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的大学可以在线上学习吗?

郑氏未来教育能量站


我个人认为大学生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可能性不是很大。

首先,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没有像小、初、高那样在老师和班主任一定的强制性下的学习状态,大学的管制及约束较小(在学习方面主要为自学)此时线上教学的受众学生两极分化会很严重,从而一定会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其次,大学生的学习主要为理论和实践,甚至对于某些专业,实践可能比理论更重要(土木及临床医学等)此时线上教学的优越性就降低了。

再者,线上教育会加大学校官网服务器压力,造成教学任务收到影响。(从目前来看)


倾听者wyq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一个概念,什么是“线上学习”?

“线上”一词源于英语online,on在英语中是“在···之上”的意思,而line在英语中则是“线条”的意思,两者组成的单词online则意为“联网的,联机的”。online是对于计算机(computer)犹如蜘蛛网般的沟通和联系功能的比喻,因此,online(在线上)会被理解为“联网的,联机的”,即我们使用计算机互相交流,犹如在蜘蛛的网上,相互连接且紧密。

可见“线上”其实是对于online的直译,其真正的意思应该是“联网的,联机的”。那么“线上学习”(Online Learning or Electronic Learning)的概念便应当是“联机学习”或“联网学习”,只要是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行为,我们都可以将其称作“线上学习”

在理解了“线上学习”的概念后,我们其实可以发现,不论是我国,还是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其实都已经对“线上学习”(我们或可以将其更准确地称呼为“线上教育”或“网络教育”)的模式进行了系统性的实践和研究。

从最早的翻转课堂开始,教师对于“线上学习”开始重视,在课堂中,利用网络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概念,或引导学生在课前课后通过网络进行预习、复习或钻研。

翻转课堂,是适应信息时代需要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可汗学院的萨尔曼·可汗(SalmanKhan)是翻转课堂的创始人。2004年,可汗的表妹向他请教一道数学难题,可汗运用雅虎聊天软件、电话、互动写字板等媒介为表妹解决了数学难题。到了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将“翻转课堂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利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 Point演示文稿及教师讲课视频,用来给缺课学生补课。2011年,重庆市聚奎中学为突破地理位置、办学条件的限制,吸引优质生源,率先在我国实施了“翻转课堂”。

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在大中城市的中小学中逐渐兴起的基础计算机课程,其实也就是一个纯粹的“线上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课堂也逐渐兴盛,从而形成了MOOC体系,而MOOC中国(“慕课”)可以说是如今中国最为权威,课程最为丰富,且最具影响力的高校在线教学平台

如今,很多高校的校内课程也开设于此,校内学生在平台上的考试成绩最终都会计入学生的现实学分,当然,无论是校内学生,还是外校人员也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进行学习,通过课程考核后,便能够获取专业权威的认证证书。

值得注意的是MOOC中国的认证证书虽然影响力有限,但如今也逐渐被一些企业和机构认可,说明中国的网络教育体系逐渐成熟,人们对其认可度也逐渐提高。

以往的证书(纸质)只要考核通过就可以免费领取,而如今MOOC中国提高了门槛,获取认证证书(纸质)则需要交付100/份的费用,这是题外话了。

和国内相比,国外著名的网络学习平台,如Coursera,Edx等,由于其考核的严格程度在总体上要远超于MOOC中国等平台,在国外的大部分企业和组织,或是在国内在一定程度上都会被认可,至少可以说明你为某一方面知识学习和研究过了,并且掌握的还可以,在此,亦不赘述了。

“慕课”是英文MOOC的译音,MOOC指的是massive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网络公开课。这些免费网络课程面向全世界所有人,只要在慕课平台使用邮箱注册,就可以在平台上提供的数以百计的课程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习。在知名的慕课平台上开设课程的主要是世界顶尖名校,例如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哈佛和哥伦比亚等大学。在“慕课”的世界里,视频课程被切割成十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由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连贯而成,就像游戏里的通关设置,只有答对才能继续听课。MOOC中国则是收录全球优秀开放式在线课程的中文慕课网,于2008年立项,在2014年正式上线。

因此,我们可以说,随着网络时代的步伐,学生们其实早已步入了“线上学习”的时代啦!!!!😄

但我相信题主所问的“线上学习”在如今疫情如此严重,学生们都被困在家的社会环境下,其实有着更狭隘的意思。我猜想,题主的意思应该是:“以后现实中的大学校园是否会逐渐消失,大学是否会完全建立于网络中,学生只需要在网络中进行学习便能完成大学的学业并获得大学毕业证书?”

