元的,按照每年6000元的金額實行補償或代償。每年補償或代償總額的1/3,分3年補償代償完畢。地方高校畢業生學費補償貸款代償由各地參照中央政策制定執行。

● 應徵入伍服義務兵役學費補償貸款代償及學費資助

從2009年起,國家對應徵入伍服義務兵役的高等學校畢業生在校期間繳納的學費或獲得的國家助學貸款及其產生的利息實施一次性補償或代償,從2011秋季學期起,國家對應徵入伍服義務兵役的高等學校在校生在校期間繳納的學費或獲得的國家助學貸款實施一次性補償或代償,補償或代償最高金額不超過6000元;對退役後復學的原高校在校生實施學費資助,學生每學年實際繳納學費高於6000元的按6000元資助,低於6000元的按實際繳納的學費資助。

● 勤工助學

勤工助學是指學生在學校的組織下利用課餘時間,通過自己的勞動取得合法報酬,用於改善學習和生活條件的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參加勤工助學不應當影響學業,原則上每週不超過8小時,每月不超過40小時。學生參加校內固定崗位的勤工助學,其勞動報酬由學校按月計算,每月40個工時的酬金原則上不低於當地政府或有關部門制定的最低工資標準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可以適當上下浮動。學生參加校內臨時崗位的勤工助學,其勞動報酬由學校按小時計算,每小時酬金原則上不低於8元人民幣。學生參加校外勤工助學的酬金標準不低於學校所在地政府或有關部門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具體數額由用人單位、學校與學生協商確定,並寫進聘用協議。

● 師範生免費教育

從2007年秋季入學的新生起,國家在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和西南大學六所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實行師範生免費教育。免費教育師範生在校學習期間,免除學費、免繳住宿費,並補助生活費。

● 學費減免

國家對公辦全日制普通高校中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無法繳納學費的學生,特別是其中的孤殘學生、少數民族學生及烈士子女、優撫家庭子女等,實行減免學費政策。具體減免辦法由學校制訂。

● 綠色通道

為切實保證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規定各全日制普通高校都必須建立“綠色通道”制度,即對被錄取入學、無法繳納學費的家庭經濟困難的新生,學校一律先辦理入學手續,然後再根據核實後的情況,分別採取不同辦法予以資助。

● 其他

各高校利用自有資金、社會組織和個人捐贈資金等,設立獎學金、助學金;對發生臨時困難的學生髮放特殊困難補助等。

國家為了“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提供了很多政策性支持,相信這麼多政策總有一個對你是有用的,國家都給予了很大的支持,相信很多經濟困難的家庭都能夠鼓勵支持孩子求學,通過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

希望大家多告知那些正因為學費而愁的準大學生們:”你們不會因為經濟困難而失學”!


說說說說說啥呢


一個農村家庭為了供三位大學生上學變得一貧如洗,是否值得?

當然值得,三個大學生哪,太值得了啊!

我們農村人的出路在哪裡?幾十年以前,農村的孩子們可以當兵入伍,可以學手藝,可以承包山地湖水,可以讀書,出路還是算可以的,也算是比較公平的。

現在呢,似乎除了讀書,已經別無他路了。要不就早早出去打工,過一輩子的打工仔生活,要不就還是先去當兵,兩年退伍回來後再出去打工,另外還有別的好出路嗎?

你們一個農村家庭,居然供讀了三位大學生,真心不容易。真心為你們家感到驕傲,向你們家表示敬意。

俗話說,知識改變命運。農村人、農村家庭,就應該具有你們家的這種精神和力量,也只有具備了這種精神和力量,義無反顧地把孩子送上讀書、學知識的道路,才有可能改變一家人祖祖輩輩貧窮的命運。

當然,我也明白,為了供讀三位大學生,現在家裡已經一貧如洗,目前的日子肯定不太好過。但請相信,這一切困難都是暫時的。一家人共同把這段最艱苦的時光熬過去,在不久的將來,等三位天之驕子都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家裡的一切都會大大改觀的,家裡的日子也一定會好起來的。

想當年我們家也一樣,哥哥妹妹也都挺聰明的,也都是可以成為讀書的料的。可是,家裡實在是太窮,窮到一個番薯幾兄妹分開來吃的地步。為了供我讀書,哥哥妹妹們都放棄了學習,早早都跑到外面去打工掙錢。

