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美女甄宓被曹丕賜死後,在下葬時,曹丕為何還要將她"被髮遮面、以糠塞口"?

靈魂的感觸


漢末,三國時期,絕色美女甚多,如貂蟬,大喬,小喬等,無論最終結局如何,皆曾為無數人所推崇。今日所講的甄宓,她同樣是三國時代的絕色美女之一,自身不僅擁有盛世容顏,而且文采斐然,只可惜生不逢時。

甄宓起初為袁紹的兒媳婦,而且深得袁熙的寵愛,只是生逢亂世,好景不長。袁紹與曹操兩方爭鬥,袁紹大敗,當時,曹操的兒子曹丕,帶兵搶先攻入袁府,這也是曹丕與甄宓的第一次見面。

曹丕見甄宓美貌無雙,便想帶回去納為自己的妾室,但相傳,曹操同時也對甄宓有意,只是被兒子曹丕捷足先登,曹操也是無奈。

除此之外,與曹操的小秘密相比,曹操的另一個兒子曹植,其與甄宓的傳說更加傳奇,據傳,曹植對甄宓一見鍾情,而且曹植所作名品辭賦《洛神賦》,就是為甄宓所作。

三國亂世,軍事武力當道,甄宓作為一名絕色女子,生存可能更是不易,又加之,與當權的父子三人情感糾葛,這可能也預示她後來的悲慘結局了。

曹丕剛得到甄宓時,沉淪於她的美貌,對她確實十分寵愛,不久之後,兒子曹睿的出生,更加固了她的地位,但是終究還是,“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隨著時間的推移,甄宓的顏值不斷下降,加之,每日欣賞,終有疲倦的一天,而且,曹丕身邊的女人越來越多,甄宓的競爭力越發不復往常,他們見面的機會和時間越來越少。

後來,郭女王的出現,使甄宓徹底失去競爭力。因為,郭女王不僅得到了曹丕的盛寵,而且,經久不衰,甄宓更加備受冷落。

孤獨的甄宓,雖然早已司空見慣,但心中,終究還是對曹丕有所怨言,而且,甄宓經常把這些怨言放在詩中,曹丕自身同樣也是文人,對於這些詩句,自然能懂其中的深意。

只是,曹丕自身本就是一個小心眼的人,尤其,他在其父曹操的陰影下,生存多年,更加造就了其多疑的性格。

一日,甄宓的一首《塘上行》傳到了曹丕的耳中,加之,侍奉在側的郭女王,趁機在曹丕旁邊煽風點火,讓曹丕認為甄宓是在怨恨、仇視自己,這徹底惹怒了曹丕,並且,盛怒之下,曹操直接賜死了甄宓。雖然對於賜死甄宓的決定,曹丕很快就後悔了,但是,生命只有一次,悔之晚矣,甄宓還是徹底的離開了他。

後來曹丕做了一個噩夢,解夢的人告訴他有人被冤死,曹丕自身是一個很迷信的人,他認為是甄宓被冤死,並且在地府告狀,然後來找自己。在他人的讒言之下,曹丕就在甄宓下葬的時候,將其以發遮面,用糠塞口,於是,一代風雲女子,就以如此不堪的方式,離開人世。


娜娜聊古今


甄宓是曹丕的原配夫人,魏明帝曹叡的生母,38歲時被曹丕賜死,甄宓死後被人“披髮遮面,以糠塞口”。是誰侮辱死後的甄宓呢?

這個人不是曹丕而是曹丕的寵妃、甄宓的情敵郭照郭女王,郭貴妃為何這樣做呢?

說來話長,甄宓原本是袁熙的新婚妻子,袁熙是袁紹之子。建安九年(204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留下甄宓照顧婆婆,不久曹操和其子曹丕率軍攻下了鄴城(河北臨漳),俘獲了袁熙的妻子和一家老小。



(甄宓)

當時曹丕還是一位二十多歲的小夥子,是軍中的先鋒官。他一看甄宓長得很漂亮。

當時世面流傳著一句話叫做“南方有二喬,北方甄宓俏”。曹丕“驚豔落劍”,一邊命人把甄宓保護起來,一邊求見父親。

曹丕見到曹操後說“父親大人,我相中了一位女子,懇請父親賜婚”。

曹操一聽哈哈大笑道,“吾兒長大了,也到婚配年齡了,不知是誰家的姑娘?”曹丕一五一十講了一遍。

曹操一聽心中暗暗叫苦,原來他早就得知甄宓是個美麗女子,這次攻打鄴城就是為了得到此女,誰知卻被兒子搶了先機。

既然兒子相中了,當父親的也不好意思和兒子搶吧?於是爽快恩准了曹丕所請,擇日為二人舉行了豪華婚禮。

從此後,甄宓成了曹丕的妻子。



(曹丕和甄宓)

