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场上,有使用“独脚铜人”作兵器的吗?

天香云外飘


我们常常看古装片就可以知道,在古代战争中很多常用的兵器,最常用的莫过于刀枪剑斧之类的。此外还有比较少见的鞭锤之类的,当然还有一些非常少见的,但是也有人用的一些武器,其中就有一个叫做独脚铜人。



独脚铜人这种武器的全名叫做独脚铜人娃娃槊,是一种破甲型的武器。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在这种兵器的前端有一个娃娃状的物体由铜浇铸而成,所以重量是相当大的,一般使这种武器必须要力气很大的将领或者士兵才行。当然这种武器使用好了,威力也是相当大的。



这种武器虽然相当的偏门,但还是在历史上出现过,例如评书罗通扫北里面,罗通就碰到过这种武器。里面敌方的第一将领铁雷八宝,他所使用的武器正是文中所提到的独脚铜人娃娃槊。在罗通和铁雷八宝第一次碰面中,铁雷八宝就用独脚铜人娃娃槊将男通的枪给打折了,幸好罗仁赶到,用铁锤最终将铁雷八宝击败,救了罗通一命。



在唐代的时候,当时有很多武将都非常喜欢用槊这种武器,当时的唐军配上槊这种武器可谓是打遍四方。不过一些演义里面往往夸大了将领的能力,因为很多武器的重量实在是太大了,一般的人拿着根本就挥舞不动。在说岳全传里面也提到金国的金兀术,手下有一个大将也是用独脚铜人这种武器,当时可没少让,岳家军吃苦头。




我是平安读历史,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平安读历史


在《罗通扫北》中,罗成的儿子罗通的银缨攒竹梅花枪,可谓所向无敌,唯一在铁雷八宝的“独脚铜人娃娃槊”面前丢了阵。铁雷八宝用“独脚铜人娃娃槊”直接就砸断了罗通的“银缨攒竹梅花枪”。


不过“独脚铜人”绝非是武侠小说家的臆造之物。是古代十八般兵器中的重型兵器之一的槊。因为《明英烈》里,常玉春的儿子常茂用的是“独脚娃娃槊”。

槊这种兵器在汉唐时期比较流行,并不像小说里那样用来点穴,而是通常用于马战。

项羽就是用的槊;张飞的丈八蛇矛其实就是槊;正史中李世民的凌烟阁功臣大都用的都是马槊;就连乾隆爷的“九龙宝剑”实际上根据剑身和剑柄的比例来看,也是槊的一种。不过唐朝以后槊就逐步消失了。


从战国晚期到唐朝的各种各样的“槊”,发掘过不少,而“独脚铜人槊”的确没有发掘过实物,不过有类似的“狼牙槊”。

除小说之外,“独脚铜人”见载于《少林兵器总谱秘本》,为玄魁法师的兵器,不过不是长兵器,而是短兵器,有点典韦“双戟”的意思。虽然那记录也未必靠谱。


总的来讲,“独脚铜人”这玩意,有可能存在。而小说里几乎都是反面人物在用。所以肯定不是一般人用的,不是一般人用的就基本上不太可能大规模地出现在古代战场上。


炒米视角


“独脚铜人”的全称叫“独脚铜人槊”。

在武侠小说和传统评书中,经常用“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来形容一个人武艺高超,而这十八般武艺,指的是使用“十八般兵器”的功夫和技能,而“槊”就是十八般兵器之一。

说起来,独脚铜人槊虽然只是梁羽生笔下人物使用的兵器,但在历史上,确实有人用槊作为兵器。槊是一种重型的骑兵武器,它的形状类似于红缨枪、斧头等攻击武器,其历史非常久远,最早可追溯到汉朝时期。

例如,考古学家曾在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中发现了东汉早期的槊。而槊在魏晋时期和隋唐时期的战场上尤为盛行,但在宋之后却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因此,在古代战场上确实有人用槊当兵器,但严格意义上讲,这种槊不是题主所说的“独脚铜人槊”。

