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思特里克蘭為何要選擇如此不同尋常的路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於191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

小說以畫家保羅·高更的故事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從事證券工作的白領查爾斯·思特里克蘭,突然有一天給妻子留下字條離家出走了,一心一意追尋繪畫的熱情。像著了魔一樣,跑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與當地土著人一起生活,貧病潦倒也不再回頭。

我們來看看故事原型:保羅·高更是一個什麼樣的畫家?

保羅·高更生於法國巴黎,年輕時做過海員,在23歲時從事了股票經紀人的職業,收入十分豐厚。娶了一位丹麥工業大亨的漂亮女兒做妻子,兩人生兒育女,過了幾年平靜和諧的生活。

35歲時,他在妻子和朋友都不知道的情況下,毅然決然的辭掉了銀行工作者的職位,開始把全部精力投入繪畫,成為了一名印象派職業畫家。1890年之後,高更日益厭倦現代文明生活,去往南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島潛心繪畫,在那裡畫了大量的作品。

《月亮與六便士》思特里克蘭為何要選擇如此不同尋常的路

《塔西提島的女人》保羅·高更


無人理解的刻板生活 他其實並不快樂

我認為在這種看似波瀾不驚,井然有序的美滿生活畫面裡,查爾斯·斯特里克蘭是不快樂的。

查爾斯·思特里蘭的妻子,思特里蘭夫人是一個在生活上精緻優雅卻也虛榮的女人,經常在家舉辦茶會和宴會,結交文藝界人士。

在茶會上她常常給外人傳遞一個信息——她的丈夫是一個毫無文學藝術修養、一無是處的人,所有人對他丈夫的印象便是一個不懂社交、忠厚老實、枯燥乏味的人。說明她並沒有正真用心深入地瞭解過她的丈夫。

思特里蘭夫人從來沒有在茶會和宴會上認真地介紹過自己的丈夫,提到她的丈夫總是顯得特別尷尬。有一次茶會中,“我”主動提出想見見她的丈夫,她是怎麼回應的:

“等哪天沒有別人,我請你來家裡吃晚飯。但記住,你可有點冒險;如果這是一個沉悶乏味的夜晚,千萬別怪我。”

她還在一次補缺邀請的字條裡給客人寫道:

“我事先聲明,你會厭煩透頂。總之是一次乏味的宴會。但如果你來,我會非常感激。”

她所有言行,幾乎讓眾人甚至覺得查爾斯·思特里蘭根本配不上這位在文藝界有頭有一席之地的斯特里克蘭夫人。

她處處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丈夫的無趣搞砸了她的高貴的宴會,說明她這個人極其愛慕虛榮,她這種性格與斯特里克蘭沉默低調不愛社交的性格決然相反,他們的婚姻會真的幸福嗎。

斯特里克蘭夫人並不懂得斯特里克蘭的內心世界,在乎的只是他提供的安穩、體面、富足的物質生活。她頻繁地邀請宴會,把生命浪費在瑣碎的應酬事務上,成為了純粹的社交義務,斯特里克蘭也許早就厭倦了這樣的生活。

“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裡有一種強烈的衝動,渴望一種桀驁不馴的旅程。這樣的安逸總讓我驚懼。我的心渴望更加驚險的生活。只要我能有所改變——改變和不可預知的冒險,我將踏上嶙峋怪石,哪怕激流險灘。”

-節選《月亮於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思特里克蘭為何要選擇如此不同尋常的路

《塔西提島 午休的女人》保羅·高更


內心的孤獨喚醒潛意識裡的繪畫激情

木心先生曾說:“凡是偉大的,都是叛逆的。”

我認為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在生活裡是一個存在感特別低的人,雖然他本性低調不愛說話,但她妻子並不理解他,認定他是一無是處乏味之人,覺得他這樣的個性是不足為外人道的。

當斯特里克蘭夫人把“我”介紹給她丈夫認識之後,她對她丈夫說了一句玩笑話:“我請他來,是要讓他知道,我真有丈夫。”雖然是一句玩笑話,足以證明他在生活中存在感特別低,並且無形中被她妻子不斷放大。

突然有一天他的潛意識被喚醒了,他走了,再也不會回來。當斯特里克蘭夫人得知消息後,非常震驚和苦惱,她寧可看見他出軌,也不願意接受他是為了畫畫而離開她,這感覺讓她顏面掃地。

他說:

“我告訴你我必須要畫畫,我自己控制不了自己,一個人落到水裡,他如何游泳,姿勢好看難看根本沒有關係,他必須掙扎出水,否則就會被淹死。”他對畫畫的熱愛就如同一團燃燒的火焰,令他無法自拔。

巴西作家保羅.戈埃羅在小說《鍊金術士》說過:“每個人都是帶著天命來到世上,天命就是一個人總夢想著去實現的事情,這個夢想就是你來到這個星球上的使命。"

離經叛道 心無雜念與世無爭

用世俗觀念來看斯特里克蘭德,他是個拋妻棄子,忘恩負義,毫無愧疚之心的渣男。他所做的這些事情遭世人唾棄,可謂是顛覆了我們的人生觀。

當他被問到:“所有的人都討厭你、鄙視你,你也無所謂嗎”

“無所謂。”查爾斯·斯特里克蘭說道,他完全把世俗偏見視作浮雲。

塔西提島給了斯特里克蘭豐富的靈感,他在小島遇到了正真懂他愛他的女子,默默陪伴和照顧他到最後。即便窮困潦倒,病魔纏身,他卻很快樂,畫了一屋子的畫,他實現了真正為自己而活的後半生。

在他死前,他燒燬了所有的繪畫作品。他不是為了當一個偉大的畫家,也不是為了賣畫換取財富。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只是勇敢地去完成他了他的天命職責,不留任何痕跡,就像大雁飛過一樣。

卑鄙與高尚,邪惡與善良,仇恨與愛,可以並存於同一顆心靈中。

-《月亮與六便士》


小結:

華茲華斯有一首著名的十四行詩:《塵勞》

塵勞糾纏我們太甚;夙興夜寐,

賺錢又揮霍,我們浪費了精神;

自然界很少事物使我們賞心悅目;

我們拋棄了心,真是不合算的買賣!

向月亮袒露胸懷的大海;

那無時不在的怒吼而現在沒有聲音

像睡花閉攏起來似的狂風陣陣;

這一切,我們都覺得合不來;

它不能感動我們。——神啊,我寧願

是古老教條撫養大的異教徒一個;

以便佇立在這愉快的草原,

瞥見一些什麼,減少我的寂寞;

看普洛提阿斯自海中湧現;

或是聽老特萊頓吹他的海螺。


《六月與六便士》這本小說就和這首詩一樣,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每個人表象下都有一顆不安於現狀、追求自我的靈魂。作者並不是說我們都要不顧一切地追求夢想和自我,大家都去流浪,離家出走。而是教會我們在如今忙碌功利的世俗社會里,不要失去了本心。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天命,找到它並且去執行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