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没有几分地的农村该何去何从?

可可带你去旅行


开源节流,所谓开源就是把之前不适合耕作的土地,改变成可以耕作,可以生产粮食的良田,比如西藏引水进疆工程,变戈壁,沙漠为良田,改良土地,提高亩产,发展立体种养,制定主粮种植区不可侵占的红线,将栽种在良田的树木,苗木迁移,只能种粮食,可轮作其它经济作物。

节流就是建设用地合理安排,目前我国住房数量不是不够,而是不均,可开征空置税,房产税(自住房可免除,以免打击面过广),让持有多套房的出手房产,降低建设需求;另外,对于闲置建设用地,严格执法,该收回的必须收回,杜绝囤地。对于闲置的场地,制定相应管理办法,在保证所有者权益的前提下,可用于公益活动等。

最关键的是,要制定粮食生产奖惩制度,针对不同地域制定生产质量,产量目标,达到,超过的补助,让种地不再贫穷,而且要能致富,国外的粮食要制定配额,企业生产外销可以鼓励,内销必须用税调节(这个用国家安全法来保障),还有种子也必须自主持有,不能让外企全盘掌握我们的籽种。

还有为了口感,我们在制作食品时丢弃的太多,浪费太大,因为粮食便宜,很多人养成了浪费的习惯,这些都需要调节,在保障供应(保障低收入者补助)的前提下,适当的调节价格,可节约很可观的粮食。


淳璞86155161


我家地处湖北中部的江汉平原,去年分地,每人也只合不到一亩地了!

何去何从?

作为七零后的一辈人,其实早在二十年前就没种地了,都是从少年时学个手艺后一直在外地打工。如今孩子都奔三了!村里的地绝大多数郄承包给六十岁左右和六十岁以上的人们在种!


巧夺天工993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经历了从文化大革命,土地改革,到改革开放,再到21世纪新农村等多个阶段,见证了农村五十多年以来的发展和改变!我的老家在农村乡下,属于山村,在2000年以前,这里的人们几乎大多都是以种地为生,平均每家每户可以有五六亩地,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到了城里去打工,农村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像我们这边,原本有一百多口的村子,现在只剩下十几个留守老人,甚至有的村子只有一个独居老人,常年生活在这里,孩子们全部在外面,并且这些老人也基本没有了劳动力,家家户户都是种着一亩三分地,种点菜而已!大部分的地都在慌着!所以即使说能分到的地多一点,又能怎样呢?还是在慌着!还有就是现在物价越来越贵,气候变暖,天不下雨,农作物收成也不好,很多时候收的粮食还不够化肥前,所以现在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尤其在农村乡下,很多时候浇地施肥收割并不方便,还是靠最传统的人工收割!费时费力,耽误的功夫还不够现在年轻人在城里打工一天挣得多!所以我个人认为,如果想改善目前这种农村的经济现状,就需要年轻人的回归,通过互联网新技术新思路引导农民发家致富,在农业方便,开始搞集体作业,一些小的地块能合并的就合并!不能合并的可以种植一些生长期较长的农作物!




老顽童的乡村生活


我家是农村的,却实分田一个人才有几分田,种田跟本不能解决就基本的问题,虽有吃的不至于挨饿,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小孩的读书问题,一年将近两万的学费该如何去办。我们也没资本去做生意。所以我家都是老公负责赚钱,我负责带三小孩。


江西的云南人


对这个问题我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咱来算一下几分地的收入,一亩地种麦子估计能收1000斤左右,玉米能收1200到1300斤左右,但是不值钱啊都是8..9毛钱一斤或1块钱一斤根本卖不到钱。一年种2茬庄稼到年底一亩地估计能挣个1000元左右更别说几分地了,地越少利润越少。既然种地不挣钱咱的地又少那咱农民该怎么办呢,下面咱来说一说。

第一打工,咱可以出去打工啊,现在工人工资都还可以有技术的收入更乐观,没技术咱可以吃苦啊,比在家种地强。咱的地可以包出去或者种上树都还有收入的。

第二种地,咱没有一技之长又不想出去的那也有出路,现在国家支持土地流转。村里出去打工的人多了难免有闲着的土地或者有不想种地的咱就可以流转过来形成规模,种地只要规模大了成本就下来了。你耕地,化肥,种植可以自己买农机到时候平均下来每亩地的成本就小了利润就大了,你几十亩上百亩你算算也能挣到钱。

第三养殖,听说国家对农村养殖的扶持也很大咱还可以养殖呀,养猪,喂牛,喂鱼,肉鸡或蛋鸡,收入应该还可以。

第四创新,咱可以打开思维抛开传统的种地养殖,去思考分析一下新兴的行业。比如农村电商、经济合作社、农家乐旅游、农村养老、婚丧嫁娶的服务酒席、三农经纪人等等。我觉得这都是很有前景的行业,前提是你要懂这些行业不能盲目的去干。

最后我个人觉得,只要咱肯努力肯脚踏实地的去干不管去打工去外面发展还是在农村发展都能有很不错的生活。


勤奋的劳工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很有真实体验的!

如果你只有几分地,那么我来算一下它一年的收入吧!以一亩地为标准,如果种小麦,它一年的产量按照多的来计算也就一千斤,这还是多的,像我家的地里最好的一次收成是900斤!按照现在小麦的价格,最多能收入一千!几分地也就几百块吧!一年种上两季粮食,最多也就收入一千左右!现在一千块钱能买到啥东西啊!

所以啊,如果你只有几分地,就把它种上自己吃的蔬菜,然后出去打工吧!哪怕是一个服务员一个月也有两千多!如果附近有工厂,也可以考虑一下,毕竟厂里工作稳定,收入也不会太差!