古人使用的槊,主要是马槊,马槊主要是重装骑兵使用的兵器,长度在四米左右,所以如果不经过训练,在奔驰颠簸的马背上,使用马槊很容易出现破绽,进而丢失性命。

除了马槊,还有步槊和杂槊。步槊主要是南北朝时期一种对付步兵的长柄武器,而杂槊只是一种统称,在古代,人们习惯性将一些形状和使用方法稀奇古怪的兵器称为杂槊。

历史上使用“槊”的名人也不少,例如: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第一猛将尉迟恭,就擅长使用马槊,还因此受到李世民的赞誉:

世民谓尉迟敬德曰:“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资治通鉴》

还有秦琼、程知节(程咬金)、李存孝等历史上非常出名的猛将都擅长使用马槊。

总的来说,独脚铜人槊只是槊的一种,而独脚铜人槊只出现于一些武侠小说中,不过槊在历史上却是真实存在的,作为一种兵器经常出现于汉朝之后、宋朝之前的战场上。


金兔历史


准确点来说,在目前发现的历史典籍记录里面,还没有人使用独脚铜人作为武器的。

独脚铜人到底是什么兵器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镗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按说在这冷兵器时代,上面这十八般武器就包含了几乎所有武器了,但是这独脚铜人是属于哪一类呢?

其实独脚铜人在古代,起码是现在我们所掌握的历史情况来说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在古代战场上是没有人使用的。而这个独脚铜人出自我们现代的武侠小说之中,属于重兵器槊中的一种特例,因此也有人称呼为独脚铜人槊。

小太阳之前介绍过古代的槊,是长枪的进化版,所谓丈八长矛即为槊。一般都是将领使用的武器,因为槊不仅十分沉重,同时造价非常高,一杆好的槊棒更是千金难得,上面所说的独脚铜人在武侠小说的介绍里重达千斤,使用者都是力大无穷的勇士。

而独脚铜人的样子就像字面意思一样,是一个只有一条腿的人形,只不过这个人上肢还有其他动作,更多的说法就是这个铜人上身双手合十,高高举过头顶,因此独脚铜人在会点穴的武功高手手中,还有点穴的功能。而独脚铜人的使用方法,看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应该也能猜到一些,因为槊就是马上兵器,所以都比较长,使用者一般都是单手抓住独脚铜人的独腿,进行挥舞劈砍以及直刺。

至于独脚铜人的重量是不是真的有千斤重,我觉得不会,在梁羽生先生所著的《武林天骄》中所说独脚铜人有72斤重,砸下有千斤重,这样一来还在接受范围内,毕竟如果单单重量就有一千斤,那在古代哪怕是力能扛鼎的霸王项羽也挥舞不起来这个独脚铜人吧。


为什么没有武将在战场上使用独脚铜人

我们都知道,古代战场的将军一般都是坐镇中军进行指挥,真的有一些身先士卒的武将,带头冲锋的话,必定是深入敌军阵营,而面对的敌人并不是某位武林高手,都是一些经过军事训练的士兵,而且不是一个两个,一般将军出来,必定是身边围住了很多敌军士兵,并且敌方的一些神箭手一定是在远处瞄准着自己。

而独脚铜人这种武器,虽说挥舞起来三五个人进不了身,但是因为是在马上,辗转腾挪之间一定不如通用的刀枪剑戟来的快,虽然砸到一个敌军非死即伤,但是战场上,本来将军可以说就是以一敌多,挥动着笨拙的独脚铜人一定是不方便。

而普通士兵最为军队的底层,使用的都是军队统一配发的武器,这样才好和其他伙伴相互配合,不然别人都用长枪,你却挥舞着一个铜人在那晃,这不是明晃晃的招仇恨,增加自己的死亡几率吗。

所以在战场上,将军大多使用轻便一些的刀剑或者方便挥舞的枪,士兵也会用制式兵器,没有谁会用独脚铜人上战场上杀敌的。如果真的有人用独脚铜人做兵器,一般也都是不上战场的江湖侠客,单打独斗这样的吧。

武侠小说中有哪些猛人使用这种传说中的兵器

《罗通扫北》中的第一勇士--铁雷八宝。在这里面,独脚铜人不仅能挥舞的十分自如,而且还可以把对阵将军的武器打坏,在和罗通对战的时候,独脚铜人就大发神威,一击之下直接将罗通的亮银枪砸成两段,还好罗通的兄弟罗仁拍马赶到将罗通救下,不然罗通可能就成了这铜人下的亡魂了。在这里面的独脚铜人的描述是这样的