最後還好,我終算是沒有辜負全家人的希望,從農村走出來了。可是,兄弟姐妹們卻依還在農村。等大家都長大了、成家了,等我們現在都開始慢慢變老了,你始終還是會覺得,那是一份非常非常大的遺憾。只是那份遺憾,平素裡,兄弟姐妹們都留在心裡不說出來、心照不宣而已。

所以,你們家把三個孩子都供到了大學,這是很幸運的一件事,現在再窮也值得高興,未來,一家人也不會留下任何遺憾。


深秋曲豆


看到這個深有感觸的問題來回答一下,非常值得!拿本人來說吧,身處農村孩子爺爺腦血栓十多年,辦完喪事後經濟上捉襟見肘,兩個孩子同時上大學,壓力變動力吧,記得最清的是2013年夏天,有30多個高溫日,就靠這種無形的力量,在工地上一天沒歇挺了過來,一門心思攢錢供倆孩子上學。我兒子讀研期間勤工儉學,再加上獎學金,一家人共同努力現在畢業都工作了。女兒任教幾年了,兒子進了國企。雖說剛開始起點低,但學歷是敲門磚,知識是無形的財富!不再像我們這代人,背井離鄉顛簸流離了,也為下一代奠定了基礎。所以我認為很值得!


顧蘭芳3


仲年今年快70歲了,他是一個”老三屆”畢業生。因為自己當時沒能考大學,下決心要讓自已的三個兒女都上大學深造。那些年,仲年兩口子為讓孩子上學吃得苦多得數不清。不過現在好了,三個兒女都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老兩口完成了心願,兒女們也都很孝順。仲年心裡覺得自己一輩子做了最值得做的一件事。

心願

因為自己沒能考大學,心裡一直覺得遺憾。決心讓兒女們一定上大學。倒不是完全是為了改變兒女們的命運。仲年常說,讓孩子們上學唸書,就是讓他們做個明白人,讓他們多長些本事。能夠為國家為社會多做些工作。為自己的一生換個活法。

抱著這個心願,從小就認真教育孩子,嚴格要求孩子。誰的成績不理想,一定會苦口婆心的說服你,直到你成績上去為止。

努力

孩子們一天比一天大了,小學中學花錢很少,大學的花費可就多了。仲年給家裡定的辦法是開源節流。仲年負責開源,他讓妻子在家裡照顧老人孩子還有種地。自己到城裡打工,為了多掙些錢,他爭著幹髒活累活。什麼活掙錢多幹什麼。就這還經常加班加點,目的只有一個,多掙錢供孩子們上學。

妻子和其他人負責節流,儉省節約。吃穿用樣樣打算,不給人家攀比。孩子們也都學會了節儉的習慣。

就這樣,有時侯還湊不夠孩子們的學費。為了湊錢,仲年和妻子曾總賣了好幾次血呢!

收穫

孩子們也很爭氣,都用優異成績考上了大學。畢業後參加了工作,實現了仲年的心願。仲年覺得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


朱增林呀


我們這是農村,我們家的鄰居就有三個大學生,以前供學生欠了不少外債,真是不容易,現在好點了,我給你說說他當時是咋辦的。

家裡有3個孩子都是女兒,年齡指定不一邊大,不是三胞胎,老大先上的大學,學費都是借的,農村本來就沒有錢,借錢的滋味我想沒錢的人太清楚了,低三下四的給人說小話,好不容易的把老大送進了大學,後續一點一點的終於把老大供畢業了。

老大畢業了,老二又上大學了,他讓老大供老二上大學,自己供老三念高中,多多少少的還能還點外債,借的錢都是親戚家的,沒有利息,沒人催,有多少還多少,就是說慢慢還,日子漸漸的好點了。

以此類推,老二供老三,老三命好點,終於畢業了,我這個鄰居苦日子熬到頭了,也鬆了一口氣。

現在好了,三個女兒都有了可心的工作,錢都不少掙,外債也還完了,人們都說我的鄰居真享福,我總結了,先受罪是後享福的前兆,只有奮鬥吃苦以後才能享受榮華富貴。


肖為華


看到這個題目,我也特別想說說自己的感受。

我們家就是屬於題目中所說的供了三位大學生的那種家庭,從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

當年我上大學的時候,我們那個鎮還沒有一位女生上過大學,但是我父親總是說,只要你們能夠讀書,不管你們讀到什麼時候,我哪怕借錢,我也會想辦法供你們去讀書,我想可能就是在這樣的原則指導下,最後我們家姐妹三個一起都上了大學,在當時我們鎮上是唯一的一家。