我们村的地都没人种了,都去开发区的工厂上班了!一个月都能挣到3000以上!空下来的地都只是种些蔬菜自己吃的!

所以啊,几分地真的不要指望了!


农村帅坚强


在我县里田都不算多,都市人圴七分左右,上亩的地方是极少。我们虽然种田种了很久,但到底一亩有收入多少呢?

我们就在这里算一下,在农村算大丰收的亩产1000斤,低产的800到900斤左右。在农村收稻谷那个价格,都是在130到150一百上下。就拿最高的价格来算,那就是亩产1500元。现在算下成本,每亩稻谷种30块,梨田做秧地柴油要8块,除草剂10元,杂交种催芽心,秧苗期的需要施肥两次30块左右,打穷两次10块。

在生长期间需要肥料;复合肥和尿尿素为主,一季下来250块左右,其实农药方面,那杀虫剂叶面肥,一般要三四次,除草剂一次,农药大概就要200。抽水50块一毛亩,收收割70块一亩。

加起来就有600到700块一亩成本了,这其中还没有包括包括人工费用低产价格低,而且还要保证风调雨顺。收入除去成本的话,根本都没剩下多少。

在农村就耕田的话,三餐都成问题。

要想更好的生活,靠家里的自有田是不可能的。只有只有走出去工作,养植或者自己做生意才行。






w中国正能量


人均没有几分的农民该何去何从?现在的手里没有几分地的农民,完全不必担忧。

就算有几分地,靠种植仅能解决吃饭问题,而生活的方方面面是需要花钱的,单凭几分耕地收入,解决不了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问题。

近些年,很多农民放弃了田地进城打工,全年收入远超几分田地收入,土地荒芜现象逐步出现。尤其是80、90后基本没有种地经验,长年打工己经将自己融入当地打工城市,忽略了自己来自农村的身份。而且社会保险的逐步渐全,长年固定务工的农民工已经享有与城镇职工同样的保障待遇,不必为以后养老和医疗问题担心。

基于此,靠农村几分地的收入已经吸引不了年轻人,也不会再留恋土地。

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农业合作社规模逐渐发展壮大,愿意留农村生活也可以参与合作社的劳动来获得报酬。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已经解决了农村看病难的问题,七十岁后失去劳动能力的农民国家也有相应补助,生存生活完全不成问题。

人均没有几分地的农民,相信国家也相信自己的能力,无论是务工还是创业,只要踏实肯干吃苦耐劳,未来的生活在你的努力下会越来越好,国家给予的保障政策也会越来越健全。让我们也共同祝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早日实现,共同分享改革的成果。

仅代表个人观点,多多交流为盼。


四季花开人间院


首先要更正一下,现在政策是不准占用耕地建房的,我就是农村的,现在村里也基本没有新的宅基地。有建房也不过是,拆了旧房,再在原来的宅基地上盖新房。有占用耕地的现象也是好多年前的事了。至于人均几分地,倒是事实。不过现在在家种地的都是上点岁数的人,有的是在外打工,一收一种回来,完事立马就又外出打工,有的是留守老人带着孙子孙女,捎带种地,至于开支,如果不带晚辈的花销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当然,除了看病和家里意外大的开支。

我的家乡在豫西伏牛山下,落后贫瘠,没有什么出路。祖祖辈辈就靠几分田地生存,我长大以后虽然解决了温饱,却依然没有改变贫穷的面貌。0几年的时候有的读书走出了家乡,更多的人确是南下打工去了。从那以后,村里的面貌才有了一些变化,人们有了比种地高几倍的收入,开始盖平房,起楼房。家家都有了摩托车,手机也悄然兴起。这样的变化虽然和田地不挨边,可是我们都是这片土地养大的。父辈还依然耕种着那片田地,那几年随着一代人的长大,宅基地增加了,田地也减少了。除了老人还关心田地的情况,年轻人大多要么去更好的地方打工,要么自己创业,谁在乎地里那点收入。

这几年,农村的变化更大,路修成了柏油路,连路灯都安了,基本家家有小车,什么电器都很齐全。吃喝拉撒和城镇没有什么区别了,大小超市到处都是。由于南水北调干渠从我们那里过,占用了不少耕地,所以村里田地更少了,可是常年在外拼搏的年轻人谁关心这些,谁也没想着从地里刨出多少钱来。

今年过年回家,宅基地确权了,接下来土地也要确权,政策上要入市,可以抵押贷款,可以交易。反正国家也想着办法让农村经济活跃起来,让有想法的人有条件回乡创业,成效还有待见证。现实的情况不尽如人意,大多无论打工的或在外创业挣到钱的人们,都争着到城镇买房置业,谁还留恋着这片没什么前途的土地?

过春节时也是归心似箭,可是短暂的相聚后,又各奔东西,难掩心里的失落,心里总问,那还是小时欢乐无忧的家乡吗?清明回去,村里更是了无人烟。偶尔能看见有老人再喂孙子吃饭,夕阳下有狗在懒洋洋得吐着舌头。路边是一望无边绿油油的麦田,散发着甜丝丝的清香。






高钢钢


我国走城镇化道路,就是要把农民从人均不足一亩多地农村解放出来,走工业化的富国之路!鼓励农民进城安家置业,鼓励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免费让农民参加各种培训,都是引导农民摆脱对二分地的束缚,从农民过渡到市民,想方设法给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其收入,当有稳定的收入时买房安家城镇享受城市各种便利,把农村零散的土地集中管理种植,便于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增加产量降低成本富国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