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如何走向国际化?听听中医药大学教授怎么说

今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以推广循证医学为出发点,举办“第一届杏林循证论坛、国际循证中医研究所暨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GRADE中心成立大会”。作为协办方,爱思唯尔在会上分享了利用文献途径通过Embase寻找最佳中医证据,介绍了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构建Embase数据库中医药主题词库(TCM Emtree)的项目情况。


目前,中医药学分类的第一个分支——针灸已在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上正式发布,订阅Embase后,所有人均可查看中医药分类下的针灸分支。而第二个分支——中草药复方也正在开发中。


对此,爱思唯尔近期采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循证医学研究院副院长费宇彤教授。费教授与我们分享了她在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方面的经历,以及与爱思唯尔合作构建Embase数据库中医药主题词库(TCM Emtree)的初衷和感受。

中医药如何走向国际化?听听中医药大学教授怎么说

费宇彤

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国际循证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循证医学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医针灸、临床研究方法学研究、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定性研究等。


Q1

费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是什么原因让你走上循证中医学这条路的?很想听听您的经历。


我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时候学的是中医针灸。我在学习和临床实习的时候,常常感到困惑。中医疗效的不确定性,多种诊疗思路如何优先选择,中医与西医联合使用时候的分工、交互作用,中医特别是针灸的优势领域是什么,等等,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一方面,我感觉自己还需要加强学习;另一方面,我似乎感觉到这里面有许多问题来自中医学学科体系的特点,比如古代及当代中医诊疗经验的科学性内涵与外延、中医个体化辨证论治该有的程度、比如中医疗效的稳定性与基准水平等等。


当我2006年博士毕业的时候,我的博导图娅教授推荐我跟从刚刚从英国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工作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建平老师学习循证医学。图娅教授早年就注意到了集团疗效与个体疗效之间的关系与差异,并与当时日本东京大学的津谷喜一郎教授有过多次深入切磋。2006年2月份,津谷教授在东京举办中日韩整合医学会议,同时邀请了图娅教授和刘建平教授出席,我有幸随同图娅教授一同参会,并从此结识了刘建平教授。此后我更是有幸更够作为博士后研究人员跟从刘建平教授学习,从此开始了我的循证医学之路。


刚刚进入循证医学殿堂的时候,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并接受着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深深感觉到这门学科所关注与研究的问题正是我多年的疑问。同时,我也对循证医学的核心理念深感认同,即在知晓我们所能够获得的最新最好证据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医生的经验技能和患者的价值观与选择性偏好,三者共同决定临床决策,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服务。在循证医学的世界里,我发现原来我的困惑并不孤单,还有很多从事临床研究方法学的同道、老师也都致力于此。


后来,我又有幸作为访问学者跟随了循证医学的创始人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Gordon Guyatt教授学习,这使我进一步接触了国际最高水准的循证医学研究前沿和方法,使我更深地认识到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的特点及主要困难,并结合国际前沿,尝试一些创新的研究方法,希望能够为中医药的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研究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


Q2

在循证医学和中医药交叉的研究领域中,您认为我们面临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在循证医学和中医药交叉的研究领域中,我感觉到中医药概念和术语的标准化问题是制约学科本身发展和中医药学国际化的一个主要基础性障碍。


中医药概念和术语的标准化问题早已经是国内中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数十年来就一直有学者在此领域耕耘。比如中医药已经有了一些国际标准术语,如世界卫生组织的中医药英语名词术语集,针灸的多种世界标准,最新颁布的ICD-11里面也第一次增加了中医药术语;国内也有多种术语规范、国家药典、各种教材等。


这些现有的规范和标准对于中医药本身学科的发展和国际化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还需要更多的推广性使用,特别是跨出中医药圈子到全部医药学科的推广性使用,以使这些成果产生应有的影响力。


Q3

您的团队和爱思唯尔旗下的Embase数据库完成了一个合作项目。能简单介绍一下项目的合作过程和目前取得的成果吗?


在一次与爱斯唯尔的交流中,我意识到爱斯唯尔的主要数据库Embase中尚没有对中医药的系统性主题词库。主题词库是帮助检索者快速、准确、全面检索到有效文献的最主要工具体系。中医药主题词库的缺如将会减少现有中医药研究证据的被检索利用率,使研究价值受到损失。于是,我提出构建Embase数据库中医药主题词库(TCM Emtree)的想法。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爱斯唯尔的支持。于是,2017年底,这个合作项目正式启动。


团队的核心工作组成员除了我以外,还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的李迅老师,人文学院的李晓莉老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的研究生胡瑞学同学(现在已经毕业)、梁昌昊同学和于明坤同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的刘建平教授对整个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循证医学中心的23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此项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的张林老师和陈绍红老师对项目的方剂和中药部分给出了很重要的建议。


我们以《WHO西太平洋地区中医国际标准术语》中的Basic theory, Therapeutics, Classic of traditional medicine和ICD-11 Beta Draft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Statistics)中的Diagnostics, Disease为主体分类依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针灸经穴定位》、《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英译》、《中药学》、《方剂学》教材为主要概念和术语的核心框架,以英文和拼音为表现形式,充分检索Embase中的同义词,理论上按照词频多少为序,制定中医药主题词库(TCM Emtree),预计收录至少6000个概念,可能还会继续扩增。


目前已经完成提交,预计2020年初,会有第一批主题词在Embase中上线投入使用,届时Embase的用户将能够利用这些中医药主题词实现文献检索。


(编者注:中医药学(TCM)分类的第一个分支——针灸,现已在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上发布。)


Q4

项目合作期间您的团队也使用了Embase搜集信息,能简单介绍一下使用感想吗?


