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闰四月,吃树叶”的俗语,2020年是闰四月?

用户5393314713011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闰四月,吃树叶”的俗语,2020年是闰四月?

2020年是闰四月,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所谓闰四月就是农历有两个四月,按照公历日期来推算,4月23日~6月20日都是农历四月。农村以农历为生日的,当年就可以过到两个生日,同时农历2月29日过生日的,今年可以轮到四年一次生日了。农村有句俗语,叫做“闰四月,吃树叶”,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道理呢?


一、为何会出现闰四月的情况?

之所以会出现闰月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农历朔望月和公历太阳历,两种纪年方法的不同。我们都知道一年有365天,但是农历的纪年法之中,没有闰月的为354或355天,有闰月的年份则为383天,这就与公历年有时间差。为了将农历和公历对应,每隔2/3年,以增加一个月的方式,来匹配地球公转的周期,这个月就是闰月。


至于为何会出现两种纪年的差异,这就和计算方法不同有关了。根据太阳公历核算的24节气之中,每两个节气相差30.4天左右,也就是月有30天和31天,而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春分和秋分两个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但是,在农历计算方法当中,则以月亮盈缺核算,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月亮年,朔望月评论周期为29.5天。这样的话,公历的一年时间,就比农历的时间要长,平均为11.5天,这就需要闰月来弥补,闰四月就是这么来的。

二、何为“闰四月,吃树叶”?

这句农村俗语的字面含义是说,出现闰四月的年份,粮食产量会有影响,最终只能沦为吃树叶的局面。这句俗语并不能简单理解,有的人觉得,是不是闰四月会影响春耕?其实不然,农耕活动是根据节气来决定的,而节气是根据太阳历计算的,闰四月对节气没有影响。不可一味迷信地说,闰四月就怎样怎样。

不过,今年是双春年、闰四月,结合年前的气候情况来看,要提防出现倒春寒的风险。因为气候偏暖已经是公认的事情,之前更是出现南北极事件,指尖这里的冬天就没有怎么冷过,不瞒大家说,往年早早穿起保暖内衣,去年来碰都没有碰。尤其要注意惊蛰到谷雨,这段时间是最容易出现倒春寒的,而且还是春耕的时期,不注意,可能刚刚出苗就遭遇严寒了,这肯定会导致苗冻死,果树也是一样。所以,与其说什么“吃树叶”,倒不如提防倒春寒出现的可能性,避免出现危害春耕。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指尖三农


我是农村人,“闰四月,吃树叶”的俗语,是一个流传甚广和流传时间很久的俗语。主要意思在以前,我国大部分农作物在五六月以后成熟,在农历三四月份正是青黄不接的时间,旧粮食快吃完,新粮食还没有成熟收割,如果有“闰四月”就是两个四月,农作物成熟收割时间要延迟到五月左右,如果家里粮食贮备少的话,粮食就不够吃了,要挨饿。

那么“闰四月,吃树叶”,就是当时困难时期一些粮食不够吃的人们的真实写照,在闰四月采集树叶充饥,也是确实存在的。



2020年就是闰四月,但现在情况和以前不同了,人们的生活得到很大提高,首先粮食是够吃的。因此不会出现“吃树叶”的情况了。


在农村如果自己的粮食不够吃,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市场粮食供应是充足的。

由此可见,“闰四月,吃树叶”是一个古代俗语,也是当时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基本不存在“闰四月,吃树叶”的情况了。


老姚谈植物


三荒四月最难捱,何妨又逢闰四月。四五月是青黄不接,旧时人常闹饥慌无食,所以会有“闰四月,吃树叶”一说。意为饥荒多了一个四月,饥饿日子特别加长,人穷缺粮无食,只好吃树叶代歺过饥荒了。过去人习惯用阴历,阴历有闰月,所以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闰月年特长,特难捱,特别闰四月,正是青黄不接时,是饥荒之月,饥荒月又逢闰是加长一倍,日子更难捱了,要吃树叶充饥过饥荒了。今年正好又是闰四月,但现在已小康,不缺钱粮,不闹饥荒,不必吃树叶,只足今年闹病毒疫情,不但闰四月不好过,春夏都不太好过了。

