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裡有哪些完全違背史實和文學常識的搞笑改編、錯誤?

勿忘幸福的味道


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的真好,他們都知道抗戰打了八年。

同志們,八年抗戰開始了

還有最後一年,大家一定不要放棄。我覺得有你這句話,比《論持久戰》效果還要好。



我想知道,你爺爺是在幾歲的時候有的你父親?

請問一下能打到八百里開外的槍是哪國產的?難道是用導彈改裝的?



孝莊的諡號難道是她自己定的?我們都知道,古代講究蓋棺定論,諡號都是死後才有的,孝莊厲害,她提前就知道

報,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了。。。這特麼是叛亂,你難道私通叛匪,才說他們是起義?還有鬼知道大澤鄉在哪裡,司馬遷在《史記》中清楚明瞭的寫著:“戍卒陳勝等,反故荊楚地,勝自立為楚王,居陳”。這麼好的臺詞,不用,非要自己編,編的貽笑大方了吧。

來來來,哪個告訴你的大漢是九品中正制?我保證不打死他。搞得半天,陳群原來是抄襲的漢武帝的九品中正制啊?九品中正制又叫九品官人法,是魏文帝曹丕為了拉攏門閥貴族,制定一種選拔人才制度。是由陳群創立的。

人家劉備是漢昭烈帝,可不是蜀昭烈帝。羅貫中在寫姜維之死的時候也是寫道:“成都身死日,漢將有餘哀”。但是你讓人家扛著一個蜀國大旗算怎麼回事?難道岳飛打仗的時候,還要扛著一個大旗,上面寫著“南宋”,那劉裕就尷尬了,他還要寫著“劉宋”。

我就想知道你是怎麼出生的?

我想問一下秦末的時候哪來石榴,難道張騫提前出使西域了?


如果說以上是無意的,有些就是成心的了。清朝遷界禁海可以說是一次大災難,史書上說是三天之內,全部遷出:“令下即日,挈妻負子載道路,處其居室,放火焚燒,片石不留。民死過半,枕藉道塗。”

在李率泰給康熙的奏疏中寫道:“近因遷徙漸死,十不存八九”。但是在《康熙王朝》卻是一副感動人場面,姚啟聖下跪請求百姓遷徙。還說什麼只是借用三年。實際上這件事影響很大,對沿海經濟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讓晚明積累的原始資本經濟毀於一旦。



漁耕樵讀


我想在此略談一下電視劇《亮劍》。

電視劇《亮劍》是一部很好的電視,但也難免有瑕疵。

裡面的很多穿幫鏡頭已經有很多人指出來了,我在此就不多說了。


現在我說一個直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看到的一個遺漏,它雖不是什麼穿幫鏡頭,但卻是一個違背歷史時間概念的一件事。

大家都知道,故事的結尾時李雲龍他們在一九五五年被授予軍銜,參加十月一日的國情大閱兵。

在授銜之前李雲龍夫婦曾經到過北京到趙剛的家中做客,趙剛的愛人馮楠在和田雨交談時,曾經說過這樣的幾句話。

他說趙剛是一個很有剋制自己情緒的男人,但有時也會剋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就在前幾天,趙剛看到了蘇共二十大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在秘密報告中反映了蘇聯的大清洗時期,竟有那麼多的蘇聯無辜的老布爾什維克死於肅反之中。

趙剛在看完之後,竟難以剋制自己的情緒,留下了難過的眼淚。

看到這裡我就想說道說道了!

電視劇的結尾明擺著是一九五五年的十月一日,但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出爐的時間是在一九五六年的2月14日。

這中間就出了問題了,趙剛是通過哪種渠道得知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的?

而且即便是在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出爐之後,像趙剛這種級別的人還是看不到的。

趙剛是一名軍級幹部,相比於我們平頭百姓已經是不算低了。

但按照他那個級別來說的話,就算是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出爐,他在當時仍然接觸不到。


事實上是,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出來之後,並未大面積的發行,在當時的個社會主義國家中最多隻限於中央政治局級的人物才能看到。

更為嚴重的是,在時間節點上行不通,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是在一九五六年的二月十四日出爐。

在此之前就算是赫魯曉夫有了反對斯大林的打算,但是那些各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人根本就無從知曉、

但結果是馮楠在一九五五年的十月一日之前就知道了!

