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史书是真实可信的?

王超行侠仗义


篡改历史,掺入假货的成本很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历史上有不少篡改历史的事,但都会留下许许多多的蛛丝马迹,如果不带脑子去看史书,确实可能会中了篡改者的圈套。很多历史小白喜欢胡思乱想开脑洞,殊不知史学大牛也同样喜欢开脑洞,例如川本芳昭提出北魏孝文帝是奶奶冯太后的亲儿子,田余庆猜测桓温是桓范的后人,仇鹿鸣也提出司马昭可能暗杀了陈泰。但历史大佬和历史小白的脑洞的区别在于小白的脑洞通常是凭空产生,没有什么史料当证据,即使有也通常是曲解史料,常常是先有了结论,再顺着结论去找对自己有利的材料。而历史大佬们则是在掌握了巨量史料并对当时背景有了深刻了解的前提下,通过各种细微的证据和史料中不自然的部分,解构史料,对幕后的真相进行探究,补充史料里所缺失的部分。前者的脑洞只能用来当做茶余饭后的笑料,而大佬们的脑洞则会让人惊呼说不定真是这样。我曾经就看过蒋福亚教授分析历史上的苻生并不是真正的暴君,而是遭到了苻坚的抹黑。他首先提出苻坚有过篡改史料的行为,这一点在《晋书》和《魏书》中都有记载。因而苻坚为了提升自己篡位的合法性,在史书中抹黑苻生是很可能发生的事。接着他又分析哪些史料可能是被苻坚篡改过的,例如苻坚父子在《秦书》和《太平御览》中都被记载相貌丑陋,但《晋书》里却记载苻坚骨相不恒,姿貌瑰伟,质性过人,非常相也。可见《晋书》的参考书目里必然有经苻坚之手篡改的材料。《晋书》《魏书》《十六国春秋》里都说苻生把杀人武器和刑具备置左右,但《晋中兴书》中却说这是苻生之父苻健做的事。因而这件事要么是被修改过后张冠李戴,要么苻生只是继承了父亲的做法(苻健在史书里都是明君形象)。《魏书》里说苻生杀害了重臣贾玄硕,但《资治通鉴》里却记载贾玄硕是被苻健所杀,而且前因后果写得明明白白,合情合理。《资治通鉴》里记载苻生继位当年便改元,违反了礼制,但《晋书》里却记载苻生是在继位第二年才改元的,罪名无法成立。各史书里记载苻生继位时发生天灾,按照古人的思想,这都是苻生行为不端所引起的。然而事实是,这些天灾在苻生继位前一年就开始发生了,把锅甩给苻生纯属乱扣帽子,这些对苻生不利的材料全部都可以找出与之矛盾的记载,可见苻生的形象明显是有意被抹黑了。至于史书里记载苻生诛杀了一批朝廷重臣,实际上这些人大部分是太后族人和六夷酋长。苻生因为天生残疾(独眼)从小就不受长辈喜爱,加之入主东宫的时间较晚,因而无甚威望。在其继位之初,中书令王鱼就借口天象,要苻生“惠和群臣”,国舅强平要苻生“爱礼公卿“,”弃纤介之嫌,含山岳之过“,”去秋霜之威,垂三春之泽“,意思是让他老老实实听话,听任大臣攻击,并放任贵族的不法行为。而苻生继位仅两年,宗室就相继发生了苻菁、苻黄眉、苻坚三人的政变。至于梁安和雷弱儿等辅政大臣,早在苻健时期就有私通东晋的嫌疑。朝廷中的这帮人不是想让苻生当傀儡就是想干掉他取而代之,苻健在去世前也告诫苻生,如果这帮大臣不听话就马上动刀子,可以说苻生完全是在执行父亲的遗命。
至于历史上的暴君们喜欢干的那些事,苻生几乎一件也没干过。他在位期间从没搞过大规模的巡行,也没搞过狩猎活动,甚至没有主动挑起过一场战争。有关苻生的资料里罗列了他的大量罪状,却没有关于他穷奢极欲、大兴土木以及随意更改制度的记载。唯一相关的是苻生曾征发三辅民众修了一座渭桥,就这还被骂了。
史书上记载苻生在位的两年风雨飘摇,国家濒临崩溃,然而苻生在位期间却令前凉称臣,并成功抵御了前燕的进攻以及前秦多年的死对头羌族姚襄的进攻,还反将姚襄一举消灭。而在消灭姚襄后,苻生既没杀俘,也没坑降,还以王礼厚葬姚襄之父姚弋仲,以公礼厚葬姚襄,并接纳姚襄的弟弟们为部下。此外,十六国时期的异族政权大都有胡汉分治的政策,前秦也不例外。但前秦的胡汉分治政策从苻生时期开始便不见踪影,如果是苻坚废除了胡汉分治,那么理应在史书里大书特书,合理的解释是苻生废除这一政策的记载被掩埋了。而苻生的另一大罪状则是好酒,问题是氐族人都喜欢喝酒,苻洪苻健苻坚都特别爱喝酒,苻坚甚至在统一北方后开宴会,下令群臣”极醉为限“。为啥这么一个氐族人的共同爱好,到苻生这儿就成罪名了?诚然在位仅两年的苻生论成就远不及苻健和苻坚,但就其所作所为而言,也不应当被称之为暴君。
实际上蒋福亚教授并非第一个为苻生喊冤的人,北魏文学家杨衒之在其作品《洛阳伽蓝记》中记载“苻生虽好勇嗜酒,亦仁而不煞。观其治典,未为凶暴,及详其史,天下之恶皆归焉。苻坚自是贤主,贼君取位,妄书生恶。凡诸史官,皆是类也。”唐朝史学家刘知几也在其作品《史通》里说“昔秦人不死,验苻生之厚诬也!”
苻生究竟是不是一个暴君大家见仁见智,蒋教授也不过是提出了自己的一家之言。我几乎全文摘录了他的论点是希望告诉大家,历史是可以怀疑的,但如果怀疑,就一定要言之有据,而不是无端起疑。史书里的任何不自然之处都会留下蛛丝马迹,严谨的人要做的应该是发现、搜集并破解这些蛛丝马迹,而不是拿着只言片语就想搞个大新闻,只为博取眼球,或者是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一句话就把所有史料的价值给否定了,这些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隔壁老王谈历史


