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谁在吐蕃的地位更高?

瀚海说史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一事是在唐和吐蕃松州之战,唐军胜利后发生的事情。是唐朝在军事上取得胜利后采取政治联姻的方式将文成公主下嫁给松赞干布,唐和吐蕃自此成为姻亲关系,而且在吐蕃的原始资料中都有记载关于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一事。

这说明了吐蕃对于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是非常重视的。而尺尊公主是当时尼婆罗(现在尼泊尔)的公主,首先关于她嫁给松赞干布的记录在尼婆罗、吐蕃和唐这边都没有相关的历史记载,说明她的地位低下和嫁给松赞干布的影响也不大。其次尼婆罗在当时属于吐蕃的一个附属,一个附属国的公主嫁给吐蕃你觉得地位会高吗?

“纳木巴民王、泥婆罗铸铜王、孙波铁王、门域果王等四方之王收赋税以进贡称臣”藏文史料《贤者喜宴》

文成公主在吐蕃地位很高

1.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背景。在公元638年,唐军和吐蕃在松州爆发了一场战役,战争以唐军获胜为结束。经此一战吐蕃军队领较了唐军的厉害,退出了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地,并向唐朝谢罪。唐朝打通了由河西走廊向西域扩张的道路。当时在唐朝和吐蕃的实力对比,唐朝是有巨大优势的,当时的唐太宗在击败吐蕃后,也同意了吐蕃和亲的请求,以便长期维护与吐蕃的和平关系。

2.用赞蒙一词来称呼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大事纪年》中,对于文成公主的称呼前面都加有赞蒙二字,而且在文成公主死后是配享祭祀的。根据吐蕃的记载,兼有赞蒙和配享祭祀的一般都是吐蕃王后才有的待遇。所以从这点来看,文成公主就是松赞干布的正妻,吐蕃的王后。

“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松迎至吐蕃之地。”“及至羊年(公元683年)…冬,祭祀赞蒙文成公主。”吐蕃《大事纪年》

3.松赞干布专门为文成公主筑成,并向唐称臣。在新旧唐书中都写到了松赞干布为了文成公主筑成,建立宫殿的记录。并上书唐太宗主动陈臣。

“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高丽恃远,弗率于礼,天子自将度辽,隳城陷阵,指日凯旋,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夫鹅犹雁也,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 ”《新唐书》

尺尊公主很有可能是虚构或者地位不高的人物

为什么说尺尊公主要么就是虚构人物要么就是地位不高的人物呢,理由有几下点:

1.关于尺尊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一事并没有在尼婆罗、吐蕃及唐这边有相关的史料记载,这说明了当时要么就是没有这件事情,要么这件事情不重要。而有关于松赞干布娶尺尊公主的事情都是来源于吐蕃一些奇幻荒谬的小说中。

2.后世佛教兴起,抬高了尺尊公主的地位。在藏族地区最早的宗教并不是佛教而是苯教类似于萨满教的一种宗教。佛教在藏区的兴起主要开始于吐蕃时期的松赞干布,当时的松赞干布确实是支持佛教的发展,为了达到打压苯教维护其统治的效果(他的父亲就是被苯教旧大臣给杀死的)。尺尊公主为佛教传播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说后来藏传佛教密宗的兴起才有意提高尺尊公主的地位。


长安一少年


松赞干布是靠武力最终迫使唐太宗送出公主,因为军事上吐蕃一路高唱凯歌,唐朝根本没有还手的能力。不得不靠送女人和财物换和平。

文成公主的一生相当不幸,她在遥远的番邦生活了40年,却守了31年的寡,文成公主入藏多年,无子无宠,地位平庸,平日如丫鬟般伺候松赞干布的饮食起居,根本没什么地位。有的人甚至说,文成公主根本就没和松赞干布同过房。松赞干布要唐朝送女人,是为了得到唐朝送的钱财。因为对嫁去公主,不仅要给大量陪嫁财物,以后每年还要送去大量财物。这才是松赞干布要唐朝送女人的真实目的。

在松赞干布去世前的9年中,文成公主的婚姻也绝不幸福,年事已高的松赞干布共有6个有名分的女人,还有无数没有名分的,又能顾及文成公主多少?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9年,却只有3年产生交集,大部分的时间被冷落遗忘,显然谈不上受宠。

虽然文成公主当时的陪嫁异常丰厚,不仅有大量财物,还有大批工匠,给吐蕃引入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但据敦煌文书的记载来看,吐蕃人把这些视作唐朝畏惧吐蕃兵威前来乞和的贡物,由此也能看出唐太宗曾用女人、财物换和平是不争的事实。

