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弱水三千取三瓢”婚後又燒結婚證 為何還被譽為愛情楷模

(說歷史的女人——第1199期)

民國時期的文人、才子渣男眾多,比如大名鼎鼎的徐志摩、郭開貞、黃侃、徐悲鴻、郁達夫、艾青、劉海粟等,他們見一個愛一個,朝三暮四,儘管他們都是大師級的人物,在各自的領域都是成就輝煌,但在愛情上都被人廣為詬病。但也有對愛情十分忠誠的文人,比如被後人敬仰的巴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一生僅愛一人,即他唯一的夫人蕭珊。

除巴金外,還有一位也很著名,就是林語堂。但和巴金一生只愛一人不同的是,林語堂“弱水三千取三瓢”——一生摯愛3女人,娶其中1女為妻,結婚前夜還和母親同床,陪母親睡覺,並且婚後又燒掉了做為夫妻二人結婚信物(或者法律依據)的結婚證,卻為何還被譽為民國時期文人的愛情楷模?本期分解。

林語堂於1895年出生在福建龍溪(今漳州平和坂仔)的一個基督教家庭,父親為教會牧師。他雖家境比較貧窮,但因天賦異稟、讀書努力,使他成為中國近現代史上一位天才級的學者。

一般大家都認為他是位作家,有《京華煙雲》《蘇東坡傳》等作品傳世,還於1940年和1950年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而事實上,他在許多領域都是很有成就的。比如在翻譯上,有不少著名的譯作,漢譯英的有《浮生六記》《蘇東坡詩文選》,英譯漢的有《賣花女》等。他還是一位發明家,曾發明“明快中文打字機”,獲得專利。而他自己最為得意的是,編篡了《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自詡為一生的巔峰之作。其實林語堂還有一個稱號,

即幽默大師,他還是“幽默”一詞的發明者。

即便有上述多項碩果,但林語堂先生被後世津津樂道的還是他的愛情,他共有三段情事,每一段都刻骨銘心,令人稱羨。

林語堂“弱水三千取三瓢”婚後又燒結婚證 為何還被譽為愛情楷模

(一)青梅竹馬第一戀

一個人若能有個青梅竹馬的戀人,那一定幸福死了。在這一點上,林語堂是幸福的。他的初戀正是他童年時的玩伴。她叫賴柏英,名字不算好聽,大家平常都叫她的外號“橄欖”。橄欖是一種很有個性的果子,也許它的個性就在於它青澀。它不像蘋果等水果,成熟後會變成紅色,又香又甜;橄欖即便成熟了也是青的,而且不怎麼香甜,仍然有明顯的酸澀苦。但它的味道卻很誘人。橄欖也是可以入詩的,比如詩人沙馬就創作有《夢中的橄欖樹》;在三毛的作品中,橄欖樹更是浪漫的象徵。

當林語堂80歲的時候,還念念不忘他的青澀橄欖。橄欖是林語堂母親義女的女兒,論輩分,得問林語堂叫舅舅。但二人年齡相仿,兩小無猜。那時候的橄欖美麗而聰明,她喜歡在雨後的清晨去稻田裡看看,水有多深。林語堂經常和橄欖一塊出去玩,他們一起下河捉鯰魚,捉河鱉,摸螃蟹等。

橄欖還很會玩。她蹲在小溪裡,像一棵小小的美麗的橄欖樹,靜靜地等著蝴蝶飛來。終於一隻美麗的蝴蝶發現了她,便落在她的頭髮上;然後她輕輕地站起身,踩著清清的小溪慢慢地向前走。那蝴蝶也不飛去,只輕輕地扇動著它彩色的翅膀,彷彿它落腳的真是一棵橄欖樹了……

橄欖長得清新而清瘦,標準的綠豆芽體型,標準的瓜子臉。她十分聰慧,個性倔強。她的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裡總是含著憂鬱,像是有什麼心事似的。在鄉間,她平時幹活時都穿一身黑衣,幹活不怕吃苦,十分賣力;而在休閒的時候,橄欖則喜歡穿一身淺藍色旗袍,又變得很貴族的樣子。林語堂永遠忘不了她那優雅而迷人的身姿。

那時的林語堂就認定橄欖是她的戀人;橄欖也很喜歡他。但他們二人終究還是分手了。

後來林語堂到上海讀聖約翰大學,他曾向她表白,向她求婚。但她不願隨林語堂背井離鄉,遠走高飛。她不是不喜歡他。因為她的祖父雙目失明,她要隨時攙扶、照顧祖父;而且,她認定家鄉雖不富裕,但也什麼都有,有最好的水果、瓜菜、鮮魚,還有迷人的山水。