這就反映出一個問題,從電視劇導演一直到每個演員都是無一例外的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比不得我們一般百姓。

難道都沒看出這個時間問題上的矛盾?


東方評史


每每看到類似的問題,小編都會想起來自己心目中的一部神劇《鐵齒銅牙紀曉嵐》。相信不少小夥伴們的記憶中也有不少經典的一幕一幕。 王剛老師對和珅這個角色的演繹,已經不能單單用入木三分來形容了。再加上“鐵三角”中張國立老師飾演的紀曉嵐剛真守正、秉公執法的無私品性卻又為人詼諧、滑稽,機敏多變,才華出眾,和張鐵林老師飾演的乾隆君主政治家形象是一個頗有作為,雷厲風行的君主,同時又是一個深諳中庸的政治家。

這部當年熱播的電視劇,讓清朝乾隆時期的紀曉嵐成為一個火遍大江南北讓人津津樂道的人物。這部經典劇中展現給大家的紀曉嵐是一個幽默機智文采飛揚的形象,經常在皇帝面前與大貪官和珅鬥智鬥勇。

而史實中的紀昀又是一個什麼形象呢?

紀昀是直隸獻縣人(今河北滄州市)人,生於1724年。乾隆十九年(1754年),金榜題名,殿試二甲第四名進入翰林院,正式步入官場。而這個時候的和珅才4歲出頭。

在電視劇中,乾隆皇帝對紀曉嵐寵幸有加,讓其去牽制和珅在朝中的一些行為來保持平衡。實際上,紀昀一生都沒有受到乾隆帝的重用,只是在七十多歲嘉慶任職後才得到賞識,做了幾年的兵部尚書、左都御史等一些有實權的官職。紀昀的一生絕大多時間是沒有進入權力核心的位置的。

乾隆帝在任期間,外出巡遊確實總喜歡把紀昀帶在身邊。這只是因為其有些文采且承擔編纂國史的職責。乾隆帝需要的是他把自己的一些重要的講話或行為記錄下來,以便於流傳下去。紀昀更像是一個文秘工作者,而並不是電視劇中表現出提供重大軍國要事決策的謀臣。

歷史上的乾隆帝為什麼沒有重用紀昀?

其實還是因為他是一個漢人。在清朝初期漢人為官是不可能任職核心實權官銜的。雖然說乾隆帝與順治、康熙、雍正帝相比在用人這方面比較開通,但還是不能真正做到滿漢平等。紀昀跟當朝的其他漢人官員一樣,不受重用。

再來說和珅,原名鈕鈷祿·善保。生於1750年,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熟讀四書五經。但十九歲(1769年)參加科舉卻沒有得中。因為他是滿人,承襲輕車都尉。二十三歲才做了乾隆帝的侍從,接下來就是一路綠燈,仕途亨通,二十六歲就任職了軍機大臣,掌握實權。

與此一說,各位看官就應該能明白一些了吧?


不過,儘管小編知道這些歷史,但還是十分追捧這部電視劇。基本上每年都會抽時間把《鐵齒銅牙紀曉嵐》的第一到第四部再翻看一遍。



哼哼萌小白


炮彈直徑18毫米,炮膛直徑17.8毫米。為了裝進炮膛,用銼刀銼掉0.2毫米就能用了。然後劇中還配了一根跟大蘿蔔一樣粗的炮彈,銼掉一塊漆後宣佈成功!這是人腦子編的劇還是狗腦袋編的?(有的人可能沒看過那個神劇。說是我的長度單位用錯了,在此強調一下,單位我沒用錯,神劇就是這麼拍的。劇名叫什麼名我不知道,頭條上就有。你們可以搜一下“拉回來的炮彈厚了0.2毫米”。這個片段扯蛋的地方就是長度單位和磨炮彈皮兩個地方。)


奉天海中金


我看過N多的電視劇,有一部電視劇就真的對小說中的人物進行魔改,而這個人便是一直以來爭議很多的“於正老師”,說實在話,他做為一個編劇,算得上是國內比較有才華的一個編劇了,但他可能太招搖了,不是很討人喜歡,起碼我就不喜歡。

在他旗下有一部作品叫做《笑傲江湖》,眾所周知的便是《笑傲江湖》是金庸先生非常著名的一部小說,而於正便改編了這部電視劇,雖然當時播出的時候也是很火爆,而陳喬恩版的東方不敗也是被譽為最帥氣的東方不敗,讓人驚豔不已,確實我當時在看的時候也驚訝不已。

但“東方不敗”這個角色是金庸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中的人物,為修煉《葵花寶典》,不惜揮刀自宮練就一身絕世武功,當世無敵,號東方不敗,在這裡特別注意的是東方不敗一開始就是個男的,而於正直接將東方不敗魔改屬性,變成了一個女的,雖然這樣的改變很大膽,而陳喬恩在裡面的表現也不俗,但這依然屬於是不尊重原著的行為!