我们使用的农历,是阴阳合历,节气历是阳历,阴历是月亮历。节气历一年时长365天5小时48分46秒,因历法天数要计整,所以平年阳历计365天,四年一闰日,闰日年就366天。阴历是依月相变化而制定的,月朔望圆缺盈亏一次用时29天12时44分3秒,也因天数要计整,所以阴历月大三十天,月小二十九天,一年十二个月,是354或355天。阴阳历合用,有个年日差要解决,于是就让阴历闰月来迁就,经计算,19年置7闰基本合适。有关闰何月,则要看节气排时而定,不可胡来,其特点规律是,闰月无中气,要推算计算到没有中气那个月才设闰。依据这特点,夏至前后节月比冬月长,所以闰最多是五月,次之为四六月,再次之为三七月,二月,八九十月很少,正腊月之闰更是百年无一。闰五月,19年里常有两次,四六月肯定有一次,也有见两次的,所以闰四月不算少,一个甲子六十年常有四五次。从2O01辛已年闰四月,2012壬辰年闰四月到今年2020庚子年闰四月,才二十闰了三次。所不同的是,今年既闰月又闰年闰日。

阴历闰月就有十三个月,即有十次月圆缺,有384天。但节气历还是以一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计,所以闰月年会有两头春现象,即正月立一次春,腊月又立一次,一年现双春,有双春就有无春,这就使人易生错觉错想而生种种说法了。其实阳历节气历是以太阳回归年的规律做的,阴历以月相变化规律做的,为使阴历配合阳历使用而设闰月,是历法要求,而一些人不解,错觉不少,明白出理,就释然不怪了。


树德汉硕


2020年闰四月。闰四月在从十八世纪开始到现在,一直是常见的闰月,其闰月数仅次于闰五月。

关于历法中的闰四月

农历有的年份有十三个月,但没有十三个月的说法,只有十二个月,多出来的这个月叫闰月。秦朝至西汉武帝时,闰月比较固定,放在一年之中的最后一个月,即九月之后,称后九月。秦国使用的是《颛顼历》,一统中国后,统一历法的就是此种历法。也就是说,当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已有多种成熟的历法,但为了正统大局,秦用秦历,即《颛顼历》。

《颛顼历》以九月为岁尾(相当于现在的腊月),十月为岁首,也就是新年的第一个月(相当于现在的正月,但仍称十月)。《颛顼历》的缺陷是,十五的月亮不一定圆,可能在初几或二十几才圆。西汉前期仍沿用秦历法制。汉武帝时,公孙卿、壶遂、司马迁等受命议造汉历。以后历朝历代有多次修正,成为现有的农历。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颁布实施《太初历》,采用十九年七闰法,闰月不再固定在岁尾,而是根据实际计算排序,也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今年闰四月,就把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闰四月从十八世纪开始频繁出现,如十七世纪只有四个闰四月,十八世纪就有七个闰四月,十九、二十世纪有六个闰四月。本世纪(二十一世纪)有八个闰四月,即2001年、2012年、2020年、2058年、2069年、2077年、2088年、2096年。在以后的世纪闰四月也一样常见,只是有多有少,都是依算法而来。

“闰四月,吃树叶”是一种警示

“闰四月,吃树叶”从表面上看,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有人认为带有传统的迷信色彩,其实不然。这句俗语恰恰带有农业生产方面的气候和灾害的预测性质,就比如现在的天气预报、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预测等。

闰四月是常见的闰月,我国过去是农耕社会,农耕生产对气候和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强,也就俗话说的“靠天吃饭”。古代农民对农业生产的认知主要是通过在实践中的观察,不断积累经验,并加以总结,并用简练通俗的语句表达出来,这就是民间流传的俗语和谚语。如,“立夏日晴,必有旱情。”“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瑞雪兆丰年。”等等。

