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朋友最多的民國文人:我的朋友胡適之

1948年離開北平時,胡適留在東廠衚衕寓所的物品中共有500多封信件。往來的對象,幾乎涵蓋了國共兩黨的主要領袖、軍政要人,從蔣介石、汪精衛、李宗仁、張群到毛澤東、周恩來、惲代英、張聞天等,民主人士包括宋慶齡、黃炎培等等。學界、教育界、文化藝術界的信件更是名流薈萃,燦若星辰,無從舉要。無論政治立場還是學術派別有怎樣的差異,至少他們都曾有一個“我的朋友胡適之”。

生活中朋友最多的民國文人:我的朋友胡適之

至於國外,僅在大使任內,往來冠蓋,有美國總統羅斯福、美國國務卿及其司長、各國駐美使節、美國名流與富豪顯貴、訪美的王公將相,也不勝枚舉;學術上,往來唱和的是杜威、羅素、王國維和梁啟超。

生活中朋友最多的民國文人:我的朋友胡適之

據說任何人只要跟胡適做幾分鐘的交談,就會心服口服。人與人的交往,短短的幾分鐘並不能讓人信服,有管中窺豹之嫌,但胡適的厚道和帶給人溫暖的事例,被人津津樂道的不勝枚舉,胡適先生的人格魅力肯定是無比迷人的。

胡適即使任駐美大使搞外交,也全無政客的“深沉”和“韜晦”,書生氣十足,以“誠實與公開”的態度,贏得別人的理解和信任,當時在美國,胡適有很多下層朋友,諸如司廚、車伕、打工仔……

生活中朋友最多的民國文人:我的朋友胡適之

著名學者張中行談到當時的北京大學,交遊之廣,朋友之多,胡適是第一位,大家都覺得,他最和易近人,使是學生,去找他,他也是口稱某先生,滿面堆笑,如果是到他的私宅,坐在客廳裡高談闊論,過時不走,他也絕不會下逐客令。

而梁實秋先生也不吝譽詞:胡先生和其他的偉大人物一樣,平易近人。"溫而厲"是最好的形容。我從未見過他大發雷霆或盛氣凌人,他對待年輕、屬下、僕人,永遠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樣子。就是在遭到挫折侮辱的時候,他也不失其常,"其心休休然,其如有容。"

生活中朋友最多的民國文人:我的朋友胡適之

唐德剛先生形容胡適之有一種西方人所說的‘磁性人格’,這種性格實非我國文字裡什麼‘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等形容詞所能概括得了的……能使社會上普遍的‘敬’而‘愛’之者,那就是胡適之這種具備有磁性人格,而在社會上又無拳無勇,既不招忌,又不惹恨的傳統社會里所產生的所謂‘清流’了。

受胡適提攜和幫助的人很多,獨具慧眼,提拔、任命、幫助梁實秋完成了日後號稱梁實秋對文壇的三大功績之一的翻譯莎士比亞全集。季羨林雖不是胡適的學生但他在歸國初期受到胡適提拔。

生活中朋友最多的民國文人:我的朋友胡適之

在中國人的觀念中,借錢是非常敏感的事。胡適為人慷慨大方,急人所難,經常“接濟文化界的同仁”。當然,缺點是胡適大手大腳,也沒多少錢,但他經常想方設法幫助別人,對同仁和後輩出錢出力、有求必應。”

林語堂留學歐洲兩次向胡適借錢共2000美元,胡適是以北大名義借給他的,林語堂後來致謝北大時,才知道這筆鉅款,是胡適自己節衣縮食、東挪西借才搞到的。

胡適曾借錢幫助臺大畢業陳之藩赴美留學,陳還款後胡適回信:“其實你不應該這樣急於還此四百元。我借出的錢,從來不盼望收回,因為我知道我借出的錢總是‘一本萬利’,永遠有利息在人間的。”

陳之蕃接到此信後大為感動,說:“在這樣一位聖者的面前,我自然而然的感到自己的汙濁……我每讀此信時,並不落淚,而是自己想洗個澡。我感覺自己汙濁,因為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澄明的見解與這樣廣闊的心胸。”

生活中朋友最多的民國文人:我的朋友胡適之

當年的李敖還只是一個讀書的青年學子,從沒有見過胡適先生的面,但因為手頭緊張便寫信給胡先生請求接濟,當時胡適二話沒說就寄了一千元臺幣給他,而那時胡適的薪水是一個月兩千元。另外有一個年輕人,胡適幫其四處申請救助不得,便對他說“有一位匿名的人答應幫助你了”其實那全部是胡適自己出資……以至於去世時已經沒有積蓄。

胡適對人的坦誠還表現在“政敵”魯迅先生的描述:適之先生的是緊緊的關著門,門上粘一條小紙條道:“內無武器,請勿疑慮。”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這樣的人——有時總不免要側著頭想一想。

也許別人和他有種種分歧,但到日常生活中,他又成為一個笑呵呵的好人——“我的朋友胡適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