有四尺长,原有头有手,单有一只脚,像十二三岁的小孩子一般,有千斤多重

还有在梁羽生笔下的《龙凤宝钗缘》中的韩维,这个韩维是一个独脚大汗,人称冷面虎,使得独脚铜人重四十八斤;在本书中还有一个在英雄大会上的不知名军官,也是手使独脚铜人和独孤莹对决,只不过被神箭手吕鸿春一箭穿心射死了。

再有就是《慧剑心魔》中的北宫横,本是雪山老怪的弟子,手持独脚铜人和华宗岱对敌,这里面北宫横就将独脚铜人的点穴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一种武器使出了两种武器的功能。

结语

根据上面所说的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在正史记载中,还是在武侠小说里面,在战场上是没有人使用独脚铜人当做武器的,使用这种武器的人都是存在在武侠小说中,和敌人单挑的存在。毕竟战场上,更多的不是武器的稀有以及招式的完美,最重要的是在战场是活下来,而选择独脚铜人,很可能会减少在战场上活下来的几率。



关注小太阳,每天给你不一样的历史体验。


小太阳D


这个独脚铜人可谓是真的不简单,想要运用好这个武器必须要掌握好平衡,同时力气也要大一点,所以在战场上是很难见到的,但是在中国古代里还是有一些将军喜欢用这个,因为很多人都听过他的另一个名字,他的名字叫做槊(shuo)。


独脚铜人全称独脚铜人槊,多为力大无穷的武者使用。属于十八般兵器里面的槊。独脚铜人是最难使用的兵器,它分量沉重,可以当作铜棍又可以当作盾牌还可以拿来点穴。非常沉重的一种外门兵器,适合膂力较强的人使用。独脚铜人槊是在木棒或者铁棒的前端部分按照人的形状制作。因为只有一条腿,所以叫独脚铜人。

这个手臂必须要有力气能够夹住这个武器,其实它的下一段很像枪的下一段,但是它前面就是一个人的模样,在古代的话很多人都是非常迷信的,只要打造出人的模样就可以杀死了很多敌人,这也是封建迷信的一种。


在中国古代槊是18兵器一种,因为他长得很古怪,所以他又有另一个名字叫做独脚铜人。

一般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武器是没有什么用的,所以用这个的话顶多是保卫中央官员的,像皇帝身边就是有很多侍卫是有这个意思,就是用来吓住官员。皇帝是天底下最权威的人物,谁要是敢他对他不敬的话,就要问这个武器答不答应。

在一般的小说里面,这也会出现这个武器,很多人都在电视剧里面看到过这个是正常现象,因为在古代的话这个是属于偏门的武器,所以对于一些英雄豪杰来讲就喜欢用这些武器。


但是不管怎么说,只要你武功高强的话,不论你是用什么武器,都会变得非常的厉害,独脚铜人人也是一种非常厉害的武器,可惜的是没有一个厉害的英雄能够使用它,使用它的都是一些无名之辈,所以埋没了它。


史研


感谢悟空问答,在中国古代的冷兵器时代,兵器对于一个武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是一个武将的第二生命。大家都知道曹操宛城之战时,猛将典韦因丢失兵器而最终寡不敌众被杀身亡。在古代有力量型的武将使用重型兵器,有技术型的武将使用轻兵器。而独脚铜人槊就是重型兵器的代表,非万人敌之武将不能使用。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位独特的武将和他独特的兵器。


独脚铜人全名叫做“独脚铜人槊” 是十八般兵器中槊的一种,因仿人型而留一脚作为槊柄称为“独脚铜人槊”。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很少有人能使用这种特殊的兵器,只因“独脚铜人槊”重大而笨拙,一般力量型的武将根本无法舞动,即使能舞动在凶险异常的战场上也无法入使臂膀的灵活使用。据史料考证在战国末年就曾有一位特殊武将,使用的兵器就是“独脚铜人槊”。他就是秦国秦始皇的战将阮翁仲。