“闰四月,吃树叶”,说明人们在过去遇到闰四月时,农业生产年景不好的年份比较多,如水旱灾害、病虫灾害频发,至少也是属于水灾或旱灾、病虫灾偏重的年份,给粮食生产造成过欠收的现象。过去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粮食产量很低,大多农民靠天吃饭,一旦出现粮食减产或绝收,家中无粮,只能吃野菜和树叶求生存。因此,人们才有“闰四月,吃树叶”的深刻印象,并成为民间的对闰四月年份的警示语,就是告诉人们,在遇到闰四月的年份时要有所警觉,未雨绸缪。一是在农业生产中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做好防天灾与防治病虫害的思想准备。二是勒紧裤带,尽量节约粮食,为闰四月之年的粮食欠收,提前储备粮食,准备过吃树叶的灾荒之年。

今年农业专家的预测

今天,我国农业科技发达了,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了,再说市场经济能合理配置资源。因此,今天即便出现大的自然灾害,也不至于让人们吃树叶过日子,但古人的忧患意识还是值得肯定的。

今年春耕生产开始,农业部专家于3月22日已给出病虫害预警:据专家预测,今年我国农业的病虫害是属于偏重的年份,具体到小麦就是条锈病和赤霉病,从玉米上看主要就是草地贪夜蛾的威胁。


关山听风


俗语说:“闰四月,吃树叶”。 2020年是闰年,并且恰好是闰四月,当然不会吃树叶充饥了,有的也是摘些榆钱之类的树叶尝个鲜儿,可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


首先,先普及一下闰年闰月的含义。其实也并不玄虚,之所以会出现闰年闰月,就是为了平衡阴阳历不同纪年法,而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特意设置的。

大家知道,在咱们国家农历纪年中,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而闰年呢?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

为了契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

当然了,不管农历还是阳历上都没有13月的纪月。因此,按照历法的排序规则,人们便会在2月至10月间重复其间一个月,这个月便称为闰月,如四月重复了便是闰四月。


那么,为什么民间会有“闰四月兆年荒”的说法呢?这是人们依据长期的过往农事活动中,而总结出的经验和预测。

过去,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对气候的判断大都根据主观的判断,缺乏专业的应对方法,根本不能准确地指导农业生产,收成的好坏,全部指望着靠天收。

闰四月意味着春天延长,暖冬的可能性大,尤其如果再发生倒春寒的极端天气,会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的伤害,很有可能造成粮食减产的结果。

为此,过去的人们,每逢闰四月,难免会忧心忡忡,担心出现不好的天气,祈盼上天保佑风调雨顺,能有一个好的收成。


否则,一家老少温饱难以为继,只好吃树叶填饱肚子,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闰四月便意味着荒年的观点,已经时过境迁,不合时宜了。例如2012年也是闰四月,也没有什么异常事情发生。

不过,近日,中国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明确表示2020年农业病虫害偏重。

2020年冬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09℃,是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五高,为暖冬年份。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33%,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五多。


由于暖冬年份气温高于害虫或病菌最低越冬温度,冬季病虫基数显著增加,病虫安全越冬北线较常年向北扩展,病虫安全越冬的区域和范围扩大,增加了2020年病虫害偏重发生的风险。

虽然今年病虫害形势严峻,但是大家也不必过于紧张,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已经有了大的飞跃,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治工作今非昔比。

提前预防,联防联控,将病虫害防控关口前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或减轻各类病虫害扩散蔓延,保障了我国春播生产及夏粮生产安全。


综上所述,我认为“闰四月,吃树叶”这句民间俗语,是为了应对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负面影响,而作出的一种经验性的提醒,却非就是要“吃树叶”了。

可是不管怎么说,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什么时候也不能掉以轻心,手中有粮才能做到心中不慌啊。


大美威海幸福银滩


2020年正值闰四月,今年开局确实不利。在我们这边有着“五年二闰”的说法,也就是说每五年便会有两年会有闰月的情况出现。存在闰月的年份称为闰年,没有闰月的年份称为平年。


