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史書是真實可信的?

王超行俠仗義


篡改歷史,摻入假貨的成本很高,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歷史上有不少篡改歷史的事,但都會留下許許多多的蛛絲馬跡,如果不帶腦子去看史書,確實可能會中了篡改者的圈套。很多歷史小白喜歡胡思亂想開腦洞,殊不知史學大牛也同樣喜歡開腦洞,例如川本芳昭提出北魏孝文帝是奶奶馮太后的親兒子,田餘慶猜測桓溫是桓範的後人,仇鹿鳴也提出司馬昭可能暗殺了陳泰。但歷史大佬和歷史小白的腦洞的區別在於小白的腦洞通常是憑空產生,沒有什麼史料當證據,即使有也通常是曲解史料,常常是先有了結論,再順著結論去找對自己有利的材料。而歷史大佬們則是在掌握了巨量史料並對當時背景有了深刻了解的前提下,通過各種細微的證據和史料中不自然的部分,解構史料,對幕後的真相進行探究,補充史料裡所缺失的部分。前者的腦洞只能用來當做茶餘飯後的笑料,而大佬們的腦洞則會讓人驚呼說不定真是這樣。我曾經就看過蔣福亞教授分析歷史上的苻生並不是真正的暴君,而是遭到了苻堅的抹黑。他首先提出苻堅有過篡改史料的行為,這一點在《晉書》和《魏書》中都有記載。因而苻堅為了提升自己篡位的合法性,在史書中抹黑苻生是很可能發生的事。接著他又分析哪些史料可能是被苻堅篡改過的,例如苻堅父子在《秦書》和《太平御覽》中都被記載相貌醜陋,但《晉書》裡卻記載苻堅骨相不恆,姿貌瑰偉,質性過人,非常相也。可見《晉書》的參考書目裡必然有經苻堅之手篡改的材料。《晉書》《魏書》《十六國春秋》裡都說苻生把殺人武器和刑具備置左右,但《晉中興書》中卻說這是苻生之父苻健做的事。因而這件事要麼是被修改過後張冠李戴,要麼苻生只是繼承了父親的做法(苻健在史書裡都是明君形象)。《魏書》裡說苻生殺害了重臣賈玄碩,但《資治通鑑》裡卻記載賈玄碩是被苻健所殺,而且前因後果寫得明明白白,合情合理。《資治通鑑》裡記載苻生繼位當年便改元,違反了禮制,但《晉書》裡卻記載苻生是在繼位第二年才改元的,罪名無法成立。各史書裡記載苻生繼位時發生天災,按照古人的思想,這都是苻生行為不端所引起的。然而事實是,這些天災在苻生繼位前一年就開始發生了,把鍋甩給苻生純屬亂扣帽子,這些對苻生不利的材料全部都可以找出與之矛盾的記載,可見苻生的形象明顯是有意被抹黑了。至於史書裡記載苻生誅殺了一批朝廷重臣,實際上這些人大部分是太后族人和六夷酋長。苻生因為天生殘疾(獨眼)從小就不受長輩喜愛,加之入主東宮的時間較晚,因而無甚威望。在其繼位之初,中書令王魚就藉口天象,要苻生“惠和群臣”,國舅強平要苻生“愛禮公卿“,”棄纖介之嫌,含山嶽之過“,”去秋霜之威,垂三春之澤“,意思是讓他老老實實聽話,聽任大臣攻擊,並放任貴族的不法行為。而苻生繼位僅兩年,宗室就相繼發生了苻菁、苻黃眉、苻堅三人的政變。至於梁安和雷弱兒等輔政大臣,早在苻健時期就有私通東晉的嫌疑。朝廷中的這幫人不是想讓苻生當傀儡就是想幹掉他取而代之,苻健在去世前也告誡苻生,如果這幫大臣不聽話就馬上動刀子,可以說苻生完全是在執行父親的遺命。
至於歷史上的暴君們喜歡乾的那些事,苻生幾乎一件也沒幹過。他在位期間從沒搞過大規模的巡行,也沒搞過狩獵活動,甚至沒有主動挑起過一場戰爭。有關苻生的資料裡羅列了他的大量罪狀,卻沒有關於他窮奢極欲、大興土木以及隨意更改制度的記載。唯一相關的是苻生曾徵發三輔民眾修了一座渭橋,就這還被罵了。
史書上記載苻生在位的兩年風雨飄搖,國家瀕臨崩潰,然而苻生在位期間卻令前涼稱臣,併成功抵禦了前燕的進攻以及前秦多年的死對頭羌族姚襄的進攻,還反將姚襄一舉消滅。而在消滅姚襄後,苻生既沒殺俘,也沒坑降,還以王禮厚葬姚襄之父姚弋仲,以公禮厚葬姚襄,並接納姚襄的弟弟們為部下。此外,十六國時期的異族政權大都有胡漢分治的政策,前秦也不例外。但前秦的胡漢分治政策從苻生時期開始便不見蹤影,如果是苻堅廢除了胡漢分治,那麼理應在史書裡大書特書,合理的解釋是苻生廢除這一政策的記載被掩埋了。而苻生的另一大罪狀則是好酒,問題是氐族人都喜歡喝酒,苻洪苻健苻堅都特別愛喝酒,苻堅甚至在統一北方後開宴會,下令群臣”極醉為限“。為啥這麼一個氐族人的共同愛好,到苻生這兒就成罪名了?誠然在位僅兩年的苻生論成就遠不及苻健和苻堅,但就其所作所為而言,也不應當被稱之為暴君。
實際上蔣福亞教授並非第一個為苻生喊冤的人,北魏文學家楊衒之在其作品《洛陽伽藍記》中記載“苻生雖好勇嗜酒,亦仁而不煞。觀其治典,未為兇暴,及詳其史,天下之惡皆歸焉。苻堅自是賢主,賊君取位,妄書生惡。凡諸史官,皆是類也。”唐朝史學家劉知幾也在其作品《史通》裡說“昔秦人不死,驗苻生之厚誣也!”
苻生究竟是不是一個暴君大家見仁見智,蔣教授也不過是提出了自己的一家之言。我幾乎全文摘錄了他的論點是希望告訴大家,歷史是可以懷疑的,但如果懷疑,就一定要言之有據,而不是無端起疑。史書裡的任何不自然之處都會留下蛛絲馬跡,嚴謹的人要做的應該是發現、蒐集並破解這些蛛絲馬跡,而不是拿著隻言片語就想搞個大新聞,只為博取眼球,或者是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一句話就把所有史料的價值給否定了,這些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隔壁老王談歷史