因此,切勿完全違背史實和文學常識的搞笑改編,希望各位編劇在進行改編時,一定要懂得尊重,從而別這種根本性上的錯誤!


志明影遊圈


電視上播放的古裝劇大多數來自小說改編然後在套個歷史的殼子,真正做到貼合曆史的少之又少。這就給很多對那段歷史不甚瞭解的觀眾造成了極大誤解,久而久之在潛移默化下錯誤的將影視作品當中講述的故事當成了真實的歷史。

比如歷史上的雍正帝極為勤政,在位十三載,親筆批閱的滿漢文奏摺至少有四萬件,硃批長達數百萬字。為人自制力極強,生性喜好飲酒,曾私下命年羹堯送入宮中一些寧夏的羊羔酒,卻從未因個人喜好耽誤過一次朝政。

《甄嬛傳》中不僅將這位勤政的皇帝塑造為喜愛女色、多疑之人,還將他的後宮整個做了一次大錯位。歷史上其實並沒有甄嬛這個人物,但確實有烏拉那拉氏、年氏和鈕鈷祿氏。

雍正帝做皇子的時候便迎娶了大臣費揚古之女烏拉那拉氏為自己的嫡妻,繼位後封為皇后,但是夫妻感情一般,這位皇后早於雍正帝四年離開了人世。

歷史上的年氏是一個性格溫婉的人,行事謹慎,毫不張狂,因此成為了雍正帝最寵愛的女子。年氏為雍正帝先後生育了一女三兒,被冊封為敦肅皇貴妃。可惜年氏體弱,雍正三年的時候就病故了,年氏的死對雍正帝打擊很大。

雍正帝剛登基時就宣佈秘密建儲,雖然弘曆是雍正帝建儲考察的人選,但雍正帝對鈕鈷祿氏並不十分喜歡。鈕鈷祿氏一生僅育有弘曆一子,雍正帝在位時位分也從來沒有超越過年氏。

敦肅皇貴妃,年氏,巡撫遐齡女。事世宗潛邸,為側福晉。雍正元年封貴妃。三年十一月,病重,晉皇貴妃。並諭妃病如不起,禮儀視皇貴妃例行。妃薨逾月,妃兄羹堯得罪死。諡曰敦肅皇貴妃。乾隆初,從葬泰陵。子三:福宜、福惠、福沛,皆殤。女一,亦殤。
——《清史稿敦肅皇貴妃傳》

《甄嬛傳》作為架空小說與其以真實的歷史朝代為背景,倒不如像《琅琊榜》一樣大雜燴個背景。反正這類型的古裝劇重點在於劇情,而不是普及歷史。跟真實的歷史分隔開自然就不會讓觀眾再產生模糊的概念和誤解,這樣反而更好一些。


天蓬菟


87版電視劇《紅樓夢》裡林黛玉進賈府時已經是一位十七八歲的大姑娘了,其實,書裡林黛玉的年齡只有6歲。

寶玉和黛玉初見時,黛玉6歲,寶玉7歲。然而電視劇裡,寶黛初見這場戲,寶黛明明是青年人根本不是兒童。

寶玉和黛玉躺在床上講耗子精偷東西的故事,這時候兩個人還是小男孩和小女孩,不是青年男女。那個年代男女七歲不同席,寶玉是男子中的另類,從小和姐妹們在一起。即使這樣年紀大了,也是要避諱的。小時候不避諱,他們躺在一起講故事。長大了,黛玉就不讓寶玉拉拉扯扯的了。還告訴紫鵑與寶玉保持距離。因此長大後,寶黛雖然關係好,但是沒有什麼親密的動作。電視劇裡青年男女躺在一起,總有種不舒服的感覺。

