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沈復的“物外之趣”不及《草間居遊》中的逍遙人



“見渺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沈復在《浮生六記》中這樣寫道。在兒時的他眼中,夏日的蚊子是騰雲駕霧的白鶴,牆邊凹凸的土堆和叢草是丘壑和樹林,其間的蟲蟻則有如山中野獸。

沈復藉由眼前的微小事物,用以小見大的視角,來想象更為廣闊的外部世界,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是為“物外之趣”。不過沈復的“物外之趣”,他自己終究是旁觀者,他和那些物始終是兩條平行線。

“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小花坐一會兒。”汪曾祺在《人間草木》中的第一句話就驚豔了我,門外的小花也似有了生命,能幫主人接待訪客;對於訪客來說,和小花對坐一會兒,聊聊時令、節氣,倒是打發了無聊的等人時間。這裡不再是“物外之趣”,而是訪客和小花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在交流,訪客和小花的世界有了交集。

而魚山在《草間居遊》中則更進一步,直接變成了“畫中人”,且看他的春夏秋冬分別是怎樣度過的。

《浮生六記》沈復的“物外之趣”不及《草間居遊》中的逍遙人

春:應該是春天到了,是那飄著柳絮,撲騰著粉蝶的短暫光景。我還蜷縮在溫暖的草窩裡,等著風把夢吹醒。


夏:傍晚和蛙兄在文那食堂的荷花池裡耍了好久,它也遊累了吧,不知道明天軍叔新開張的牽牛花浴場會不會早點開門......


秋:我把新房的最後一片銀杏葉蓋上,心裡總算踏實了......


冬:這真是場大雪啊,大得只一片雪花就能把人蓋住。也總算能挖出幾片葉子,除了堆堆雪人,每天滑一滑雪車,也好打發漫長又寒冷的日子。

《浮生六記》沈復的“物外之趣”不及《草間居遊》中的逍遙人

《浮生六記》沈復的“物外之趣”不及《草間居遊》中的逍遙人

讀完是不是覺得很神奇,主人公住在銀杏葉蓋成的房子裡,和青蛙是朋友,在牽牛花裡泡澡,用樹葉當滑板滑雪。

《草間居遊》,作者魚山,是一名建築師。他喜歡中國傳統山水園林,經常關注與山水畫、造園相關的東西,因為他希望能加深自己對中國傳統自然觀、居住觀的理解。也因此魚山在研究中國傳統園林建築的過程中,關注到被現代人遺忘的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於是《草間居遊》應運而生。

所謂居遊,顧名思義,有一日三餐的“居”,有閒庭闊步的“遊”。

《草間居遊》分為一生之事、春、夏、秋、冬、草間情話、新時代、書洲逸事、草間奧運和五嶽戲等十個部分,共收錄兩百餘幅童趣盎然的水墨作品。故事主角是一個白袍長袖,與草間萬物同娛的逍遙人,這個逍遙人身量不大,只寸許長,於是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幅幅妙趣橫生的場景:逍遙人或是騎著鴨子追青蛙,或是躺在鴨子身上看書;要不被蜘蛛網纏住,要不被螞蟻綁架;偶爾披上一片樹葉裝蝸牛,裝煩了,就在荷葉上玩踢球;用弓箭摘山楂、用鋸子削蘋果這些都是小兒科了,騎螞蚱參加草間奧運會並能榮獲金牌才是真本事......

《浮生六記》沈復的“物外之趣”不及《草間居遊》中的逍遙人

《浮生六記》沈復的“物外之趣”不及《草間居遊》中的逍遙人

《浮生六記》沈復的“物外之趣”不及《草間居遊》中的逍遙人

《浮生六記》沈復的“物外之趣”不及《草間居遊》中的逍遙人

“境無先界,不可聽任紙筆。心有倦怠,莫如常住畫中”,畫中的逍遙人不再是欣賞“物外之趣”的旁觀者,也不是“和小花坐一會兒”的訪客,而是“住”在畫中的主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與萬物共生同娛,生活中充溢著花香鳥語草木芬芳,顧盼之間,舉手投足之間皆是樂趣。

作者魚山說:作為一個建築師,與其說是在設計房子,不如說是在設計生活。所以在《草間居遊》中,魚山通過對古典詩意的現代轉化,設計了一種人們在天地間詩意居遊的生活方式,展現了一種充滿溫情與趣味的生活態度。