轉眼半年過去了,曹丕告別了妻子隨父上了戰場,甄宓留下來照顧婆婆汴夫人。

常言道“當年媳婦當年娃,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甄宓為曹丕生下了一個胖小子,這男孩就是後來的魏明帝曹叡。四年後,甄宓又為曹丕生下了一個女孩,這女孩就是後來的東鄉公主。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轉眼十幾年過去了。甄宓完成了她生兒育女的使命,然而婚姻卻陷入了危機。

原來曹操去世後,曹丕承襲了魏王爵位,不久漢獻帝劉協禪位,曹丕稱帝,史稱魏文帝。

曹丕當了皇帝后寵幸郭照郭貴妃,郭貴妃比甄宓年輕且有心機,加上甄宓長年在鄴城老家上照顧老下撫養小,夫妻二人聚少離多,漸漸地曹丕對甄宓產生了厭倦心理,越來越冷淡甄宓。



(郭照郭貴妃)

這時郭貴妃為了和甄宓爭皇后位,開始詆譭和汙衊甄宓,她吹枕頭風說:“甄宓生的兒子是袁熙的種,皇上喜當爹了”。曹丕聽了不置可否,心中犯了嘀咕,推算日期是自己的,但架不住郭貴妃忽悠,始終半信半疑。

這時候甄宓對曹丕也有意見,畢竟自己為曹家付出了心血,於情於理當皇后天經地義,可曹丕遲遲不表態,自己卻成了一個怨婦,難免不發發牢騷,有時還去京都洛陽找郭貴妃理論一番。

此時曹丕早已看甄宓不順眼了,每次都向著郭貴妃說話,到後來曹丕對甄宓怨恨不已。

公元221年(黃初二年),曹丕在郭貴妃的鼓動下遣人賜死了甄宓。



(甄宓)

郭貴妃不放心,親自去鄴城查看。

她看到服毒自盡的甄宓雙目圓睜,她怕甄宓的冤魂到陰曹地府申訴,把甄宓的長髮覆蓋在她的臉上,意思是讓她無臉見人。“以糠塞口”意思是讓她說不出冤屈。做完這些,郭貴妃長吁了一口氣。

不久,曹丕立郭貴妃為皇后。


秉燭讀春秋


自古紅顏多薄命,素有三國第一美女之稱的甄宓也難逃此千古魔咒。甄宓有多美?有民謠為證:“江南大小喬,河北甄宓俏。”因為傾城之美貌,她魏軍攻打袁軍時,逃過了一劫,成了曹丕的妾室。

曹丕對她寵愛到什麼地步?為了扶甄宓上位,他休掉自己的結髮妻子,縱然對方無有過錯。可是出來混遲早都要還的,後來出場的郭女王,不但取代了甄宓在曹丕心中的位置,更是直接要了她的命。

甄宓的絕美容顏讓曹氏父子傾慕不已,風流多情的曹植還為她洋洋灑灑,寫下了《洛神賦予》,詩中有云“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

自古至今,美貌都是一個女人最大的武器,甄宓以色侍君,得到了身份與地位,她還為曹丕產下了一生,可謂是受盡了萬千寵愛,如果郭女王不出現,曹丕稱帝后,甄宓被立為皇后也是順理成章的。

自從郭女王與曹丕浪漫邂逅後,這個男人的心開始一點點被對方吸引,甄宓漸漸地被他拋諸腦後。隨著郭女王的得寵,甄宓的心裡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有了危機感,她想去爭回丈夫的心。可是一個變了心的男人,是九頭牛也拉不回來的。無奈之下,甄宓與曹丕開始了長期分居狀態,郭女王趁勢而上,成了朝朝暮暮陪伴曹丕的唯一女人。

郭女王深知曹丕對甄宓餘情未了,何況二人還育有一子,如若他日曹丕登基,太子之母甄宓必定會被立為皇后,那麼自己的好日子就到頭了。所以她想出了一條毒計,說曹叡不是曹丕的兒子,是甄宓與前夫袁熙的孩子。她這也挑撥不得了,本就對甄宓大為不滿的曹丕,聽到此言後,直接下旨賜死了甄宓。