有人說,讀書改變命運,其實我想說的是,更準確的說是知識改變命運,有的人讀書了,讀了很多書,但並不代表它擁有了很多的知識,但也有的人讀了很多書,也擁有了很多知識,卻反而不會做人了。那對於父母來說,可能就是一種悲哀,以前不是有一句笑話叫做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認爹和娘,都是說在農村出來讀書的。

我想對父母來說,他們提供給孩子的其實不僅僅是讀書,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富養,在培養孩子讀書的過程教會了他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有的人讀了很多書,最後對父母確實卻非常的不好,也就是說,在父母的眼裡,覺得你那個書白讀了,你光知道讀書,卻並不知道怎麼做人,換一個角度說,如果說一個孩子你供他讀書了,他學術有成,也懂得感恩,會做人,知道體貼父母,對於父母來說,即使是家裡面錢都供孩子讀書了,並沒有拿錢留下來去蓋樓,在一個村子裡面樓房遍地的時候只有你家還住著平房,那又有什麼關係呢?

家中的錢一起供孩子讀書了,看起來是把家裡的錢都消耗光了,有人覺得不值得,但是值不值得這個東西本身就是一個每個人的價值觀不一樣的感受。物質上的財富和精神上的財富,有的時候是無法對等的。我想說的是,中國這樣無私的父母非常多,他們願意為了孩子付出自己的一切,多數從這樣家庭出來的孩子,也知道如何去感恩,人生不就是這樣一代代傳承下去的嗎?

農村老家有一句俗話叫做:養兒不如父,不如養頭豬;養兒勝似父,要錢做什麼?如果父母能把自己的孩子都培養成人才,我這裡說的人才不僅僅是所有文化,有知識,還懂得做人,那即使家庭缺點錢,貧困那麼一點也無所謂。

教育的意義就在此吧。


蘇小妮


一個農村家庭為了供三位大學生上學變得一貧如洗,是否值得?關於這個問題,我不想做過多的理論知識,就說一個我遇到的事情。

我是陝西一個農村家庭的出身,在上個世紀,我們鄰居有一戶人家,三個兒子,比我小十多歲。

三個兒子從小都愛學習,每次放學回家都埋頭學習,而且三兄弟還會互相監督著學習,因為家庭原因實在是太差了,父母都是農民,沒有什麼文化,只能靠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賣力氣去幹活種地,那個時候中國的農民還要納糧,不像現在取消了農業稅。

可是三個兒子的讀書費用實在是太高了,但是夫妻倆依然堅持著供三個兒子上學,可是壓力實在是太大了,當第二個兒子考上了大學的時候,他的父親就瘋了,就是因為錢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不過他們依然堅信,知識才是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尤其是對於一個沒有金錢,沒有背景的農村孩子,不過三個好學的孩子很爭氣,老大考上了本科,要知道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考上本科比現在的難度大多了,二兒子考上了西安交大,西北第一高校,老三後來也考上了一所211。

結果和大家想的一樣,三個兒子都很爭氣,現在也有社會地位和金錢,其中二兒子後來在德國進修,現在從事核物理的研究。

再回過頭來看看這個問題,你說值得嗎?父母知道他們的命運已經定型了,一輩子就是個農民了,但是他們不願意再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他們,走自己的老路,好在三個兒子天生愛學習,最終也是學有所成,改變了命運。

先不說兒子改變了命運,也改變了二老的命運,先不考慮父母的感受,對於他們來說,看到自己的兒子改變了命運,他們能覺得不值得嗎?即使為了供三個兒子吃了太多苦,受了太多罪,父母肯定都是覺得值得的,天下的父母不都是這樣的嗎?只要孩子過得好,自己吃再多苦都願意。

而且這三個兒子不單是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而且還都為國家做著貢獻,值得嗎?當然值得。

故事中的主人公甚至都不是一貧如洗,而且父親還因為經濟的原因都瘋了,但是他們依然覺得很值得,這個問題,你問天下哪個父母,哪個父母都會值得,即使自己再苦,培養了三個大學生,這難道還不夠嗎?