林語堂欽佩橄欖是一個識大體的孝順女孩。他只有一聲嘆息。分手的那天,橄欖兩眼憂鬱地站在山崖上,滿頭青絲隨風飛舞。在林語堂的腦海中,橄欖定格成了一位永恆的女神。

後來橄欖嫁給了坂仔鄉的一個生意人。

但林語堂一生都沒有忘記她,還為她寫了一部傳記小說,名為《賴柏英》。他說,柏英和我都在高地長大,那高地就是我的山,也是柏英的山。我認為那山從未離開過我們,以後也不會……

(二)才子佳人第二戀

失去了一位“女神”,又遇到了一位“仙女”。

她叫陳錦端,是站在錦繡的雲端的仙女嗎?不,她是他的同窗好友陳希佐的妹妹。不過在林語堂心目中,她就是仙女。

林語堂常到陳希佐家去玩,對美麗驚豔的陳錦端怎能無視?

那時的林語堂天資絕倫,學習又非常努力,成績非常優秀。在大學二年級的學期典禮上,他一個人四次上臺領獎。有三種個人所得的獎章,還有一個以演講隊隊長身份接受演講比賽獲勝的獎盃,他一時間成為遠近聞名的才子。當時隔壁聖瑪麗女校的女生們對林語堂都仰慕不已,他成了眾女生心目中的白馬王子。當然陳錦端對之尤為欣賞。

陳錦端可不是隻有個漂亮臉蛋的女孩,她耳聰目明,心靈手巧,畫得一手好畫。

花前月下。

林語堂談起自己志向:“我要寫一本書,讓全世界都知道我林語堂!”

陳錦端也說:“我要作畫,用我的畫筆把人世間的真善美化作無聲的語言!”

林語堂說:“我心中理想的女人是芸娘,她能與沈復(清朝詩畫家)促膝暢談書畫;我最崇拜的女子是李香君,崇拜她的憨性,愛她的愛美;當然,我最愛的女孩就是眼前的你……”

四目相對。萬種風情。才子佳人。天生一對。

但陳錦端的父親卻看中了一個闊少。陳錦端也是出身名門,父親陳天恩是位醫生,在當地有不小威望,家境優越。父親看不上一個窮書生,極力拆開了這對鴛鴦。

林語堂也無可奈何。因為他家境很一般。為供他讀書,父母已經傾其所有了。為此他非常痛苦。那天夜裡,母親提一盞馬燈到林語堂房裡,問他有什麼心事。面對母親,林語堂想小孩子一樣失聲大哭……

當然溫柔的陳錦端也不是祝英臺,可以殉情。於是,執手相看,淚眼。二人分手。

其實陳錦端父親也不是真的不喜歡林語堂,他只是不想把愛女託付給一個經濟能力有限的家庭。相反,他認為林語堂還是個好小夥,於是就給小林又介紹了一個對象。我對你不錯吧,小子,就對我女兒死心吧。

林語堂“弱水三千取三瓢”婚後又燒結婚證 為何還被譽為愛情楷模

(三)一語成就第三戀

一失女神,再失仙女。可林語堂的好運並沒有終結。

陳錦端的父親給林語堂介紹的對象叫廖翠鳳。廖翠鳳是鼓浪嶼的一個富戶人家的二小姐。林語堂第一次應邀到廖家,中午吃飯時,他覺得有一雙眼睛在偷看他;接著又發現他遠行換下來的髒衣服被廖翠鳳拿去洗了。林語堂何等聰明,知道這事有譜。

其實廖翠鳳早就聽說林語堂的大名了。她也在聖瑪麗亞女校上學,林語堂在聖約翰大學讀那次史無前例的連續四次上臺領獎,大出風頭,怎能瞞過廖翠鳳之鳳眼?

才貌俱佳,名門閨秀,而且還崇拜自己。這是上輩子積的福啊,林語堂還挑什麼?然而當二人擬訂終身時,再生變故。上次是陳錦端的父親嫌貧愛富,這次是廖翠鳳的母親。她說:“和樂(林語堂原名)是牧師的兒子,聽說家裡很窮啊。”可廖翠鳳卻不是陳錦端。她果斷地說了一句話,這一句話成就了林語堂的第三段愛情。

廖翠鳳說:“貧窮算不了什麼。”一錘定音。

(四)毅然燒掉結婚證

1919年1月9日(三個“19”,也許是林語堂的暗示?)林語堂與廖翠鳳結婚。林語堂是個大孝子。在結婚的前一晚上,他請求與母親同床睡覺。也許是戀母情結,小時候的林語堂習慣把玩母親的乳房,直到10歲才改掉這個毛病。他們母子關係一向很親密。林語堂意識到結婚後再也不能同母親同床睡覺了,就想再陪伴母親一夜。母子情深啊。母親咋能不願意。

次日,林語堂告別母親,去廖家迎親。他將廖家的象徵吉祥的龍眼茶喝光了,連龍眼也全部吃光了,痛快。

還有更痛快的。剛結過婚,林語堂就把結婚證燒掉了。

原來,婚禮剛過,林語堂就要去美國留學了。當然帶上新婚妻子廖翠鳳了。望子成龍的父親一直送他到上海。在上海,林語堂一不做二不休,將結婚證書燒掉了

!廖翠鳳不解,林語堂說:

“結婚證書只有離婚時才用得上!”