薛寶釵進賈府的時候也只有14歲。大家在大觀園裡寫詩賦詞,成立詩社的時候,都是少年人,電視劇裡完全是一群青年男女。

電視劇裡南安太妃來賈府,要見三姑娘,可是探春卻說要去找林姐姐。事實上探春根本沒有這樣說。

新版電視劇《紅樓夢》裡的銅錢頭,讓人一見就倒胃口。

許多孩子都以為林黛玉進賈府時是青年人,從未想到林黛玉是小孩的時候就進賈府了。林黛玉在賈府生活了十幾年,薛寶釵在賈府也住了許多年。可是我們總以為她們在賈府沒有生活多長時間。


潤楊閬苑


大歷史不講,只說幾個特別小的細節就可以笑掉大牙。

首先是關於吃的。

中國古代有六種主要穀物,分別是稻、黍、稷、粱、麥、苽,我們稱之為六穀。而三字經裡,把稻、粱、菽、麥、黍、稷稱為六穀。

麥,就是麥子,北方地區吃麵的主要材料。《趙氏孤兒》裡面,葛優在鍋裡燙麵,吃得可香的鏡頭,就是非常真實,中國北方正是種植麥子,磨成麵粉製成麵條,這很真實。

粱,也通梁,一般指小米。黃粱一夢裡面煮的就是小米。

稷,一說為黍子,一說為高粱,黃河地區種植,高粱可以被用來釀酒,很多古人喝的酒,其實是高粱酒。

稻,就是水稻,就是我們今天吃的大米,江南地區種植。

這幾個都比較好理解,而苽和菽屬於中國特色。

菽,是豆類,因為豆類植物植株可以產生固氮,有助於提高土壤肥力,所以在生產力落後的古代,菽是一種很好的經濟作物,而中國人也發明了豆腐,豆漿這些高蛋白的食物。《大話西遊》——辛苦娘子磨豆腐。

“苽”一名“蔣”,也寫作“菰”,禾本科菰屬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是一種糧、菜兼用的作物。漢代以前,尤其唐代,苽米是主要的食用部分。

那麼,提這幾個糧食作物,是為了突出一點,在古代的中國,土豆,玉米,地瓜,辣椒這些東西,是沒有的。土豆,玉米,地瓜,辣椒原產於美洲大陸,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後,開始把美洲的這些作物引進歐洲,然後再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貿易路線,慢慢傳入中國。也就是說,美洲的這些作物,要在明代開始才能傳入中國。所以就連最經典的老版《三國演義》都沒有避免這個瑕疵,魏國士兵在扒玉米吃——

宋朝的包大人提前發現了新品種,還審什麼案子,國家人口都要翻翻了——

還有其它一些劇也沒注意,宋朝的宋江同學在苞米地裡搞事情,有這個還搞什麼梁山,自己圈住這幾塊苞米地就可以養活一方水土富甲天下了——

第二個,是關於牛肉。

古裝劇裡面俠客一般進門就是,小二,給我切二斤牛肉。

黃牛在古代是生產工具,馬在古代屬於國家軍備,亂殺牛馬後果是很嚴重的,而且一般牛都用到田裡了,沒有大規模養殖業,更不要說市場流通把牛拿來賣了。漢武帝為了打匈奴,想養點好馬都難,古代要養很多牛馬,成本是極高的。

你去餐廳點生產工具吃,類似於今天進餐廳就給老闆說,把你們廚子給我炒來吃了。

武俠小說裡,之所以要描述俠客們點牛肉,主要是要突出他們很拽,就相當於今天土豪去餐廳吃飯,進門就說,給我來個清蒸娃娃魚,紅燒熊貓,不差錢,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都端上來,爺爺我不差錢!

他也就是提勁這麼一說,小二呢,也就是好嘞客觀你等著,忽悠這麼一應,至於上上來的是豬肉,黃鼠狼肉,耗子肉,人肉,都是牛肉,吹捧完了,大家互相給個臺階下。但是電視劇裡如果真端上來一坨牛肉還切片,還給個特寫,就不對了。

說完了吃,再來聊點其他的。

吃完飯付錢,動不動就甩一坨銀錠,甚至袖子裡摸出來一個銀元寶,這就很誇張了。

即便到了清朝,一兩銀子少說也值200-300元的購買力,吃頓飯是綽綽有餘的。而一個銀錠,少說幾十兩。就相當於今天在路邊小店吃碗麵,給幾千上萬。

那麼人家說,我願意,那好吧,這意味著這個人每天出門袖子裡要裝幾公斤的錢,吃個飯,丟一坨,打個車,丟一坨,住個店,丟一坨,作死的節奏,除了鍛鍊身體,還要鍛鍊心智——深怕盜匪看不上自己。