真實可信的史書當然首選“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24部紀傳體史書的統稱,按照各史所記朝代的先後排列,分別為:《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二十四史”共計3217卷(《漢書》《後漢書》《魏書》和兩《唐書》有復卷,實際為3300卷),約4700萬字(以中華書局點校本統計)。記述的範圍,自傳說中的黃帝開始,到明末崇禎皇帝止,涵蓋我國古代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內容。

以“二十四史”為代表的紀傳體史書,在中華文明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二十四史”以本紀、列傳、表、志等形式,縱橫交錯,脈絡貫通,記載了各個朝代的歷史概貌;同時又以中國曆代王朝的興亡更替為框架,反映了中國錯綜複雜的歷史進程,使中國和中華民族成為世界上唯一擁有近四千年連貫、完整歷史記載的國家和民族。這是中華民族引以為榮並值得進一步發揚光大的寶貴歷史文化遺產。


唐明國亮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但很遺憾地告訴你,你的問題,其答案是沒有。

No.1 實錄

首先我們來說一說實錄(chronicle of the reign of a monarch)。

定義:實錄就是按照真實情況,把情況記錄或錄製下來。也是編年體的一種,一般以皇帝的諡號或廟號為書名,也有以王朝命名。在南北朝時期已有。

實錄一般是在皇帝駕崩後,由下一朝的官員編寫,經過皇帝審核,這個朝代完蛋後,再集合起來。以此來看,事件剛發生不久,所以實錄應該是很真的,但事實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實錄一般是由本朝官員寫的,大多情況下,就是他爹家崩了,他自己來審查實錄。無論如何,曾經的皇帝是你爹,哪怕他對你不好,你想要他的皇位,你和他也有父子情。簡單點,咋們打個比方,別人罵你爹,你高興嗎?

所以,實錄不實。

No.2 某某史(屬於斷代史)

定義: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歷史的史書或史書體例。

斷代史以朝代為斷限的史書。始創於中國東漢班固所著的《漢書》。二十四史中除《史記》外均屬此體。編年體和紀事本末體的史書,以朝代為斷限的,也屬斷代史。

是的,從表面上看,斷代史似乎更真一點,沒有皇帝審核,可是,真的是你以為的事實嗎?

