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司馬徽為什麼甘心當他人的“綠葉”呢?

天香雲外飄


水鏡先生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好好先生”,不管別人說什麼,他都說一個好字;別人有求於他,自己能滿足的立馬幫助別人,自己沒有的,犧牲自己也要幫。

那麼對於這麼有大才的“好好先生”,應該是文采出眾,人緣好到爆棚,想出山謀個一官半職,應該是分分鐘的事。他為何卻敢當綠葉呢?

一、司馬徽是個道家隱士,還是個名隱士,無為才是他的大道

司馬徽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完全與儒家無緣,那也就沒有出將入仕、濟世安民的儒家思想了,從一些小故事裡,也就可以看出,司馬徽完全是道家的做派,追求的是清淨無為。

後漢司馬徽不談人短,與人語,美惡皆言好。有人問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陳子死,答曰:“大好。”妻責之曰:“人以君有德,故此相告,何聞人子死,反亦言好?”徽曰:“如卿之言,亦大好! ———明·馮夢龍《古今談概》

在儒家看來,千古艱難惟一死,除卻生死無大事。而水鏡先生完全看淡生死,儼然一副看破滾滾紅塵的道家做派。

《藝文類聚·卷九十四》引 《董正別傳》:司馬徽,字德操,時人呼為水鏡,嘗有人妄認徽豬,徽便推豬以與之,後數日,亡豬者得其豬,既以豬還徽,乃叩頭自責,徽又厚謝之。

鄰里把本該屬於他的豬歸還,我們的司馬德操還得謝謝人家,是我們總得理論一番吧?豬的事小,傷害自己的名譽怎麼算?真不愧是“好好先生”,完全與世無爭。

二、有貴族血統,看透世事紛擾

據信,司馬徽為殷商王室後代,具體哪一支不得而知。也許在他看來,繁華似夢,不過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三、也許最大的本事就是看人,除了會看人還是會看人

《三國志》對司馬徽的評價就是善於鑑人。

潁川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鑑。

他首先看透當時的荊州牧劉表“性暗,必害善人。乃括囊不談議。”因此只清談,從不涉及時勢。以至於劉表認為司馬徽只是一個小書生,認知能力和一個普通人沒什麼區別,也就談不上會重用他。

司馬徽做得最耀眼的事莫過於向劉備舉薦了臥龍鳳雛。

《襄陽記》: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功勞有多大呢?以至於很多人認為,三國的歷史是司馬德操一手策劃的。

總而言之,司馬徽也許就是亂世下的一名道家隱士,與世無爭,不爭名奪利,出了名的“好好先生”,又頗有識人之能。至於有沒有其他大才,我們無從得知了,畢竟曹操在想重要他時,他已不幸過世了。


山河明月


三國之伯樂——水鏡先生司馬徽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東漢末年,諸侯混戰,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然在亂世之中,獨有一片綠洲,那就是荊州州治襄陽,劉表治理襄陽期間,政權穩定,耕者有其田,人民安居樂業,成為一方樂土。

而其他州郡戰亂連年,一大批士人紛紛來投,這些人中有司馬徽、徐庶、石韜、孟建、崔州平、諸葛亮等!

水鏡先生司馬徽(?-208年), 字德操,豫州刺史部潁川郡治陽翟縣(今河南禹州)人,此人精經學、兵法、道學,為人清雅,善識人,號曰水鏡先生。

為避戰亂,由北方寓居襄陽,與荊襄名士龐德公、沔南名士黃承彥……等交往甚密,因學識淵博,北方士子多拜其為師。

時劉備屯新野,聞水鏡先生乃世外高人,遂訪之。德操先生對備說“:當今天下之奇才,盡在此地”,備問誰?先生曰:“伏龍、鳳雛,此二人得一可安天下”。水鏡先生始把自己的兩位得意弟子,推上了三國曆史的大舞臺,遂有了後來的三顧茅廬,隆中對策!《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淡泊名利,滿腹經綸未得施展,卻培養一批影響三國曆史的人物,雖對其著墨不多,但風雲變幻的三國曆史中,註定留下了水鏡先生濃墨重彩的一筆,後人對其也品價甚高!