翁仲姓阮,越南族人,为秦始皇大将,相传他身长1丈3尺,端勇异于常人,秦始皇令翁仲将兵守临洮,威震匈奴。在统一六国中立下汗马功劳,死后秦始皇为记其功绩,将其铸为铜像立于咸阳城司马门外,因其生前身高一丈三尺,勇猛非常,后人尊为神,故作翁仲肖像佩于身,以驱魔镇邪。

总结,后世历代皇帝都会在自己的陵前树立翁仲石像用以震慑,守卫自己的陵墓,更有帝王在皇宫大内的宫门处设立翁仲铜像以震慑人心,彰显皇家威仪。因秦朝存在时间太短阮翁仲和他的“独脚铜人槊”不被世人广知,然而后之世人却用另一种形式来铭记了这位战场上勇猛无敌武将。


公子灵均


悟空问答,有问有答,且听大狮来答题。

题主问:古代战场上,有使用“独脚铜人”作兵器的吗?

针对这个问题实则没有确切答案,因为自古没有记载某位古人使用过这种兵器。若非要执拗答案的话,只能说:或许有!

所谓古代十八般兵器,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所学以及身材、力气等要求,会选择趁手的长短家伙事儿。

古代有种槊,顶端打造成娃娃形状,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独腿铜人”吧。

听过单田芳先生《三侠剑》的朋友或许还记得,其中有个闹海金蛟傻小子孟金龙,天生力大无穷,好赛勇金刚下凡尘,他所使用的兵刃,就是这么个东西,名曰“独腿娃娃槊”。

我有一次逛“鬼市”,有位老者摆摊卖古代兵刃。当然,他卖的那些都是现在人仿造的,并非古代遗留产物。他卖的兵刃除了鬼头大刀(没开刃)之外,还有方便连环铲,钢鞭、铜锏,其中就有个黑不溜秋的独腿娃娃。

没有咱们想象中的大,很“瘦”,腿就是握把,娃娃一手高举头顶,手里攥着个带尖的铁橛子。这玩意儿估摸着就是传说中的独腿娃娃槊了。

跟老者白话半天,他说古代的兵器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大,影视剧演绎的都是夸大,真正的铜锤他见过(事实上我也见过),那个锤只有梨瓜大小,跟成年人的拳头差不多大,而不是《说岳全传》或《隋唐演义》中岳云、李元霸使用的那种比西瓜还大的锤。真要有那样锤,人根本拎不动,更别提杀敌了。

尽管真正的锤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大,但威力却不容小觑,打在身上管保骨断筋折,比刀剑之类的利器更具备杀伤力。能使用钝器的,都是臂力过人的主儿,并非人人都能耍的起来。


大狮


倘若说到“独脚铜人”这个名字,很多人会想到是一件艺术品,不过它并非是艺术品,而是一个兵器。

这样的一个兵器是存在于梁羽生老前辈的一个小说之中,根据小说的介绍它是十八般兵器中的一个重兵器之一,属于“槊”科目。根据小说中的介绍,能使用此兵器一般都是力大无穷、擅长骑马战斗的大将。

因为该武器重量比较大,所以有人拿出去打仗的时候,利用其惯性就可以横扫一片,从而达到大面积杀敌的效果。

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中,有关于这个武器却鲜有记载,那么古代的时候真的有这个武器吗?

根据小说中介绍,这个“独脚铜人”重量要远超吕布的方天画戟,是18般武器之中,马背上使用的最重兵器。

而这个武器的本身有一个两米的长杆,作战部位则是类似于一个人形的大铜块,尾部则类似于一个三棱军刺作战造型。

梁羽生小说中明确说明历史上使用兵此兵器的名人有韩维,以及辽国境内的一些能征善战的名将。

不过现在学者们的普遍观点是认为这个真实中可能不存在,更不会有人使用这么奇葩的武器去打仗。

而对于梁羽生老前辈所描写的武器,在历史中根本找不到对应的文献记载,也没有出土任何与之相似的武器样品。

梁羽生老前辈在小说中介绍如此一个兵器之后,有很多历史学家便尝试着从历史资料中去寻找这个“独脚铜人”的相关信息。

可是他们翻遍所有的书籍,除了在一本叫做《少林兵器总谱》一书中发现了“独脚铜人”这4个字之外,并没有在官方的文献中找到相应记载。

从目前所出土的各种武器中也没有找到这个所谓的“独脚铜人”。“独脚铜人”在历史上这个武器完全不具备其存在的证据。

在《少林兵器总谱》之中确实出现了“独脚铜人”这个名字,但是并非像梁羽生老前辈所介绍的那样。书中称“独脚铜人”是一个短兵,总长度还不到1米2,和正规的长剑并没有什么区别。