作賊心虛的郭女王,擔心甄宓的鬼魂在陰間告她的狀,就將她"被髮遮面、以糠塞口",讓她無處訴說。果然是最毒婦人心。此後郭女王將曹叡過繼到自己身邊,當作親生孩子來照顧。

可在曹叡長大成人之後,得知生母之事,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對付自己的養母。郭女王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落得跟甄宓一樣的下場,走到這一步,只能說是她咎由自取。


紅顏逸聞


《漢晉春秋》言:“初,甄后之誅,由郭後之寵,及殯,另,披髮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後,使養明帝。”

甄宓在歷史上並沒有立下名字,她姓甄,宓是後世文人給她取的名字。關於甄宓的死,撲朔迷離,說法有兩種。

後世多認為郭女王是害死甄宓的罪魁禍首。除了前文《漢晉春秋》持有這種觀點外,《魏略》中也記作:

“明帝既嗣立,追痛甄后之薨,故太后以憂暴崩,甄后臨沒,以帝屬李夫人。及太后(郭女王)崩,夫人說甄后見僭(僭越的意思)之禍,不獲大殮、披髮覆面,帝哀恨流涕,命殯葬太后,皆知甄后故事。”

大抵後世多認為是郭女王為了爭奪後位進讒言而詆譭甄宓使其失寵,最後被曹丕賜死,郭女王怕甄宓的陰魂向天庭告狀,對甄宓的屍體做了“披髮覆面,以糠塞口”的處理。

古人認為,把人搞成披頭散髮擋住臉頰,再在嘴裡塞入糟糠下葬,那麼冤死的人就不會在陰間抱怨了。

這種說法看起來有一定道理,但其實經不起推敲。

首先,甄宓被賜死,無論任何原因,既然下葬了便不太可能出現“披髮覆面,以糠塞口”的處理。曹丕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這麼做,作為一個皇帝,是不太可能相信這些民間“迷信”的,被他幹掉的冤死鬼估計也不在少數,難道每一個都要這麼“操作”一番,才能心安理得地睡覺麼?

至於郭女王會不會這麼操作,這不好說。甄宓至死,其實都不是皇后,史書裡記載的“甄后”也就是“文昭皇后”,是曹丕死後,他兒子魏明帝追封的。賜死必然不會有什麼隆重的葬禮,估計下葬也是草草了事,何況當時甄宓遠在鄴城,曹丕是不可能過問的,郭女王想要這麼做也很容易。

但是,說郭女王為了爭奪後位而害死甄宓這是不太可能的。曹丕代漢稱帝后,並沒有立後,而是封了郭女王為夫人、貴嬪(位次於皇后),地位高居六宮之首,當時她的主要敵人也不是甄宓,而是另外兩個首寵的李貴人、陰貴人。甄宓此時在曹丕心中早就沒有地位了。

是故,筆者認為甄宓不太可能是郭女王害死的,既然不是郭女王害死的,自然也就不需要“披髮覆面,以糠塞口。”

那麼為什麼《魏略》,《漢晉春秋》裡面會這麼記載呢?

首先我們看《魏略》,《魏略》的作者是活動於曹丕之後的曹魏時期史學家魚豢,難免受到魏明帝的影響,而且在晉代魏之後,魚豢不曾仕魏,可見其是忠於曹魏的。在《魏略》中,魚豢還詳細記錄了郭太后在魏明帝死後立平帝的事情,他本人對郭後大抵並沒有什麼好感。

再看《漢晉春秋》,這本書是東晉史學家習鑿齒的作品,記述三國史事,以蜀漢為正統,曹魏被視為篡逆。這種立場,自然對曹丕宮闈之事,不會多麼客觀。

另外,《三國志》中關於甄宓之死的記載是:“郭後、李陰貴人並愛幸,後(甄宓)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賜死,葬於鄴。”

陳壽認為,甄宓使死於口出怨言,即因曹丕寵幸其女人失寵後有怨言而被曹丕賜死的。而其中所謂的怨言,則是甄宓唯一的傳世之作——《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 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
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 出亦復何苦,入亦復何愁。
邊地多悲風,樹木何翛翛! 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這篇詩文裡皆是女子的深情,滿腹詩文的曹丕只讀出了其中怨恨,便賜死了甄宓。之後,曹植也有一首樂府詩《蒲生行浮萍篇》,與《塘上行》一樣,採用水中植物起興,以一個妻子的口吻表達對變心丈夫一往無悔的深情泣訴。

