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為何美國畏懼飛毛腿導彈?

天俊談兵


美軍當年並不是畏懼飛毛腿導彈本身,而是擔心沙特遭到導彈襲擊之後的反映以及整個海灣局勢會不會有變化。

飛毛腿導彈被譽為第三世界導彈之母。

1950年12月,科羅廖夫第1設計局在原先仿製德國V-2導彈的P-2導彈基礎上研製出新型導彈P-11。1953年3月,該型導彈第一次成功試飛,同年11月開始試生產。1955年6月,導彈開始批量生產並在7月裝備部隊。

P-11導彈是單級液體燃料導彈,採用新型火箭發動機和新型燃料。導彈最大射程270千米,發射重量5.5噸,配備常規彈頭,彈頭重約690公斤。這型導彈首次使用高沸點燃料,導彈加註後可以貯存1個月,實戰能力明顯增強。

考慮到最初的型號只可以攜帶常規彈頭,為了與美國的對抗,1954年8月開始研製可以攜帶核彈頭的P-11M,這型導彈在1958年4月裝備蘇軍。

與之前的P-11相比,由於核彈頭950公斤,因而導彈的最大射程只有150千米,核彈頭當量1萬噸,圓概率偏差CEP為3000米。

P-17導彈依然是單級液體、頭體不分離的導彈系統。雖然外形與P-11M導彈相似,不過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可以說是一種重新設計的導彈。它採用了更為先進的控制系統和氣動壓力裝置,發動機、推進劑和戰鬥部等都是新的。導彈射程超過設計要求,最大可以到300千米,圓概率偏差也極大提高,達到1000米左右。

雖然說P-11M和P-17導彈在結構和射程等方面存在明顯不同,然而由於兩者在外形尺寸基本一樣,所以美國和北約組織統一用SS-1和Scud(中文翻譯為“飛毛腿”)來編號,所以經常讓人搞得一頭霧水,摸不著頭腦。

P-11M(Scud A)導彈,導彈長11.1米,直徑0.88-0.885米,戰鬥部長1.81米

P-17(Scud B)導彈,導彈長11.2米,直徑0.885米,戰鬥部長1.8米

P-17M(Scud C)導彈,導彈長11.2米,直徑0.885米,戰鬥部長1.8米

P-17BTO(Scud D)導彈,導彈長12.3米,直徑0.885米,戰鬥部長1.8米

冷戰期間,除了蘇聯將這型導彈裝備自身陸軍導彈旅外,還廣泛出口到第三世界國家。因此海灣戰爭時伊拉克擁有大量飛毛腿和自己改進過的導彈。

在戰爭期間,面對伊拉克的導彈攻擊,美軍最初也是沒有底的,畢竟這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導彈攔截作戰。不過由於美軍通過衛星觀察、掌握制空權、導彈本身彈頭與彈體不分離命中精度有限以及愛國者導彈的表現,最終伊拉克的導彈襲擊失敗告終。


榮華之武器堂


這要從飛毛腿導彈的緣由說起:飛毛腿導彈的原型是德國V系列導彈

在二戰後期,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德國空軍已經無力對英國實施轟炸。但是希特勒不希望英國人舒服,他命令向英國發射V系列火箭。這種火箭其實就是導彈,不過是最初級的導彈而已。

進入80年代以後,蘇聯用兩種新型導彈取代了這些飛毛腿導彈。這些被淘汰的導彈並沒有被銷燬,而是大量的援助給了蘇聯的盟友們。敘利亞、伊朗、伊拉克等國都引進了一大批飛毛腿導彈,有的亞洲國家甚至引進了生產線,可以自己生產近程導彈。海灣戰爭中,飛毛腿導彈確實給美軍造成了一些威脅

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伊拉克和伊朗兩個國家大打出手。請注意,這兩個國家都擁有飛毛腿導彈,在戰爭中雙方誰都沒有客氣,相互使用飛毛腿導彈。正是飛毛腿火箭在歷史上是導彈的原型,並在戰爭歷史上有著濃厚的戰爭意義,要說當年美國為何畏懼飛毛腿導彈不如說在當年希望和平的國家都對戰爭充滿著排斥和牴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