不然,所謂斷代史甚至是通史都有一個共性毛病:參雜有個人政治思想。

如你所想,你看《三國演義》以後以為劉關張竟是如此兄弟,事實真的如此嗎?不然。可它卻無形之中影響了你,哪怕你知道這不是真的,但你也可能認為劉關張有私下交往,這就是人的定型思維。而且,你以為當時真的能暢所欲言嗎?難道你不知道《西遊記》因為一句“皇帝輪流做 明年到我家”被列為禁書嗎?

所以,這類書即使再比實錄真也是有限定的。

No.3 通史

定義:“通史”可以理解為貫通的歷史,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或世界的從最早文明到現在的歷史。

這類書和斷代史毛病大體相當,不必多言。

No.4 野史

定義:野史即所謂的與正史相對的民間編撰的歷史,其大部分是根據傳聞、神話等編寫,有的具有真實性,而有的則有待考察。如《中華帝國野史》等。

野史中的確比較活躍,可是會參雜更多個人的政治思想,會真嗎?

好了,我的回答就到這裡,希望大家發表自己的意見,謝謝支持。






無名學者


二十四史還是比較靠譜的!這是中國古代各個歷史時期由不同的歷史學家撰寫的而被封建朝廷列入正史的二十四種史書的總稱。

三國時期,當時社會上就已有了“三史”之稱。三史通常指《史記》、《漢書》和東漢劉珍等編撰的《東觀漢記》。范曄的《後漢書》出現後,取代《東觀漢記》,成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陳壽的《三國志》,就有了“前四史”之說。唐朝官修南北朝八史和《晉書》成,再加上之前的前四史,就出現了“十三代史”之說。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礎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就形成了“十七史”之說。明代又增以《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合稱“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上先前的各史,總名為“二十二史”。後來又增加《舊唐書》,成為“二十三史”。在編撰《四庫全書》的過程中,學者又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舊五代史》,經乾隆皇帝欽定,也被列入正史,合稱“欽定二十四史”。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由武英殿刻印的“欽定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規模匯刻。二十四史記事上起傳說中的黃帝,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總計3213卷,約4000萬字,都是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而成的史書。


荒原漫步者


確實存在可信的史書。但是很可笑的是,這些史書大部分都是記錄古代人類生活和習俗方面的,比如唐朝通典,全書200卷,附考證1卷,分為〈食貨〉、〈選舉〉、〈職官〉、〈禮〉、〈樂〉、〈兵〉、〈刑法〉、〈州郡〉、〈邊防〉9門。由於記錄的是生活,基本上不存在假的不靠譜的。因為古代記錄生活總不可能說:我們生活吃飯主食是方便麵這種超越時代的記錄。

但是其他關於人類發展的史書基本是不可信的,時不時就會出現懷孕時候有異象(這種超越多少時代的神奇事情)。即使有些古人本著客觀的精神記錄史書,由於接觸面有所欠缺(他們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眼見不一定是真的,而知道真相的統治者又不想讓大家看到),寫出來的史書在客觀也是有侷限性的。


隨風侃球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魏書》《隋書》《舊唐書》是比較可信的史書。《史記》的真實性被考古證實了很多事情是真實存在的。史記這本書是司馬遷把見到的,聽到的,看到的全部記錄成書,他說了,不敢保證全部真實,但是他把自己所聞,所見都記錄了下來,還是可信的,而且,世上的東西本就沒有偏執,沒有絕對


人文歷史經典傳奇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魏書》《隋書》《舊唐書》是比較可信的史書。《史記》的真實性被考古證實了。



歷史古與今


客觀的來說,中國的史書,是全世界最靠譜的,而且是遠遠最靠譜,甚至於,中國的野史的靠譜程度都要遠超其他國家的正史。

值得一提的是,從清末開始,中國被留日的宣傳員黑得很深很廣,而後的老師,尤其是歷史老師普遍都是師承那批人的,所以,貶低中國歷史的風氣至今仍然很盛,,很多人把貶低中國歷史當作體現自身智商和思想高度的標誌性行為


寧兒寧兒


看史書,不能只看表面,也不能只看一篇,一本讀完,前後聯繫,從前後矛盾的字裡行間發現蛛絲馬跡,從看似筆誤的文字裡擷取點點滴滴,再加以串聯整理,歷史的真相,或許便在那看不見的地方,隱隱存在著,只要你足夠用心,也許就能發現作者留下的真相。


憶往人生事


司馬遷的《史記》,東漢班固的《漢書》,西晉陳壽《三國志》 北宋時期司馬光的《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