此外,松赞干布不惜为来自尼泊尔的尺尊公主耗费巨资修建大昭寺,将尺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供奉其中;来自大唐的文成公主虽然带着佛家至宝,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松赞干布却只为她修了一座规模远逊的小昭寺来安置,二人地位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后来金城公主(文成和金城都只是宗女,不是皇帝的真女儿,是为了和亲而给的公主头衔。)入藏为吐蕃国主正妻,才将两座佛像互换,一直持续至今。但赤尊公主的实际地位还是在文成之上,比如,比如她们和松赞干布的塑像位置,是赤尊在左,文成在右。


满族文化网


这个问题问得好。

一直以来,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谁的地位更高,总有一些争论。下面我试着从七个方面来为大家梳理一下,看看哪一位公主才是吐蕃最有地位的女人。

一、从娘家的背景来看

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娶进来的媳妇地位有多高,和她的娘家势力有着必然的关联,这是亘古不破的真理。

唐朝和亲吐蕃,是在唐朝打赢了两国之间的战争,而且唐朝正处在贞观之治极盛时期的和亲,是靠实力实现和平之后的上邦大国对小邦的和亲。

文成公主的父亲是江夏郡王李道宗,和唐太宗李世民是堂兄弟。文成公主虽然不是皇帝的女儿,但地位仍然是十分尊贵的。尺尊公主只是小国尼婆罗的公主,尼婆罗只是一个位于尼泊尔的吐蕃属国,松赞干布只是为了加强与泥婆罗的关系才娶来尺尊公主。相比之下,大唐和泥婆罗谁轻谁重,不言而喻。

二、从迎娶的难易程度来看

按照《唐书》记载,唐贞观八年,松赞干布第一次派使节前往长安觐见唐太宗李世民。使节在长安了解到,突厥、回纥、吐谷浑的国王都与大唐联姻,这让松赞干布也有了迎娶唐朝公主的想法。

公元636年(贞观十年),吐蕃使节又一次出使唐朝,向唐朝提出“尚公主”的请求,被李世拒绝。

(吐蕃接亲)

两年后,吐蕃联合象雄大举进攻吐谷浑。吐蕃史书《世系明鉴》记载:“赞普致书唐主曰:‘若不许嫁公主,当亲提五万兵,夺尔唐国,杀尔,夺取公主’”。

面对吐蕃的挑衅,唐军必然做出反击。据《资治通鉴》记载:“ (八月)壬寅,以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督步骑五万击之" 。

在这次战争中,唐军让吐蕃吃到了苦头。唐军在主力部队还未到位的情况下,仅仅是先锋部队就取得了斩首千余级的胜利,压倒了吐蕃,致使吐蕃退兵并遣使谢罪。

(唐与吐蕃之战)

大唐禀着“打一拳又给个萝卜”的方针,为了维护西部国境的安定,将文成公主嫁到吐蕃,这是胜利者的一种姿态,是以上对下的一种恩宠。所以《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上记载:"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松迎至吐蕃之地。"

而松赞干布娶尺尊公主这一事件,史书记载很少,仅有一些吐蕃小说如《西藏的观世音》之类野史上有记载,甚至有些学者一直对历史上有无尺尊公主这一人物都有争议,所以说在迎娶的难易程度上,文成公主大大超过了尺尊公主。

(尺尊公主)

在吐蕃《大事纪年》以及吐蕃碑文等等这些吐蕃原始史料的记载里,都有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却都没有松赞干布娶尺尊公主。说明吐蕃根本没有重视尺尊公主,也证明尺尊公主地位必然低于文成公主。

三、从两位公主在西藏的待遇来看

松赞干布在迎娶文成公主后,曾给李世民上过一封答谢表,里面说:“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高丽恃远,弗率于礼,天子自将度辽,隳城陷阵,指日凯旋,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夫鹅犹雁也,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 ”。

根据《旧唐书》《新唐书》等记载,文成公主进藏后,吐蕃松赞干布特意为她筑造城堡、建立宫室。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旧唐书》记载:“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

公主进藏后,松赞干布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 。”遂筑城邑,立栋宇以居处焉。

(雍布拉康——文成公主行宫)

而关于松赞干布为尺尊公主专门修筑红山宫一事,疑点甚多。《西藏王统记》记载:“赤尊公主自作念言。藏王……即能修建一大城堡。定于阳木羊年为新城堡奠基。”这座宫殿就是红山宫。