綜上,筆者認為甄宓死後“被髮遮面、以糠塞口”的處理,更可能是一種傳聞,被記錄到了史書之中,陳壽作為以蜀入晉的史學家,在曹魏史上的立場相對客觀,其觀點,相對《魏略》、《漢晉春秋》,更為可信。


江畔初見月


甄宓之死也算是一樁懸案,曹丕在稱帝之前對甄宓之愛超過了其他任何人,甚至就連父親曹操都是說:攻打鄴城,就是為了甄宓。曹丕對甄宓的寵愛,不僅僅是出於甄宓的美貌,當然甄宓的美貌絕對不一般,但是以色侍人僅僅光靠美貌是不會長久的,更在於美貌之下的內在東西,而甄宓並沒有因為曹丕的寵幸而肆意妄為,目空一切,而是鼓勵曹丕多納美妾以便增加子嗣,而且對其他的妃嬪也是非常關心,尤其關鍵的是,甄宓與自己的婆婆卞夫人的關係非常的融洽,但就是如此完美的女性為何在曹丕繼承帝位後被殺呢?

影視劇中的甄宓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曹丕對自己曾經非常心愛的女人痛下殺手呢?難道曹魏政權對一個弱女子都容納不下嗎?非得置人於死地?

我們從史書上的記載來探索甄宓究竟為何而死,但是史書對此事的記載有些出入,有的記載是如《魏書》,曹丕當上皇帝之後,大臣們奏請甄宓為後,曹丕也同意發佈策後詔書,但是甄宓連續三次拒絕,因為她認為自己的德行達不到皇后的標準,於是曹丕打算在秋後再做打算,但是甄宓卻得了重病,後來病重而死。

影視劇中的甄宓


但是大多數的史書記載卻與此截然不同,《魏書》說的是甄宓病重而死,而其他史書的記載,甄宓是被曹丕賜死的,而為何曹丕賜死自己的心愛女人,是因為曹丕當上皇帝之後,後宮不斷有新人進來,於是曹丕逐漸疏遠了甄宓,而甄宓對此自然會有一些怨言。而身邊的妃嬪們為了得到皇帝的寵幸,其中有一位妃子郭氏,為了獨得曹丕的寵幸,就不斷在曹丕面前說甄宓的壞話,一開始曹丕也許不信,但是說著說著,說多了自然就相信了,於是在221年曹丕下令賜死了甄宓。


而究竟郭氏在曹丕面前說了些什麼讓曹丕殺死自己的愛妻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所說的內容應該是觸碰到了曹丕的底線,或者說所說的內容是曹丕所不能容忍的。因為在曹丕賜死甄宓之後,在甄宓下葬的時候竟然被“被髮覆面、以糠塞口”,就是用頭髮蓋住面部,用糠將嘴塞滿,這是何等的殘忍。我們不用歷史的眼光看,僅憑字面的意思也知道,這是讓甄宓沒臉見人,最不能說話,當時的意思就是說,讓甄宓即便在另外一個世界裡,也要讓她無臉見人,口不能言,不能伸冤。

影視劇中的甄宓


我想,以如此之殘忍的手段來對付甄宓的人,一定不是曹丕,一定是郭氏給曹丕提出的建議。後來,甄宓的兒子曹叡當權之後,數次向郭太后追問自己母親如何去世的,在多次的追問下,郭太后憂懼暴崩,後來在李氏向曹叡說出了事實,曹叡對郭太后也實行了“被髮覆面”的殯葬。



“河北有甄宓,江南有二喬”,在三國打打殺殺的血腥裡,也有許多美麗的女子給三國增加了一抹溫情。甄宓就是其中之一。



在《三國志·魏書·后妃傳》裡有專門記載甄宓的傳記,人稱甄夫人或甄后。她既是美女,又是才女,而且還非常賢惠。就是這樣一位奇女子,卻被曹丕賜死,死時僅僅四十歲,而且以糠塞口,以發遮面,極為悽慘。

