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凱迪拉克的人都是些什麼人?

那些年48130470


凱迪拉克,美國的一線豪車,中國最實惠的一線豪車,總統的座駕,比爾蓋茨巴菲特的座駕。 在國內售價實惠,性價比高。我覺得,買凱迪拉克的人 才是真正的有錢人, 做人非常務實,不浮誇 ,低調。是高品質有內涵的群體。

60萬的進口3.6t v6 xts,450匹的馬力,4.5秒破百。低調奢華。路上看到就和30萬的xts沒區別。

感謝凱迪拉克,讓中國的所有溢價豪車品牌都 被迫降價!




Del守護者影風


什麼人?

開凱迪拉克的一般都是自己辛苦賺錢買的,基本沒有富二代

我去年30歲買的凱迪拉克CT6

今年剛在深圳買房

買CT6前還偶爾去下會所大保健,買CT6後再也沒去過,開這車泡妞其實很簡單,主要是看人,不是看車。

開保時捷泡不到妞的我都見過。

車只是個工具,不知道什麼樣的煞筆會以車取人,要麼智障,要麼沒見過世面。

我遠房親戚住6000萬別墅,還不是開個GL8,他鄰居開10萬的小破車捨不得扔的。

開什麼樣的車並不能說明他是什麼樣的人!問這個問題的就是智障。


李生悟道


我們80後,小的時候,不知道什麼是豪華品牌,只知道那時候凱迪拉克、林肯很牛逼,誰家要是用加長林肯,一定很有錢。那時候窮,長大了以為開凱迪拉克和林肯會很牛逼,哎,結果我們莫名其妙成為了大保健、社會底層人士的代表,我只想說我們都招誰惹誰了,自己喜歡什麼就買什麼,為什麼還要考慮你們異樣的眼光和言論,我沒偷沒搶沒騙,還天天和我談什麼保值率,要保值就天天11路,多買兩雙布鞋,還得最便宜的那種,不然都多不保值?尿性。管好自己,不要鹹吃蘿蔔瞎操心。


秋雨新城


凱迪拉克9月銷量18,350輛,前9個月累計銷售164,048輛。它的勁敵雷克薩斯1-9月累計銷量144,600輛,這樣“美式豪華”甩開了“日系豪華”近2萬輛的銷量。最後三個月,追平一個月的銷量有點挑戰。

況且,雷克薩斯除了年初的UX和年中的LM外,今年再無新車計劃,LM也不是走量車型。而凱迪拉克7月剛上新了XT6,9月馬上上新CT5,都是市場關注度比較高的車型。

因此,不難推斷,今年中國豪華車市場的第四名大概率將屬於凱迪拉克。

這個位置幾年前妥妥是英國人的,捷豹路虎隨著“宋思明座駕”一炮而紅,當年進口極光要60多萬還要加價10萬。但很快,日本人追上並坐在第四位置,法寶是“全進口”和“高保值”。

這其實是兩個偽命題。

進口車型也可以在原廠根據中國市場做“本土化”調整,比如BBA進口車也有瀝青阻尼、室內汙染物超標等問題。而國產的S90、XC90可以出口美國、歐洲,所以是否進口並不能成為判斷一款豪華車是否“更高級”的標準。

高殘值更是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點,高買高出、低買低出,對消費者的實際收益有什麼差別?成語“朝三暮四”就生動說明了這個道理,可惜有人的思路似乎不如古代的猴子。而且高買時你得多掏購置稅啊?

9月的雷克薩斯強行漲價事件,也會影響到潛客的購買意願。至少今年,雷車無力回到第四了。

沃爾沃前9個月在華累計銷量不足11萬,已經無法挑戰凱迪拉克和雷克薩斯。當XC40一款本該走量的車型,被賣的不溫不火時它的復興之火已經熄滅一半;當全新S60在國外賣了良久,國內仍然杳無音信時,它的忠粉已大半離場。最後它的巨幅降價與“共振門”已經讓口碑受了內傷。

簡單說,它雖是一個由中國人全資擁有的歐洲品牌,但它對中國市場的理解比歐洲人還歐洲人。

凱迪拉克能笑到最後,很大原因是它沒有像對手那樣犯明顯的低級錯誤。

2豪華車市:均衡化與國產化

今年是凱迪拉克的產品調整年,一個詞就是:推陳出新。

ATS-L、XTS在年中清庫後,進入產品生命末期,未來將退出市場。7月馬上推出旗艦SUV XT6,和當紅主力XT5、XT4構成SUV三劍客。CT5在不久後也將上市,和CT6構成轎車雙璧。

調整完後,凱迪拉克在中國市場銷售的產品告別了純字母時代,進入了字母+數字年代。XT代表SUV車型,CT代表轎車,後面的數字代表尺寸,格局挺清晰。另一個變化是,告別了前驅車型,進入了全面後驅時代。

無論怎樣調整產品,凱迪拉克似乎有一根主線:SUV與轎車比例要均衡。

以前8個月的上險數來看,凱迪拉克的SUV佔比為42.6%,處於11個豪華品牌的中下部。這個數值不是越高越好,比如第一名捷豹路虎的SUV佔比高達77.8%,但它是下滑最嚴重的。一般來說,這個值接近50%或略高,會更有利於銷量增長。

凱迪拉克的SUV佔比正好處於BBA之間,有了王者之相。

而且上半年轎車佔比高,有ATS-L和XTS清庫的原因,預計下半年凱迪拉克的SUV/轎車比會更均衡。

另一個優勢是:國產化。從上圖可以看出,凱迪拉克的國產化率非常高,它與雷克薩斯的0%形成鮮明對比。這也給汽車市場分析師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案例:在中國賣好豪華車,是堅持國產化好還是堅持進口化好?