根据书中对于该物体的介绍,其功能和“双翦”非常的相似,都是进兵作战过程中通过其重力将对方给打伤,并没有砍杀穿刺的效果。

第2点按照梁羽生先生所描述“独脚铜人”根本不符合作战需求。在古代打仗的时候,使用重武器的一般都是一些力气巨大的武将。他们在上马单挑的时候,一般都是使用特别锋利的武器,很少有人使用这些钝器。

比如吕布,关于张飞这些人。他们的武器特点就是长度很长,本身重量也比较大,而且具有一定的刺砍效果。武器讲究的是尽可能做到杀伤力比较强,而且方便使用、造型简单。

但这个“独脚铜人”首先要打造出一个人形的结构,本身的杀伤力除了靠钝器砸伤之外并没有其他的特点,完全不符合有重量,并且有砍刺杀效果的特点。

古代打仗又不是打游戏,死了还可以重新一局,毕竟自己的命比啥都珍贵,自然不可能有人拿着这么荒谬的武器去打仗,因此这个武器在历史上应该是不存在的。


夏目历史君


喜欢读梁羽生作品的朋友,应该会对独脚铜人这种武器比较熟悉。《白发魔女传》中,卓一航大战哈萨克武士哈川,哈川所用兵器便是独脚铜人;《云海玉弓缘》中厉盼归拿着这玩意就往主角金世遗头上砸去,让金世遗吓出一身汗,一点心也不敢分,因为他知道,能使用这种武器的人,必定是功夫了得。

独脚铜人是属于十八般武器中的槊,但是它却是最难使用的武器,没有之一。独脚铜人的制作本身就是挺复杂的,其形状像人,但只有一条腿,一般来说,重量达到七十斤左右,所以说,这东西一般只适用于臂力比较大的人来使用。

这种武器在古代战场上,真的有人使用当兵器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史料中并没有相关记载。其实也很好想通,这玩意本身就很重,拿也不好拿,而且一旦使用不好,还容易伤着自己,基本上不会有人喜欢使用。历代战场上面,刀枪剑戟才是真正的主流,因为便于携带,使用起来比较轻巧。

虽然在现实中没有人使用过,但是众多小说家却对这一武器颇为喜爱。在他们所构造的武侠世界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风云人物, 他们所用的武器一般都是比较奇怪的,也很好理解,这样才能使小说更有可读性,趣味性。

再来说说槊,独脚铜人属于槊的一种,其他种类的槊还是有不少大将使用的。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但是在三国时期受到巨大的欢迎,比较流行,因为张飞,马超等名将用的都是槊。

还有关羽,千万别被小说影响了,认为关羽用的就是青龙偃月刀,根据《三国志》相关记载,他用的也是槊的一种。


徐聊


我是小心,与你分享。

题主大概是想问独脚桐人槊,独脚桐人槊是古代十八般武器之一,属于一种重型武器,非力大无穷者不能用。《正字通》上记载:“矛长丈八谓之槊”。这里给一个形象一点的数字,“仗”按照汉制是长2.5米,丈八就是4.5米,挥动这么长一个武器,光是惯性,就十分巨大了。还有,这个忠良也是十分大的,其槊柄由木头制成,槊顶是一个圆锤,然后下面分布着铁齿之类的装饰物,这个重量应该在4-50斤。

笔者认为,题主之所以有此一问,是看梁羽生、金庸的小说产生了疑问。“独脚桐人”是出自与这两个小说家的巨著中。

而艺术源于生活,在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中就发现了战国晚期、东汉早期的槊。这表明,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人使用槊。

这样的槊构造复杂,肯定是不能批量生产的,在古代应该只有将领才会用这样的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