若就此问题,我国其实早在本世纪处就已经开始了尝试。

从2000年7月起,教育部批准试点的第一批网络大学在线上开通。此项目的期限为4-5年,每学期结束后,试点学校需及时向教育部上报年度进展。参与该项目的大学都是诸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211名校。其生源不仅来自全国高考和成人高考,各校也可以进行自主考试,且招生条件由各校自行决定,不过也有学校只招收参加成人高考的生源。

在学制和学费方面试,点院校基本都实行弹性学制,实行学分制,学历教育的学分有效期和修业年限限由学校决定。大多数学校要求大专生在1.5-4年。本科生在3-6年,研究生则是1.5-4年的时间里修完所有规定课程并拿满学分。

各学校对学分数的要求也不同,例如本科,有些学校要求220分,有些学校却只要求170个学分就够了。

同时,教育部规定,对网络教育学院的学生,可按照教育成本收费,其收费标准不一。对非学历教育,各校则往往是按学时收费,每学时基本在10-15元之间;对学历教育,大部分学校采取按学分收费,有些学校则是按学年收费。按学分收费的,每学分从80元到200元不等,其中按每学分100到150元标准的院校较多;按学年收费的则每年学年学费在2000元到7000元不等,大多数在4000元到5000元之间。

如今是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网络大学的发展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网络教育的市场需求状况。我国推行网络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满足人民对于网络教育的需求。在本世纪初,我国大学的毛入学率还不到15%,很多成人和在职人员却十分需要通过高等教育提升自己的社会上的竞争力,国家也希望能够进一步培养人才。正是基于如此人才培养的需求,国家才开始了网络大学的试点,也正因如此,网络教育才在中国自上而下的开始兴盛。

在2000年的9-10月,单单一个月的时间里,单单一所中央电大通过网络注册学习的学生就达到了16万人。到了2004年,据《北京晚报》报道,中国举办网络教育的试点院校已扩大到68所,开设专业也达到9大类153个专业,在学人数近250万人。三年后,2007年我国网民人数突破1.2亿,其中大约有1500万人参与网络教育。而到了2019年,我国的大学毛入学率都将近50%了,但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19年我国招收的网络本专科学生依然高达320.91万人!

毛入学率,指在校学生数与相应的适龄人口之比。标志教育的相对规模和相应适龄人口接受某阶段教育的机会。设毛入学率为R,其公式为:

在此,我们不能看出两点:

1.我国在二十年前就开始推行网络大学(网络教育),时间是非常早的,制度也是相当完善的,反响也是十分强烈的。

2.网络大学的市场很明显开始饱和,2003年就有250万人就学了,到了2019年人数竟然只增加了70万人,要知道如今我国网民的人数可是8.4亿,而在2003年中国的网民人数可能连1亿都不到!

在这里我们不禁疑惑,为何网络大学会饱和的如此厉害,网民人数明明是在指数型增长啊🧐

笔者以为原因如下:

1.我国高校毛入学率的暴增。

21世纪初,我国大学的毛入学率还不到15%,到了2018年狂增至48.1%,也就是说,我国新生代里,将近有一半的学生可以进入大学深造,网络大学市场遭到打压。

2.大学不再是唯一出路。

这同样是市场的影响因素之一,虽然好的大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人际交往的平台和专心学习的象牙塔,但是中国的野鸡大学也不再少数,更随着网络经济的蓬勃,新兴行业的就业门槛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还较低,更多的人意识到大学尽管是人生重要的出路,却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在如今多元的社会,高学历尽管能得到更好的机会,更高的工资,但低学历依然可以养活自己,至少也能使自己活成自己希望的样子。