古人一般使用鑄錢,到了明朝清朝有銀票,便於攜帶和交割。

說完吃,再來說一個居家裝飾。

很多劇裡面,會在書架上放個唐三彩。

唐三彩是冥器,是埋在墳裡的。古代也有盜墓,也有摸金校尉,但是人家是摸金銀珠寶出來賣了換錢,兵馬俑,唐三彩這種沒啥價值的東西,拿來放在書架上面,確實有點瘮人,類似於今天你把這個擺客廳、婚房或者辦公室裡日夜欣賞——

電視劇《太平公主秘史》裡面就有唐三彩,就更喜劇了,因為你說明清的人挖個一百年前的祖宗墳裡的東西來把玩可能還算得上前衛,當代人挖當代人的墳就很說不過去了。

然後關於出行,我們需要提到馬鐙。

馬鐙的出現,是在公元3世紀,在中國,主要是晉朝及以後。所以可以明確的是,春秋戰國,漢,三國,是沒有馬鐙的,沒有馬鐙,騎手就只能驏騎,就是夾著馬肚子。那麼什麼在馬背上手持方天畫戟揮舞,三英戰呂布的行為,都屬於違章駕駛,很容易人仰馬翻,扣12分吊銷駕照。

很多宮廷劇,特別是清宮劇,喜歡太監拿著個長長的卷軸跑到大臣家裡面“奉天承運 皇帝詔曰......欽此”。看起來很威風的樣子。

這句話的斷句應該為“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或不斷句,始於明朝朱元璋。泥腿子上位特別害怕別人說自己不威嚴,所以強調自己是奉天承運皇帝。

所以首先,你不是明朝和清朝,宣什麼聖旨。

其次,即便是清朝,只有很重大的事情才發聖旨,天天傳旨給每個官員和平頭老百姓,需要一個極其龐大的行政系統,太監要累死,皇帝也要累死,軍機處也要累死。

清朝一般就是發諭旨,分為上諭和口諭。通過正常渠道下發,不會搞得神神叨叨的。

這些物件涉及到考證,導演沒有相關知識,有也沒錢好好配置道具,這個也情有可原,但是,更多的一些大劇笑話就鬧大了,比如《康熙王朝》裡面,動不動就我孝莊皇后。

人活著的時候是不直接叫自己的諡號的。

除了古裝劇,我們再來看一下近代的一些電視劇,重災區就是抗日劇了。

抗日劇幾大神器是狙擊槍、捷克造、衝鋒槍、包子雷。

抗戰時期我軍用的步槍,老的是漢陽造,新的是中正式,最好的,是繳獲日軍的三八大蓋。

98k或者漢陽造,加狙擊鏡,屬於YY,而順溜裡面那把M1941式約翰遜半自動步槍,二戰後期美軍海軍陸戰隊少量裝備,很少落到中國戰場,落到了,也很不好用。

捷克式ZB26輕機槍是廣泛裝備抗戰國軍的,但是後期電視劇兩個錯誤,第一個是手握槍管烤肉——

第二個是彎曲彈夾,那是沒有方彈夾了,用AK47的彎彈夾湊數——

再來看美軍衝鋒槍,《亮劍》山本特工隊,清一色的M2衝鋒槍。這個是四幾年美軍才裝備的,怎麼成批量落到三幾年的日軍手上的?

然後包子雷就不說了,這麼高科技的東西,應該去申請個諾獎。

各種不尊重歷史,不尊重先烈的腦殘劇大行其道,而《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類的良心之作卻是冷門小眾,把觀眾當腦殘,娛樂至死的時代什麼時候是個頭呢?

堅持優質原創,感謝各位大佬的支持與鼓勵!