既然選擇和你結婚,那麼咱們就白頭偕老!這張紙,留它何用?

這對新婚夫婦,在橫渡太平洋的輪船上度了蜜月。期間他們小夫妻成天躲在船艙裡。一同赴美留學的清華學子還對他們大開玩笑,老林怎麼如此重色輕友啊!其實是他們誤解林語堂了。當時的廖翠鳳肚子疼痛難忍,盲腸炎。我不管誰管。

林語堂急得沒有辦法,想在中途的夏威夷島上岸做手術,可二人只帶了廖翠鳳的一千元嫁妝錢。赴美留學,清華只提供單程船票,每個月只40美元的助學金。有廖翠鳳的一千元嫁妝墊底,他們才成行的,若割盲腸用光了,到了美國怎麼辦?廖翠鳳忍痛勸說林語堂說,別動那錢。

後來廖翠鳳果然肚子不太疼了,就省下了上岸做手術的費用。到了美國,在哈佛,林語堂找了一個天主教醫生給廖翠鳳看病,檢查、做手術,切除了盲腸。這筆費用要小得多。

(五)一吻註定金玉緣

後來,林語堂在74歲高齡時,為了紀念結婚50週年,他給愛妻廖翠鳳送了一枚金質胸針,上面鑄了“金玉緣”三字。其實這個被傳為佳話的“金玉緣”早在50年前那次深情的一吻時就註定了。

林語堂剛在哈佛讀了一年,儘管他的每門功課都是甲等成績,助學金卻被留學生總管停了。林語堂沒法再呆下去,恰逢美國的基督教青年會招募華工去法國樂庫索城,他只好前往應徵。在法國,林語堂用常見的1000字,為中國勞工編了一本教材,教中國勞工學文化。廖翠鳳則向一位法國女士學習法文,二人成了莫逆之交。他們打工掙了些錢後,又到了德國。

林語堂先在歌德的故鄉耶魯大學攻讀莎士比亞作品,獲得碩士學位,又到萊比錫大學攻讀比較語言學。生活困難時,廖翠鳳只得變賣首飾以維持生活。林語堂除上博士課程外,還與廖翠鳳一起上英文課程,二人相互激勵,相親相愛。

當時他們夫妻住在郊外,房東太太是個寡婦,生活很寂寞,成天靠抽菸喝啤酒打發生活。寡婦見林語堂儀表堂堂,是個大才子,就存心勾引他。她常拿自己寫的詩給林語堂看,讓他給指點指點,伺機下手。

可林語堂多聰明,早防著這招了。寡婦門前是非多。有一次林語堂經過女房東的門口時,寡婦突然暈倒。林語堂知道這是她的鬼主意,於是連忙喊翠鳳過來看看是怎麼回事。

寡婦一聽林夫人要來,於是立馬滿血復活,恨不得一個鯉魚打挺跳將起來。林語堂得意地笑了。

在原則問題上,我老林可不能含糊,呵呵。

林語堂儘管為人幽默,愛開玩笑,美色當前,欣賞一番,幽他一默,亦不諱其所好,但決不越雷池一步。

由於生活費緊張,廖翠鳳在國外一直不敢懷孕,直到第四年,林語堂該畢業了,她才懷上,但還是想著回國後再生孩子。那天,林語堂正在準備著博士考試。他從不把考試當一回事,他認為只要及格就可以了,考多了浪費。

博士論文考試的最後是口試,林語堂要從這個教授房間跑到另一個教授房間,輪番答辯,挺著大肚子的廖翠鳳在外面焦急地等待著。已到中午點了,林語堂才出來,廖翠鳳問:“考得怎麼樣啊?”林語堂說:“及格了,咱這水平,嘿嘿!”

廖翠鳳大為激動,光天化日之下,就在大街上給了林語堂激情一吻。這一吻,一是慶祝丈夫獲得了博士學位,可以回國了;二是造就了他們今生的“金玉緣”。要知道,在那個時代,來自中國的留學生,還不曾有在大庭廣眾下放肆接吻的,廖翠鳳這個驚天之舉,無疑是一種宣言。林語堂如何不感動?