农历是我们国家古代劳动人民经过对天文变化不断观察和总结而来的历法。主要依据的是月亮的阴晴圆缺(朔望月),再加入二十四节气和太阳回归年为时间长度,因此被称为阴阳合历。农历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

回到题干本身,题目中提到“闰四月,吃树叶”,也就是说如果出现闰四月,则意味着这一年的收成不会太好。事实上这样的说法有些过于绝对,但也不是没有道理。

首先从今年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农业生产确实会出现许多困难和麻烦。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去年的冬天并不算冷,整个华北平原地区甚至没有出现像样的冰冻天气。土壤都没有出现冻土现象,这也就意味着蛰伏于土壤之中的病虫害卵得以存活了下来,因此今年的农作物病虫害会比往年整体偏多。

而这样的情况如果放在古代时期,在那个缺少农药和各类现代化机械的年代里,病虫害确实会直接威胁到农业生产的产量问题,严重的话甚至会发生蝗灾或者蚁灾等等。出现粮食绝产的情况也不是不可能。因此中国古代的人特别害怕暖冬天气,反而喜欢寒冬腊月时天寒地冻,一片萧瑟肃杀的景象!


那么闰四月和冬天天气温暖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年农历的正月十一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节气。再就意味着今年过年之后的春天会比较漫长,尤其是闰月出现在四月,那么也就意味着夏粮的收获会比较晚,夏粮收获晚就很容易造成青黄不接的现象出现。

而青黄不接的现象正好出现在春天,因此古代历史时期那些缺少粮食的农民便会将目光放在春天新发出来的树叶之上。各类树叶和野菜便成为底层老百姓用来果腹的主要食物,榆钱树、槐树、桑树、柳树叶都可以用来充饥。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现在的人们已经可以通过农药、化肥、各类农业机械,以及人工修建的农田水利工程来改变靠天吃饭的历史。大大的降低了病虫害对于农业作物的危害。因此,尽管今年相比往年来说,更容易出现粮食作物减产的情况,但是也不会再出现吃树叶的悲惨生活。


珞珈山的猫



用户303740869881


今年比较特殊,既是十二生肖的头一年鼠年,还是闰月双春年,因为今年是闰四月,再加上今年会有两个立春。由于今年有两个立春,两个四月,在人们眼里今年好事成双,适合结婚,但是在老一辈人们的眼中,今年两个四月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在农村有“闰四月,吃树叶”的说法,那么为何在闰四月要吃树叶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闰四月的由来,闰四月可以更准确的来说为闰农历四月,虽然现在人们常常把阴历和农历混为一谈,其实阴历和农历还是有差别的,更准确的说,农历是在阴历的基础之上,加入阳历后的一种新的记录时间的历法。

阴历是按照月球围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也就是按照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一年为十二历月的历法,全年共有354天。阳历又叫做太阳历,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而制定的,一年12个月,共有365天或366天。由于阴历并不考虑一年四季的变化,所以人们将阴历和阳历结合在一起,但是由于阴历全年和阳历全年每年都想差11天,为了减少两者的差距,每19年中会有7个闰月,也就是老人们所说的“十九年七闰法”。闰月出现在哪个月则是根据二十四节气而定,二十四节气可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从冬至开始算起,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由于今年农历的四月没有中气,所以今年便是闰四月。

在了解了闰月的来历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为何会有“闰四月,吃树叶”的说法。闰四月,吃树叶的意思是,如果当年有两个四月的话,那么农作物的收成会很不好,很有可能要吃树叶度日。农历的四月属于春季,如果是两个四月的话,那么今年的春季会比往年长,出现倒春寒的可能也会很大,倒春寒对于农作物的影响最大,在倒春寒严重的年份,还有可能会出现颗粒无收的局面,人们只能靠吃树叶度日。

在以前农村人几乎是靠天吃饭,年景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当年的收成,所以人们才会总结出了一个个关于收成的俗语,就是让人们在可能收成不好的年份要做好准备,以免靠吃树叶度日。近几年随着农业种植技术越来越高,农作物收成越来越好,虽然大家不用担心会吃树叶度日,但是在闰四月的年份中依然要做好预防倒春寒的准备工作。