閑雲


三國時期在我國曆史上可謂一個風雲變幻的時代,一部名著《三國演義》便描繪了不知多少的人物。這其間既有帝王將相,也有才子佳人;既有文臣武將,也有英雄豪傑;既有當世名人,也有山野之士。真可謂群星璀璨,正如小說作者在開篇所列的詞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這浩瀚的群星中,卻有一位出場不多的人物,全書著墨也很少。如果對整部小說加以回顧和品味,你就會開始對這個人物漸漸產生深刻的印象。


這位人物就是我們這篇文章將要討論主人公---三國時期的神秘大隱水鏡先生司馬徽。在全書一百二十個章回中,司馬徽是在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隱淪單福新野遇英主》中才出現的。當時劉備被荊州劉表收留後,駐守於新野,但被荊州本土勢力的代表蔡瑁所猜忌防範。蔡瑁設計招劉備赴會襄陽,卻欲暗中加以陷害。在荊州另一位謀士伊籍的提醒下,劉備及時匆匆離宴衝西門逃去,演出了一段馬躍檀溪的傳奇故事。這位後來蜀漢政權的創立者就是在馬躍檀溪之後,邂逅了給他後半段人生以精彩指點的水鏡先生。根據小說的介紹,水鏡先生司馬徽字德操,穎川人氏。小說對水鏡先生的外貌描寫也非常精煉,就八個字“松形鶴骨,器宇不凡”;對水鏡先生的住處草堂也略加描寫,“架上堆滿書卷,窗外盛栽松竹,橫琴於石床之上,清氣飄然。”關於水鏡先生,整部小說就這麼多描寫,卻活脫脫將一位隱士高人的形象盡顯於讀者面前。劉備於馬躍檀溪脫險之後不期路過水鏡先生的莊上,於是當時歷史上的兩位顯隱代表人物開始了他們之間的第一次人生交集。



兩位人物的交談重點是圍繞著人才展開的。在此之前,劉備認為自己的集團人才濟濟,“文有孫乾、糜竺、簡雍之輩,武有關、張、趙雲之流”,之所以事業不濟,蓋因於時機不濟。可見,劉備為匡扶漢室的大業顛簸了大半輩子,卻還連門都沒摸到呢。水鏡先生則在一個更高的角度指出了劉備所缺的是經綸濟世之才。在分析了一套“天命有歸”、“龍向天飛”等蓋應在將軍身上的所謂傳統天人合一倫理之後,水鏡先生直接向劉備道出了一個人才方案“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甚至告之以行動方案“今天下奇才,盡在於此,公當往求之”。當劉備欲進一步詳詢時,水鏡先生卻一個勁地說“好!好!”,勸劉備早點休息,因為天色已晚了。但見高人講話一向點到為止,就是不一樣啊!當晚,劉備就夜宿於水鏡先生的莊上。肯定是因為疑惑於白天和水鏡先生的談話,晚上竟一直難以入睡。當晚半夜還有人拜訪水鏡先生,並隱隱約約有談話,撩撥得劉備一晚都如墜雲霧,以為是伏龍或鳳雛到了。這一幕在《三國演義》連環畫中的《馬躍檀溪》一冊中也有講到,因為是描述夜晚,有那麼兩頁畫面黑乎乎的,這在全套《三國演義》連環畫四十八冊中非常少有。所以水鏡先生很早就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恐怕這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罷。我們接著看劉備在水鏡先生莊上的經歷。第二天天亮後,劉備當然迫不及待地詢問昨晚來人是誰,水鏡先生則笑答“此人慾往投明主,已到他處去了”。殊不知這位半夜訪客就是日後不久前來輔佐自己的徐庶,劉備仍然不得其解,又開始盤詢伏龍、鳳雛,水鏡先生照樣不停的笑說“好!好!”,彷彿就一直在和劉備打啞謎。一位在世間叱吒風雲的英雄劉皇叔,到了這位山野隱士的面前,無論在思維方面還是在行為上真像成了一個小學生似的。最後,劉備在告辭水鏡先生的時候,禁不住邀他出山相助,水鏡先生答曰:“山野閒散之人,不堪世用。自有勝吾十倍者來助公,公宜訪之。”劉備和水鏡先生的第一次交往便這樣結束了。劉備和水鏡先生的第二次交往則是出現在小說的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草廬》,這一次的描述就更簡單一些,篇幅就一頁左右。當時劉備已經往隆中去了兩次皆不遇孔明,正在準備第三次。臨出發時水鏡先生竟飄然而至,於是兩人便開始了他們之間的第二次交流,也是最後一次交流。


