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喝茶费”资格,谁得利?“撒钱”行为如何影响普通购房者?

“喝茶费”重现江湖,几十万只为定房

买过刚需房的看客对“喝茶费”应该不陌生,有些地方也叫“更名费”,大概意思类似于送红包。只是别人送红包好歹还能办事,但送了“喝茶费”却极有可能打了水漂,这不,深圳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喝茶费”高达数十万,人们为何趋之若鹜?

以海纳公馆为例,该渠道人士目前只有少数几套房源在售,其中,116㎡的房子总价在1150万元左右,“喝茶费”要交70多万。

百万“喝茶费”资格,谁得利?“撒钱”行为如何影响普通购房者?

喝茶费

据有关人士称在1月份这个盘就有收“喝茶费”,近期因为新盘急剧减少,有客户成交交了接近80万喝茶费。

楼盘信息显示,89㎡户型产品,备案1350套,均价约8.7万/平米,总价区间在671-882万/套;116㎡户型产品,备案449套,均价约9.8万/平米,总价区间在1028-1274万/套。


百万“喝茶费”资格,谁得利?“撒钱”行为如何影响普通购房者?

除了海纳公馆外,还有云玺、金亨利二期等新盘有同样情况发生,随着楼盘公布的备案套数的多少决定“喝茶费”的多少,多的近百万,少的也有四五十万。


百万“喝茶费”资格,谁得利?“撒钱”行为如何影响普通购房者?

小房子就要55万喝茶费

按理说新盘虽少但经过两月的累积备案套数和追加套数是不少的,为什么会发展到给“喝茶费”这个阶段?而且有些楼盘明明已经售完却还有销售能提供“额外”房源,只需要一笔“喝茶费”。据某渠道人士的消息,主要三种原因:

1.虽然宣称卖完但其实还有一些低楼层或位置不太好的盘没有卖出,被开发商重新利用。

2.许多人借着买房名义订房,最后和真正需要买房的谈,拿一笔“喝茶费”。

3.“关系户”直接从内部拿房。

最后发现一个盘好的位置早早被“人”订了,差的便宜的位置又“卖完”。顾客要么买中等的,要么就只有去跟占好位置的“人”谈,看能不能花点“喝茶费”把好房拿到手;或者等着开发商放出未售完房源。

毕竟比着几百万上千万的房价,花个几十万弄个满意的位置在富豪遍地的深圳并不是怪事,大家也都愿意。


“喝茶费”最后流入谁的腰包?

“喝茶费”也是需要过资金监管这一关的,所以走得途径也是官方途径,最后被谁得了呢?

中介和开发商都有可能。

首先中介是跟客户对接与开发商对接的第一中间人,客户信息与房屋价格了然于胸,如果觉得房价定的低,“稍稍”调整下价格是可以做得到。

开发商也一样,不过开发商官方下场不太可能,更有可能是“内部人员”拿下优质房源等着人来谈,然后收一笔“中介费”。

专业人士总监严跃进表示:“一般而言,新盘房源由开发商垄断,‘喝茶费’最终大概率会流到开发商手上,但不会在开发商资金账户上体现出来,也有可能与开发商内部营销人员有关。”

“有钱人”给“喝茶费”为何会危害普通买房者权益?

抑制“喝茶费”是业内的共识,其中有观点就认为“喝茶费”的泛滥会危害到普通买房者的权益。原因是开发商——中介——买房者的关系是你强我弱的关系,但总的来说买房者相对于其他两者是弱势方,特别是刚需房需求者更具弱势,也更容易受到影响。而喝茶费想象本身就是为了压榨紧销房源的进一步价值而生,对于刚需房需求者这个关系也成立。


百万“喝茶费”资格,谁得利?“撒钱”行为如何影响普通购房者?

即如果刚需楼盘也搞“喝茶费”这一套,普通购房者除了不买没有任何办法,而偏偏国内行情就是人多,买刚需的人超过刚需盘的面积,所以最终又成为恶性循环,所以抵制“喝茶费”,规范市场管理对普通买房者也是必须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