可是吐蕃的《丹珠尔目录》上,关于修建红山宫的用途是这样说的:“为发展先祖之基业,乃建红山宫。”按照这个说法,红山宫根本不是为迎娶尺尊公主修建的。

如果《丹珠尔目录》记载是真实的,那么文成公主有专门为她修的宫殿,尺尊公主却没有,两人地位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四、进藏时间先后并不能决定地位

文成公主入藏时间确实晚于尺尊公主,这一点毫无疑问。但这一点不能证明两位公主之间的地位。

当时的西藏是没有长妻、平妻之说,根据《大事纪年》的说法,吐蕃赞普的妻子中,得到蒙赞这个封号,并且去世后享有祭祀待遇的仅有文成公主一人。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文成公主入藏后,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一直在一起生活,直到三年后松赞干布去世。

在这一时期,吐蕃历史文献、吐蕃碑文以及王统记、贤者喜宴等吐蕃资料中,都有对文成公主的记载,确并没有出现尺尊公主的名字。如果尺尊公主是松赞干布的王后(蒙赞),绝对不可能一处也不出现记载。所以我们不能认为谁先嫁到吐蕃,谁就是老大。

五、大小昭寺之争

文成公主为了镇伏“恶道之门”,在绕木齐建小昭寺安置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这事不假。

大昭寺建造的目的是为了供奉尺尊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有人就据此认为大昭寺高于小昭寺,所以尺尊公主地位高。

(大昭寺)

在此我要说一句,小昭寺在西藏被称为“惹冒切寺”,大昭寺称为“祖拉康寺”,大昭小昭是汉人的称呼,怎能证明两位公主的地位?

按照史书记载,文成公主将从大唐带去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留在小昭寺,吐蕃人为了防止觉神像被抢走,将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转移到了大昭寺隐藏,直到后来金城公主将其取出供奉在大昭寺。可见吐蕃对文成公主带去的佛像的重视。而尺尊公主带去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也被金城公主转移到小昭寺。

关于调换佛像的事,历来争论很多,也有学者认为,文成公主带去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根本没有调换,是一直放置在大昭寺,而尺尊公主带去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也是一直放在小昭寺的。

(小昭寺)

不管此事真相如何,现在大昭寺内供奉的是文成公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而小昭寺供奉的是尺尊公主从尼泊尔带去的8岁等身像。

调换佛像是西藏的一种传说,还有许多更加离奇的传说,在此不一一例举了。

六、松赞、文成、尺尊三人塑像的排列方式不是证明地位的标准

虽然一般情况下,松赞、文成、尺尊三人塑像的排列方式是松赞居中,文成公主在左,尺尊公主在右,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

西藏历史上并没有“以右为尊”的规定,就是讲究座次排列的中原地区,“尚左”或者“尚右”也是互相调换的。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规定。

七、从后世纪念来看

西藏地区的人民都知道西安有尊曾开口讲话的绿度母菩萨,在藏人心中,文成公主就是绿度母菩萨的化身。直到现在,藏人世世代代把文成公主视为菩萨,把她供奉在寺院中,万民敬仰,受持香火。

(绿度母菩萨)

另外一位尺尊公主就没有这样的待遇。

其实说了这么多,还不如我举个例子。西藏的《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所以,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在西藏的地位谁更高些,读者们应该有了答案了。

参考资料: 《旧唐书》、《贤者喜宴》、《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资治通鉴》、《西藏王统记》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刚日读史


神秘的吐蕃帝国

吐蕃(公元618年—842年)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自囊日论赞至朗达玛延续两百多年。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吐蕃社会生产以农牧业为主吐蕃时期的碑铭、木简、文书、经卷等尚有大量保存至今,是研究吐蕃社会和历史的宝贵资料。

松赞干布实际上是吐蕃王朝的立国之君

松赞干布(617-650年)。松赞干布卒于650年,在赞普位20余年。按照藏族的传统,松赞干布是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实际上是吐蕃王朝立国之君。在位期间(629—650年),统一西藏,正式建立奴隶主统治的吐蕃王国。他发展农牧业生产,制定文字,颁行“大法令”,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确立了吐蕃的政治、军事、经济及法律等制度,并且从唐朝和天竺引入佛教。贞观十五年(641年),松赞干布至柏海(今青海扎陵湖鄂陵湖)迎娶唐宗室女文成公主。唐封他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松赞干布又遣贵族子弟至长安入国学,学习诗书,请中原文士掌管其表疏。唐高宗时,松赞干布献金银珠宝十五种, 促进了汉藏文化的交流。

