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三十万以内的车,哪辆车原厂状态下百公里加速可以跑过比亚迪唐DM?

改个网名太费劲了


byd我自己就有一辆。还不错开了五年也一直没啥毛病。真不知道喷的人开没开过。国产车其实并不会不是那么不堪。我现在依然还是开国产车。便宜实用。售后也还不错。为什么要去拜个洋爹。我也承认奔驰。宾利是好车。劳斯莱斯也很好。但是我买不起。就是有这个钱干点啥不好。便宜实用的国产车永远都是老百姓的首选


道之何所依


38号终于测试了“秒天秒地”的比亚迪唐DM。

我们来看看它都能秒谁。

4.5秒的百公里加速,跑赛道却仅达到1分08秒多,而同样赛道百公里加速10秒开外的北京现代IX35的圈速却达到1分07秒多。





操控性被评为“比较糟糕”,可以确定为“直道王,弯道亡”。

日常行驶,在2019年它的驾驶性是不合格的,建议是尽可能的保持高电量,否则感受比较糟糕。

而能耗呢,唐DM不充电的长途高速油耗堪忧,达到了11升多这么比较惊悚的数值,而2.0自吸的北京现代IX35的长途油耗仅为7升。





那么这样一来,售价仅为13万的北京现代IX35和30多万的比亚迪唐DM进行比较的话,你选哪个呢?

另外唐DM一箱油不到400公里的续航还是比较难受的,我查询了一下,3这个长途续航在所有能加油的车里面,还真的是“首屈一指”的!就连吉姆尼这种小玩具都能跑个500公里左右。因此我建议千万别开着它去内蒙新疆等加油站不够密集的地区,找加油站的滋味真的不好受。


你需要更多的高能瓦斯


目前为止30万以内,原厂状态下百公加速时间的确没有跑得过比亚迪唐DM的。但比亚迪唐除了加速之外还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它的超强直线加速只是它的一个副产品。

比亚迪唐除了加速之外,更吸引人的是它的外观和混动日常表现

对于很多人来说,一听到百公里加速时间4.X秒,立马热血沸腾,跟打了鸡血似的。但是比亚迪唐DM的车主有谁会经常是这个0-100KM/H加速,一是觉得会伤车,二是根本没场地可以尽情的尝试。比亚迪唐DM的卖点是混合动力系统在日常驾驶的综合表现,加速性能只是一个副产品,更重要的是它的低油耗表现。如果是日常通勤路程较短的话可以用纯电模式,那就是0油耗,如果是跑高速的话混动的优势就不是很明显了,基本跟普通的2.0T发动机差不多,但是不同的是唐DM的加速却像个3.0T的发动机。


除此以外,唐二代的外观是公认的好看,最新的“龙脸”设计,出自于原奥迪设计总监沃尔夫冈·艾格,一个良好的外观是引起消费者买车冲动的一大因素,这方面比亚迪唐DM是成功的。

对购车人来说,外观漂亮、空间大、动力强、油耗不高这些全部OK还有什么理由不买?难道仅仅因为是BYD出品的?国人对于车辆的操控这些并没有太大的诉求,比亚迪唐的极限操控性能确实不怎么样,但是对于买中大型SUV车子的人来说,有谁会去跑赛道呢?再说大型SUV又没什么驾驶乐趣而言,不要忘了,比亚迪唐可是一辆越野老炮~


道远说车


国产的某些品牌的车在秒天秒地的路上已经越走越远了,不切实际的一味追求百米直线加速,说真的你哪怕就是再慢个两三秒只要在底盘调校、车辆安全、车辆框架等等产品力上下功夫,消费者也会更加买单,直线王弯道忘,我真搞不懂拿着百米加速秒天秒地的是个什么心态,真是可悲!


莫灰空


不建議買這個車,尤其是非大城市,買這個車無非就是限牌原因,還有就是一時候腦子熱覺得其加速快,一段時間過去了,等你沒這個熱情了,你就會後悔三十來萬買了個比亞迪,退一步說,這個車非常貶值,三十來萬開幾年就變白菜價了,賣廢鐵一樣,三十來萬買個寶馬奧迪不香嗎,開個五年照樣賣個二十來萬,就算是入門的,難道開出去不比比亞迪有面子?


我不爱吃豆豆


byd这破车除了加速,其他都不值一提吗?天天说加速,老百姓买辆车就因为你加速快,然后刹不住?这条主真是脑子有问题


pentium28809590


比直线dm差蔚来两兄弟大概0.3秒的样子;比操控蔚来两兄弟可以把dm甩到影子也没有;论舒适、内饰直接就是秒杀dm;还有一二线城市很少会有人买dm,因为再怎么样还是byd,跑不开的。


房地产改变城市


燃油车新车几乎没有,除非找二手性能车,新车的话只有电车可以比一下,像广汽传奇新出的那个电车顶配好像没到30加速4秒左右


懿航vlog


起步加速快是因为电机在低速状态就能产生大扭矩,但这还不能代表汽车真正的性能,因为车速上去后电机就缺乏后劲了,无法持续加速。因此,汽车性能主要要看其极限车速能达到多少。另外,燃油动力车有起步更快的高性能车,布加迪威龙0到100可以进入2秒区,而且最高时速超过400公里。


宝马94315397


请问是电的吗?!如果是电的就别说了,一个电动车摩托车改改都能秒他,再说一个电车和一个油车完全没有可比性!我目前情况依旧不看好电动汽车,我家买的车还是烧油的。具体原因不用多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