曾經倍受寵愛的甄宓為什麼會有悲慘結局呢?我從兩方面來談談個人觀點。

首先,美麗惹得禍。

甄洛自小就美麗,中山無極(今河北省定元縣)人,父親甄逸是上蔡縣令,生於漢靈帝光和五年十二月,家裡小么妹,從小就喜歡讀書寫字,嫻靜端莊,哥哥笑她將來要當“女博士”。當時很多豪門大族都爭著想娶甄宓做夫人。



後來,甄宓做了袁紹次子袁熙的妻子。婚後袁熙北上幽州,留她在鄴都(今河南省臨漳縣)奉侍家母。

公元204年(東漢獻帝建安九年),曹操舉兵攻下鄴都,曹操、曹丕都聽說甄宓的美貌,曹丕率軍眾到袁府,只見堂上坐著一位年紀較大的婦人,旁邊有一年青女子惶恐的伏在婦人的膝上,曹丕說明來意,曹丞相(曹操)有命,保護袁家婦女,其實就是想找到甄宓,一睹芳容。

年長的婦女就是袁紹的妻子劉夫人,劉夫人聽了曹丕的話,稍為寬心,扶起甄宓與曹丕相見,曹丕一看果然豔麗絕倫,稱讚不己,曹操看看兒子也中意甄宓,算了,不能跟兒子爭,便把甄宓許給曹丕為妻。



其實甄宓被帶回時,因為美貌才情,曹植也喜歡甄宓。這事曹丕也清楚,而曹植是曹丕競爭世子之位的最強競爭者,曹丕在後來司馬懿的輔助下被立為世子,這為甄宓後來命運埋下隱患。


婚後甄洛生下了兒子曹睿和女兒東鄉公主,甄宓對宮中其他妃嬪關係也融洽,而且對婆婆卞氏也很孝順。

其二,爭寵惹得禍

曹丕開始時對甄宓也是很寵愛的,可他後宮佳麗多的是。退位為山陽公的劉協把兩個女兒許配給曹丕為妃嬪,另有郭貴嬪和李、陰兩位貴人同時得到寵愛,也就冷落了甄宓,她日益失意,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話語。

公元220年,曹丕即位為魏文帝,準備冊立皇后,皇后就在甄宓和郭夫人兩者中間選擇,甄宓有子為繼承者,郭夫人無子嗣,於是甄宓遭到郭貴嬪妒忌,郭夫人進讒言,甄宓被賜死。


關於甄宓的死亡,不同史書記載不同。

《三國志》記載,甄后之死由郭後之寵。

曹丕後來寵愛郭女王,而郭女王沒有子嗣,便誣陷曹叡早產兩個月,未必是曹丕兒子,曹丕本人一直狡詐多疑,曹丕以此事詢問甄氏,甄洛對曹丕寵愛新歡郭氏和李貴人、陰貴人等,本已十分不滿,又聽說此事是郭氏從中挑撥,不禁怒火中燒,不顧一切大斥曹丕對自己親生骨肉無端懷疑,有損曹門家風,曹丕憤而於公元221年(三國魏文帝黃初二年)賜甄宓自盡。由於不解恨,就以糠塞口,以發遮面。翌年立郭氏為皇后。



《魏略》記載的是,郭貴嬪進讒言害甄氏,甄氏死之前將曹叡託付給曹丕的另一位妃子李氏。等到曹叡繼位,數次向太后詢問母親死狀,太后因此憂懼暴崩,這時李氏才嚮明帝說明甄氏是被郭氏構陷而死,明帝哀痛不已,使人也被髮覆面的殯葬了郭太后。

這種記載好像與史實有出入。《漢晉春秋》以及《資治通鑑》關於甄宓之死記載也大同小異。

到了公元226年(黃初七年),魏文帝死,曹睿即位為魏明帝,才為他的生母平冤昭雪,追諡“文昭皇后”。

曹植千古名篇《洛神賦》很有可能是為了追念甄宓而作。

東晉畫家顧愷之為曹植的《洛神賦》而畫成《洛神賦圖》。此圖成為千百年來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名著和最為世人所傳頌的名畫。