唐朝文成公主历史资料记载是王后

文成公主(625年—680年),唐朝宗室女(王爷的女儿),汉名无记载,其父史书也未记载,出生于山东济宁市任城。文成公主原本是李唐远支宗室女,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凡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松赞干布专门为文成公主修筑了宫室。汉文献中所述“为公主别筑城敦宫室”,系指松赞干布特为文成公主修筑于西藏拉萨红山之巅的三座堡式宫楼“布达拉宫”,以及后来由文成公主亲自主持所修筑的吐蕃式殿宇“大昭寺”与汉式庙宇“小昭寺”。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的记载中,有赞蒙尊称并且去世后享有祭祀这两项都具备的待遇,松赞干布的女人里仅文成公主拥有这待遇。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松赞干布的儿子早死,其孙成为赞普。永隆元年(680年),文成公主因患天花病逝, 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备受尊崇。另外文成公主的化身白度母也是藏传佛教二十一尊度母之首哦!!

尼泊尔尺尊公主没有历史记载,疑为虚构

关于尺尊公主,敦煌吐蕃文献、吐蕃金石铭刻以及汉人史料的记载里,都有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这事,却都没有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这事。松赞干布娶尺尊公主这事仅来源于部分吐蕃书某些奇幻荒谬小说的章节(例如柱间史(西藏的观世音)、西藏王统记等书的某些章节)。甚至有国外藏学家写了《松赞干布的妻子》,说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是虚构的。汉、藏、尼泊尔等各方的原始史料里都没有松赞干布娶尺尊公主这件事。松赞干布时期的藏地佛教与后世藏地的佛教密教不同。后世佛教密教兴起,编的一些吐蕃书里才出现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这件事。

正史上,文成公主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1、接亲的时候,松赞干布亲自到达柏海(今青海玛多县)迎接,谒见李道宗,行子婿之礼。

2、文成公主不喜欢吐蕃人的赭面习俗(把脸涂成赤褐色的习俗),松赞干布下令禁止吐蕃人的赭面习俗。

3、在今天的布达拉宫还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两人的夫妻塑像,结婚遗迹,大昭寺大殿也供奉着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佛像,文成公主还对拉萨四周的山分别以妙莲、宝伞、右施海螺、金刚、等八宝命名,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4、汉文献中所述“为公主别筑城敦宫室”,就是拉萨红山之巅的三座堡式宫楼“布达拉宫”,以及文成公主亲自主持吐蕃式“大昭寺”和“小昭寺”。

可见文成公主在西藏的地位是很高的,并且也是生活的很幸福。松赞干布逝世后,文成公主本可以返回唐朝,可是她继续在吐蕃生活达30年,可见她热爱藏族及藏族人民,并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天使飞翔11111


一直以来,文成公主和和松赞干布和亲的故事,都被看作是中华民族团结的典范,也是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见证。

但近几年来,网上开始流传一些故意抹黑文成公主的言论,说是文成公主只是松赞干布的小妾,地位还非常低下。

对于这些抹黑文成公主的言论,他们几乎都提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之前,松赞干布已经有一位正妻,叫做尺尊公主,是尼泊尔的公主。在现在西藏的很多寺庙中,大家都还能看到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三人塑像并列而坐。

同时,在这些抹黑文成公主和亲的言论中,他们说文成公主在西藏的地位要远低于尺尊公主,总而言之,文成公主只是小妾,尺尊公主才是王后。

并且,他们还说松赞干布对尺尊公主的喜爱,要远远胜于文成公主,理由主要有两点:

一是据说现如今西藏的布达拉宫,就是为尺尊公主所修建;

二是在尺尊公主入藏时,松赞干部为她修建了著名的大昭寺,但等到文成公主入藏时,松赞干布却只为她修建了小昭寺,这大昭寺光听名字就比小昭寺厉害,所以很多人才觉得文成公主的地位,远不如尺尊公主。



但问题是,对于这样一个地位远高于文成公主的吐蕃国王后,在西藏的史料中,却没有她的任何记载,甚至在尼泊尔和我们汉人的史料中,也没有这位公主的记录。

事实上,松赞干布娶尺尊公主的事情,是来源于部分吐蕃奇幻荒谬小说中的章节,可信度非常低。

相反,在吐蕃书籍《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也就是说,在文成公主入藏后,松赞干布在布达拉宫和她举行了盛大婚礼,并当场加冕她为王后。换句话说,文成公主才是吐蕃国公开册封的王后。

其次,根据史书上记载,在文成公主入藏后,松赞干布为缓解她的思乡之情,特意按照唐朝建筑的式样和风格为文成公主建了一座宫殿,并且为与文成公主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他还特意换上文成公主亲手为她缝制的唐装,甚至还努力学说汉语。

