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一居民挖出清代滴水瓦!可能出自当地一座老爷庙!

近日,霸州市岔河集乡前狄村村民高先生在挖地窖时,发现一块带有花纹、疑似文物的物件。霸州市文物所收到消息后,立即到现场查看,初步推测为清代滴水瓦。


廊坊一居民挖出清代滴水瓦!可能出自当地一座老爷庙!


“我家地窖很深,6米长的梯子都够不到地,挖着挖着就看到了这东西,看样子像是古建筑上的东西。”高先生回忆,他立刻将该物件保护起来,并上报相关部门。


霸州市博物馆馆长、文物管理所所长王桐现场查看后,初步推断这是一块明清时期的滴水瓦,“这不是石头,而是烧制而成的。这类滴水瓦在古建筑上很常见,但由于其造型的特殊性,单个出现的时候确实很多人不认识。”


据了解,滴水瓦在唐代时期普遍出现,盖房子时放在檐口,在烧制之前往往会印上花卉或者猛兽。早期的滴水瓦与瓦身的夹角一般以直角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晚期角度被增至100度以上,以方便流水外泻,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如今滴水瓦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只是出现在一些仿古建筑上,起到修饰的作用。

王桐等工作人员到前狄村仔细勘查后,判定该清代滴水瓦可能出自当地一座老爷庙。


据前狄村村民介绍,离地窖几十米远的地方在很早以前是一座老爷庙,几百米处还有一座奶奶庙,这块瓦很可能就是当年老爷庙房檐上的一块儿。“我们咨询了霸州的历史学者,老爷庙在霸州的历史上十分多见,至少有20到30座老爷庙分布在霸州各地。所谓的老爷庙,供奉的其实是关羽,人称关老爷。”王桐介绍道。


目前,清代滴水瓦已被收入霸州市博物馆妥善保管。王桐表示,霸州市文物部门经常向市民普及《文物法》,反响良好。群众保护文物的意识提高,发现古墓葬等文物会及时上报文物管理部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