一位美女的離世給後世留下了傳世名篇和名畫,也是值了。


歷史逸事


甄宓原本是袁紹次子袁熙的妻子,在曹操攻打河北鄴城時,袁熙撇下家眷,自己獨自棄城而逃,曹操破城後,世子曹丕來到袁熙家裡時,一眼就看中了甄宓,並納為妾室。

曹丕和甄宓結婚以後,兩個人非常恩愛,卿卿我我。小日子過得很不錯,甄宓也為曹丕生下了一男一女。

看起來風平浪靜,但是外傳甄宓和曹丕的弟弟曹植關係曖昧,也有流言說曹植暗戀甄宓。曹丕和曹植的關係,本來就不好,甄宓和曹植“搞曖昧”,讓曹丕非常不爽,但是曹丕拿不出真憑實據,此時也就不了了之。

再後來,曹丕又納了其他幾個妃子。特別是郭貴妃很受曹丕寵幸,這讓甄宓備受冷落,於是隨手寫了一首《塘上行》,以發洩自己心中的不滿。

後來曹丕也看到了這首詩,非常生氣,在其他妃子的攛掇下,曹丕下令賜死甄宓。

踐阼之後,山陽公奉二女以嬪於魏,郭後、李、陰貴人並愛幸,後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賜死,葬於鄴。-《三國志》

《三國志》裡只提到了曹丕賜死甄宓一事,在《魏略》和《漢晉春秋》裡,披露在下葬時,曹丕把甄宓"被髮遮面、以糠塞口"。

為什麼曹丕會這樣做呢?《魏略》和《漢晉春秋》並沒有什麼原因,但是在《三國志》中,或許可以找到蜘絲馬跡。那就是曹丕後來知道甄宓是被冤枉的,擔心甄宓的冤魂到陰曹地府申訴自己的冤屈。

文帝問宣曰:“吾夢殿屋兩瓦墮地,化為雙鴛鴦,此何謂也?”宣對曰:“後宮當有暴死者。”帝曰:“吾詐卿耳!”宣對曰:“夫夢者意耳,苟以形言,便佔吉凶。”言未畢,而黃門令奏宮人相殺。無幾,帝復問曰:“我昨夜夢青氣自地屬天。”宣對曰:“天下當有貴女子冤死。”是時,帝已遣使賜甄后璽書,聞宣言而悔之,遣人追使者不及。-《三國志》

從《三國志》這段的這段記載中,我們可以知道,曾有術士向曹丕進言“甄宓之死冤案”,曹丕後來也有後悔之舉,但是已經來不及了,甄宓早已香消玉殞。


袁衛宇


“江南大小喬,河北甄宓俏”,眾所周知,甄氏(甄宓)是三國時期的絕色美人,更難能可貴的是甄氏還是一個溫柔賢惠,善解人意,恪守孝道的女子,非妲己、褒姒等狐媚惑亂之人,歷史上對她的評價也是相當之高。武宣卞皇后(曹丕生母)曾贊言甄宓:“此真孝婦也”。

不過這樣一個美麗賢惠的女子最終卻落得一個令人嘆惋的結局,年僅38歲便被曹丕賜死,死後更是被曹丕下令“被髮覆面,以糠塞口”下葬。

據《漢晉春秋》記載:

“初,甄后之誅,由郭後之寵,及殯,令被髮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後,使養明帝。”

話說曹丕為何要賜死甄氏呢?“被髮覆面、以糠塞口”又是為那般呢?

奇女甄氏

這裡首先得說明一點,其實“甄宓”這個名字並不見於正史,而是後人給甄氏加上去的,為什麼取這個“宓”字呢?這個還得從曹植的名作《洛神賦》說起,其中寫到了洛水之神即伏羲的女兒——“宓女”,而民間一直流傳著曹植與嫂嫂甄氏之間的情緣,不少朋友覺得曹植《洛神賦》中的主角正是甄氏,故甄氏又被後人叫做“甄宓”或是“甄洛”。

甄氏出身名門,祖上乃是漢太保甄邯,世襲官爵,其父甄逸曾任上蔡令。據史料記載,甄氏降生時曾天生異象,後有相士看相,稱此女貴不可言。

“後相者劉良相後及諸子,良指後曰:“此女貴乃不可言。””——《魏書》

甄氏自幼便喜歡讀書,其兄曾笑話她莫非要當“女博士(古代女官名)”,甄氏只答到,古代賢惠的女子都學習前人經驗拿來借鑑,不讀書,如何借鑑。其兄聽後慚愧不已。

甄氏不但有傾國傾城之貌,更有博愛之心。漢末大亂,災荒連年,百姓流離失所、食不果腹。面對流離失所的災民,年僅十幾歲的甄氏曾立勸母親拿出自家的囤積的穀物賑濟四方難民。自此甄氏的美名也由此被人傳開。當時雄踞河北的袁紹聽聞甄氏賢名,便為他的次子袁熙納甄氏為妻。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攻入冀州鄴城,袁紹家眷盡入曹操之手,絕色的甄氏被曹操之子曹丕看中,遂被曹丕納為妾室。