悠悠乡村路


这个俗语我倒是没有听说过。也不知道闰四月为何要吃树叶呢?难道是闰四月的年景不好?粮食歉收?我上网查了一下资料,资料上说1982年, 2001年, 2012年和2020年都是闰四月。今年才刚刚开始,我们就不以今年为例来说问题,我们就以1982年, 2001年, 2012年来说问题比较合适。

1982年的全国粮食总产量是35450万吨;2001年的全国粮食总产量是45262万吨;2012年的全国粮食总产量是58957万吨。从这些数据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粮食总产是在逐年递增的。姑且说没有递增,在1982年的时候,我国人民也没有因缺粮去吃树叶啊!何况到了现在,我国的粮食储备已经成了世界第一,怎么会出现吃树叶的状况呢?

在民间,会有一些闲人因“闲来无事”而对各种自然现象进行总结。譬如,我们村就有一个“张半仙”,他整日游手好闲,不思劳作,就喜欢瞎琢磨。有一年年底时他对众乡亲说,明年会出现旱灾,全国的粮食产量都会很低。因此,粮食会大幅度涨价。于是,一些对他偏听偏信的农户便开始大量购进粮食,用以预备灾年。谁知,当年根本没有发生旱灾,全国的粮食都获得了一个大丰收。这可苦了那些大量购买粮食的农户。如果将购买来的粮食卖掉,肯定是要赔钱的;如果不把购买来的粮食卖掉,当年新打的粮食就无处盛放。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一些农户只有低价出售了购买来的粮食,从而使自己的经济遭受到了较大的损失。从此以后,我们村的这位“张半仙”便被人们称为:“张忽悠”。

在上一个问答里,我还专门讲了我国的粮食储备制度。别说今年不一定会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粮食不会减产,即便是今年遭受了各种自然灾害,我国的贮备粮也足够全国人民吃一年的。怎么能够到吃树叶的地步呢?因此,大家别信这一套,尽管今年是闰四月,我国人民也是不会吃树叶的。

当然,如果大家想尝鲜,有些树叶也是可以吃的。譬如,嫩榆树叶、杨树叶、槐树叶等。不过,这些树叶的味道都不是太美,还是少吃一些为好。

好啦!就说这么多吧。总而言之,对于“闰四月,吃树叶”的俗语,我还真是第一次听说,也不知道是哪位老先生信口雌黄“喷”出来的。更不知道它的科学道理和事实根据是什么。但我是不会相信的。因为,我们已经有过许多次闰四月的经历了,但我们从来没有过吃树叶的经历。


老胡说三农


村里年纪最大的农村老人刘奶奶说:今年是十二生肖中新轮回,鼠老大年头,又恰好遇见双春、双闰年,本来应该是大好年头,可惜今年闰四月,按照以往的经验,闰四月的年份,农村又该缺吃少穿。

刘奶奶说的意思其实就是俗语:闰四月吃树叶。本来闰月是平常事,因为阳历比农历总会多一天、两天的,所以为了俩年份的月份不要差距越来越大,于是就用闰月来解决这个问题。

只不过闰四月却并不那么容易,四月是春天,在很久以前,农村老人总觉得四月闰月是预示着庄稼收成不好的意思,为了提醒农民们有计划过日子,特别是春天,在树上长了树叶后,那就添着树叶吃粮食,万一到了秋天庄稼没得收可怎么办?

所以闰四月的话,趁四月树芽新嫩时,农民们会用树嫩芽做玉米面菜饼子,这样的话能省出最少一半粮食,到了秋天,哪怕庄稼缺少收成,最起码有省出来的一点粮食来维持生计。

而事实上我们现在才不用在意闰四月这个事情呢,因为现在的俗语对于现在的天气以及庄稼生长没啥可关联性,全世界普遍性气温变暖,冬天没有冬天的样子,该冷时不冷,该热时还热,所以俗语对于现在的庄稼生长也没啥说辞了。

我们目前大概要知道的是:今年春天比往年多一个月时间,种蔬菜可以稍微晚一点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