真实可信的史书当然首选“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24部纪传体史书的统称,按照各史所记朝代的先后排列,分别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二十四史”共计3217卷(《汉书》《后汉书》《魏书》和两《唐书》有复卷,实际为3300卷),约4700万字(以中华书局点校本统计)。记述的范围,自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明末崇祯皇帝止,涵盖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内容。

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纪传体史书,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二十四史”以本纪、列传、表、志等形式,纵横交错,脉络贯通,记载了各个朝代的历史概貌;同时又以中国历代王朝的兴亡更替为框架,反映了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使中国和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近四千年连贯、完整历史记载的国家和民族。这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并值得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唐明国亮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但很遗憾地告诉你,你的问题,其答案是没有。

No.1 实录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实录(chronicle of the reign of a monarch)。

定义:实录就是按照真实情况,把情况记录或录制下来。也是编年体的一种,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也有以王朝命名。在南北朝时期已有。

实录一般是在皇帝驾崩后,由下一朝的官员编写,经过皇帝审核,这个朝代完蛋后,再集合起来。以此来看,事件刚发生不久,所以实录应该是很真的,但事实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实录一般是由本朝官员写的,大多情况下,就是他爹家崩了,他自己来审查实录。无论如何,曾经的皇帝是你爹,哪怕他对你不好,你想要他的皇位,你和他也有父子情。简单点,咋们打个比方,别人骂你爹,你高兴吗?

所以,实录不实。

No.2 某某史(属于断代史)

定义: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历史的史书或史书体例。

断代史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始创于中国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均属此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断代史。

是的,从表面上看,断代史似乎更真一点,没有皇帝审核,可是,真的是你以为的事实吗?