草間居遊中有對童年的懷念。

“母親帶著年幼的我在大山深處一個春花遍地的山頭編織草帽,尋摘蕨菜;父親拉著我的小手在山道上徐徐行走,一路都能聞到大山裡獨有的雜草香氣。”這樣的童年印象鐫刻在作者腦海中,歷久彌新,愈加醇厚,終匯聚於筆端,形成書中那充滿童年想象力的一幕幕。比如在草間舉辦運動會,用草編織成奧運五環,用大鴨梨當鉛球投擲,撐杆跳摘花,用草葉當跳水板跳水,在蜘蛛網上做體操,妙趣橫生。更妙地是逍遙人參加了草間運動會,一舉奪得金牌。小夥伴們不樂意了,懷疑他走了後門,說平時很少看見他鍛鍊。逍遙人微微一笑:我拿的是騎螞蚱賽跑冠軍,和平時我是否跑步沒有可關係。孩子們之間的不服氣和傲嬌溢於紙端。

《浮生六記》沈復的“物外之趣”不及《草間居遊》中的逍遙人

《浮生六記》沈復的“物外之趣”不及《草間居遊》中的逍遙人

草間居遊中有對愛情的憧憬。

“第一次採玫瑰給你,真的是花了一天時間。當把比我還高的花抱到你面前的時候,你應該也看出了我十分的誠意,必也是動了真心。”書中相處的愛情趣味萌生。用樹葉搭個涼亭,一起納涼,時有微涼不是風,是情絲在流動;我們在樹葉上寫寄語,你寫的是“長相守”,我趕緊將自己寫的“吃好”“睡好”藏了起來;你拉樹葉小提琴,我彈櫻桃小琵琶,琴瑟和鳴,不過如此;過河也不用怕,我用狗尾巴草牽著你,雖然我沒有船,但這也是縴夫的愛;我幫你舀水洗頭,你幫我量體裁衣;在螢火蟲漫天飛舞的夜晚,我們乘著葉片小船飛舞。

《浮生六記》沈復的“物外之趣”不及《草間居遊》中的逍遙人

《浮生六記》沈復的“物外之趣”不及《草間居遊》中的逍遙人

草間居遊中有對現代的戲謔。

“盒子裡好像什麼都有,在那裡,與關心眼前的朋友相比,他們更關心住在另一個盒子裡的人。住進去的人告訴我:盒子裡有一個新的時代......”。不用細說,這個盒子就是手機。在書中有這些荒誕的畫面出現:夫妻不同床而眠,床邊豎著大屏手機,開著視頻對著眠;朋友聚會不用親自到現場,打開手機,對著屏幕推杯換盞;連去水中救人,都是划著“手機船”,不過對方也是裝在手機掉進水裡的,倒也對付。


《浮生六記》沈復的“物外之趣”不及《草間居遊》中的逍遙人

《浮生六記》沈復的“物外之趣”不及《草間居遊》中的逍遙人

草間居遊中有對讀書的執著。

“他們在書裡釣魚,在書裡玩滑梯,在書裡和怪獸打鬥,在書裡談戀愛過日子.......而更多的時候他們都在忘我的學習。”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忘我”和“學習”兩個詞語能夠組合在一起,已經很少見了。“攜卷遊園好望月”營造出一種讀書的意境,“讀書能使一身輕”傳遞一種讀書的哲學,作者希望大家在塵世喧囂中學會靜下心來多讀書,多寫字,充實自己。

《浮生六記》沈復的“物外之趣”不及《草間居遊》中的逍遙人

《浮生六記》沈復的“物外之趣”不及《草間居遊》中的逍遙人

除了畫,書中偶有清麗的詩句點綴其中,畫龍點睛。比如“不願孤獨老,從此就花居”,比如“坐看年年花開落,但願年年與此同”,比如“筆頭飲酒無醉意,紙上殺敵不解愁”,比如“一生無用與萬物同娛,半畝荒園偷春意盎然。山石開合共花木抱懷,蟲鳥相鳴知幽情往來”。淡淡幾筆,韻味悠長。

《浮生六記》沈復的“物外之趣”不及《草間居遊》中的逍遙人

有人說,這並不像一本書,更像一位相識多年的朋友,即使相對無言也能體會彼此心意,家中、旅途、清晨、睡前都可陪伴。“恰如燈下,故人萬里,歸來對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我深以為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