在项目合作期间,我的团队对每一个纳入TCM Emtree的词语都进行了Embase检索,也接受了爱思唯尔关于Embase数据库的检索培训。


团队成员在使用Embase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其美观友好的检索界面、强大便捷的检索功能和非常大的文献收录量,特别是在药物研究领域和助力循证医学研究方面,其优势尤其明显,比如Embase数据库设计了专用的PICO检索结构和细致的药物警戒检索功能等,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数据库的高效性和灵活性。


Q5

Embase中哪些功能对您的研究工作有帮助?


我们常年从事循证医学相关研究,比如进行系统综述,撰写临床实践指南,开展临床研究、药物上市后疗效和安全性在评价和推广循证临床实践等。


Embase数据库中的循证医学相关的检索模块和药物警戒功能对我们有最多的帮助。前者的PICO结构化设计和自由词丰富的智能提示功能,减少了系统综述等制作过程中的检索成本和检索难度;后者对上市后药物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专业的检索平台,为企业和科技机构服务。


此外Embase数据库收录了很多PubMed数据库未收录期刊和文献,文献收载量很大

这对于我们需要尽可能全地收集证据的工作需求而言,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Q6


近年来我们国家非常重视中医药发展,在这个大形势下,这个合作项目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吗?


近年来,中国非常重视发展中医药,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具体举措。中医药在临床、科研和产业方面都得到了很多发展的机会。中医药作为国家对外合作交流的“巧实力”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本项目的实施和开展,将使已经公开发表的中医药科研成果有更多的机会被全世界的研究者检索利用到,在完善了Embase数据库自身中医药相关内容同时,也提升了中医药科研成果的价值和国际影响,为中医药国际化做出贡献。


Q7


请简单介绍一下1月12日挂牌成立的北中医GRADE中心。


2020年1月12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循证中医药研究院和北京GRADE中心宣布成立。国际循证中医药研究院主要由北中医循证医学中心、东直门临床研究团队和护理学院循证护理团队构成。院长有北中医校长徐安龙教授担任,刘建平教授为执行院长,商洪才、费宇彤和郝玉芳为副院长。这是北中医加大力量发展循证中医药学科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北京GRADE中心也同步宣布成立,刘建平教授和我是中心主任,曹卉娟和张颖是副主任。


GRADE方法学体系是循证医学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方法学体系之一,是证据综合和指南推荐意见的形成的权威方法学工具。北京GRADE中心是全球第10家,中国第3家,也是全球传统医学机构牵头的唯一一家。


北京GRADE中心创始成员共33位,分别来自北中医循证医学中心、北中医中医学院、北中医东直门医院、北中医护理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北京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首医北京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基础所、中医杂志社、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办公室、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等单位。


北京GRADE中心将立足北京,助推全国的GRADE方法学体系的正确合理使用,助力循证医学发展,促进全球的循证传统医学发展。


Q8


请简单介绍会议当天的情况和参会人员的反应,未来还会举办类似的活动吗?


会议当天,循证医学创始人、 GRADE创始人、GRADE工作组联合主席McMaster大学Gordon Guyatt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谷晓红教授、校长徐安龙教授、副校长陶晓华教授,各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领导到会参加了揭牌仪式。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循证中医药研究院和北京GRADE中心的成员出席了揭牌仪式并开展了后续的学术活动。


会议邀请了全国循证医学相关专业的专家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医学无论中西,皆服务于人;循证之法度,亦横贯中西。学术活动精彩而丰富,吸引了300余位参会者的全程参与,由于会场空间有限,还有一些人没有能够来到现场,我们也深感抱歉。


不过,我们计划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类似水平的培训和会议,邀请国际循证医学著名专家和国内同道一起,共同分享研究进展,促进科研合作,推动循证医学和循证中医药学科的发展。我们的工作也将与Cochrane China Network的中医药组(TCM Group)和翻译与传播组(Translation & Dissemination Group)共同开展。


Q9


会议上爱思唯尔产品经理Iveta Petrova介绍了Embase TCM项目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展望,您对此有什么想法,可以分享一下吗?


本次会议得到了爱思唯尔的大力支持。在会议上爱思唯尔产品经理Iveta Petrova介绍了Embase TCM项目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展望,作为项目理念的提出者和主要执行者之一,我对爱思唯尔对本项目的重视表示感谢,也对爱思唯尔对中医药的兴趣与支持表示感谢。


我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TCM Emtree一定能够为Embase数据库的发展完善,为中医药科研成果的国际化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