甄氏相伴曹丕17載,育有一子一女,其子便是後來的魏明帝曹叡。甄氏於公元221年被曹丕賜死,死後葬於鄴城。其子曹叡繼位後追封其為“文昭甄皇后”。

甄氏被殺的原因

關於甄氏被殺的原因,從眾多史料記載來看,與一個人脫不了干係,那便是三國時期曹魏的第一位皇后,郭皇后。這個郭皇后其實也是個頗具傳奇之人,她是荊州南郡太守郭永之女,字女王,故又稱郭女王,史載郭女王有姿色,更有謀略,深得曹丕寵愛。

甄氏之死和郭皇后到底有怎樣的關係呢?

據《三國志》記載:

“郭後、李、陰貴人並愛幸,後愈失意,有怨言。”

據《資治通鑑》記載:

“及即皇帝位,安平郭貴嬪有寵,甄夫人留鄴不得見。失意,有怨言。郭貴嬪譖之,帝大怒。六月,丁卯,遣使賜夫人死。”

史料中都寫到了甄氏曾因失寵而有怨言,但僅僅因為怨言就被曹丕賜死,那也實在太不合情理了。曹丕的髮妻早亡,實際上當時的甄氏就相當於曹丕的正室,曹丕稱帝后甄氏也理所應當的被立為皇后,但在曹丕稱帝后一年甄氏便被賜死,取而代之的是郭氏成為了皇后,這其中的宮鬥不言而明。還是《資治通鑑》中說得明瞭:“郭貴嬪譖之”,郭氏要順利登上皇后之位,若甄氏不死,則是名不正言不順。

“被髮覆面,以糠塞口”之謎

甄氏下葬時確實是“被髮覆面,以糠塞口”,那麼曹丕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從史料記載來看,這不過是他心虛的一種表現罷了。

據記載,當初曹丕下令賜死甄氏後當晚便做了一個夢,並請了當時知名的術士周宣解夢,據《三國志·魏書·方技傳》記載:

“宣對曰:“天下當有貴女子冤死。”是時,帝已遣使賜甄后璽書,聞宣言而悔之,遣人追使者不及”

周宣說將有貴女子要被冤殺,曹丕立馬明白這個貴女子便是甄氏,時曹丕欲收回賜死甄氏的命令,但沒能來得及。

古人是很迷信的,既然甄氏是被冤殺的,那她到了陰間要是叫冤該如何呢?故曹丕採納了術士的意見,將她“被髮覆面,以糠塞口”下葬,這樣面不能示人,口不能言語,到陰間也就無處伸冤了。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她原本是袁紹次子袁熙的妻妾,但由於袁紹在官渡之戰中慘敗,家裡的妻妾一部分被曹操的部將搶去做了老婆,一部分納入皇宮中為婢。


甄宓由於相貌出色,被曹丕一眼相中,在徵得父親曹操的同意後,曹丕納甄宓為妻,曹、甄婚後十分恩愛,而甄宓與後宮妻妾尊卑有序,能和睦共處,且孝敬公婆,還站在曹丕的立場上,勸他納妾,以使曹府人丁興旺,開枝散葉,後來甄宓為曹丕生下兒子曹叡與女兒東鄉公主。

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退位,自己在洛陽當上了皇帝,曹丕娶了已是“山羊公”的漢獻帝的兩個女兒,又寵幸郭貴妃和李、陰兩個貴人。

曹丕很寵溺郭女王,稱帝后便將她封為夫人,但皇后的位置懸而未決,遠在鄴城的甄宓,慮及睿兒前程,又感念當初曹丕對她的寵愛,也為了挽回曹丕的心,便寫了一首叫《塘上行》的詩寄給了曹丕。


沒想到,曹丕接信後勃然大怒,因為,當初的甄宓,處處彰顯溫良恭儉讓的情懷,曹丕才有廢掉任氏,扶正她的意圖;但 隨著時間的流逝,甄宓年老色衰,已是昨日黃花,尤其是曹丕有了新歡後,甄宓有了危機感,這首詩暴露出了她有一顆隱藏的很深的爭寵之心。曹丕是多疑的人,甄宓的舉動,讓他有了受了欺騙的感覺,所以,下口諭賜死了甄宓。

甄宓的死訊傳到洛陽,曹丕做了一個不祥的夢,他請術士破解,術士占卜後,認為:“有一貴族女子冤死,將會到陰間伸冤”,又如此這般地交待了一番, 曹丕便按術士的指點,在甄宓下葬時,讓她“以發覆面,以糠塞口”,他的意思是甄宓到了陰間地府,無面見人,又口不能言,自然無法伸冤了!