薛靜月老師


特別值得。

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一個朋友親口告訴我們,他媳婦是農村的,她媳婦有一個弟弟,全家務農為生,家裡經濟條件不是特別好。

在當地盛行讀書無用論的日子裡,村裡都不主張孩子讀大學,因為畢業就業依然是問題。那時,大學擴招很嚴重,大學畢業生不再吃香。

但是,我朋友媳婦家卻特別開明,全家勒緊褲腰帶供孩子讀書上學。我朋友媳婦和她弟弟很爭氣,都考上了大學,也都考上了研究生。

這時,村裡都蓋上兩層小樓,只有她們家還是很多年前的平房,和村裡翻天覆地蓋新房的場景格格不入。

她們家也成了村裡的笑柄,讀書無用論更是在村裡盛興。

就這樣,在村裡人的嘲笑中,我朋友媳婦和她弟弟苦讀書,終於碩士畢業。

因為她們成績都好,碩士畢業找工作很順利。一個在省會城市中學當老師,一個在省裡當公務員。

現在,她們姐弟兩個在老家蓋了三層樓的房子。

我朋友給,他媳婦特別要強,自己出錢在老家蓋樓房。不為別的,就是為了應對這麼多年村裡的嘲笑。

如果家庭特別困難,讀大學有壓力,還是有辦法可以解決

一,申請助學貸款

一般各大高校都有助學貸款制度,提供申請材料,儘快申請助學貸款。

二,兼職工作

如果著急用錢,先乾點體力活吧,家教、清潔工、運輸工等。這樣工作上手快,變現快。

很多人不主張從事體力勞動,但是如果著急用錢,也只能先這樣。兼職工作的時候,注意維護自身勞動權益。

一般提倡的賺錢途徑,應該提高自身學識,通過學識變現,比方說寫作、自媒體等情,但是這樣的方式需要時間積澱,變現也慢。

三,尋求學校幫助

如果真的存在困難,無法自己解決,把情況給學校說明,應該可以幫助你解決問題。學校都有從事公益活動的組織或部門,只要你的情況符合救助條件,應該可以幫助你。

無論如何,請不要因為貧困放棄讀書,至今,未曾聽說有公立高校因為學生交不起學費勸退的。

在你讀書的日子裡,一定要努力學習。大學也是拼搏的地方,只是沒有老師反覆的督促,全靠自覺了。


大海無憂


我想說的是:十分值得!

再多的道理都顯得蒼白無力,給大家說說我身邊的幾個事例。

我們村是海邊的一個農村。海邊的人不愛讀書,更可怕的是,很多家人有著很嚴重的“讀書無用論”。記得我在上初中時,我們這裡很多人湧去廣東打工,同齡人大都去打工了,只有我父親還堅持讓我們兄妹去上學。

那個時候,我父親聽得最多的就是“燒壞柴”,也就是讀書沒用。說實在的,雖然那個時候讀書花不了幾個錢,但別的孩子不上學外岀打工有錢賺,一進一出差別還相當大。

還好,父母沒有受他人的影響,堅持讓我們兄妹讀書,終於老天不負有心人,我們讀了大學出來,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

後來,我們村讀書的人越來越多,上大學的也越來越多,慢慢地,“讀書無用”的看法逐步改變了,原來沒有讓小孩讀書的家長,常常嘆息“當初為什麼不讓自己的小孩上學”!

知識改變命運,也許,我們讀書不一定大富大貴,但上了大學,可以改變一個家庭,一個家庭三個孩子都上大學,改變的不僅是一個家庭,會影響更多的家庭重視教育。

供三個子女讀大學辛苦一時,但永遠不會貧窮,為這樣的父母點贊👍。



以上是個人一點體會,更多交流請關注【三農通訊員】。


遇見廣西


值得!為國家培養人才咋不值得?我們村有一村民,就是人們眼中的賤民吧,他為了培養兒女上大學,前往廣東普寧市打工十多年,兒孑大學畢業後,工作幾年又考上上誨交大的MBA,他又去打工幾年,可謂懸人間十分苦他嚐了八分。現在兒孑高職高薪,老頭也苦盡甘來,受人尊重,子女孝順。值!真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