這一次晤談,水鏡先生就不再和劉備打啞謎了。不知是不是已經感覺到這位劉皇叔確實心誠,所以這回和劉備的談話就直截了當。在寒暄了一段徐庶被詐去曹營的事情之後,就開始將話題轉移到孔明正題上了。水鏡先生對孔明給出了驚人的評價,其本領超乎管仲、樂毅之流,“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無疑更進一步堅定了劉備三顧茅廬的決心。然水鏡先生在辭別劉備出門之後,卻留下了一句令人過目難忘的話:“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這簡直就已經將後來的歷史給定格了。事實上也確如此,諸葛孔明先生儘管滿腹經綸,神機妙算,然終其一生鞠躬盡瘁,仍未能實現劉備的復興漢室、匡扶天下之理想,讓後人留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嗟嘆。身前已知身後天下事,水鏡先生實乃高人!他在評論徐庶離開劉備之前走馬薦諸葛這件事時所說的另一句話“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來嘔心血也?”,也充分暗示了孔明出山之後的命運和結局。水鏡先生實乃三國時期一神秘大隱!真正高人中的高人!後來又偶爾看到其他朋友更是做深度發揮,居然考證出水鏡先生司馬徽和司馬懿竟是八輩子之內的同宗,他們都是西漢司馬遷的後代。整個三國曆史的真正總導演就是這位水鏡先生!所謂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等等,皆不過跑龍套的角色而已,真正幕後的設計就是水鏡先生,他的佈局直接促成了司馬家族最終得到了天下。可見真是太玄乎了,這裡權且作一三國迷們的精彩演繹,但也足見水鏡先生的人氣所在了。其實在中國古典歷史文化演繹裡經常出現這樣的高人,比如戰國時期的鬼谷子就是另一個著名的例子。在世俗社會之外,再去塑造一位洞悉塵世間現在和將來的超人間角色,在歷史關頭於恍惚中指引著世間的一些人和事,恐怕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固有魅力吧。


親也愛地理愛旅遊嗎


推薦,當然要推薦最為合適的人選,否則壞了水鏡先生的招牌,以後不好混啊。

事實上司馬徽推薦很精準。當其時,劉備無論是籌備糧草,還是募兵,都需要儘快打開與荊州本地家族合作之門。

諸葛亮是荊州世家子弟,小叔諸葛玄是官員,透過本家和岳家,孔明與荊州六大豪族之中的四家有關聯,人也年輕有朝氣有抱負,當然是優秀的選擇。龐統是六大家的龐家,也是不錯的選擇,不過此時在江東。司馬徽給的兩個人選都特別合適。

至於水鏡先生自己,他的家族在河南潁川一帶,當時是以客居身份在荊州襄陽。並不能給劉備帶來他所需要的本地人脈和家族助力,這個實戰型軍師估計是幹不了。

歷史上,208年(赤壁之戰那一年)司馬先生被曹操強徵入伍,然後當年就掛了。可惜。


劉羽舟和蕭銘珏


因為水鏡先生是獵頭啊。你見過哪個獵頭對有挖人需求的老闆說:那啥,您看我行嗎?


調戲完畢。以下是正經回答:

第一個原因,這是一種可以活得很好的職業。漢朝的人才選拔制度是舉孝廉,也就是地方推薦人才,一般要品學兼優德才兼備這種,獲得舉薦後,由國家派人趕著馬車去接,這就是“舉人”和“公車”的來歷。在這種環境下,推薦人就很重要。能獲得某個知名人物的慧眼推薦,直接與仕途掛鉤。沒有需求就沒有供給,這種需求之下,就產生了許多以推薦人為主的職業推薦人。

當時東漢有個叫許邵的人,每個月都會出一本評點時人才乾的雜誌,名字叫做月旦評。曹操特意帶著厚禮跑去找許邵評點自己,許邵說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帶著厚禮去,其他人能空手去嗎?許邵這種人就可以生活得很好。水鏡先生也是幹這個的。