空中堡壘追求者


甄宓(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出生在當朝貴族家庭,今河北省無極縣人,她三歲時喪父。甄宓從小就聰慧,喜歡讀書。有一次甄家讓相士劉良給甄家子女們看相。劉良指著甄宓說:此女貴乃不可言。

甄宓最先是被袁紹之子袁熙娶為妻

建安中,袁紹為中子熙納之。熙出為幽州,後留養姑。——《三國志·魏書·后妃傳》

袁紹的次子袁熙看到甄宓長得非常的漂亮,於是就讓自己的父親前去下聘提親,把美人甄宓娶了回家。在建安三年(公元199年),袁紹打敗公孫瓚,就讓甄宓的丈夫袁熙留守幽州任刺史,而甄宓則留在了鄴城侍奉婆婆劉氏。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率領大軍攻破了冀州鄴城,袁紹在鄴城的家眷全部被曹操所俘虜。曹操之子曹丕是第一個進入袁府之人,當他看到面容俊俏的甄宓時,心裡頓時就想把她據為己有。

曹丕在得到曹操的允許之下,迎娶了甄宓

及冀州平,文帝納後於鄴,有寵,生明帝及東鄉公主。——《三國志·魏書·后妃傳》

曹丕見到甄宓後就跑去告訴他的父親曹操,說在袁府看中了一個美人,希望自己的父親能成全他。曹操也讓甄宓過來給他看看,他把關過後,就讓曹丕和甄宓兩人成婚。

甄宓嫁給曹丕後,獨得曹丕的寵愛,為他生下兒子曹叡和女兒曹氏(東鄉公主)。甄宓的孝順是出名的,因此不但曹丕獨寵她,就連曹操和卞夫人都非常的喜歡她。



甄宓在曹丕稱帝后,就逐漸失去寵愛,最後還被賜死

《資治通鑑》:及即皇帝位,安平郭貴嬪有寵,甄夫人留鄴不得見。失意,有怨言。郭貴嬪譖之,帝大怒。六月,丁卯,遣使賜夫人死。

曹操死後,他的兒子曹丕逼迫漢獻帝把皇位禪讓於他,曹丕登基稱帝后是為魏文帝。退位後的劉協還把兩個女兒許配給了曹丕為妃,另外曹丕還同時寵愛郭貴嬪和李、陰兩位貴人,甄宓已經失去了曹丕對她的寵愛,因此對曹丕會時不時地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話語。

這個時候得寵的郭貴妃就趁機向曹丕吹枕頭風,讓他把甄宓給廢了,其實郭貴妃心裡面是想著讓曹丕把甄宓去掉,她就少個強有力的競爭者。曹丕也是在聽信讒言之後,派遣人去賜死甄宓。


曹丕賜死甄宓後,下葬時為什麼還要將她“被髮遮面,以糠塞口”?

《漢晉春秋》記載: “初,甄后之誅,由郭後之寵,及殯,令被髮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後,使養明帝。”

曹丕在派遣人前去鄴城賜死甄宓的當天晚上就一連做了好幾個怪夢,因此第二天早上就讓解夢高手周宣幫他解夢。周宣聽完曹丕所說的夢,告訴他:“天下恐怕會有一位貴女子冤死。”

曹丕聽到周宣的話後很是後悔,當時他已經派人去給甄宓送賜死詔書了,於是就派人快馬加鞭的去追趕使者,希望可以能在甄宓接到詔書前趕到,但是可惜的是已經來不及了。





曹丕見甄宓被冤死,就聽信了身邊謀士們的讒言,讓甄宓在下葬時,讓甄宓“被髮覆面,以糠塞口”。為什麼曹丕要還要這樣對待死後的甄宓呢?其實這都與古人的迷信思想有關。他們認為這樣就可以使得死者的冤情無處申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