林語堂“弱水三千取三瓢”婚後又燒結婚證 為何還被譽為愛情楷模

1927年至1936年,林語堂夫妻在上海過著富足的生活,他們有花園洋房,有保姆、女僕等,他們夫妻恩愛和睦,二人可以共患難,也能同享樂。1936年林語堂應賽珍珠之邀赴美寫作,廖翠鳳再次隨夫前往。

他們住在美國紐約。林語堂出於寫作需要,僱了一個秘書,專職僕人卻僱不起了,家務勞動的重擔就壓在了林夫人肩上。

抗戰初期,林語堂寫了不少文章宣傳抗日,廖翠鳳也走出家門,擔任了紐約華僑婦女發起的救濟會的副會長。每天從上午11點到下午4點半,她到救濟會上班,向紐約的貴婦人們宣傳抗日,開展募捐活動,還召集救濟中國難民和孤兒的各種會議。

廖翠鳳向救濟會提出的許多建議和計劃,常常令人拍案叫絕。時間一長,她才透露其中奧妙,原來這些錦囊妙計皆出自幽默大師林語堂。

林語堂在美國住了30年,既沒有入美國籍,也沒有辦綠卡,只帶著中國的一張護照。1966年他們夫妻回到中國臺灣。

1969年1月9日,在臺北林家的客廳裡,林語堂夫婦想悄悄慶祝結婚50週年。他們認為這是他倆的事,不想打擾別人。然而,他們還是被親朋好友知道了。當時林語堂給妻子廖翠鳳送了一枚鑄了“金玉緣”三字的胸針,還翻譯了詹姆斯·惠特坎·李萊的不朽名詩《老情人》

贈給妻子:

同心相牽掛,一縷情依依。

歲月如梭逝,銀絲鬢已稀。

幽明倘異路,仙府應悽悽。

若欲開口笑,除非相見時。

其實林語堂夫婦二人性格是不同的。林語堂外向幽默,廖翠鳳內向嚴肅。廖翠鳳生活有條有理,隨時穿得整整齊齊。林語堂則一向對人生抱著頑皮的看法,討厭一切拘謹和約束,討厭領帶、褲帶和鞋帶。林語堂認為廖翠鳳屬於接納萬物、造福人類的“水”,而自己卻是鑿穿萬物的“金”。夫妻二人互相容納對方,形成互補。

(六)三次戀愛皆不忘

前面說過,林語堂一生三段戀愛,每一段對於他來說都是美好的,他都不曾忘記。他到80歲時都沒有忘記初戀情人橄欖,還為她寫了書。而對於第二段和陳錦端的戀愛,他也始終珍存在心間。

其實陳錦端也沒有忘記林語堂。當時她雖然失去了林語堂,但也並沒有嫁給父親給她選定的金龜婿。畢竟,她也不是讓嫁誰就嫁誰的女子。後來她也到美國留學。回國後,她一直單身,直到32歲時,才與廈門大學教授方錫疇結婚。

林語堂夫妻在上海的時候,陳錦端有時也到他們家裡玩。廖翠鳳待陳錦端很好,但她充滿自信,不會想到陳錦端會插入他們的感情生活。

林語堂老年經常作畫自娛,畫出來的女孩總是“留著長髮,再用一個寬長的夾子夾在背後”。別人問他為什麼畫出來的總是同一個樣子,林語堂說:“錦端的頭髮是這樣梳的。”晚年的他,坐在輪椅上,聽見陳錦端的嫂子說,錦端還住在廈門時,還執意要去看她,可惜他已經不會走路了。

林語堂的二女兒林太乙說:“父親對錦端姨的愛情始終沒有熄滅。在父親心靈最深之處,沒有人能碰到的地方,錦端永遠佔一個地位。”

只是,他既然選擇了廖翠鳳,此生便不會辜負她了,他知道一個男人的責任。

1976年3月26日,81歲的林語堂去世,他被葬於林家庭院的後園,廖翠鳳仍與愛人終日廝守。

林語堂的女兒林太乙在《憶父親》一文中,回憶父親曾對她說過這樣的話:“文章做不好沒有關係,人卻不能做不好。

我覺得看一個文化人,就要看在這個文化里長大的人是變成怎樣的丈夫和妻子,父親和母親。比較之下,所有其他的成就——藝術、哲學、文學和物質生活——都變得毫不重要了。”

林語堂“弱水三千取三瓢”婚後又燒結婚證 為何還被譽為愛情楷模

​一生摯愛三人,但妻子僅有一個。這就是林語堂。一個愛情的楷模。

參考資料:《林語堂傳》《憶父親》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