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第一勁旅戚家軍的最終歸宿(上)

中國歷史上有兩支用主帥命名的軍隊,一支是南宋時期岳飛所率領的岳家軍,另一支是明朝末年戚繼光所組建的戚家軍。


晚明第一勁旅戚家軍的最終歸宿(上)

抗擊倭寇名將戚繼光將軍

戚家軍,又稱義烏兵、浙軍,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成軍於浙江義烏,總兵力四千人,主力是義烏的農民和礦工。而戚繼光之所以能夠將一群烏合之眾訓練成一支勁旅,靠的就是嚴明的軍紀。

首先是選士兵方面,戚家軍秉承四要四不要的原則。即不要城裡人;不要在官府裡任過職的;40歲以上的和長得白的不要;膽子特別小的和膽子特別大的不要。要標準的農民;黑大粗壯皮肉結實的人;目光有神的人;見了官府還得有點怕的人。


晚明第一勁旅戚家軍的最終歸宿(上)

戚家軍

而戚繼光在治軍方面也就兩個字,一是殺,二是打。

如果要是生在明朝,光榮的投身為戚家軍的一員,先來看看有多少次機會被殺吧——

臨陣詐稱疾病者,斬首;

臨陣拋棄軍器者,斬首;

鳥銃手,演習或實戰中開槍開早了的,斬首,隊長若發現不告發的,一起殺;

鳥銃手後負責保護的近戰兵,若鳥銃手陣亡,將被斬首償命;

凡是臨陣退縮,允許甲長割兵耳,隊長割甲長耳,哨官哨長割隊長耳,把總割哨官哨長耳。收兵回營,查無耳者,斬;

一人退卻則一人被斬首,全隊退卻則隊長被斬首,隊長殉職而全隊退卻則全隊被斬首;

埋伏作戰,遇賊不起及起早者,隊長斬,各兵捆打。

當然,不服上官,令不行,禁不止,殺平民冒功、姦淫婦女更是斬首。

此外,行軍途中你若尿急離隊小便,割耳;喧譁說話者,捆打四十;訓練還有考核,凡是成績在中下的,捆打;凡兵逃走,同隊之人各捆打。平時除了統一唱軍歌,沒有任何娛樂,不許拉家常煽動鄉愁,更別說喝喝小酒玩玩葉子牌了。


晚明第一勁旅戚家軍的最終歸宿(上)

戚家軍抗擊倭寇

在裝備方面,戚家軍有三寶,分別是戚家軍刀、狼筅和火器。

戚氏軍刀是戚繼光專門針對倭寇使用的倭刀所改良製造的武器。明朝軍隊所用的刀在與倭寇交戰時,經常被倭寇的倭刀砍斷。戚繼光吸收倭刀的長處,對中國軍刀進行改良,帶有明顯的日本風格,刀刃弧度加大,刀刃寬度的縮小,刀尖帶有一個小小的弧度,刀刃中間起一條鎬線,刀背也有一條棟線,刀尖保留和刀身基本相同的厚度,刀背有采用削棟,減輕刀刃整體重量但是不減少刀刃的強度。戚繼光在《練兵實紀雜集·軍器解》著作裡有記載此刀的鍛造方法。


晚明第一勁旅戚家軍的最終歸宿(上)

戚家軍刀

狼筅是戚繼光對付倭寇給戚家軍所配備的武器之一,粗有二尺,長有一丈五六尺。明朝的軍隊在與倭寇交戰時,因懼怕倭寇的倭刀而張皇失措,戚繼光在長而多節的毛竹頂端裝上鐵槍頭,兩旁枝刺用火熨燙的有直有勾,再灌入桐油,敷上毒藥。戰鬥時,倭寇長刀雖鋒利,卻砍不斷軟枝,竹節層層深,能擋住長槍刺入。狼筅上的枝端茂盛,可以掩護持有者,衝陣時既能自保,又非常具有殺傷力,可謂攻受兼備,被稱為“刺倭利器”。


晚明第一勁旅戚家軍的最終歸宿(上)

狼筅

戚家軍刀和狼筅都屬於近戰武器,而戚家軍賴以致勝的是他們的火器。戚家軍有車營、步營、馬營和輜重營。其中車營火器比為 43.60%,馬營火器比為 42.57%,步營火器比為 48.02%,輜重營火器比為 58.70%,其中以輜重營火器比最高。戚繼光薊州練兵編組的部隊火器數量及比例是同一時期全世界;“最多量也是最高比的火器部隊”,同一時期的歐洲正流行西班牙大方陣,單一大方陣規模相當於明朝的“營”,單一規模的西班牙大方陣配付的火器比為22.38%(不含炮兵)。日本戰國大名是以“備”為基本戰術單位,也是相當於明朝的“營”,一個戰國大名的“備”(百萬石大名本陣備例外)火器比為20.98%。此時的全世界只有奧斯曼帝國的新軍(就是近衛軍)火器比約在30%以上還有得一比。


晚明第一勁旅戚家軍的最終歸宿(上)

明代大炮

在防具方面,戚家軍的基層戰術單位是“車”或是“隊”,車營及輜重營是“車”,馬營及步營是“隊”。馬營及步營是第一線主力戰鬥部隊,全營官士兵全部掛精良甲冑上陣,車營及輜重營是輔助支持部隊,車正(含)以上官佐才有掛甲,車兵不掛甲。


晚明第一勁旅戚家軍的最終歸宿(上)

明代鎧甲

而這裡面最最傳神的莫過於戚家軍的陣法鴛鴦陣了。因為明朝末年開始,火銃和火繩槍已經大規模的進行應用,所以傳統的大規模步兵集結已經基本不適用於當時的戰爭。但是單兵作戰無異於去送死,所以需要結伴而行,戰場上宛如鴛鴦,所以叫做鴛鴦陣。

鴛鴦陣”不但使矛與盾、長與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了各種兵器的效能,而且陣形變化靈活。可以根據情況和作戰需要變縱隊為橫隊,變一陣為左右兩小陣或左中右三小陣。當變成兩小陣時稱“兩才陣”,左右盾牌手分別隨左右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護衛其進攻;當變成三小陣時稱“三才陣”,此時,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兩側護衛。這種變化了的陣法又稱“變鴛鴦陣”。


晚明第一勁旅戚家軍的最終歸宿(上)

戚家軍鴛鴦陣

正是靠著這些東西,戚家軍十三戰十三捷,同時也出國作戰,參加了中日第三次戰爭即壬辰衛國戰爭,在戰爭中,戚家軍收復平壤,攻克牡丹峰。戚家軍自成軍之日開始,直至最後一戰,累計斬首十五萬餘,因此戚家軍也被譽為“16至17世紀東亞最強軍隊” 。


晚明第一勁旅戚家軍的最終歸宿(上)

壬辰衛國戰爭

後來戚繼光調任薊州,總領北方總兵,戚家軍也轉戰到北方。不過隨著張居正的逝世,戚繼光被清算,戚家軍對倭寇屢試不爽的陣法和武器沒有在北方得到檢驗,而不幸的是,戚家軍在東北參與的第一戰也成了他們的最後一戰,從此世間再無戚家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