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边缘:过去、现实与未来

不知过去,何以知未来?


1

今天聊个复杂的,所以文末有个彩蛋,让你愉快下。

先从一本书聊起,不过这本,不是老南写的。

这本书2013年出版,叫《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

危机边缘:过去、现实与未来

如果你不喜欢看书,推荐去B站,搜下这个系列视频——《温铁军:新中国十次危机概述》,是温铁军2017年,在香港大学的一个系列讲座。

危机边缘:过去、现实与未来

目前貌似B站相对较全,海外某大视频网站最全。

作者是中国著名三农专家,温铁军先生。是老南非常敬佩的一位本土经济学家,专业,而且深深热爱着这片土地。他也参与了这十来年,国内大量农村政策的调研和制定。

但老先生也非常低调,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他。但功底,比那些到处站台走穴的网红经济砖家,深厚太多。

为什么今天要聊这个?

大家都知道,老南特喜欢研究,理财中的各种坑,毕竟失败是成功之母。而各种坑中,埋人最深,范围最广的,毫无疑问,就是经济危机。

不信,看看最近全球股市、债市、石油,这才刚开始。

他的书和讲座,是研究建国以来,到2008年,60年中,8次经济危机的扛鼎之作。

危机边缘:过去、现实与未来

也许很多人会说,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那些事,我们高中历史都学过,和现在有什么关系?

如果你这么想,看完这本书,会彻底颠覆,你对过去那段历史的认知;也会彻底颠覆,你的经济学框架。

更能理解,在当前的危机中,下一步,会怎么走。


2

国内的主流经济学,还是西方体系为主。但西方这些,在国内,包括其他部分国家,有很多问题,无法解释。

如强调“市场万能论”,“经济自由化”,但拉美,尤其资源禀赋优越的阿根廷,巴西,为何并未持续发展起来?

本质还是在民族资本发展过程中,没有去依附,积累足够的资本,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最终仅成为发达国家,产能过剩的倾泻地。

而中国,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注意,这点非常重要,隔壁日本、韩国、欧洲部分国家,可不是独立主权国家,还有美国驻军的,政治、经济是会收到他国影响的),之所以能在过去几十年,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正是因为坚持独立自主,和苏联美国分分合合,走出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当然,也付出了代价,也就是每次危机。

所以,不能迷信西方“自由主义”学说,不一定要按照西方的意识形态,来认识一个国家体制的优劣,而要总结客观的规律,形成自己的思考。

而这些研究,一定要从“国初”研究开始。

如研究美国,不得不从美国南北战争,和美国宪法开始。而研究中国,一定要从建国后的历次危机,如何产生,如何度过开始。

而中美的制度差异,正是在国初基础上,后期派生的,是一定的资源禀赋条件下,要素结构变化的结果,并形成长期制度的路径依赖。

危机边缘:过去、现实与未来

这点非常重要,所以很多西方的制度、经验,如果全面照搬,死搬硬套,往往死路一条,因为压根没这些基因。


3

所以,建国后,每次危机,都是一次资本积累后的危机,有的源于内部的资本积累(如1968-1970年“三线建设”),有的源于外部资本积累(50年代和苏联,70年代和美国)

危机边缘:过去、现实与未来

那为什么会有危机?因为国家要发展。

什么是发展?就是把资源资本化,并获得资本增利的过程。

如何资本增利?工业化是必然途径,但需要极其密集的资本。

密集的资本如何获得?欧洲,通过殖民地,完成了初始资本积累;新兴国家,主要来自殖民宗主国的产业转移,和后期70年代,西方经济危机后的产业转移。

所以,西方的发展,制度是后期派生的,核心还是完成了初期资本积累。

危机边缘:过去、现实与未来

资本密集的过程,会产生什么问题?大量的环境污染,以及周期性的生产过剩。

什么是生产过剩?工业化不断加强,导致生产总量,大大超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最终产生经济危机。所以,上世纪引发二战的30年代经济危机,我们就看到奶农倒掉滞销的牛奶。

而今天中国面临的问题,正是产能及资本双重过剩。

那历次危机过程中,重要的缓释手段有哪些?几乎都离不开农村。

如建国初期,通过土改,提高农民积极性,通过扩大再生产,降低物价和财政赤字。如70年代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偿还巨额外债,解决外债危机。等等等等。


4

所以,为什么要搞一带一路?输出过剩产能。

为什么要自主制造?完成产业升级,脱虚返实。

为什么要乡村振兴战略,绿水青山?要用农村大量没定价、或资产价值未显化的资产,吸收过剩的资本。

所以,如果是有心人,这几年真要好好关注农村,会出现大量改革的机会。


今日彩蛋

市场情绪化到极端了,美联储也无上限印钞,就差亲自下场买股票了。这和2015年,A股救市后,迎来一波反弹,然后继续阴跌,跌个新低,会很像。

所以,老南预测,美股会和A股,将同步反弹数日,然后继续阴跌。毕竟,一季报出来,大家业绩都会很难看。

所以, 在自己能力范围内 ,看着办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