在松赞干布众多妻妾中,文成公主是唯一享受这样一份待遇的。更关键是的,在松赞干布去死后,吐蕃国的大臣噶尔·东赞域松(禄东赞)实际掌握朝政大权,松赞干布的后人完全沦为傀儡,但对于文成公主,这位禄东赞仍然给予了最高的尊重。



等到文成公主去死后,吐蕃国还以最高礼节为她送葬,并且此后还多次为她举办盛大的祭祀活动。要知道,在吐蕃国的历史记载上,只有文成公主这一个女人享受到这份待遇,由此可见藏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重视。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尺尊公主在西藏的地位真的要高于文成公主,在吐蕃国的史料中,绝不可能没有她的只言片语。更何况,就是仅从家族背景来看,就是把尺尊公主打扁捏圆,也无法与文成公主相提并论。

因为,文成公主背后是一个让吐蕃国都望而生畏的大唐帝国,而尺尊公主背后却是一个要看吐蕃国脸色行事的尼婆罗,两人完全没有可比性。甚至而言,尺尊公主就是和松赞干布另外的三个出自吐蕃大族子女的妻子相比,都没有嚣张的资本。

至于所谓松赞干布为尺尊公主修建布达拉宫的事情,明显就是扯淡,这种说法就好像古代皇帝修建皇宫只是为女人而已,根本经不起推敲。事实上,松赞干布修建布达拉宫,就和明朝朱棣修建北京紫禁城一样,都是因为迁都而修建的大工程。



至于大昭寺和小昭寺,这是后来的叫法,他们最初的名字,叫做“羊土神变寺”和“惹谟伽寺”。

在松赞干布时期,小昭寺是吐蕃国规模最大、最豪华、最富盛名的寺庙,里面所放置的是文成公主入藏时所带来的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身像。

后来,在松赞干布死后,因为吐蕃与唐朝持续多年的战争,造成小昭寺被废弃许久。等到大唐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后,小昭寺才又重开。

但鉴于小昭寺已破损严重,吐蕃国王便把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佛像移到大昭寺供奉,同时把尺尊公主所携的佛像供奉于小昭寺,从此二佛像遂易寺而居。再后来,大昭寺才由此不断扩建,成为吐蕃最富盛名的寺庙。

等到明朝永乐七年(1409年)时,藏传佛教的宗喀巴大师为歌颂释迦牟尼的功德,召集藏传佛教各派僧众举行传昭大法会,大昭寺成为法会的举办地点,于是这个寺庙就被改名为大昭寺。与此同时,它们将另一座与其风格相似的寺庙,改为小昭寺。

从这层意义上说,大昭寺也好,小昭寺也好,它们的兴盛衰败,其实都是因为文成公主,与尺尊公主并没有多大关系。由此也再次证明,尺尊公主与文成公主,完全不是一个同等级别的对手。


我是赵帅锅


文成公主的贡献在于改善并带动了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是物质给予;而尺尊公主入藏后则是带动了佛教文化的发展,是精神上的给予,不同的文化共同推进西藏的进步,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理解也就不一样了。但是根据现有记载的历史资料来看,文成公主的地位应该更高些。

文成公主与尼泊尔的尺尊公主虽然不同国度,文化背景也天壤之别,但她们都肩负共同的使命,为自己国家的利益嫁给同一个男人——松赞干布,这也是古代典型的政治联姻。


首先说下文成公主,文成公主是唐太宗的干女儿(宗室女),641年通过政治联姻嫁入西藏,据说松赞干布为了文成公主,命和亲而来的汉人修建了小昭寺,并采用汉地建筑模式建造,避免同文成公主思念家乡。而且文成公主在入藏后还带去了不少汉医药典籍和农作物,以及农耕、桑织等技术,这些对当时吐蕃地区的社会进步有明显的促进带动作用 ,影响深远。


而历史上关于尺尊公主的史料却比较少,传说这位尺尊公主,原名叫布里库蒂,是尼泊尔国王 阿姆苏跋摩的女儿,在639年也是通过政治联姻的方法嫁到西藏,为了她,松赞干布曾经大兴土木修建了大昭寺。尺尊公主在嫁过去后带去了释迦牟尼的身像等珍贵佛教文物,随后大乘佛教开始在吐蕃地区广泛传播。