HannibalLecter


對於是歷史題材的劇,我的態度就是:可以進行適當的改編,但是希望能遵守最基本得歷史常識。但從目前電視劇市場上的所謂歷史劇而言,基本都是胡編亂造。所以客觀的來說,現在的很多歷史劇不能叫做歷史劇了,確切的來說應該叫做古裝劇,或者乾脆叫做古裝偶像劇得了(基本全是流量明星來出演)。

現在要寫的是兩部在中國電視劇史上,尤其是歷史劇類別裡,舉足輕重的電視劇。那就是根據作家二月河的作品改編的《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這兩部電視劇在當時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它們都經過了大量的改編,應該說多數改編我都能接受,加上演員出色的演繹,這兩部電視劇可以稱為那個時代的鉅作。

但這兩部劇也有一些違反了基本史實的地方,而且還不少,我就挑出其中一些吧,就是實在讓我有點出戲的地方。

對於《康熙王朝》

1、那一聲聲孝莊啊。這是很多朋友都在吐槽的一個點,康熙皇帝的祖母、博爾濟吉特氏,諡號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簡稱為孝莊文皇后,不是太后,最重要的是,這是諡號,也就是死後才有的稱號,斯琴高娃在劇中一口一個孝莊,真是聽得我寒毛直立啊,呵呵。

2、關於明、索之爭。電視劇為了增加戲劇衝突,設置了明珠與索額圖的鬥爭,當然,歷史上兩人確實不睦。明珠是鼎鼎大名的葉赫那拉氏,康熙初年就入宮當差了,肯不是電視劇中出身那麼卑微。索額圖是索尼的兒子不假,但他不是皇后的父親,只是叔父,當然這也足夠讓他成為太子一黨。劇中最後讓兩人互審的橋段,確實很精彩,但在歷史上,兩人當時早就死了。明珠在康熙二十七年之後就逐漸不再被重用,但依然地位很高,最後在康熙四十七年壽終正寢。索額圖就沒那麼好運了,由於參與奪嫡,在康熙四十二年就被處死,比明珠還早死。

3、奪嫡的簡化。該劇對於康熙一生,描繪的波瀾壯闊,堪稱當時的傑克蘇。但對於康熙晚年的重頭戲奪嫡之爭,描寫的並不多,可能是為了襯托康熙的英明神武?也可能是前作《雍正王朝》描寫的過多,而避重就輕?該劇直針對了大阿哥和太子的鬥爭進行了描寫。其他兒子存在感基本沒有。問題是大阿哥在康熙四十七年就被圈禁。其後還有14年的奪嫡歷程被簡化了,戲不夠,愛情湊,對於康熙的感情編的太多,讓整部劇虎頭蛇尾。

對於《雍正王朝》

1、貫穿始終的四爺八爺的鬥爭。其實在雍正登基後,這個問題很快就解決了,歷史上老八胤禩在雍正四年就被幹掉了,當時連帶的還有老九胤禟,而老十胤䄉在雍正元年就被圈禁了。根本沒有劇中最後的八王逼宮事件。清代是君權高度集中的時代,弄死幾個兄弟不用那麼費力。

2、年羹堯和李衛的出身。為了襯托雍正的偉光正的形象,年羹堯成了包衣奴才,李衛成了街頭混混。其實年羹堯是漢八旗出身,父親最高做到湖廣巡撫,自己也是進士出身,根正苗紅的官二代,也算是儒帥。

李衛出身於富裕之家,康熙五十六年捐了個員外郎,確實讀書不多,但絕不是街頭混混。據說當時用《雍正王朝》的邊角料弄了個《李衛當官》,收視率還挺好,將李衛出身矮化確實增加了戲劇效果。

3、弘曆的出場。同樣為了襯托雍正得位之正,安排了弘曆與康熙在木蘭圍場的見面,並深得康熙喜愛,養在宮中,親自調教,讓後來雍正繼位順理成章。其實康熙第一次見弘曆已經是在康熙六十年了,並且是在當時的雍正私人園林圓明園中見到的,還順便看了一眼甄嬛(呵呵),誇她有福氣。當時也確實在宮中調教了幾個月,不過康熙在第二年初就去世了。弘曆對於康熙的影響完全是後來登基的乾隆意淫而已。雍正的繼位一直頗受爭議。

以上都是我簡單的談了談對這兩部神作的一些看法,毫無疑問,它倆都是極為出色的作品,至於這些違背史實的地方,對於我這中喜歡歷史的人,多少是出戏的,但仍不妨大家欣賞。


黑水布衣


腦洞大開的編劇,以下幾張影視照片你能看到第幾賬不笑。

你還沒發動就知道事變名字了你算命的嗎

劉備 你咋知道你兒子扶不起


你肯定是我方的臥底同志

編劇老闊進水了

肯定是菩薩告訴你的

你是猴子派來的逗比嗎

抗日神劇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