站在消費者角度,肯定多數人喜歡純進口車。從企業角度,特別是中長期市場來看,國產化是一個必經之路。很簡單,它是信心和誠意的體現,如果把中國市場只當成一個投機市場,長期回報肯定不會好。特別是2022年,合資乘用車股比放開,你可以看到更多在華生產的(準)外資豪華車。

國產車型一定差嗎?為什麼很多特斯拉潛客在一直翹首企盼國產Model 3?

因為一個共識是,中國的汽車工廠無論是硬件還是做工已經趕超國外工廠了。既然大家認為浦東臨港的新手工人,做出的國產Model 3質量比美國工人強,為什麼不能相信浦東金橋的老手工人,做出的國產凱迪拉克質量也比美國工人強?

凱迪拉克的國產化優勢,還體現在價格空間更有自由度上。

比如,上半年它能因為國6標準而清庫讓利消費者,下半年它也能因為新品XT6和CT5而穩住不降價。正所謂能屈能伸,這樣可以把握住一定市場主動權。

而雷克薩斯因為日元升值而不得不找藉口漲價,最後招致罵聲一片,反應了非國產的一個掣肘。至於沃爾沃,你能想像一下它的新產品突然定一個接近成交價的官指價嗎?

從市場洞察力和執行力上,凱迪拉克相對更懂中國市場。

3CT5將至:以個性攻大眾市場

車聚君在店裡端詳了半天CT5,突然覺得它的大燈有點熟悉。對,有點瑪莎拉蒂Ghibli的既視感。巧的是,店裡這臺CT5也是寶藍色,與Ghibli的主打色很像。

這種聯想並不是壞事,一是它不會像“保時泰”落下皮尺部的惡名,因為畢竟創新和家族語言還在。二是,這種聯想相當正向,因為瑪莎也是以運動豪華而著稱,逼格還在BBA之上。

從這個角度看,凱迪拉克的設計師用一個四兩拔千斤的手法,預計在中國市場會比較吃得開。

整體看,CT5的感覺就是個性化。大燈是所有凱迪拉克車型中最個性的,原廠鴨尾也讓它的運動性昭然若揭,而不為人知的Dash-to-Axle部分(輪心到防火牆部分)異常寬大,內行人一眼看出是後驅性能車。這點,沃爾沃設計師也用過--故意拉長了S90的這一部分,讓這款本是前驅的北歐旗艦也有了後驅車的既視感。

當然,凱迪拉克的後驅是真後驅。

未來90後,甚至00後的市場肯定是向運動、個性、智能的方向發展。這點上,以個性著稱的凱迪拉克還是得心應手的。從設計到營銷,它在這塊上沒輸過。幾年前,莫文蔚代言SRX在66號公路上的海報,依然印象深刻。那句“忠於自由”,不知讓多少人身未動心已遠。

CT5的官方售價肯定會低於預售的28-34萬,這更有利於「個性化」落地到消費升級但預算在限的90後手中。

個性化似乎是一個小眾化市場,其實當90後甚至00後登上消費舞臺時,各種小眾化匯聚在一起本身就是大眾化了。70後看不慣的“非主流”周杰倫是80後的主流;但到了90後那裡,周董又太主流而不入流了。

凱迪拉克的個性化戰略,可能就是把每個小眾化都做到位,最終成為一線豪華品牌。


Binbin講車


我媳婦就凱迪拉克,簡單來講,就是買不起bba還想享受豪華品牌的人,說實話,真心費油變速箱太差!!


我不是壞人99999


我,就是好奇,凱迪拉克開起來啥感覺,我感覺挺好的,凱迪拉克群也挺好的[大金牙][大金牙]



一些新鮮事物


都是一群社會底層,並不是特別富裕,但喜歡裝富裕的人,有錢誰買這檔次的車?


允許我再牛b些


我想我的情況能有一定代表性

1,男,接近不惑之年,3年前離開事業單位開始自己闖蕩。

2,家裡在二線城市西安有幾套房,手裡現金流維持在70到100萬左右,換車預算除去置換成本,不想超過30萬

3,從小到大喜歡變形金剛,對美系車的印記很深,尤其是小時候看到的婚車,凱迪拉克,林肯,算是一種情結。

4,到了這個年紀,喜歡的太多,品質也有需求了,而卻不能靠父母了,在有限的預算裡最大限度的包裝自己才是最務實的,絕對不能因為新車新房而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

5,最終我選擇購買了XTS和一塊心愛的勞力士126334,減去置換成本,一共花了不到30萬。


車馬道


像我這樣的男人👨



數學滿分堂


剛開始接觸凱迪拉克,外看著顯大,內飾也不錯,久了,也就習以為常了。有凱迪的往下拉價,讓那些虛高價的車不得不降價,或讓收加價提本的不敢輕易加價,從這點看,凱迪功不可沒。讓凱迪與同價的其他車比,同價的凱迪會讓你心動的,你自己去對比吧,我選凱迪就因為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