微风之语


青藏高原一直流传着文成公主是绿度母转世,尺尊公主是白度母转世的传说。近年来有关文成公主与尺尊公主谁在吐蕃地位高的讨论甚嚣尘上,至今未有公论。

有人按照两位公主入藏先后顺序,以及松赞干布为她们建的大小昭寺规模,推断尺尊公主为尊。我觉得此说有些偏颇,我们还是用事实说话,一点点剖析这个问题吧。

一,两位公主入藏先后顺序不是划分尊卑的标准。

松赞干布是吐蕃第三十二任赞普朗日松赞的独子,自幼雄心万丈。他十二岁继位后,就运筹帷幄很快统一了吐蕃各部,但他野心并在此,而是欲将整个西域据为己有。

为此松赞干布同时派出使者赴尼婆罗(今尼泊尔),与大唐请求和亲,以增强吐蕃在西域实力。

使者赴尼婆罗任务完成比较顺利,尼婆罗国王很快答应将尺尊公主嫁于松赞干布。

而赴大唐使者却吃了闭门羹,唐太宗拒绝了吐蕃和亲之请。松赞干布恼怒之下,以为是吐谷浑在中挑拨离间,遂派兵大败吐谷浑,然后乘胜在松州挑衅唐军。

可惜松赞干布太过轻敌,唐主力部队还未到达时,就被其前头部队牛进达将军击溃。

松赞干布无奈只得再派使者赴大唐求和请亲,这次唐太宗为显示大国风范,答应派宗室女文成公主赴吐蕃和亲。

由此形成了尺尊公主比文成公主先入藏的局面,可我们不能用汉族先入为主的观念,去划分两位公主的尊崇地位。

首先,吐蕃并未有嫡妻、平妻制度。

其次,尼婆罗是吐蕃属国,尼婆罗对吐蕃和亲是求之不得之事。而大唐不但是与吐蕃比肩的宗主国,而且当时大唐派文成公主和亲,是以胜利者的姿态,是一种从上对下的恩宠。

我们皆知娘家家世背景就是女人在婆家的底气,以当日大唐之盛,松赞干布怎能不重视文成公主呢?

我们就看文成公主进藏之时,松赞干布离开逻些(拉萨),亲赴柏海(今青海境内)迎接文成公主,并对送亲使江夏王李道宗行子婿礼。由此可见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的重视。

这些情形在吐蕃《大事纪年》以及《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中均有记载。

而松赞干布迎娶尺尊公主情形,只在吐蕃一些野史小说中出现。甚至现代有些学者质疑尺尊公主是否真实存在过?

因而我觉得尺尊公主先到并不一定为尊,只看吐蕃与松赞干布对迎娶文成公主的重视程度,还是文成公主胜出一筹。

二,大小昭寺名称不是判断尊卑依据。

曾有人说松赞干布为安放尺尊陪嫁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修建的大昭寺规模大。

而松赞干布为安放文成陪嫁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修建的小昭寺规模小。因而由名称中的“大”与“小”可区分出两位公主尊卑。

我对此不敢苟同,因为大小昭寺当日被称为“羊土神变寺”和“惹谟伽寺”,在吐蕃语中根本没有大小尊卑之分。

而大小昭寺直到明永乐年间才得名。当时藏传佛教的宗喀巴大师创立了祈愿大法会,羊土神变寺成为了法会的举办地点,才自此有了汉语名称大昭寺。那时文成公主已去世近千年了。

至于有人说现代大昭寺供奉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和小昭寺供奉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是后来唐朝和亲的金城公主为文成公主鸣不平,将它们调换一下。

其实这只是西藏的民间传说,现代许多学者对此持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两尊佛像各安其位,根本没有调换一说,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本来就是供奉在大昭寺。

对于这些至今未有定论的问题,我们又如何确定尺尊公主为尊呢?反正现在大昭寺供奉的是文成公主陪嫁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我觉得依事实为据还是文成公主占尊。

三,松赞干布在两位公主入藏后的表现。

文成公主入藏时,松赞干布身边除了尺尊公主,还有四位有名分的女人。

虽然尺尊公主妒忌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场面远胜自己,以先嫁为由妄自尊大,想给文成公主来个下马威,可是文成公主凭睿智博得松赞干布青睐。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虽记载,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九年婚姻,只有三年共处时间。