第二,這是當時人們自保以及謀求發展壯大的關鍵手段。當時人們比較講派系。比如袁紹麾下的冀州派、穎川派,比如劉備的荊州系、蜀中系,孫權麾下的江東系、安徽系(當然,當時不叫這個名)等。曹操麾下更為複雜。誰都想盡可能的在關鍵崗位上安插自己派系的人進去,這也是名士們積極向大佬們推薦人才的原因之一。

第三,他們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伯樂相馬很牛,但你讓他上去和馬比誰跑得快,那就扯淡了。美食評論家可以精確犀利的評點菜品的好壞,可自己下廚就未必能做出好菜。還有現代社會教授企業管理的專家大師們,比如餘世維之流,自己辦企業當老闆就悲劇了。畢竟,尺有所長,寸有所但,各安其分、各司其職才是最好的。


史鑑人生


司馬徽者,水鏡先生也;水鏡先生者,妙人也!

為什麼說此人是妙人呢?因為根據歷史記載,此人乃是東漢末年的名士,真正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之人,可以說在三國亂世的年代,才學沒有能出其右者,諸葛亮只是未出茅廬便知道天下三分,而水鏡先生閒居山野卻知道天下名士所在,此人才是大大的不簡單啊,絕不是一個普通的糟老頭子。

劉備辛辛苦苦奮鬥了大半輩子,卻沒有奮鬥下任何基業,無奈之下只好去尋訪天下名士來幫助自己,這個時候他聽說了天下有臥龍鳳雛兩位名士,得到一位就可以得到天下。那麼是誰告訴劉備這個消息的呢?

其一是徐庶,其二就是水鏡先生。臥龍諸葛亮的詳細地址和信息都是這個水鏡先生提供給劉備的,劉備按照水鏡先生的指示成功找到了南陽諸葛廬,因此才有了名留青史的三顧茅廬。這本事一件好事,劉備和諸葛亮的相見,劉備用瞭如魚得水四個字來形容,而諸葛亮確實輔助劉備創立了一番偉業,但是最終也沒能達成他們最後的目標:統一天下。諸葛亮更是六出祁山,鞠躬盡瘁,最後留下了一個千古的遺憾,我們都以為這是天命,但是回到事情的剛開始,我們發現,水鏡先生極力的向劉備推薦了孔明,但是當孔明隨著劉備出山的時候。水鏡先生目送他們離去的背影時說了這麼一句話:孔明雖得其人,卻不得其時。

起初並沒有留意,但是後來一看,這個老頭預言的居然全部正確。劉備待諸葛亮,不可謂不好,諸葛亮對蜀國,不可謂不盡心,但是最後功敗垂成,誰之過也?

明明知道這是個悲劇,水鏡先生為何不勸阻諸葛亮出山呢?反而要主動把他在不對的時間推薦給對的人,這不是故意害孔明嗎?

其實不然,我們來看,水鏡先生是東漢末年的老人,他心中心心念唸的肯定是東漢的正統王朝,亂世中誰能代表正統呢?當然不是曹操和孫權,只有劉備還掛點勾,所以水鏡先生當然是要幫助漢室後人恢復正統天下了,即使他算到不可能孔明此去不會太順利,但是萬一成功了呢?

有的時候人會說,天命不可違,有的時候人會說,人定勝天;水鏡先生自然不是神仙,他只能根據現在的天下大勢預感到將來可能會發生的不好的事情,自然不能準確判斷以後一定會發生什麼事情,萬一出現奇蹟呢?

可惜的是事情最終還是朝著水鏡先生所預言的方向發展,因為分析天下大勢,這是最可能的方向,但是水鏡先生還是期待有奇蹟的出現,那樣的話,說不定劉備和孔明真的能恢復漢室江山,真的能還天下百姓一個太平也說不定!






音樂聆聽人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俗話說:大隱隱於野,小隱隱於朝。水鏡先生世外高人,隱於野而觀天下。大隱之人,不受廟堂束縛,不為功名所累。雖是山村野老,而天下之事瞭然於胸。臥龍鳳雛有經天緯地之才、輔佐明主救蒼生百姓之願,水鏡先生知劉備為明主,推薦二人輔佐劉備既可救萬民於水火,又可揚名於四海。何樂而不為?司馬徽意在隱於江湖,臥龍鳳雛意在入世建功立業。


繁華後的落寞


水鏡先生得大自在,

從來不是別人的綠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