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二的癌症是由“壞運氣”造成的?

研究發現,三分之二的癌症是由“壞運氣”造成的。

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預知自己一生中是否會得癌症。

患癌的原因有時是難以解釋的、具有概率性的,直到今天,醫學家們也無法給出一個確鑿的結論,因此,我們經常聽說,有的老人一輩子都在抽菸,活到90歲還身體倍兒棒。也有的年輕人天天運動,健康飲食,作息規律,卻還是不幸得了癌症……

雖然我們都知道,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經常進行身體檢查,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減小患上癌症的風險。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很多癌症都來得莫名其妙,令人猝不及防。

來源於2017中國城市癌症報告的統計數據,我國城鎮居民一生中至少患一次癌的概率為35%這個數字在英國是50%,美國為38.4%,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推遲癌症的發病時間,但癌症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難得”。

三分之二的癌症是由“壞運氣”造成的?


癌症源於細胞分裂出錯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金梅爾癌症中心,2015年1月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論文名稱:Variation in cancer risk among tissues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number of stem cell divisions),人體內的幹細胞通過再生以替換凋亡的細胞,當細胞分裂過程中發生隨機錯誤時,將導致癌症發生。

三分之二的癌症是由“壞運氣”造成的?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Johns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克里斯蒂安·托馬塞蒂(CristianTomasetti)博士說:“如果三分之二的跨組織癌症發病率是由細胞分裂時發生的隨機DNA突變所致,(一生中被診斷出患有癌症的風險是:肺癌6.9%,甲狀腺癌1.08%,大腦0.6%,神經系統0.003%[1-3]),那麼我們更應該把精力花在早期預防上。


雖然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將有效預防某些癌症發生,但並不是對每一種癌症都那麼湊效。所有癌症都是由“厄運“、環境和遺傳等因素共同造成的,我們通過建立實驗模型,可以幫助量化這三種因素中的多少。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腫瘤學(Ludwig Center At Johns Hopkins)教授伯特·沃格爾斯坦博士說。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針對31種不同身體組織類型幹細胞分裂的數量進行了研究,並將這些比率與這些地區的終生癌症風險進行了比較。


三分之二的癌症是由“壞運氣”造成的?

✎ 特定的組織一生中幹細胞分裂的數量與該組織患癌症的終生風險之間的關係。X軸上繪製了人類平均壽命期間幹細胞分裂的總數,Y軸上繪製該組織類型患癌症的終生風險。


最終計算出22種癌症的主要原因是細胞分裂過程中發生的隨機突變

(DNA複製出錯是人類癌症的主要誘因),其餘9種癌症可能與“厄運”以及環境、遺傳等綜合因素,關係密切。

也就是說,某些器官組織的幹細胞分裂總數越多,細胞分裂過程中DNA複製的出錯概率越大,罹患癌症的風險越高。比如,十二指腸癌和直腸癌同為消化道癌症,但由於十二指腸比直腸的幹細胞分裂數高約150倍,DNA複製中的隨機突變可能性更大,因此十二指腸患癌的風險比直腸患癌的風險高約30倍。

所以根據這項研究來看,即使沒有癌症家族史,不抽菸、不喝酒、不熬夜、不吃地溝油,每天保持好心情,也只有1/3的把握可以減小患癌風險。而另外的2/3,就是一件完全不受我們意志控制、取決於“運氣”的事情了

這種結論,至少在小編看來,的確是“既合情又合理”。細想下去,不由地感覺“背後有些涼”。彷彿患癌就是我們人生的一種宿命,單純想要靠我們自己的努力去躲避,是沒可能的。

隨著人類壽命的大幅增長,我們體內細胞的不斷更新與老去,DNA的每一次複製,都有一個非常微小的概率會發生基因突變,日積月累,才是導致癌症高發的最主要原因。

三分之二的癌症是由“壞運氣”造成的?


面對癌症,我們如何把握好屬於自己的1/3呢?


其實,癌細胞轉化成惡性腫瘤(癌症)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從發生期到生長期大約是10-20年,在癌細胞增殖前期,使用PET-CT或是其他體檢法中發現癌細胞,治癒率是非常高的。  


其次,我們每個人體內都有一個世界上最好的醫師——人體免疫系統體系,它是人體抵擋病原菌侵略最重要的保衛體系,更是生命健康的重要根底。我們要適當鞏固好它,不給癌症可趁之機。

有研究顯示,正常人體每天都將產生上百個癌變細胞,但它們在形成癌症病灶前就已悉數被免疫細胞消除。在這些免疫細胞中,例如自然殺傷細胞(Natural killercell, NK細胞),正是天然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細胞,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它不僅能夠抑制細菌和病毒侵略,剷除癌變、病變細胞,而且具有延緩機體衰老的成效。NK細胞對幾乎所有常見的癌細胞類型都有殺傷作用,包括肺癌、乳腺癌、肝癌、淋巴癌、食道癌等;對多重耐藥腫瘤細胞相同具有殺傷作用

人體的免疫力在20歲時達到最高峰;而在40歲的時分免疫力體系只剩下最高峰時的1/2;在70歲的時分免疫力只剩下高峰時的1/10。這其中作為免疫細胞家族中的重要成員NK細胞的數量也逐年減少,所以這就是為什麼隨著年齡的逐步增加,人容易得各種疾病的原因了。

之前一項發表於JAMA ONC上的一項研究曾提到過,曾接受過免疫細胞治療再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比先接受藥物治療再接受免疫細胞治療的患者死亡風險降低超過30%,這證明了人體提前接儲備過免疫細胞,將提高抗癌能力,及患癌後的存活期。


三分之二的癌症是由“壞運氣”造成的?

✎ 免疫治療(左)與靶向藥(右)數據對比


由此可見,隨著體內細胞分裂次數的增加,“背叛”化身成為癌細胞,可能是一個繞不過的梗,我們仍無法預知癌症那天到來。


但提早鞏固免疫系統,卻不失為抵抗癌症的良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