可是我们细想,松赞干布不是沉迷女色之辈,他为大业日理万机,根本无暇顾及后宫女人。

更何况松赞干布身边女人不是邻国公主,就是吐蕃贵族之女,皆有政治联姻因素。他不可能太明显的厚此薄彼,因而他能给文成公主三年时间,就已经是最大恩宠了。

我们再来看,文成公主入藏后,极力传播中原先进文化,松赞干布就是鼎力支持者。他不但支持文成公主改变了藏民用土粉涂脸的赭面习俗,还带头穿起了汉族的丝绸服装。

同时松赞干布对大唐也一直甚为尊崇,就在唐太宗征渤海国大捷时,他再派使者送高七尺的金鹅到长安以示祝贺。

我们从松赞干布一系列表现来看,他与文成公主应该感情和谐,而且在其支持下,文成公主也在藏民中赢得极高声誉。

至于尺尊公主入藏后的生活,吐蕃史书鲜有记载,甚至尼婆罗史书也未提及,也许不被重视才会逐渐湮没茫茫人海吧。

我们再看文成公主逝后,不但在藏民心中如天神般存在,更被称为赞蒙文成公主。

“赞蒙”一词在吐蕃语中就是王妃的意思。松赞干布的女人们,被称为赞蒙并被后世祭祀的只有文成公主一人而已。尺尊公主又何曾有如此待遇?

还有更直接证据,西藏的《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如此明证,文成公主与尺尊公主谁的地位高,无需赘言了吧?



我是岁月静好一世晴天,我手写我心,带你领略不一样的历史文化。


岁月静好一世晴天


文成公主是唐朝的公主,而尺尊公主是尼罗河的公主,她们身为公主都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促进了自己国家与吐蕃国之间的友好交流。喜欢去吐蕃(即西藏)旅游的很多朋友,可能都知道在那边的很多寺庙里都摆放着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的雕像,大家都看到二位公主坐在松赞干布的左右,不由纷纷思索起来,到底哪一个公主地位更加高呢?

传闻一,文成公主的地位更加高

据传闻,唐朝的文成公主在吐蕃是地位最高的,因为只有她一个人才是松赞干布的正室,这种地位相当于我们当时母仪天下的皇后级别之类的。不仅仅如此,文成公主还被藏族人民认定为是绿度母的化身,备受他们的敬重与爱戴。

根据史书记载,松赞干布极其喜欢文成公主。他不仅封她为王后,还为她修建了中外闻名的布达拉宫。古往今来,和亲的公主何其多,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像她这样,被记载在史书上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况且,文成公主背后代表的是繁荣富强的唐朝,而尺尊公主则是代表尼罗河,即使尼罗河当时再强大,恐也难跟盛唐平分秋色,尺尊公主也自然难以跟文成公主平起平坐。

传闻二,尺尊公主地位更加高

这里有一个小道消息是这样的:文成公主入藏后受松赞干布冷落,地位也一落千丈,不如风光出嫁时那么体面,她的悲惨生活也不仅仅是如此。她一人异地他乡,人生地不熟,语言也有沟通障碍,最可恨的是,她平时还受到尼罗河的尺尊公主的打压,最后只能靠着装疯卖傻来苟且过日子。

因为她和松赞干布成亲多年仍一无所出,没有一儿半女,所以很多人也信了这种消息。

传闻三,尺尊公主是虚构出来的人物

正史中并没有记载尺尊公主的来历和身份,也没有尺尊公主远赴吐蕃嫁给松赞干布的事实。究竟尼罗河的历史上有没有尺尊公主这一个人都是个未知数,也许她像我们神话中的花果山美猴王孙悟空一样,仅仅是传说的人物而已,只存在于人们的意识里,而不是历史的长河里。

有没有尺尊公主这个人都不确定,更别说她和文成公主一起争夺松赞干布的宠爱了。只是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爱情的结晶,这是无可厚非的,所以笔者更愿意相信文成公主才是真正被松赞干布宠爱的那个女人。




总结:历史真真假假,传言虚虚实实,文成公主也逝世了很久,到底谁的地位更加崇高尊贵,其实没有多大的研究意义。然而,值得肯定的是,文成公主是个曾经为大唐的和平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知名女人,因此,她才能够一直被记载在历史书上,被大家讴歌赞美至今。



至于尺尊公主的话,笔者也不想多谈,如果确有其人,说明她也跟文成公主一样伟大,都为自己的国家的安定做出过一定的牺牲。


七辈子向善


这个问题先要从唐朝和吐蕃和亲的来龙去脉说起。松赞干布统一了吐蕃各部落以后,就把目光投向了中原,为了加强和中原的交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634年大唐贞观8年派遣使者到长安,和唐朝建立了联系,而唐太宗之后派冯德遐出使吐蕃。于是吐蕃和大唐就有了交流。

在此基础上,松赞干布再次遣使到大唐提出要娶一位公主,被唐太宗李世民拒绝,此时恰好吐谷浑的首领在长安朝觐唐太宗。吐蕃的使者没有完成任务,所以就把求婚失败的原因推到了吐谷浑首领的身上,使者报告松赞干布,吐谷浑王从中作梗说,唐朝才不愿意把公主嫁给您。