3.不可替代的线下教育。

说了这么多,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之处还是在于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优劣相较。前述两点是线上教育是否能够推行的经济条件。而这一点,则是从教育的本质来讨论线上教育能否实现。答案是肯定的,线上教育绝对不可能替代线下教育,除非,学生能像科幻小说里写的那样,戴上一个头盔就能进入校园,并能够和同学老师相互交流,能够一起运动,一起举行游园会,等等。哪怕如今的VR技术蓬勃的发展,但它的推广普及并最终能达到我们所想象的效果的时间则可能需要上百年之久。接下来,我就说说为什么线下教育(学习)是不可替代的:

①人是集体动物。然而,网络或多或少的阻隔了我们真实的情感交流,这也是网络对于我们最大的挑战。师生的感情,学生之间的感情将难以得到培养,学生将无法得到同步的激励,教师的教学由于屏幕的阻隔,缺少针对性,时效性,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网络课堂在某种程度上是丧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是放弃的教师的主导地位。

②人自主学习的缺陷。学生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学习,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由于第一点所论教师教学针对性的丧失,网络教育把更多的责任抛给了学生。哪怕是大学生,不自律也是其最致命的缺陷,缺乏集体,缺乏学习的氛围,在可以任意逃避的网络世界里,学生自身的不良习性便难以得到抑制。同时,由于屏幕的隔阂,学生无法犹如在现实里一样集中注意力听讲,而且也容易丧失对学习细节的关注。

③教学活动无法开展。疫情中期,大学生们都惴惴不安,不知何时能开学,教育部却发下一条通知,说明只有毕业生和医学生可以提早开学。为什么会有医学生?抛开疫情的因素不讲,从我和我学医的同学了解到的情况:医学生在网络根本上不了课!或者说上课体验极差。我相信很多化工专业的学生也有同样的感觉,在网络上不能做实验啊!实验器材太贵或者买不到啊!

综上所述,以后的大学是不可能抛弃线下的教学模式而进行单一的线上教学的(除非科技幻想的最终的实现),但是我们可以明确的是不论我国还是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的大学都可以线上学习,而且体系已经十分完善,而且参与线上学习的人数众多,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既要跟上时代步法,同时又不能抛弃教育本身的要求,我们最好的选择就是将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并以线下学习为主。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本文文本参考:

张于堂,我国网络大学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12月02日,第七版。

《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秦程不锦


大学阶段,本来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向那个方向努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在线上教学,不但为大部分学生提供便利,而且也能获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在早些年,其实已经有线上课堂的这种方式,只不过是单独的讲课,没有互动,平台录下课程视频,提供给需要的人。目前,正好处于疫情期间,从小学到大学都在采用这种方法上课,这也是让很多家长同学老师都不喜欢不习惯,但我认为,未来老师授课,也会向这方面发展的。


宁视天空


个人认为,不管大学还是小学中学,网课只能针对小部分学生奏效,毕竟网课老师基本只能讲,不能面对面看到学生,这样有很大的弊端。而且,我觉得上网课大部分失去了这门学科的趣味性,可能大部分老师得会说相声,才能吸引学生,如果这样的话,那么这门学科本身的意义就不大。但是也不能完全否定,网课是一种趋势,它有很多优势。所以要结合实际情况


持证上岗的教育工作者


我觉得大学在线上学习不是一个很妥的办法:

一,大学主要是最贴合社会是实践的地方;

二,不管是中国还是国外都有很深厚的大学文化,社团之类的;

三,大学你得谈恋爱啊;

四,还有很多机遇是线上没法实现的

好了就为大家问想到这~

谢谢



卷发璐小伊的VLOG


在疫情当前的时候,学校安排学生在线上学习,这是正确的选择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疫情的交叉感染,大大保护了师生的身体健康安全,而且还不落下学习,当然大学生在线上学习完全不是一个长久之计,不同的学习环境对学习的效率有影响很大,自觉的学生和不自觉的学生一段时间成绩差距就拉开了,学校是一个学习的环境,外界干扰很少,学生可以一心的学习,而在线上学习,没有老师的约束,学生的自觉性肯定是不好的,所以我觉得大学不可以在线上学习;


大志也很帅


我个人觉得在线学习为辅,真实课堂为主。使两者完美结合。


快乐的时光16158073


当然可以了,随时随地学习,虚拟现实,足不出门在家学习


HarrisonWan164320415


在我们学校之前就有线上学习。每个同学都要完成线上选修课。


哈哈哈不迷路


线上授课效率太低,特别是对于自律性较低的学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