不然,所谓断代史甚至是通史都有一个共性毛病:参杂有个人政治思想。

如你所想,你看《三国演义》以后以为刘关张竟是如此兄弟,事实真的如此吗?不然。可它却无形之中影响了你,哪怕你知道这不是真的,但你也可能认为刘关张有私下交往,这就是人的定型思维。而且,你以为当时真的能畅所欲言吗?难道你不知道《西游记》因为一句“皇帝轮流做 明年到我家”被列为禁书吗?

所以,这类书即使再比实录真也是有限定的。

No.3 通史

定义:“通史”可以理解为贯通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或世界的从最早文明到现在的历史。

这类书和断代史毛病大体相当,不必多言。

No.4 野史

定义:野史即所谓的与正史相对的民间编撰的历史,其大部分是根据传闻、神话等编写,有的具有真实性,而有的则有待考察。如《中华帝国野史》等。

野史中的确比较活跃,可是会参杂更多个人的政治思想,会真吗?

好了,我的回答就到这里,希望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谢谢支持。






无名学者


二十四史还是比较靠谱的!这是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由不同的历史学家撰写的而被封建朝廷列入正史的二十四种史书的总称。

三国时期,当时社会上就已有了“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编撰的《东观汉记》。范晔的《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东观汉记》,成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陈寿的《三国志》,就有了“前四史”之说。唐朝官修南北朝八史和《晋书》成,再加上之前的前四史,就出现了“十三代史”之说。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就形成了“十七史”之说。明代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上先前的各史,总名为“二十二史”。后来又增加《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在编撰《四库全书》的过程中,学者又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旧五代史》,经乾隆皇帝钦定,也被列入正史,合称“钦定二十四史”。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由武英殿刻印的“钦定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规模汇刻。二十四史记事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总计3213卷,约4000万字,都是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而成的史书。


荒原漫步者


确实存在可信的史书。但是很可笑的是,这些史书大部分都是记录古代人类生活和习俗方面的,比如唐朝通典,全书200卷,附考证1卷,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法〉、〈州郡〉、〈边防〉9门。由于记录的是生活,基本上不存在假的不靠谱的。因为古代记录生活总不可能说:我们生活吃饭主食是方便面这种超越时代的记录。

但是其他关于人类发展的史书基本是不可信的,时不时就会出现怀孕时候有异象(这种超越多少时代的神奇事情)。即使有些古人本着客观的精神记录史书,由于接触面有所欠缺(他们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眼见不一定是真的,而知道真相的统治者又不想让大家看到),写出来的史书在客观也是有局限性的。


随风侃球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魏书》《隋书》《旧唐书》是比较可信的史书。《史记》的真实性被考古证实了很多事情是真实存在的。史记这本书是司马迁把见到的,听到的,看到的全部记录成书,他说了,不敢保证全部真实,但是他把自己所闻,所见都记录了下来,还是可信的,而且,世上的东西本就没有偏执,没有绝对


人文历史经典传奇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魏书》《隋书》《旧唐书》是比较可信的史书。《史记》的真实性被考古证实了。



历史古与今


客观的来说,中国的史书,是全世界最靠谱的,而且是远远最靠谱,甚至于,中国的野史的靠谱程度都要远超其他国家的正史。

值得一提的是,从清末开始,中国被留日的宣传员黑得很深很广,而后的老师,尤其是历史老师普遍都是师承那批人的,所以,贬低中国历史的风气至今仍然很盛,,很多人把贬低中国历史当作体现自身智商和思想高度的标志性行为


宁儿宁儿


看史书,不能只看表面,也不能只看一篇,一本读完,前后联系,从前后矛盾的字里行间发现蛛丝马迹,从看似笔误的文字里撷取点点滴滴,再加以串联整理,历史的真相,或许便在那看不见的地方,隐隐存在着,只要你足够用心,也许就能发现作者留下的真相。


忆往人生事


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西晋陈寿《三国志》 北宋时期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