这一下松赞干布很生气,于是638年大唐贞观12年发动对吐谷浑的战争,占领了吐谷浑、党项和白兰羌,直逼唐朝的松州。这对大唐来说简直是羞辱,立即发兵反击,唐朝将领牛进达率领先锋部队打败了吐蕃的军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大惊失色,这才知道大唐的厉害。

此时唐朝大将侯君集率领唐朝主力部队到达前线,松赞干布立即撤军,退出了吐谷浑、党项和白兰羌,松赞干布遣使谢罪,再次求婚,派出禄东赞带着五千两黄金和相当数量的珍宝正式下聘礼。

唐太宗李世民这次批准将一名宗室女下嫁松赞干布,据分析这名宗室女就是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儿,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他的女儿就是著名的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在唐朝使节专使江夏王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护送下从长安出发,经西宁,翻日月山,前往吐蕃。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带领群臣在柏海——青海省玛多县境内迎接他们,谒见江夏王李道宗,行子婿礼,一同返回逻些——拉萨。

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筑城,修建宫室,行加冕礼封为王后。

这次和亲,是在唐朝打败吐蕃的情况下的恩典,对于吐蕃来说,这是意外之喜,不但没有遭到严厉的惩罚,反而得到了大唐的公主。在文成公主身后站立着的大唐是一个强盛的大唐,是可以轻而易举的打败吐蕃军队的大唐,松赞干布不管是出于自己的感恩之心,还是出于对大唐王朝凛凛天威的畏惧,都会给予文成公主以极高的礼遇的,否则他可能会遭到唐王朝的惩罚。

再看尺尊公主,很多早期文献都没有对这位泥婆罗公主的记载,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虚构出来的人物,事实上就不存在,现存的文献当中,比较严肃的都没有对这个人物的记载。

值得一提的是,晚期出现的宗教神话书籍中有记载。尺尊公主的意思是来自泥婆罗的女神尺尊,这个泥婆罗就是今天的尼泊尔,当时这个小国家可能就是一个部落,这个部落是吐蕃的属国。

就算真有尺尊公主其人,也只是个部落首领的女儿,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娶这样的一位部落首领的女儿,其实对尼泊尔来说是高攀,尺尊公主肯定不受重视。和文成公主比,她就如同一个唐朝低级官吏的女儿,太普通了。

在拉萨,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布达拉宫,文成公主去世后,唐朝派出使者前往吊唁,吐蕃王朝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而且为她塑像,塑像保留至今。

可是却没有能表明尺尊公主颇受礼遇的实物或者文字证明。文成公主在藏传佛教中被认为是绿度母的化身,至今在藏区流传着很多关于文成公主的故事,还以戏剧、绘画、名额等形式流传。相反尺尊公主却没有这些遗迹。

由此可见,文成公主的地位是高于尺尊公主的,如果确有其人的话。


小小嬴政


很多藏传佛教的寺庙里面供奉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并列的雕像,她们两个分坐松赞干布的两旁,应该是并列的关系,非要分出高低层次没有必要。

出现在寺庙里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应该都是神化的人物,既然是并列关系就没所谓高低,若果把佛教传说人物分高低明显不是佛系群众了,这是把自己的意志强行加入神化人物,毫无意义可言,再者说,好多神化人物有些是虚构的,不要当真。(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雕像)

真实历史中的的尺尊公主存在吗?

根据海外藏学家和国内学者研究,在尼泊尔文献、中国敦煌出土的文献、吐蕃(西藏)文献、唐朝时期记载的吐蕃文献中根本没有记载尺尊公主这个人物,不管海外藏学家以及中国的学者普遍认为尺尊公主这个人是虚构的,假如和文成公主齐名史书文献中一定有记载,哪怕是只言片语,不过没有一点记载。最起码当时尺尊公主这个人在当时的影响力非常小。(尺尊公主雕像,她在藏传佛教地位比文成公主要高)

反而在吐蕃灭亡的100多年后,北宋时期藏传佛教典籍中才出现了尺尊公主这个人物(传说人物),关于她的故事也非常离奇,此时距松赞干布去世已经300多年了。尼泊尔是吐蕃的藩属国,尺尊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这样荣耀的事情尼泊尔史书里面没有记载,大家可以想一想为什么了。(西藏布达拉宫照)

佛教系统典籍,尤其是个别佛教密宗派别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它们自成一体,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被神化是宗教内部的事,作为佛系人,我觉得最好不要评论宗教神话的人物。

相传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是观世音菩萨流下两滴眼泪的化身,来为西藏人民解除灾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